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退休生活,有“三种忌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5:38: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退休生活,有“三种忌讳”                                                         2022-01-12 17:39                    
                                        01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里有一个退休老人,还能做点家务,帮忙看护孩子,常常提醒年轻人的错误,经济上也不要管,这是儿女们莫大的福气。
可是,有的人,退休之后,来不及享受生活,就颓废了。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作为老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按照人生发展的规律去做,才能让时光变得充实而美好,颐养天年。
因此说,退休生活的“三种忌讳”,需要避免。

02
第一,忌讳“自由无度”,需要自律。
  文豪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他把自己比喻成五柳先生,过着逍遥的日子,因为喜欢读书,常常忘记了吃饭,因为爱酒,导致醉酒,不管和谁在一起,不喝醉就不回家。
似乎,很多人都在向往“自由”的生活,但是他们把“自由”理解成为了“自由散漫”,毫无节制。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可以整夜打麻将,可以肆意高歌一曲,可以到处去旅游。
有道是,越自律越自由。真正的好生活,是能自我约束的。
即便是退隐之后的陶渊明,也只是文章自由,生活还是有规律的。正如他在诗句中所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陶渊明最好的自律。
生活还要继续,因此生活的规律必不可少。把时间安排好了,生活中的陋习,就不见了。那些熬夜打麻将的人,就是没有掌握这一点,输了钱是小事,闹了情绪,毁掉了身体,才是大事。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花钱有度、社交有度、抽烟喝酒有度等。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圣人,在任何地方,都倚老卖老,说个没完没了,还要年轻人都听你的。

03
第二,忌讳“一直闲着”,需要忙碌。
《秋园》的作者杨本芬感慨地说:“退休后,我到南京帮二女儿带孩子,顺便做做家务。我看到好多作家写他们的母亲,就想我也能写啊。”
一个退休老人,不懂得用电脑,就用纸和笔,把母亲的故事写下来。灶台上,厨房里,饭桌上,都是她的工作间。久而久之,她就写了好几斤“书”。
在儿女的帮助下,文稿变成了电子书,发到了某个论坛。然后,杨本芬认认真真学电脑,和喜欢读书的人互动交流。
久而久之,她就变成了老年人之中的“高人”。
还有主持人倪萍,在老年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忙着写书,忙着再回电视荧屏......她的人生,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当我们看过名人的生活,再看自己。就会发现,时间是公平的,但是我们却活成了无所事事的样子。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废掉一个人,就让他一直闲着。”
人老了,不为衣食发愁,也不要管谁,被谁管,那就常常一个人打盹,和一群老人闲逛,找几个人闲聊。反正,别人愿意干嘛,自己就跟着,把时间消耗了,就行了。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反过来看,消耗自己的时间,就是谋害自己。
幸福的老人,总会找到自己的乐趣,也会让时间变得有价值。当然,“价值”是相对自己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同。
我的一个老邻居,他七十多岁了,还在乡下种菜。事实上,他不穷,儿女每个月给他三千元。
老邻居说:“儿女们对我好,我要回报他们。”
他把菜打包,邮寄给城里的儿女,做成腌菜,等着儿女回来领取。“一来一去”,老人的生活,就有了寄托。对于他来说,“回报儿女”就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
忙起来,忘了时间,你反而会更加年轻。因为你没有时间变老啊。

04
第三,忌讳“逞强逞能”,需要服老。
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不管你多大本事,离开职场,就说明你在很多方面,落伍了。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不一样的机遇。如果你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强行灌输给年轻人,说明你在逞能。
比方说,年轻人用电脑处理数据,几分钟就能够办好的事情,你却拿着笔,算了老半天。你的经验,怎么能行呢?
在体能上,更要识趣点,不要认为自己还是小伙子,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有的老人,通过手机看自己徒步的距离,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走好几公里。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会适合所有的老人。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明代医学家袁坤仪提出:“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保养身体是多方面的因素,要从欲望、劳动、心态、生活等方面着手,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好动,好学没有错,但是逞强就错了。老人,贵在自知之明。

05
庄子讲过一个栎树的故事。
一棵栎树因为长得歪歪扭扭,因此没有被砍伐,因此长寿,还形成了绿荫,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地方。
以此可见,人不仅要健康长寿,更要与人为善。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有附加条件的:懂得自我约束、发挥余热、生活充实、知道进退的老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欢迎。
只要你心好,世界就会真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49 , Processed in 0.0083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