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0年朱德回到自己家乡却不识自家门,被堂弟嘲笑穿得不如县干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18:2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0年朱德回到自己家乡却不识自家门,被堂弟嘲笑穿得不如县干部                                                         2022-02-07 22:36                    
朱德大名,如雷贯耳,但是我还是想介绍下朱德同志。

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便勤劳好学,在家里帮助家人下田地耕作,而且还在老家读了几年私塾,到了20岁的时候,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以后,回到了县城做了体育教员。
但是社会的黑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的现状,经过多方打探,朱德决定到云南参加蔡锷将军创办的讲武堂,学习军事技术,做一名军人。
当时国内时局混乱,战乱频发,没有交通工具前往云南, 当然,这小小的困难难不住朱德,徒步从四川出发,历时三个月到达云南,报名参加了讲武堂。

1909年,朱德考取了讲武堂步兵科,讲武堂按照士官学校的教学模式,很多军事教员都是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很多人在时期就加入了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当时的讲武堂也是云南革命力量大摇篮。
在讲武堂,。朱德不仅学习军事技术,还接受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经过了这些先进思想的熏陶,朱德加入了同盟会,正式跟随着孙中山的革命脚步,走上去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道理。
从讲武堂毕业的朱德,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一方面积极提升自己的军事素质,一方面根据同盟会的指示,在军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反帝反封建,鼓励同僚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云南积极响应,昆明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因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史称重九起义。

1912年孙中山推翻了清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同盟会也改名国民党。
此时的朱德,则是回到云南,积极训练部队,提高军队战斗力,剿灭土匪,恶霸,维护地方治安。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企图复辟帝制,并要和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一时之间,全国上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讨袁运动。
在连年的征战中,作战勇猛,军事指挥能力突出的朱德,也是连连晋升,讨袁战争结束以后,已经是少将军衔。
打败了袁世凯以后,国家大权旁落,各地军阀割据,为了各自地盘开始连年征战,战火所到之处,民不聊生,此时的朱德,很是迷茫,自己寻找的救国救民的路在哪里?自己坚持的民主共和又在哪里?
在朱德迷茫和彷徨之际,一声惊雷震天响,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震惊了世界,朱德也阅读了新青年等大量的进步思想刊物,随着时局的发展,以及军阀混战的延续,朱德离开云南,希望北上进一步学习国外先进思想,这是朱德慢慢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在北京,朱德找到了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提出加入的意愿,陈独秀则以他是旧军队的高官为由,拒绝他加入,深受的朱德,毅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决心去国外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2年,朱德来到了法国,便开始积极寻找,主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去了解共产主义思想的真谛,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也结识了员周恩来,在互相的了解中,周恩来被朱德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主动做介绍人,介绍朱德加入,由此,朱德正式加入了,也找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回到了祖国以后,朱德便积极投到了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当中,积极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朱德带领军队在南昌城头,发动了起义,反抗国民党的迫害,正式组建自武装力量。
这也拉开了和国民党十年内战的序幕,也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革命政权,朱德同志任红军总司令。
新生的政权是脆弱的,国民党也不会放任的壮大,多次调集军队对根据地进行围剿,企图把这个新生的政权消灭的襁褓里。
由于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长征。
在长征的同时,入侵了的东北三省,南京实行不抵抗原则,三十多万东北军入关,把东北拱手相让,结果人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且对华北虎视眈眈。
高瞻远瞩的,此时深深认识到了人的狼子野心,在陕北延安建立根据地的同时,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希望和国民党一起共同抗日,抵御外敌。

朱德更是向全国通电呼吁,希望两党能够结束内战,一起抵抗侵略者。
经过了两党多年的努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终于战胜了侵略者。
在和朱德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解放战争,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被任命为人民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从早年间离开四川到云南讲武堂学习,到后来随滇军入川作战,然后北上出国学习,一直到归国参加革命,到1949年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外生活战斗学习了30多年的朱德,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终于在1960年,利用回四川考察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四川仪陇县。
此时的朱德,虽然身居高位,可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风格,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家人的花销用度,都十分节约,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机关提要求。

到了四川以后,在处理了必要的公务以后,思乡心切的朱德,便带着秘书,一个司机,三个人火急火燎地向仪陇县出发了。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看到了熟悉了山川,年少时劳作的梯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离家三十多年了,加上各地又是连年的战火,此时的家乡,早已不是他离家时候的模样了,经过了新十年的建设,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安居乐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自己的村子以后,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秘书问朱德老家是哪个子,结果朱德也是一时语塞,因为他也暂时没有找到。
朱德便开始在村子里转起来了,想找找熟悉的人,问问村子的情况,大老远就看到一个老汉走了过来,朱德一瞧,原来是自己的堂弟,这下可好了,终于找到了熟人了,给堂弟打招呼,堂弟一时还没认出来是谁呢,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北京当大官的堂哥,自己当时还去北京投奔过的堂哥朱德。

原来,在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老家的亲戚知道朱德在北京当大官了,觉得要发达了,都拖家带口的上北京去投奔朱德,想过好生活。
在知道老家人的想法以后,朱德就好好的请家里的亲戚吃了饭,然后就买了车票,让他们都回老家,好好的务农,自己没有权利去给他们安排工作,照顾他们的生活。

所以老家人对朱德还是有怨气的,堂弟看到朱德穿的简单朴素,一点不像大领导的样子,还嘲讽他,还没有县干部穿得好呢,朱德也不生气,只有老家人的想法,也就哈哈大笑,让堂弟带自己回老宅看看。
经过堂弟的介绍才知道,村里早年遭战火,宅子已经损毁,重新选址建造了,还保留着老宅子的样貌,想着朱德想家的时候,能回来看看,听到这里,朱德也是红了双眼。

乡愁,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心念念的故乡,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爹娘,家乡的一切是我们怀念的,当我们年少离家,奔赴远方,或是求学,或是工作,或是生活,在外辛苦的时候,唯一能安慰我们的,可能就是想想我们的家乡,想想家乡的爹娘。
朱德总司令,离家三十余载,一心为革命事业奋斗,革命成功以后,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看看自己的家,自己的爹娘。
朱德在堂弟的带领下,绕着自己的老宅,转了又转,看了又看,默默这里,敲敲那里,爱不释手。

很快,朱德回家乡的消息便传开了,县里的领导,村里的群众,都来了,都想看看朱德,看看国家的功臣,人民的好榜样。
结束了四川之行的朱德,很是感慨,想多回家乡看看,又不敢多回家乡看看,怕给家乡添麻烦啊,后来,朱德同志也仅在几次考察四川的时候,回了几次家乡。

朱德一生清贫,致力于革命事业,从不追求荣华富贵,在旧社会时期,军职就已经是将军级别,可是他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对自己身边人的要求很高,在滇军时期,就清缴驻地所在的土匪,保障地方治安,维护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延安时期,面对本来就很困难的环境,朱德同志更是自力更生,和爱人一起种菜,学习纺线技术,当时的朱老总,在延安还是有名的纺线能手,带领自己的家人,自给自足,这样的朱老总,怎样不让人爱呢?

建国以后,朱德同志作为总司令,元帅,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他依然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严禁浪费,没有用坏的东西,不能更换,没有用破的东西,不能丢掉,衣服更是补了几个补丁,爱人问他,他总说,现在国家还很困难,人民的生活还很苦,我们不应该浪费,我们应该节约,好好的建设国家,而不是贪图享乐,铺张浪费。
正是在这样思想的引导下,朱德同志的家人也是如此,儿女的工作,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做,不要走后门,不要打电话,老家的亲戚来了,要好好招待,但是,不安排工作,走后门不行,而且老家来人的花销都要记账,按时从朱德的工资里扣除,这就是朱德同志,一心为公,一直为公,是我辈的楷模,真正的榜样。

这就是朱德同志一生,他的一生可以说波澜起伏,历经坎坷,但无论身处何地,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信念,就是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他有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是,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寻找到了最适合的路,并且只奋斗了终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榜样,我们总说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那要学习他们的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习呢?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老一辈的革命家
我们国家的建立,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呢?靠的是他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赶跑了侵略者,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去学习他们的精神,为国奉献,为国牺牲,国家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后盾。
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什么呢?
首先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怕困难,不要畏惧坎坷。
要艰苦朴素,拒绝浪费,很多人说,他们那时候省吃俭用,是因为啥都没有,所以都很节约,现在的社会条件好了,什么都有了,可以随便了,对于这样的思想,就用的话来回答吧,饮食思源,当知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好好去发扬他们的精神,让现在的人更多的去认识他们的曾经,了解他们的过往,也了解我们国家发展的过往,有太多的来之不易,太多的艰辛,我辈能做的,就是发愤图强,努力奋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生。
转自小文评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7:41 , Processed in 0.0086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