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俗语背后的哲学知识,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04:58: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些俗语背后的哲学知识,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懂                2022-02-12 04:07                    
                                       

民间俗语有很多,虽然很多俗语听起来略显粗鲁,背后却包含着许多深意。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虽然这些俗语没有明确记载,多数都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但深远影响了我们的耕种、文化、人文等等。那你知道,这些俗语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深意吗?只有年纪大的人才知道。

“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这句话字面意思来说,就是牛会因为耕田而死,而田地不会因为耕田而变坏。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耕为生,即使是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也离不开农耕,但是这句俗语在不断演变中与两性逐渐联系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描述太符合两性之间的关系,那这又是为什么呢?耕田和两性之间,又有哪些关系呢?
在古代,人类社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母系社会中,因为女性承担了繁衍后代的责任,是人类传承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和农耕用具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牛耕田,当时不仅是老百姓重视牛,连当时的统治者们也禁止屠牛,百姓们还会举办节庆来祈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耕种重要,土地更重要。土地是养育万物的基本,也具有吸收万物的能力。如此看来,这和孕育生命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和女性在人类发展中的意义格外相似。
把男人比作耕牛,不仅说明了两性之间男性要注意节制,不然会伤及身体,又说明了他们要承担着养家的责任,为家庭遮挡风雨,而这也体现了人们深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万物阴阳相交才得万物出生。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要知道,人的嫉妒心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人的组织是以分为组织进行基础活动的,每个组织要公平的分到相同的资源,才不会产生嫉妒心,如果大家得到的不够公平,就会有人记恨,那嫉妒心一定是坏的吗?
嫉妒心是一个很复杂的情绪,引导得好,就会变成良好的竞争力和筛选机制,但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变成各种组织乱象的罪魁祸首。但其实,人类的本意组织起来是为了进行协作,这是抱团的根本目标,所以能够克服嫉妒心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展开良好的合作的人,才是真正的良性竞争。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希望大家争做君子,勿做小人。

“皮鞭伤肉,恶语伤心”
古语常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古时有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得以加官进爵,近代时,以鲁迅为首的一批文人们以笔为锋,以墨为剑,用犀利的文字唤醒民众沉寂的热血,更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典故,可见语言力量之大,能够影响人心。
而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键盘侠们却在很多不明不白的情况下用恶毒的言语攻击着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心安理得的躲在屏幕背后发表着自己不正当的言论,对很多民众做出了错误的引导,他们站在道德顶端谴责着受害的民众,还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充满了正义感,学来的知识用在了这种地方,才真让人心寒。

“只有懒人无懒田”
这句话是说,世上没有不结果的田地,只有不愿意耕作的人。这就说明了做人不可懈怠懒惰,如若懒惰,即使是有着懒惰的资本,也迟早要坐吃山空的。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其他民间俗语都饱含深意,所谓“话糙理不糙”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大家也能从这些俗语之中学习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这些俗语背后的哲学知识,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懂
“话糙理不糙”的这些俗语,你真懂其中的意思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7:43 , Processed in 0.0094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