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未都:我受邀参加过国宴,饭菜很多都是凉的,没你想的那么神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10:2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未都:我受邀参加过国宴,饭菜很多都是凉的,没你想的那么神秘                                                         2022-03-04 10:20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杜甫

作为农业文明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吃就很有讲究,五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包括八大菜系在内的各种风味的美食。文首杜甫的诗就将古人对美食的讲究描写得淋漓尽致,鲫鱼要切细至如银丝,辅料也要用在碧水溪涧之边生长的香芹来烹饪。连一生朴素的杜甫都为美食而折腰,至于公认的“吃货”苏东坡等等名士就更不必言说了。
而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油盐酱醋早已不缺,各种调料五花八门各有神效,加上多样的烹饪工具和烹饪方法,中外海内各种高端或亲民的食材,让中国大地之上出现了无数的美食。
而这些美食的最高表现,就应该是国宴了。所谓“国宴”,顾名思义自然就是一国之宴,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礼仪和尊严,是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宴会,通常只在接待重要国宾、外宾或者各界著名人士而摆设。

正因为国宴有如此之高的规格,大多数人都接触不到,这反而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想要知道国宴的“真面目”,譬如流程、礼节、规模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关于国宴之上的饭菜究竟味道如何。
而著名作家、收藏家马未都所言,就为我们揭开了国宴的神秘面纱。

马未都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有耳闻,他出生于1955年的北京,早年读书,高中毕业后开始下乡插队当了知青,回城之后还在工厂机床边工作了好几年的时间。但他有个兴趣,那就是文学和历史,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欲。
在1981年的时候,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就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中,让他在文坛之中一举成名,随后就成为了《青年文学》杂志的编辑。后来他又投身到了影视行业,著名情景剧《编辑部的故事》就是马未都参与创作的。

而功成名就之后,马未都就开始搞起了收藏,因为早年积累的历史知识,加上在收藏过程中不断增长的鉴宝知识,让他成为了文物收藏圈子里的大拿。在1997年的时候,他更是自建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将自己的无数收藏展示了出来,一时之间震惊了文物圈子。
在2008年的时候,马未都还在“2008年 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排名到了第5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那价值超过100亿的藏品了。因此,马未都可以说是在文学圈子、影视圈子和文物收藏圈子里都十分顶尖的文物,因此也就有机会进入到了国宴之中。
根据马未都的描述,国宴事实上并没有常人想象得那般神秘,首先光说饭菜基本上就都是温凉的,对于好一口热乎的他来说,国宴饭菜的水平自然也就打了些折扣。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首先在众人入席之前,桌上就已经上了四五道冷菜了。而当主宾双方都入座之后,又要演奏两国国歌(非外宾则可免去),而后进行介绍、问候和其他一些基本的礼数之后,才能坐下吃饭。
此时,之后的大汤大菜才开始陆续上桌,但国宴最重要的并非是展现美食,更多的是在国宴会堂的氛围之下,双方进行友好交流。因此即使已经就坐,也几乎没有人会一门心思全放在吃饭之上,而是要聊天、交流等等, 致使吃到饭菜时就已经变得温凉了。

而当这些主菜吃完之后,最后还要上甜点、水果等等餐食,而这些都是冷盘,所以也就很难吃到多少热乎的了。因此,以马未都之言,国宴饭菜偏凉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本身国宴菜色之中就以冷盘为多,二是将礼仪、规制和双方交流等流程全走一遍之后,热菜自然也就凉了许多。
但无论如何,国宴无疑还是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宴会,不论是菜色、营养、风味、色泽、香气乃至于上盘顺序和摆放位置,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讲究,因为国宴不仅仅只是一次宴会,更象征着我国一个国家的形象和脸面,绝对不能寒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5:57 , Processed in 0.0073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