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抗疫绝不能“躺平”!“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0:36: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抗疫绝不能“躺平”!“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2022-04-14 20:18                    

       本报记者 高阳 张健 李珍玉 牛雨蕾
专家表示,新冠传染性、病死率远高于流感,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一旦放开,感染和死亡数可能是巨量级的

受访专家: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卢洪洲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谭晓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友华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 陈捷亮
近日,在全国散发疫情此起彼伏、部分地区防控正在吃紧的时候,一些“与病毒共存”“病死率接近流感为什么不能放开?”等消极言论不断冒出来“带节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来质疑中国防疫政策。面对这些舆论干扰,《生命时报》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专家,他们均坚定地表示,无论防疫多加紧,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坚决不能“躺平”。

鼓吹“躺平”的一些国家代价沉重
在与新冠病毒对抗的两年多时间里,有不少国家放弃了“清零”政策,选择走“群体免疫路线”,逐步放宽防疫措施,“与病毒共存”。但是,早在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警告,包括德国、法国和英国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过于“粗暴”地取消了防止疫情蔓延的限制措施,现在正面临奥密克戎亚型突变株BA.2掀起的新一波疫情。
英国: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数、医护缺勤率都大大上升,第二季度经济可能萎缩2%。英国是选择“群体免疫”的典型代表,自2022年2月24日开始,英格兰地区取消所有防疫措施;4月1日起,全国取消全部疫情防控强制措施。随之而来的是,新冠感染率呈上升态势,尤其55岁以上人群感染激增。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3月20日至26日的一周内,英国共计感染人数490万人,即每13人中便有1人被感染;医院共报告988例新冠死亡病例,比两周前(3月7日至13日)的725人死亡升高了36%。此外,住院人数、医护缺勤率同样上升,很多办公场所出现员工因感染新冠而无法上班的空荡情况,劳动力短缺正在影响航空、教育、农业等各个领域。德意志银行英国首席经济学者桑杰·拉贾尔的报告则称,英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预测二季度增长率会萎缩2%。4月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对“躺平”表现出悔意,他表示,不排除因新冠疫情而再次封城的可能。

法国:病人多次感染、医生因病歇业、有人在等待救治中死亡。日前,法、德等国家也在逐步放宽防疫限制。4月5日,法国有报道称,在某医院的急诊室,90%的工作人员因病歇业,有的病房被迫关闭,很多病人需要在担架上经历漫长等待,甚至上个月还有病人因等待救治而死亡。4月7日,法国卫生部长韦朗表示,目前法国每日新增确诊稳定在14万~15万例,其中约6%的新增病例为二次感染,新增住院人数会在未来数日内达到高位。德国联邦卫生部原本计划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新冠感染者不再居家隔离的措施,但不到48小时,卫生部长卡尔·劳特巴赫便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文称:“感染后无需隔离的行政决定错了!”“新冠不是流感!”劳特巴赫同时宣布,卫生部门将继续通知所有感染者居家隔离。
美国:死于新冠的人数接近100万,全人群预期寿命罕见下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宣扬新冠疫情就是“大号流感”,一度忽视防疫,让美国陷入疫情失控状态。拜登上任后,虽发布强制口罩令、接种疫苗等措施,依然无法扭转抗疫不力的局面。今年3月26日,全美解除口罩限制令,但因害怕反复感染,很多人宁愿在家吃低保,也不愿冒风险去上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估算,因为新冠后遗症,美国有160万劳动力无法从事工作或从事全职工作。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则显示,当前美国新冠感染病例超8000万,死亡病例近100万,其中老年人占比超3/4。《华盛顿邮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美国的抗疫表现在20个富裕国家中最糟糕,人群预期寿命因新冠出现史上罕见的下降,从2019年的78.86岁降至2021年的76.6岁。
在亚洲,日本、韩国日前也尝试放宽防疫政策。3月22日,日本解除在东京都等18个都道府县的重点防疫举措后,疫情很快出现反弹,多名日本专家认为第七波疫情已开始,这可能与放松防疫、奥密克戎BA.2毒株扩散有关。韩国自3月以来也放宽了社交距离限制,延长公共场所营业时间,没过多久,韩国一度成为全球一周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甚至达到60万例。最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儿童成为新冠感染者。
我国为何坚持“动态清零”
过去两年来,我国疫情防控从突发疫情的应急围堵阶段,到常态化防控的探索阶段,再到目前全链条“动态清零”阶段,政策一直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始终没有放弃“严防死守”的抗疫成果有目共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243例,累计死亡2人,病死率为0.013%。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病死率为1.24%,中国(包括港澳台)病死率为0.85%。《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专家时,他们一致表示,在新冠疫情下,一些欧美国家所谓的“躺平”“与病毒共存”,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大范围感染和大量死亡,权衡疫情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之后,选择了妥协。而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是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
新冠危害性远高于流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陈捷亮表示,有些人鼓吹“新冠肺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非常错误。目前季节性流感病死率为0.01%~0.1%,基本传染数R0值为3左右(即1个感染者可传染3人);而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病死率为1.24%,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R0值为8~12。由此看出,新冠危害性远高于流感。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一旦防疫政策放开,很可能出现大规模感染,即使是很小的病死率,死亡总数也将是巨量级的。
不排除有危害更大的新毒株出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说,只要没有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病毒就会在载体内不断变异重组,疫情就不会终结。“我们希望在有更弱的变异株后视情况逐渐采取放开政策,但根据目前流行毒株的危害性来看,肯定不行。”陈捷亮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后的症状虽然较轻,但毒株危害性很强,未来新毒株的毒性强弱也无法确定。如今,奥密克戎BA.1和BA.2的结合体XE已出现,其传播速度比BA.2高10%~40%。世卫组织近期更是提醒,政府和科学家们应为新冠病毒在动物体内变异并传回人类的情况做好准备。
大规模感染会造成更大的医疗资源挤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表示,一旦新冠疫情防控放开,感染肯定会大规模增加。目前,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种率还相对较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可能大量增加,会对普通需求的医疗资源形成挤兑。“有人认为隔离、封控等措施浪费医疗资源,这是误区。”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指出,感染新冠会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的占用,如果防住这些人群的感染,就能节省很多医疗资源,减轻医疗负担。
次生伤亡会增加死亡负担。陈捷亮说,对个体而言,奥密克戎的病死率低于此前的变异株,但对群体来说,传播快了很多,感染者基数大很多,资源挤兑导致次生灾害造成的伤亡情况也会更多,例如因其他疾病不能及时救治而导致的死亡等。在英国,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病死率为16人/10万,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病死率为22人/10万,其中就有次生伤害的原因。
可能重复感染,且后遗症多。“新冠病毒从最早的变异毒株阿尔法,到德尔塔、奥密克戎,再到新出现的重组毒株XE,都是反复传染的,并不是感染一次终身免疫。”卢洪洲说,感染新冠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会持续很久,包括极度疲倦、气短、胸痛、记忆力和注意力出问题、味觉和嗅觉丧失、关节痛等。近日,又一种新冠后遗症被专家们所重视:糖尿病患病风险会增加近40%,且目前无法根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说:“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所以,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要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群体免疫并不靠谱。卢洪洲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和有症状者、重症患者一样,会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在对新冠确诊患者康复后的长期走访中发现,8%的病人不产生中和抗体,产生了中和抗体的人,抗体的滴度也会很快下降,这证明“群体免疫”并不可取,依然须配合隔离等防控措施。
从严防控的同时要做好几个平衡
新冠防控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不断调整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指出,3月以来,我国本土疫情呈现流行范围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外溢病例及续发疫情多发等特点。但多地疫情有效控制的实践证明,从严从紧采取隔离、管控、封控、筛查等为核心的措施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依然有效,是科学必要的,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既定方针。但专家们指出,为防止人们对疫情出现“疲倦感”,我们需要做好几个平衡。

平衡疫情的“控制”与“预防”。“我国目前应对奥密克戎还没到最困难的时期。”谭晓东说,各个大城市面对突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很大,但从有风险到真正暴发,其实有个“窗口期”。如果各地政府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会比在疫情暴发后加强防控更能减少损失。例如,早筛查、对社区医疗资源再分配、提前规划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等。此次上海疫情暴露出社区医疗资源的匮乏,这也提醒各地亟需夯实社区医疗,保障社区医疗能及时做好疾病监控和救治。

4
平衡管理的“力度”和“温度”。谭晓东说,防控疫情一定要“严防死守”,但不能耽误正常的生活需要和医疗服务。陈友华也说,针对血透、危急重症、临产等群体,各地在制定防疫政策时应提前开通相应绿色通道;管控的同时要调配好人力、物力、运力资源,保证民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要关注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制定人性化的隔离措施。
平衡民生的“小舍”与“大得”。陈友华说,当前防疫政策选择的核心是“如何以最小的社会代价获得最大的防控效果”。在常态化防控后,大家也发现疫情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打击,但如果彻底放弃管控,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失败教训也能看出危害。所以,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地方管理需要注意合理分配资源,一方面确保疫区和高风险区的严格管控,尽快控制疫情蔓延;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政策灵活性,不搞层层加码,不搞处处推诿。陈捷亮补充说,防控要有精度,分级处理。比如,仅在高风险人群中做常态化筛查和分级管理,没疫情的地方不必做全员核酸,以减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最后,专家们呼吁,抗疫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大家要做好心态上的平衡,积极配合防疫措施,不信谣不传谣,积极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到人口稠密地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3:49 , Processed in 0.0075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