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清朝最后的考官,将乾隆爱物收入囊中,西泠拍出644万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20:2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清朝最后的考官,将乾隆爱物收入囊中,西泠拍出644万                                                         2022-03-21 15:00                    

     民国年间的某天,一位身穿长衫的老人在上海的文物商店中闲逛。路过一个卖茶壶的摊位旁,他看到一只做工精美的紫砂壶,心中有些诧异。于是他蹲下身,将紫砂壶拿起来细细端详。

文物市场 网络图片
老人手里的这只紫砂壶,整体器型十分优雅,壶身腹部刻划出一圈纹样,并用金银两种金属在壶身上描绘出不少的文字图案,底部还刻上了“大清乾隆年制”的底款。老人看完,心中暗暗吃惊:宫里制造的东西,怎么都流落到市场上了?

清乾隆 龚心钊旧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
精品紫砂,宜兴制作
这位老人名叫龚心钊,他手中的这种壶正是乾隆皇帝御制的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物品之一,早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宜兴的匠人供春就在烧制这种茶壶。他原本是读书人的书童。这位读书人在金沙中借宿时,他看到僧人们用紫砂烧制的茶壶十分精美,于是就上前请教。

梅花石瓢紫砂壶 网络图片

供春壶 网络图片
供春学会制壶后,他就仿照寺中银杏树树瘿的形状,烧制出了一把紫砂壶。很多人看到这种紫砂壶,纷纷前来购买,供春壶从此一炮走红。此后,供春不再是一位书童,他成为了一位专门烧制紫砂壶的匠人,并专门为文人们制作紫砂壶。

明 供春制 供春树瘿壶 中国历史博物院收藏

晚清 黄玉麟制供春松桩紫砂壶
明朝万历年间又出现了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三位紫砂大师。他们的风格各有不同:时大彬的紫砂壶泥中掺沙,风格古朴典雅。实用性较强;徐友泉的紫砂壶泥色多样,擅长仿古,造型别出心裁;李仲芳的紫砂壶文巧精工,敦雅古穆,有清新赏目之感。这三位紫砂大家的名作,即使时隔数百年,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 网络图片

清晚期 李仲芳款柱础壶 网络图片
清朝时期,由于文人墨客对这种茶壶的喜爱,紫砂壶开始迅速发展,此时宜兴又涌现出了陈鸣远、邵旭茂等紫砂大家。清末民初之际,杨彭年、陈曼生等人虽身处乱世,也不忘将紫砂壶的美丽发挥到极致,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邵旭茂紫砂大壶 网络图片

民国 陈曼生、杨彭年 锻泥壶 网络图片
乾隆挚爱,清宫珍品
由于清朝皇帝对紫砂壶的喜爱,这种来自于民间的茶壶,也成为皇家的专属用品。从康熙皇帝开始,宜兴的匠人们就开始烧制专门的紫砂壶,供皇帝们使用,这些紫砂壶底部有御制的官窑印章,用料讲究,造型优美,匠人们还会以珐琅彩、粉彩、炉钧釉、描金、泥绘、贴花、堆雕、浅雕等各种装饰工艺,对紫砂壶进行装饰,使它们变得更加雍容华贵。

清乾隆 紫砂百果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从即位之初,就以文人皇帝自居。文人喜爱的紫砂壶,他又怎会错过呢?他对自己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写在龚心钊手中的这只御制紫砂壶的题诗上。这首诗名叫《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赞颂的是浙江三塔的美丽景色。身为一国之君,乾隆不能在江南久留,但他可以从这只壶上一览江南盛景。

清乾隆 龚心钊旧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1
流落民间,拍出天价
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这只紫砂壶,被宫人偷偷带走,倒卖到市场上卖钱。从此这只御用珍品就流落到民间,幸好它遇到了龚心钊,才没有明珠蒙尘。龚心钊26岁时就中了进士,光绪年间他主持了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清朝最后一位考官。此后,他还先后前往英国、法国、加拿大等欧美各国,成为清末著名的外交家。

年轻时候的龚心钊自题相片 网络图片
龚心钊不但是一位外交家,更是一位收藏大家。他发现这只紫砂壶后,就立即将它购买下来收入囊中。此时,他已经是晚清紫砂收藏第一人,手中收藏了数百件紫砂壶。龚心钊去世后,他生前收藏的那些精品紫砂壶被后人捐给各大博物馆,只有少数藏品流落民间。2018年西泠秋季拍卖会上,这只紫砂壶最终以644万的天价成交。

清乾隆 龚心钊旧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2
明朝正德年间,书童供春开始改造紫砂壶开始,紫砂壶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最终成为了中国人最爱用的传统器物之一。在此期间,无数的文人墨客和紫砂匠人们将自己的心血凝结在这只小小的茶壶上。从紫砂壶上的泥料、做工和纹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智慧的结晶。如今,江西宜兴的匠人们依然在延续着这份传统,或许他们的技艺还不够纯熟,器型还不够优美,但他们代表的是一份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精神。在这个时代,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呢?身为一位收藏者,在收藏一件物品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04:43 , Processed in 0.0084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