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会生活的人,都懂得为人生做减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04:3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真正会生活的人,都懂得为人生做减法                         

2022-04-10 16:40                    
              《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只能占其中一枝;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几千年前,哲人先贤就已经教了我们生活的智慧:学会为生活做减法。
道理明明很简单,可是,人呐,始终是欲望的生物。
买买买不用学都会,学会舍弃谈何容易?
就像老子提出的“物极必反”的规律命题,当现代社会的物欲膨胀到一定程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累赘和混乱时,“断舍离”才流行了起来。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早就有意识地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了。

1
不需要的圈子,退掉
国外有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我们总以为朋友越多越好,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其中真正的朋友。
相识满天下,知交能几人?
窦文涛曾在凤凰卫视主持了19年的“锵锵三人行”,访谈的嘉宾遍布学界、商界、演艺界的各色名流。
在外人看来,他应该有一个特别庞大的圈子。
窦文涛没有朋友吗?
当然不是,他的朋友几乎都在同一小区。
他曾说:“朋友除了交情之外,还有讲究,这个很重要。所谓讲究,你可以理解成品味、才学、投缘、谈吐,它是讲究。这种感觉不是交情能代替的。”
奔着利益而结成的圈子,易结也易散。
真正懂生活的人,都懂得给多余的圈子做减法。有几个意气相投的朋友,没有利用,没有算计,可以卸下面具做自己,完全不用设防。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这其实才是一种正确地对待朋友的方式。

2
不需要的东西,扔掉
断舍离,从丢扔掉多余的物品开始。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角麻衣受家庭影响:
所有的东西,只要没坏,不管用不用得上,就统统留下。
渐渐地,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乱……
麻衣甚至以为所有的家庭都和自己家一样,只有当客人要来的时候,才会慌乱地将所有东西都塞到一个房间里。
直到发生了地震,在满屋杂物里连个救命的水都找不到。麻衣说了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她说:
多余的东西会断送你的性命。
太多的物欲会让人的内心混乱,同样,多余的东西越多,重要的物品越会被淹没。
麻衣躺在地板上,房间几乎空无一物,那画面让人感到身心放空,舒适、安逸。
乔舒亚·贝克尔在《极简》一书中曾这样说道:
“减少20%的物品,提高80%的生活品质。”只有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我们才能改变看不见的生活。

3
没意义的想法,丢掉
有一个年轻人十分崇拜杨绛先生,便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对她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人生困惑。
杨绛先生在回信中,送给他一句话: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想的太多”,其实也是当下很多人苦恼的根源之一。
有句话说得好: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对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不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眼光、不为自己曾经的失败和他人的冒犯耿耿于怀、不去担心那些未知的风雨,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才是真正的智慧。
就在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时,某文学杂志接连发表文章,对《康熙大帝》及二月河的创作倾向进行集中批判。
面对尖锐的批评,二月河一看了之,未做任何申辩。
一些朋友替二月河鸣不平:“你是作家,靠笔吃饭的,别人能写,你为何不用笔回击?”
二月河笑了:“我不想把精力用在和别人争吵上。诽谤止于自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让别人信服,这些话慢慢就会少了。”
面对非议,二月河不恼怒、不纠结、不回击,安心自修,埋头创作。
开创了通俗讲史的新文学形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推崇。
与其为无意义的事想得太多,纠结生气,不如果断丢之脑后,腾出精力做好自己当下的事。
人的心就那么大,心事多了,人的烦恼自然就多了;心事少了,人自然就轻松了。

4
善于给生活做减法,人生会更富足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他认为生活应该过得简单一点:
“人生存的必需品应该主要考虑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这四大类。
如果再配上几件工具,如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和一辆手推车等,就可以过日子了。
除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其他的基本是由于欲望所致。
梭罗是善于给生活做减法的人,并且在给生活做减法的同时,他们却为自己的精神做了加法。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感觉自己在被生活牵着走。其实是我们一直给生活做加法,我们以为我们给生活加的东西越多,我们就得到的越多。但其实不然,想要得越多,往往最后得到的却越少。
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吧,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生活反而变得更丰富了。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早就开始为人生做减法。
减去多余的圈子,减去不需要的物品,减去没意义的想法。
日子自然就会多几分岁月静好、快乐幸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9 05:52 , Processed in 0.0080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