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十年,龙门石窟再修复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22年03月18日 13:32:13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龙门山色》吕维祺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最近,龙门石窟的修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而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隔50年,龙门石窟奉先寺再次启动大型保护工程。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3月13日,央视新闻直播了龙门石窟修复现场,网友们也对这次的修复工作很有兴趣。
有人感叹龙门石窟的壮观 @更好的自己117 :洛阳龙门石窟真的美 @震碎你三观 :脚手架都搭得这么壮观,何况大佛乎 有人支持这次修复工程 @五千繁星:的确需要好好修复,11年去的第一次,19年去的第二次,结果就是,好像小一点的佛像都没了,被风化掉了。痛心!只有好好地修复,才可以将这样瑰丽的文化遗产保存长久! @哎花音呀:每次去龙门石窟看到被损毁的佛像都觉得心痛。现在保护得真的很好,也会有一些针对性的修复,但是耐不住天长日久的风吹雨蚀 @一杯往西的勃艮第:致敬文物修复者!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龙门石窟! 有人期待着日后与龙门石窟的相见 @不太正常的正经人:文物修复极具重要性!期待修复后的新样貌 @温柔许愿家七七一:有机会一定要去龙门石窟看看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历了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朝几代,形成了南北长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和2800余品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东汉初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公元65年,汉明帝派遣使者从洛阳出发出使西域。汉明帝还诏令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洛阳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中心。
到了北魏,崇佛尚佛之风尤盛。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皇室延续佛教信仰,大量兴建佛寺,开凿石窟。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载,当时的洛阳寺院林立,多达1300余所,龙门石窟也在此时开始营建。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龙门石窟的第二个修建高峰是隋唐时期。隋文帝、武则天等统治者除了支持佛教文化外还积极推动造像工程,进一步提升了艺术性。而采用的立体感手法让佛像显得高大雄伟,打造了众多经典之作。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如今东西两山是石窟最为密布的区域,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西山上有50多个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龙门石窟历经千年,佛像、石窟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这次的修复则主要是针对渗漏水和危岩体脱落这两个问题。
渗漏水会引起龙门石窟碳酸岩体的溶蚀,破坏岩体和雕刻品的完整性。
危岩体则会引起岩体和雕刻的崩塌脱落,破坏文物,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游客的人身安全。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此次工程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地质大学进行了合作,用研发的偏高岭土作为灌浆的主要材料,这种新型材料是有机材料,对佛龛的保护效果更好 ,且不容易收缩,修复效果能够更加持久。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自龙门石窟奉先寺启动50年来首次大规模保护工程序幕,有很多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投入到这次修复工作当中。其中有一个人十分引人瞩目,他虽然满头银发却干劲十足,他就是66岁老石匠刘建设。
图源:大河报官博 17岁的刘建设跟着父亲参与了奉先寺保护工作,时隔50年,他依旧在此次修复队伍中。
刘建设感慨道,从第一眼被龙门石窟佛龛精妙所折服,到怀揣心疼和敬意为它们一一“洗尘”,希望让龙门石窟代代传承下去的初心,让他笃定了一直在龙门石窟坚守的目标。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哪怕已经过了50年,自己已经年过六十,却依然坚守在龙门石窟修复的第一线。
50年对于龙门石窟来说只是瞬间,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已经是大半生。有很多文物修复工作者就像刘建设一样,正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让文物获得新生。
图源:龙门石窟研究院官博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文物保护也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保护文物的意识也在社会生根发芽。
不光龙门石窟,其他文物修复工程也在进行当中。
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经文洞)石窟防渗水抢险保护工程将对卧佛院15个重点石窟进行治理。
故宫博物院将开展部分墙面的修缮。其中,故宫城墙西北段上一次修缮还要追溯到三四十年前。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博 大运河南新仓2号、6号仓廒修缮工程 已被列入北京市2022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
明十三陵部分文物古建也将迎来修缮,其中包括明十三陵神路五孔桥和四妃二太子坟照壁。
图源:新华社 龙门石窟时隔50年的修复,不光是佛像、石窟的再一次重生,更是为龙门石窟所代表的的历史再一次续上新的生命力,这不只是修复历史,也是在续写历史。
目前龙门石窟修复工程进度已过半,整体工程预计8月底完工。让我们期待与龙门石窟的再一次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