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毛岸英大婚,毛主席笑着送二人一份新婚大礼,众人惊叹万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18:29: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9年毛岸英大婚,毛主席笑着送二人一份新婚大礼,众人惊叹万分                                                         2022-02-10 22:14                    
            1949年10月15日,也就是开国大典后的半个月,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了,毛泽东亲自为二人主持大婚。婚礼并没有举办得特别隆重,可以说非常简朴。
毛岸英穿着自己平常的工作服,刘思齐也没有浓妆艳抹,穿着平常的衣服,只有脚上的一双方口布鞋,是为了结婚新买的。虽然穿着并不华丽,但是二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图|刘思齐和毛岸英

来参加婚礼的人没有很多,只摆了三桌酒席。婚礼当天没有小轿车迎接,没有过多繁重的礼仪,也不收前来参加宾客的礼钱和礼物。在吃完酒席后,毛主席笑着把二人喊过来,说:“今天是你们结婚的大喜日子,我送你们一份礼物。”众人看到毛主席的礼物后,惊叹万分,纷纷赞叹道:“不愧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呀!”
毛岸英于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长沙,是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在毛岸英8岁时,母亲杨开慧不幸被捕,而毛岸英也被牵扯其中。
母亲牺牲后,毛岸英才被敌人释放出来。出狱后,地下党组织便把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接到上海生活。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在组织的安排下,三人分别改名为杨永福、杨永寿、杨永泰,之后便在上海大同幼稚园读书。
1931年,弟弟毛岸龙因身患痢疾去世。正逢上海时局动荡,大同幼稚园被解散,毛岸英兄弟联系不上组织,只能流落街头。
这时,一个叫董健吾的地下党员,看兄弟二人可怜,便收养了他们。董健吾是一位牧师,为人善良,但是不曾想董健吾的妻子却心狠手辣,处处刁难毛氏兄弟二人。毛岸英忍受不了董健吾妻子的故意刁难和打骂,便带着弟弟离家出走,再次流落街头。
图|董健吾

因为年纪尚小,毛岸英他们只能在路边靠捡垃圾、卖报纸为生。直到1936年,他们流落了整整五年,才被组织再次发现。适逢时局动荡,党组织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看两个小孩,在经过讨论后,决定将兄弟二人送去苏联学习。
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时,毛岸英14岁,弟弟毛岸青13岁,他们兄弟二人只能相依为命。在当时,国际儿童院规定以俄语为主要语言,这让毛泽东觉得很不妥,自己的孩子如果从小就学习外语,接触不到中国传统文化,那怎么能行呢?便向驻扎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指示,要健全教育体系,不能在外国学习,便忘了中国的传统优良文化。于是便给毛岸英找了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老师指导他们。
在国际儿童院的5年时间,毛岸英聪明机智,胆大心细,曾先后担任过少先队员大队长和儿童院团支部书记等职务。此外,他还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儿童在苏联》,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反响很大,还被正在苏联疗伤的周恩来带回中国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看到儿子能够小有成就也感到很欣慰,便挑了一些书寄给毛岸英,并在信中说道:“我看了你写的《中国儿童在苏联》,文笔还不错,希望你在苏联能够学有所成,趁着现在年轻,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
毛岸英的老师曾经劝毛岸英加入苏联国籍,但被毛岸英义正言辞拒绝了,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中国人,只要我的祖国需要我,我就义不容辞回去,倘若我加入了苏联国籍,我如何对得起我的父母,我的祖国?”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起了苏德战争。毛岸英希望可以加入苏联红军的队列,便写信寄给当时的统帅斯大林,信中写道:“尊敬的斯大林先生您好,我是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我希望可以加入苏联红军,一起帮助苏联抵御外敌。我热爱苏联,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您同意我的请求,让我随苏联红军一起上战场,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图|斯大林

但信件已经寄出一段时间,却一直没有收到回信。为了可以帮助苏联一起抵抗法西斯,毛岸英申请来到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学习军事理论,在这所学校的学员主要是参加前线作战的尉级军官,但毛岸英却一直没能上战场。
毛岸英多次要求上前线,但每次都不让他去。直到1945年,苏联红军已经将法西斯赶出苏联时,担任坦克部队连队指导员的毛岸英终于可以参战了。因为担心毛岸英的安危,所以只是让他去前线走了走。
同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获胜。虽然没有上战场直接对抗法西斯,但为了奖励毛岸英在卫国战争时出谋划策,斯大林赠送了毛岸英一把手枪作为纪念。
年底,毛岸英回到朝思暮想的中国,毛泽东高兴地前往机场迎接。只见毛岸英穿着一身苏联陆军上尉军装,气宇轩昂地走下飞机。毛泽东快步上前,握住毛岸英的手,慈祥地说:“岸英啊,你长这么高了!”
对于毛岸英回国,毛泽东十分开心,但他并没有太过表露出来,反而语重心长地说:“岸英,我知道你在苏联学了很多知识,但你在苏联还没有上过劳动课吧?你从明天开始就去‘劳动大学’学习,要从播种到丰收,每一个环节你都要参与到。”
面对父亲的安排,毛岸英并未过多询问,只是笑着答应了。第二天一早,毛岸英便来到延安县柳林区的吴家枣园村。在临行前,毛泽东再次交代毛岸英说:“你到了吴家枣园,必须和当地村民一起同吃同住,不可以搞特殊。”
图|毛泽东

从小吃惯了牛奶配面包的毛岸英,来到吃粗粮、啃红薯、睡土炕的农村,他却一下子就适应了,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而高傲自居,很快便融入了大家。
一大早,毛岸英便早早起来锻炼身体。他的‘劳动大学’老师是陕西有名的劳模,叫做吴满有。简单寒暄后,毛岸英便跟着吴满有上山开荒去了。
因为毛岸英从小没有种过地,所以对种地一窍不通。刚开始,学着别人的样子用锄头,可没过一会儿,双手就磨出了水泡。吴满有看到后,让毛岸英歇会再锄地,毛岸英笑着说:“你们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都没有说一句苦喊一句累,我这几个水泡算得了什么。”
说罢,便摘了一根刺把手里的水泡挑破,用毛巾包住手掌继续开始锄地,吴满有手把手教岸英锄头应该怎么用才最省力。在开荒锄完地后,便需要将荒野上的杂草聚在一起烧了,烧完的草留下的就是草木灰,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利于之后的农作物生长。
在一次烧荒中,由于风向改变,导致毛岸英放在田埂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吴满有把自己儿子的衣服拿给岸英穿,他穿上后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图|毛岸英

在农业种植上,播种也大有学问。有些种子需要提前泡发进行催芽;有些则可以直接播种;有些则需要在播种前铺上一层农家肥;而有些要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施肥。
播种时撒多少种子,也有学问。播得少了,就会长得稀稀疏疏,造成土地浪费;而如果播的种子太多,那么就会浪费种子,使农作物长得密集,也会因为争夺养料,导致长得不好,丰收时的粮食收成就不行。
虽然这项技能很难掌握,但毛岸英勤学好问,经常吴满有一点就通,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播种的技巧。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施肥,当时大家都施农家的有机肥,毛岸英也不矫情,主动挑起木桶就去茅厕装农家肥,施肥时也是亲力亲为。
在一次劳动过程中,毛岸英不小心划破了手,鲜血直流。吴满有立即在路边上摘了“刺芥草”,把草药捣碎,用捣出的汁涂抹在伤口上,不一会儿就止住血了。毛岸英感慨地说道:“生活处处是学问,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陕西的三伏天格外燥热,这个时候毛岸英也没有休息,还抡着锄头在地里除草,疏松土壤。吴满有擦着额头的汗,气喘吁吁地说:“杂草会争夺庄稼的养料,这个时候正是庄稼要结果的时候,如果被杂草分去了土壤中的养料,那么收成就会不好。”
“你在疏松土壤时,一茬庄稼,必须要翻三遍土。土质不疏松,庄稼的根就吸收不到营养,所以不要太心急,每一处土壤都必须锄三遍。还有这三伏天,都要把人晒晕了,你多喝点水,累了就去阴凉处歇会,种地这事急不得。”听完吴满有的谆谆教诲,毛岸英受益颇多。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时节,吴满有把毛岸英带到庄稼里和他说:“为了来年可以丰收,我们要在秋收前来田里,将最好的谷穗留作明年的种子,优中选优才可以让以后的收成越来越好。”然后,便教毛岸英选种的方法。
“你看,比如这一株就不太行,颜色略青,不是成熟的金黄色,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株整体不错,但长得太矮,受到的阳光没有高谷穗多;你看这一株就很好,可以作为种子,谷粒饱满,色泽金黄,而且枝干较粗,很适合留作种子。”毛岸英点了点头,便开始挑种子了。
秋收时,毛岸英忙得晕头转向,在吴满有的帮助下,毛岸英对种植庄稼已经了如指掌。在庄稼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将谷物和杂质区分开来,这个环节吴满有称为“扬场”。
扬场便是将谷物倒在一个干净的场地,用木铲将谷物铲起来抛向空中,在风的作用下,会把谷物中的尘土和碎秸秆叶子吹走,而谷物则会随着重力掉落。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将谷物和杂质区分开来。
但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力度和角度都需要准确控制好。力度不够,则不能将谷物抛到一定的高度,风还没把杂质吹走,就已经落下来;也不能力度太大,抛得太高,不然谷物落下的时候掉得到处都是。很多人刚接触扬场时,经常把谷物抛到自己身上。
细心的毛岸英仔细观察吴满有的手法,虽然动作没有那么老练,但扬得有模有样。在扬完场后,毛岸英和众人一起将谷物装袋收入粮仓。看着自己劳动了一年的成果,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农作物生产有这么多复杂的工序,但他们一直都默默无闻,农民真的很伟大。
在秋收结束后,“劳动大学”的生活也结束了。毛岸英背着一袋小米回到家里,毛泽东看到晒得黝黑的儿子,拍着他的肩膀问道:“这次‘劳动大学’生活,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图|毛泽东和毛岸英合影

毛岸英回道:“我学会了开荒、播种、施肥、锄地、选种、收割庄稼、去杂质。感受最大的是知道种植庄稼的重要性,明白农民不容易,只有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生活。”
毛泽东听完后,满意地点点头。让毛岸英伸开手,毛岸英的手掌中早已是满手老茧,毛泽东指着毛岸英的手道:“你看,这就是你‘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1948年,毛岸英和刘思齐在西柏坡相遇。刘思齐身材苗条,面容清秀,扎着两个麻花辫,她是毛泽东的干女儿。因为刘思齐经常在毛泽东家小住,一来二去,两个人也有一些接触。
毛岸英被刘思齐深深吸引,便对她展开追求。刘思齐说:“你是留过学,肚子里喝满了洋墨水,我只是一个大老土,配不上你。我们两个人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这样的爱情只是一时新鲜,而且我们互不了解,你不清楚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你经历过什么事。”
毛岸英认为刘思齐的话有道理,于是经常分享自己以前的趣事,经常和刘思齐一起促膝长谈,给她讲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随着深入了解,二人也确定了情侣关系。
在某个晚上,毛岸英和刘思齐来到毛泽东的房间,说他们两个打算结婚。毛泽东听到后说:“思齐,你现在还在读书,结婚有点早,会影响你的学业。”

刘思齐不好意思地说:“只要安排好,不会有影响的。”毛泽东接着说:“你现在还小,着什么急呀,再等两年吧,等你18岁成年了再说。”毛岸英无奈地答道:“好,那都听爸爸的。”
他们二人刚离开,毛岸英便转身回来和毛泽东说道:“爸爸,从小到大,我什么都听您的,但是我现在不小了。我想早点成家,结婚后专心工作,我和思齐是真心相爱的,希望爸爸可以让我们两个尽早结婚。”
毛泽东听完长叹一声,道:“我又不是不让你们两个结婚,只是思齐她现在还小,还没有成年。你们俩如果真心相爱怎么会等不了这两年呢?我是认同你们两个的,但是思齐还小,她没满18岁之前我是不会让你们两个结婚的。”
毛岸英眼看自己说再多,父亲也不会同意自己现在娶思齐,便闷闷不乐回到房间。之后,便将精力都投身于工作中。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再一次向父亲提起求娶刘思齐一事,毛泽东见刘思齐已经成年,便同意了这事。在刘少奇的组织下,毛泽东和刘思齐母亲张文秋同志见面了,他们谈定了两人的婚事,结婚时间定在1949年10月15日。
图|张文秋

一切结婚的事情由毛岸英和刘思齐二人自己操办。但在宴请宾客这一问题上,刘思齐妈妈邀请了董必武夫妻、谢觉哉夫妻、陈瑾昆夫妻和邓颖超、康克清、王光美等人。
毛泽东看到名单后,笑着对毛岸英说道:“你看你这丈母娘,可真会让我得罪人,请了邓颖超却不请周恩来,请了康克清却不请朱德,请了王光美却不请刘少奇。这可真是让我得罪人啊,罢了罢了,她不请我自己请。”说罢便把周、朱、刘三人的名字加了上去。
转眼间就到了10月15日,婚礼在中南海如期举行。毛岸英和刘思齐都穿着自己平常的衣服,并没有因为今天结婚而大肆宣扬,整体十分低调。
3桌酒席上的菜都是湖南口味,毛泽东和朱德等人聊天。在酒席快结束时,毛泽东喊来了毛岸英和刘思齐,牵着他们的手,笑道:“今天是你们结婚的大喜日子,虽然是说好了不收礼钱和礼物。”
停顿了一会,毛泽东拿出一个袋子,说:“这个是我之前在重庆买的,我没有穿过几次,今天我打算把它作为你们大婚的礼物,送给你们。白天可以穿,晚上当做大衣可以盖着睡觉。”
大家看到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却如此简朴,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叹。令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幸福并没有那么长久。
图|毛岸英同志墓碑

1950年10月,毛岸英义无反顾参加抗美援朝,却在战场上不幸身亡了。一代杰出青年,就这样陨落,这对党、对人民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9:57 , Processed in 0.0075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