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7岁杨得志化名下连队,因枪械拆解暴露身份:要求继续留下当新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2:35: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7岁杨得志化名下连队,因枪械拆解暴露身份:要求继续留下当新兵                                                         2022-02-03 18:45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他提出:“
我认为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要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里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会议之后,原总政治部根据毛主席在会议上的指示,作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随后,全国各地,各级官兵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
毛主席为什么会号召基本上已经五十多岁的军长、师长们下基层当兵呢?
其实,是因为当时军队建设出现一些问题。

引进苏军制度、葬送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向世界上军事大国转变。
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建设,一直都是我党建立国家、发展经济、稳定国土安全的关键所在。
对此,我军积极向苏联方面学习,并引进了军衔制度,同时也广泛学习苏军的一系列军事礼仪,部队在这套管理下焕然一新。逐步展现出可以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军队的新气象。

但世事总有两面性。军衔制也出现了不好的一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因为军礼军仪的引进。这些军礼军仪让军队显得井然有序,但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比如在一些场合,下级士兵面对上级时需要行军礼,这原本是为了让军队显得“长幼有序”,但却违背了红军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
早在1927年9月,三湾改编的时候,毛主席便曾经提出:“破除封建雇佣军队管理制度和军阀作风,实现民主制度。”在那以后,红军部队便坚决贯彻“官兵一致”这一传统,各级红军领导,与战士们实行同吃同住同战斗。

三湾改编
后来,古田会议上又提出“官兵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层的分别,官长应该爱护士兵。”这一决策在我军中得到实施,各级官兵也借此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战争年代,官兵们时常在同一口大锅内吃饭,官兵之间无拘无束。他们端着饭碗或坐或蹲,说说笑笑,就像是一家人下地干活,到饭点了吃饭一样。
要知道,红军多是工农阶级出身,对这样的相处模式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是得益于这样的相处,他们彼此之间直言不讳,官长们也借此加强了对基层士兵的了解。做到了“官兵一致”。

而“官兵一致”加强了部队的部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老红军、老八路们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但引进了苏联的军仪军礼之后,这种方式便遭到了苏联顾问的不解和不满。
他们觉得将军就该有将军的餐厅,军官也要有军官的住所,士兵自然也有他们的营地。

这种方式尽管看起来“现代气象”有了,但却造成官兵之间产生隔阂。许多老红军直言“如今干部越来越有“官威”了”、“再这样下去,属于老红军、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就要断送了。”
针对此情况,毛主席提出了“将军下连当兵”的活动。而杨得志将军,便是第一个主动下连当兵的军区司令员。

杨得志
将军下连队、化名杨绍刚
1958年,解放军徐州军区某部6连2排4班迎来一个头发半白的“新兵”,他自称杨绍刚。
4班班长尹必辉看着这个比自己年龄还大的“新兵”,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在他想来,参军当然是欢迎,但毕竟年纪大了,自己该如何安排照顾?
杨绍刚似乎看出了尹必辉的心思,他上前向尹必辉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之后开口道:“班长不用特意照顾我,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之前我当过一段时间的兵,知道军队的管理制度。”

听到这,尹必辉那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上前拍了拍杨绍刚的肩膀说:“既然是老战友,那就好办多了!”随后,他便安排杨绍刚与其他战士一同起居。
随后,杨绍刚便融入了6连4班的战士之中。战士们对这个年近半百的“新兵”很感兴趣。经过几天的接触,他们给杨绍刚取了一个“老杨头”的称号,而杨绍刚也时常跟战士们讲抗战时期的一些故事。
但战士们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老杨头”,正是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新中国开国上将------杨得志。

杨得志出生于1911年,1928年他便加入了红军,开始追随毛主席进行革命。
后来,他凭借自身惊人的毅力与出色的军事才能,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到了建国时,他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上将。并在1955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
毛主席号召“下连当兵”之后,杨得志便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1958年,多年未经历普通士兵的生活,杨得志也担心自己跟不上部队的训练。对此,他决定进行一场“突击”训练。

突击搞训练、下连当士兵
杨得志特地找来自己的警卫员,让他到基层士兵去观察士兵们的训练内容。
之后,他利用自己的午睡和空闲的时间,照着警卫员所描述的训练内容开始进行“加练”。
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早士兵们一个小时的时间起来准备训练,在军区大楼的人们陆续开展工作之后,他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办公。

很多时候,尤其是午睡的时间,人们往往能看到这位老将军在场上忙碌的身影。
经过近十天的突击训练,杨得志自认可以跟上部队的训练了。之后,他又召集其他准备“下连当兵”的将军们,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下连队之后,如何保密身份,以便更好地融入部队”的会议。
最终,会议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先是为了让未来的班长可以大胆管理,给自己找一个化名。杨得志便是选择了自己早年参军时取的“杨绍刚”。由于年代很久远,加上基层的士兵基本上与自己没有直接交集,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个名字。

之后,他选了一个较偏僻的地方,远离他所在的军区中央。但这也意味着条件会更艰苦。
其实,此次“下连当兵”活动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其中最反对的莫过于关心首长们的警卫员了。
在他们看来,首长们的身体本就因为多年随军打仗有一些隐疾,再加上年事已高,很容易出现危险。为此,警卫员们提出“安排陪同人员保护首长们的安全”。

他们的建议遭到了首长们的一致反对,他们本就是要下去当兵的,是要真真正正到每一个普通士兵身边的。带着陪同人员还怎么开展工作?
杨得志也是这样考虑的。其实,几乎当时所有的将军们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目的:想看看自己可以指挥上万人作战,到了基层与士兵们有什么差距。同时也算是重温一下曾经身为一个普通士兵的生活。
就这样,杨得志来到了2排4班。

部队严训练、将军无不同
虽然是“老杨头”,但杨得志却没有因为自己年纪比较大就“搞特殊”。
在日常训练中,他没有丝毫的马虎。即使是最基础的行伍训练,他都严丝合缝地完成,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那认真的劲,连许多年轻的士兵都赶不上。
作为一个“新兵”,杨得志的训练从最基本的打背包做起。尹必辉原本打算给杨得志做示范,但杨得志没等他做完,便照着自己早年当八路游击队时的手法打了一个接近“完美”的背包。

尹必辉觉得不可思议,杨得志解释道:“我早年曾经参过军,当年练过这个手法。”
对于他的解释,尹必辉将信将疑。他耐心给杨得志做了新手法的示范,杨绍刚见后赞叹不已,他说道:“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随后,他照着新手法又打了一遍,虽然这一次速度很慢,但却没有出现中断,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引得尹必辉很是吃惊。

在日常训练中,他同战士们一起,在烈日下坚持训练,常常暴晒几个小时。为了练好队列,很多时候他会在解散之后给自己加练,一直到可以跟上战士们的步伐。
在收操之后,他又争着做勤务。扫地、擦玻璃、倒痰盂等活,他都干。在开饭时,他先给战士们分好菜,打好饭,一直到最后一位战士也吃上饭后,他才拿起属于自己的饭菜吃了起来。
他的一系列表现赢得战士们的尊重。有一次,杨得志发现自己的饭菜里多了一些辣椒炒肉。原来,战士们知道他来自湖南,便给他特地炒了一份辣椒炒肉。

杨得志跟战士们
但杨得志却觉得这样做不好。于是,他找到司务长,告诉司务长不要“搞特殊”,他要跟战士们一样。
同时,战士们为了照顾这个“老杨头”,将他的站岗时间安排在白天或者晚上最后一班,让他可以在晚上好好睡觉。起初杨得志没有察觉,但他一直没有轮到夜哨,一番了解后才知晓原因。他找到排长,坚持让排长按照顺序轮换,不能给他“搞特殊”。
他的认真态度,让战士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敬佩他的表现。

杨得志
杨得志也从中获得了许多东西。当他看到身边朝气蓬勃的年轻战士们,就像看到当年自己刚刚参军的样子,看到当年自己怀揣对祖国的理想,立志革命的场景。
每到晚上拿起哨枪时,他又仿佛回到了当年红军岁月,为了警惕反动民团的进攻,已经是长官的他拿着标枪,站在险要道路旁站岗。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但他的身份终究还是因为一次拆解枪支,给暴露了。

拆卸枪支快、终“真相大白”
那是一次日常训练,杨得志所在的6连2排展开了一次拆解枪械的训练。
连队向排里的士兵下发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让他们练习拆解。杨得志手中的是一支自动步枪,这支步枪与当年他作战时用的步枪存在很大的不同。这让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
他尝试用以往拆解旧式武器的方式拆解,但很快便一一失败。这支枪与当年红军时代的相比,从原理到制造上都先进太多了。寻常士兵面对时直接便放弃了,毕竟这没有人教,仅靠自己摸索是很困难的。

边上的战士见杨得志的手法失败,便上前给杨得志演示了一遍。在演示完后,他让杨得志再试试看。
杨得志看完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支枪的原理与构造,结合他自身对枪械的经验,在第二遍尝试时便顺利完成了拆解,且速度上比起演示的战士丝毫不慢。
他的这一表现引得旁边战士们目瞪口呆,随后纷纷鼓起掌。

杨得志跟战士们
同时,战士们也对这个“老杨头”的身份更加怀疑了。联想到当时部队中在开展“将军下连队”的活动,他们觉得这个“老杨头”就是一个将军。只是当时照片很稀缺。他们也无从得知杨得志的具体是哪位将军。
对于战友们的表现,杨得志也没有再选择隐瞒。在一次全营大会上杨得志向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战士们这才知道,“老杨头”居然是济南军区的总司令,开国上将杨得志将军。

杨得志在公开身份后,他告诉战士们,自己要继续留下当新兵,直到完成“下连当兵”的任务。而战士们也纷纷被老将军的毅力折服。
在训练结束后,按照《规定》,杨得志的表现需要由所在连队进行评价。结果无一例外的,所有战士们一致通过将杨得志评为“五同标兵”。
而这,也是我军的第一位“五同标兵”。所谓五同,便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

杨得志
将军当士兵、坦克炮兵炊事兵
杨得志是第一个“五同标兵”,而其他将军也都纷纷下连当兵。
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上将选择去海防某前哨连成为一个普通士兵、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则到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连队、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选择上了“井冈山”号战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则到舟山群岛某步兵连。
无一例外,为了方便连队长官班长管理,他们都选择了较为偏僻或较为危险的地方,此外,他们都改用了新名。他们纷纷脱掉自己的将军服,换上普通的士兵装。

虽然他们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功臣,但他们都很尊重基层班长和连队干部,许世友将军见到连长高立山时,便被认了出来。于是,他干脆不再隐瞒,直接对高立山说:“
我向你表示态度,我这个兵很好领导,一定听从党支部和连队领导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不会给你们找岔子。”
在训练上,他们更是严格遵守作息,严格完成部队训练任务。
杨成武将军因为身体原因经常失眠,但他每次一熄灯一定躺在床上,隔天又早早起床。为了不影响战士们的作息,他就睁着眼睛在床上等时间,一直等到吹起床哨才跟大家一同起床。

杨成武
有一天晚上,杨成武正在刮胡子,他刚刮到一半,便听到排长同志立刻去点名。他赶忙擦掉肥皂泡沫跑去点名。半个小时后点完名他才回到寝室继续刮胡子,但这时候又传来熄灯号,他只得赶紧上床躺下。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早上,他才将脸上的胡子给刮干净。
陶勇有很重的烟瘾。他所在的舰队规定住舱不允许抽烟,他就跑到甲板上抽烟。战士们看到他年纪大还要爬上爬下便给他找了个烟灰缸,让他在住舱内抽烟。
但陶勇拒绝了这个“特殊待遇”,他说:“我跟你们一样,都只是一名普通水兵,决不能违反规定。”

陶勇(右三)
陈再道将军在练习射击时遇到了大麻烦,他年纪已经很大了,有很重的老花眼。戴上眼镜时,他看不清靶子上的瞄准点,不戴又容易发花看不清。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训练。他找到优秀射手做示范、讲经验。最终,在连队的4种武器射击考核中,他都取得了优秀的评价。
诸如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但无一例外,都体现了将军们“官兵一致”的决心。他们并没有因为常年身居高位就远离基层士兵,也没有因为苏军军队制度的引进就有了“官威”。他们还是曾经的“少年”,那个满怀对国家的热爱,对士充满关怀的官长。

一个月的训练,将军们的收获都很大,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锻炼了思想,而且与战士们共同生活、训练,让他们更加清楚战士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仅靠下级报告、调研所无法做到的。
而士兵们在这些将军的激励与感召下,刻苦训练、积极争优的热情更加高涨。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也得以更好的继承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军队的建设。
如今新中国的军人们以“服从命令、保卫祖国”为天职,他们身处无人问津的疆土,身前是恶劣的环境,身后是幸福地生活的人民,是他们心心念念的祖国。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而是以“身为军人”为荣。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7:38 , Processed in 0.00883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