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唱家于淑珍:与老伴的晚年抉择,让儿女背负骂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15:0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歌唱家于淑珍:与老伴的晚年抉择,让儿女背负骂名!!                                                         2022-03-15 14:07                    

20世纪50年代末,有一位气质高雅、嗓音优美柔和的歌手,名叫于淑珍
她的《泉水叮咚响》101《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歌曲深受观众喜爱。
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两句,传播范围之广可见一斑。

她很努力,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唱歌上,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他曾经代表国家的脸面,出国参加展览,都是好评如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于淑珍拒绝了子女同居的提议,坚持要和妻子一起搬到老年公寓。
这种做法让很多网友不解,因为她的选择,她狠狠打了孩子的脸。

01.艰难的命运造就传奇的人生。
1936年,于淑珍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后来随父母去了天津发展。
家里兄弟姐妹多,9个孩子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一点负担。
作为家中的长姐,于淑珍从小就承担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生活压力。
后来,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妈妈因病去世了。父亲虽然伤心,但还是选择了再婚。

与那些狗血的电视剧不同,于淑珍继母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与孩子们相处得很好。
无论是大姐姐,还是尚幼未老的姚,后妈都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不管他们是亲戚还是朋友。
看到弟弟妹妹们饿着肚子,父亲整天努力赚钱。
于淑珍一咬牙,就辍学了。那时候她只上了一年学,再也回不了她心爱的校园了。

于淑珍,只有16岁,就开始在工厂打零工,他的工资被用来贴补家用。
后来,李淑珍得到了一个在天津中大化学仪器厂当学徒的机会。
那时候的生活很无聊,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步骤。
看着其他朋友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于淑珍不禁向往起来。

后来她决定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努力提升自己。
正因为她的进步,她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
事实上,于淑珍已经在心里种下了音乐的种子,因为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训练。
就算你很喜欢唱歌,也只能算是一种爱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天津文化中心的业余歌唱班。
后来在一次演出中,她大放异彩,获得一等奖。

于淑珍没想到观众席里坐着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
这种唱法可以唱到领导的心里。
就这样,年仅19岁的于淑珍被天津歌舞剧院录取。
当时,是一个叫闫的年轻人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正是这次相遇,为两人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

他从一个工厂的学徒,成为一部音乐剧的演员之一。
于淑珍的心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有的不仅是实现梦想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刚入团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只能跟着别人一起唱,充当背景板。
但大多数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空降的转学生,有碾压团里前辈多年的天赋。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淑珍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稳健不怯场的台风。其温润柔美的独特嗓音,成了俘获观众们的杀手锏。
从合唱队员,到独唱,再到歌剧演唱,年纪轻轻的于淑珍就成了团内的首席歌唱家之一。

在事业颇有起色以后,于淑珍也不得不关注起个人问题。
她平时性格豪爽,与人为善,情商也是数一数二的高。
和团里的同事们相处极其融洽。身边自然少不了爱慕之人。
其实团里的很多男演员都追求过她,但是于淑珍却觉得没有遇到真正心灵相通的人。

不愿意将就的于淑珍选择默默等待,终于老天看到了她的期盼,于淑珍等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他就是当年送调令的小伙子。
面对男孩猛烈的追求,于淑珍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第一印象并不算惊艳。
但是团里的几个前辈姐姐都帮着小伙子说了不少好话,后来于淑珍又问了团里的其他人,个个都对他赞赏有加。
于淑珍暗自揣摩,“可见他平时在团里的为人处事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这开始,于淑珍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男人,虽然他的个子不是很高,不过长相挺帅气,浑身都充满了精气神儿。
最重要的是他性格沉稳内向,与大大咧咧的于淑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性格互补的两个人会不会更加合适呢?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交往,在恋爱之际,于淑珍一次次地感叹自己没有选错人。
因为男友十分细心,有时候她随口一提的事情,都被男友记在了心间。
平日里不是送爱心早餐,就是准备暖心下午茶,惹得团里的小姐妹纷纷羡慕不已。
于淑珍表面上害羞得不行,但内心却甜甜的。

上世纪60年代初,男友鼓起勇气向于淑珍求婚,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两人生下了一对儿女,凑成了个好字。
有了孩子以后,夫妻二人也就有了牵挂,彼时的于淑珍已经是团内独挑大梁的人。
但她却因为照顾孩子而不得已放弃了很多工作,望着妻子如此辛苦,丈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专心当奶爸。

要知道丈夫并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他本身是团里的男高音演员。
但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他还是决定退居二线,先是去办公室当干部,后来又加入了舞美队伍。
有时候于淑珍因为要去外地演出,经常好几个月都不在家,丈夫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而是默默承担起了家中所有的角色,可以说是又当爹又当妈。
早晨起床后,丈夫先给孩子们做好早点,然后送一对儿女去上学。
等晚上下班以后,再接孩子回家,做饭,收拾屋子。
于淑珍即使身处另一个城市,依旧很安心。
因为她知道妥帖的丈夫肯定会照顾好儿女们,根本不用瞎担心。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不可行,丈夫还被冠以“吃软饭”的名号,一度影响了他的口碑。
但不管外界如何评判,两人的感情依旧很恩爱,一家四口生活十分美满。

在70年代末,机缘巧合之下,于淑珍参与了电影的拍摄
《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录制。
上映后,该片因诙谐的剧情广受好评,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其中的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则成为了红遍大街小巷的金曲。
于淑珍凭借着这首歌跻身一流歌星行列。

后来的于淑珍仿佛开了挂,演唱的歌曲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一跃成为国宝级歌手。
随着于淑珍越来越大,她也越来越忙碌,日常就是在外地演出。
有一次,她跟团进行全国的巡演,到了最后一站的时候,她却病倒了。

在经历了上百场演出,近三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之下。
于淑珍日复一日地排练、演出,嗓子早就不堪重负。
过度劳损导致她声带出血,喝水吃饭都是折磨,更别提上台演出。

但票早就已经售光,根本没法临时取消演出,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
有工作人员提议,要不让于老师假唱吧。
一听这话,于淑珍罕见地发了火,她说:“买了票的观众们都是为了来听现场的,作为一个歌手,怎么能假唱呢!让我假唱,我绝不同意!”

同时,她继续用沙哑的嗓音对领导说道:“就算以后我再也不能唱歌了,这次演出我也一定会全力以赴,请您放心!”
领导虽然心疼她,但为了大局考虑,还是采纳了于淑珍的建议。
于是,在上场之前,于淑珍连喝了好几粒特效药,硬撑着上了台,连唱了5首歌。
等走下舞台,于淑珍一度发不出任何声音,差点失声。

回家以后,丈夫看着妻子疲惫的脸庞,心里倍感酸涩。
为了能让于淑珍尽快养好病,专门找有名的老中医抓了几副药。
不放心别人的手艺,他就守在煤气旁边,认真仔细帮妻子煎药,盯着她喝完。
在丈夫的悉心照料下,于淑珍的嗓子恢复了不少,已经可以开口讲话了。

但那次的痛苦记忆还深深地刻在脑海中,无法抹去,以至于她每次想到演出,都会心生恐惧。
而且于淑珍的嗓子还留下了后遗症,血丝布满声带。
但她还是秉持着对歌唱事业的敬畏心,即使嗓子不复从前的条件,但却从来不假唱。

其实他们夫妻俩的相处模式还是值得大多数人学习的。
两个人的性格,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所以每次吵架的时候根本吵不起来。
比如于淑珍生气发火的时候,丈夫总会默默听着责骂,从来不反驳。
看到丈夫那么乖巧,她也不好意思揪住丈夫的小辫子不放,所以后来两个人干脆就不吵了。

相伴多年的他们仅凭一个眼神就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根本不需要多说。
对于丈夫的牺牲,于淑珍一直记在心里。
每次在采访的时候,从来没有掩饰过对丈夫的感激,直言是丈夫成就了自己,勋章也应该分给他一半。

1998年的时候, 62岁的于淑珍正式退休,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按道理来说,她经验丰富,实力过硬,本可以在其他岗位发光发热。
因此不少音乐学院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打算聘请她当教授。
但是于淑珍却非常清醒,没有被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冲昏头脑。

反而有理有据地回答说:“我虽然会唱歌,但是我并不会教学生,孩子们有他们自己要走的路,我自认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他们应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老师。”
在拒绝了当老师以后,她开始琢磨起自己的退休安排。
回想起过往的人生,恐怕唯一留下遗憾的,就是没有经历过正常的学生生涯。

于是她对老伴说:“我小时候没有条件,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打算报一个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画画国画,你觉得怎么样?”
丈夫一听,立马光速同意,因为他知道没能继续上学,是于淑珍一生的痛。

在老年大学里,于淑珍老老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听讲。
有时耍赖不想去上课,有时还会拖延着不写作业,被丈夫宠溺地吐槽:“你啊,真是个老小孩。”

随着两人的年龄一天天变大,那些疾病也随之而来。
她的儿子在北京生活,女儿则留在了天津,每次他们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火急火燎地赶来。
望着往返折腾的两个儿女,老两口心里很不是滋味呀,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

于是两个人商量了一番,当即决定要搬去养老院生活。
这一决定,遭到了儿女的反驳,儿子生气地说:“爸妈,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有儿有女的人,干嘛非要去养老院生活呢,这传出去,可不就是狠狠打我们的脸吗?”
女儿也跟着说:“是啊,照顾爸妈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不用考虑其他的,再说了,让别人照顾你们,我们哪能放心啊!”

但就算儿女强烈反对,于淑珍他们两个也并没有取消这个计划。
而是欢欢喜喜地携手住进了养老院。
其实老两口的这个抉择,也引起了很多身边的朋友不解。
有的甚至会问:“是不是儿女不想管你们,不孝顺?”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于淑珍都会笑笑说:“还真不是,我的儿子和女儿们特别孝顺,之前我想搬养老院的时候,他们一直拦着我,还跟我生了好几天的气呢。”
紧接着,于淑珍又说:“两个孩子都住得比较远,每次有个大病小灾的,孩子们总是折腾来折腾去,我这心里可不是滋味。”

在节目中,于淑珍也不止一次解释过这个问题,她还调皮地说:“我这是快乐养老!现在时代变了,我也得紧跟着潮流不是吗?”

回顾于淑珍的大半辈子,可谓是活得坦荡。
勇敢追求事业,坚持艺术家的操守,到了晚年还可以冲破思想的枷锁,为不少人树立新的榜样,实在可歌可赞!
如今老两口已经在养老院生活多年,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们就在房间里画画,在大厅里和其他老人一起唱歌跳舞。

儿女们没事就来看他们,有时候还会接他们到自己家里小住。
古人云:养儿防老,但对于淑珍来讲,孝道不流于表面而在于心。
住在哪里,被谁照顾这并不是最终的意义。
相反,就算自己住在养老院里,又有心爱的丈夫陪伴,又有孝顺的儿女惦念。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9:24 , Processed in 0.0096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