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人住女儿家养老,却引起婆媳矛盾,才明白“存钱”是养老的尊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04:2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人住女儿家养老,却引起婆媳矛盾,才明白“存钱”是养老的尊严                                                         2022-01-09 10:29                    
                                        村上春树《1Q84》:
“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
这句让人记忆深刻,也不由感叹,随着时间递增与长大,手头上的“宝贵东西”也在慢慢流失,其中可能就包括爱情、婚姻,甚至是亲情。

赵阿姨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初不顾众人反对,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此不再生育。如今也是如愿过起幸福的生活,衣食无忧、女儿又孝顺,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但随着老伴因病去世,幸福生活赫然而止,赵阿姨这才明白:“存钱”才是养老的最后尊严。
01、
家有独女,倾尽一切培养女儿,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女大学生
赵阿姨年轻时,三十岁才生下女儿,又刚好赶上政策,她思考很久又和丈夫商量后,就决定只生个女儿就行。毕竟那时候的生活状况很不好,根本就没有能力再生第二个。
于是,夫妻俩不顾众人和公婆的反对,拒绝再生育,就只要一个女儿。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女儿也是从小就懂事,对老两口很孝顺。这让他们很是欣慰,更是应了那句“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的话。
丈夫虽然内心一开始有点不满,但看到女儿越来越孝顺,慢慢放下心,至少自己少操点心。身为男人的他看到妻子的执着,也就放弃其他想法。

后来,女儿长大了,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夫妻两个人就供起读书,尽量给予最好的东西,可以说倾尽全力去培养这个独生女。
女儿也是争气,靠着自己努力硬是考上大学,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在这些人里却是唯一一个女大学生。
虽然众人有点争议,觉得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的。但赵阿姨却引以为荣,就想把女儿培养成才。
02、
女儿毕业后很是孝顺,就算是嫁人也是如此
后来,女儿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更是在一家国企,妥妥的铁饭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自然而然地结婚生子,但她也对父母还是一如既往的孝顺。
每星期都要开车回家吃饭,带着丈夫和孩子,很少中断过;生活费、补品从没少过;只要有时间就会拉着父母去旅游、买买东西。
女儿明白父母的伟大,那个年代就只要她这个女孩,人言和心理斗争可不是一般的大。女儿也时常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孝顺外公外婆,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她今日的成就。

在女儿的孝顺下,赵阿姨老两口还没到退休年龄,却已经在享受退休生活,让别人很是羡慕。他们都还在为儿子找媳妇或买房忙得焦头烂额,他家却是开始养老生活了。
赵阿姨和老伴很是欣慰,这辈子虽然看似断了香火,但自己有个安逸晚年生活,女儿自始自终很是孝顺,这一切也是值得了。
一切都很美好,直到老伴一场病而去世,赵阿姨才住进女儿家。
03、
老伴一场病,妈妈住进女儿家
赵阿姨的老伴因年轻操劳过度,又舍不得吃喝,落下了一身病。随着年龄的上去,没能抗住,最终没能留下,只剩赵阿姨孤零零一个人。
女儿看到母亲年龄大了,独自留在老家不好,怕没个人及时照应。本来想给她请个保姆,但赵阿姨嫌弃太贵而选择拒绝,乡下谁还请保姆呢?
女儿想想也是,也怕保姆不安全。这年头,保姆那点事也是不少,就母亲一人还真无法应对。她和丈夫商量一下,就决定提前给母亲养老。

在他们不懈劝说下,赵阿姨也同意去城里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众人的羡慕下,一家人很是愉悦去城里。女儿很高兴,终于把老人接到身边,可以好好尽孝道。
赵阿姨也很快就适应女儿的家庭环境,夫妻俩是晚婚关系,孩子还非常小,就主动承担起外孙的上下学接送,去分担女儿的辛苦。
本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开端,赵阿姨也觉得不能白吃白住,就多做点事,和女儿婆家人相处好点。直到一件事,彻底打破平静。

有一次,赵阿姨拿着一杯开水,却一阵头晕。那杯水没能拿住,刚好就泼到外孙身上。一阵尖叫声打破这个家的平静,孩子急忙被送往医院。
事后,女儿没说什么,反而安慰母亲。但丈夫和婆婆就不满了,尤其是婆婆就很介意亲家住在自家,就直接责怪亲家那么不小心,以后留疤怎么办呢?到了后面,说话越来越大声与过分。要不是女婿打断,说不准还会发生别的事。
04、
住女儿家两年后,硬是改变这一切,老人感叹“存钱才是养老最后的尊严”
赵阿姨内心也很愧疚,面对责怪也是一言不发。她内心隐约觉得住女儿家是个错误,尽管这个家还是拿自己的积蓄给女儿买的,却已经住不了自己买的房子了。
最终,孩子留下一个很大的伤疤,看到外婆就害怕,更别提给抱抱。孩子的奶奶就不干了,要不是赵阿姨,孙子也就不会这样子。手上那么大一块疤,以后可怎么办呢?对工作也有着很大影响,甚至结婚都变得难了。

她想到这里就来气,就开始欺负赵阿姨,也越过分。赵阿姨的女儿一开始不知道,直到亲眼所见,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她从小被父母倾尽一切培养成才,要是没有他们的付出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如今婆婆还欺负自己的妈妈,就直接和婆婆吵架,甚至连着丈夫一起说教。
赵阿姨女儿的工资、能力都比丈夫强太多,房子还是她买的。要不然,她也不可能把母亲接到婆家来住,婆家连个反对权都没有。她这一发火,婆婆反而没说话,看向亲家的眼神不善。

赵阿姨很是愧疚,看到女儿为自己还是感动。然而半年过去了,期间的时间,女儿为自己妈妈更是和丈夫、婆婆时常吵架,夫妻感情越来越差。但婆家无可奈何,女方能力太强,几乎是家里经济的三分之二。
这让赵阿姨沉默不语,暗暗下了个决定。最终,她不顾女儿挽留,毅然独自去养老院,就不想给女儿添乱,老人的内心也不由感叹:“存钱才是养老最后的尊严”。
结语:
孟子曾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在当代社会,老人的养老真的是一大问题。到底谁要给老人养老呢?是儿子还是女儿呢?
曾经有人觉得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但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成家的女儿,她们也是自顾不暇。就算有赵阿姨女儿的那般孝顺,但也会周旋在婆家和娘家之间,弄得自己身心疲惫。而这时候的父母可能会接破坏女儿的婚姻幸福,引发婆媳矛盾。

事实上,“养老院”却成为很多老人理想的地方,并不是说那里有多好。只是中国的父母过于伟大,晚年不想麻烦子女,这也是他们给子女最后一次最大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因为在当代,子女们被房贷、孩子费用以及教育弄得焦头烂额,那个“养儿防老”的说法也已经不太管用。试问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子女还剩多少能力呢?或是父母怎么忍心打扰呢?
这就是说不通的矛盾问题,甚至有些自强的老人们还在为子女们赚钱着,根本就没想过给自己养老的问题,从而忽略“存钱才是最后的尊严”的现实。

可能很现实,但现实却是这么的残酷,也就有“老人自己养老”的说法,道出万千子女们的心酸和无奈。
如果你是子女,那就劝老人多存点钱,或多给他们点,将来可以用到;如果你是个老人,那就要考虑好将来的养老问题,存钱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尊重与尊严。
今日话题:你觉得老人住进女儿的婆家合适吗?
——感谢阅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2-7 09:19:19 |只看该作者
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0:28 , Processed in 0.0086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