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宋元之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4:43: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什么是“宋元之眼”?
简单地说,就是宋元画家的观物方式。那么,为什么要在花鸟画临摹、写生与创作中重提这一观物方式呢?

李迪 红芙蓉图 绢本设色

因为晚清以来受西画的冲击影响,后学者逐渐迷失了传统中国画的学习门径。新的观物方式,也就是来自西画的写实训练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中国画观物方式。在如今的高校花鸟画教学中,许多长期接受西画训练方法的学生,在传统花鸟画的临摹与写生创作转化上显得尤为困难,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宋元画家观物方式在中国画临摹、写生与创作三位一体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重新提倡并深入研究宋元花鸟画家的观物方式,就显得非常迫切、重要。

宋 佚名 春溪水族图

传统中国画家的观物方式,经历了从观物之形、观物之变再到观物之生的发展变化。在五代、宋之前,花鸟画的观物方式还没有明确涉及物理的内容。明清花鸟画家强调观物之生,关注自然物的生命精神与自我精神的传达,但其笔下的花鸟形象,很多来源于画谱上的图式,而不是直接来自对自然界物象的取舍与概括,因而逐渐趋于程式化。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北宋文同在墨竹画创作中提出了观物之变,明确了花鸟画审美观照的方式、内容、途径与目的。审美观照的方式,是直接深入观察;审美观照的内容,是对物象生长变化的不同角度、层面的观照,具体包括不同的生长期变化、不同环境与天气下的变化、对自然属性与道德属性的领会等内容;审美观照的途径,是通过对物形、物态、物情、物性、物理的观照;审美观照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物象的外部形态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物象的物理,以充分表现其生命精神。因此,可以说文同的观物方式是对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命题的充实与发展,也是宋元时期关于观物方式最为完整而深入的论述。

宋 李安忠 鹌鹑图

通过观察和认识物理,以把握物象的具体形态特征,做出既符合物理要求又符合画面画理要求的形态取舍与概括,这是宋元画家观物方式的独到之处,也是学习传统花鸟画的一把金钥匙。重启花鸟画的“宋元之眼”,才有可能在学习宋元绘画时,做到师古人之心,而不是摹古人之迹。很多人学习宋画,把宋画的禽鸟、草虫或其他局部直接拿来拼凑,做些变体临摹或创作,作为学习的过程没有问题,但这还是属于模仿,还没有做到师古人之心,没有领会宋元绘画的传承与创新的真正内涵。

宋 佚名 碧桃图

在面对大自然的花卉、蔬果、禽鸟、草虫时,要把眼中的物象转化成心中的意象,最后变成画中的物象,这层层转化都需要进行主观的取舍与概括。其依据,就是要深入理解并把握物形与物理的关系。

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追求形与理的内在统一,强调在把握物理的基础上以形写神,从而表现自然万物的生动气韵,这是宋人对于形理关系的理想追求。也就是说,在文同、苏轼等文人仕宦画家的眼里,一件好的绘画作品,对其形与理都不能有所偏废,既须表现物象在自然界各种生长环境与生长状态中的形态特征,更须透过其外部物象形态以把握其不变的内在规律。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因此在传世的宋代花鸟画作品中,那些看上去很写实的禽鸟草虫,其实并非对物象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如实描绘,而是在充分了解对象的生长变化特点之后,对物象的具体细节形态有取舍、有概括,以调整成作者心中最佳的生动意象,从而表现超越外在形似写实的、形神皆备的内在之真。这不是只局限于外在细节形态特征的“似”,而是形神俱似、气质俱盛的“真”。从似到真的途径,五代荆浩《笔法记》中说得很清楚:“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原。夫木之为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屈。”这里提到物象的原、性,就是指物理,就是强调要通过理解物理来把握物形的各种变化。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

对物理的强调,使宋元花鸟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物形的束缚,在遵循物理的基础上,对物形表现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取舍、简化和概括,以充分表现心中的理想意象,为进一步强调画理和笔墨表现力提供了前提基础。通过分析形理关系,既能更为清晰地理解花鸟画写生与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也能厘清花鸟画发展过程中技法风格与审美意趣变化的内在因素。

宋 佚名 夜合花图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历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在形理关系与临摹技法上进行了更深一层的解读与示范,力求更加准确地还原宋元画家的观物方式,从而深入剖析自然界物象与心中意象、画中物象的关系,认识物形与物理的关系、物理与画理的关系,理解笔墨与形理、质感精神的关系,最后做到能以“宋元之眼”进行临摹、写生与创作,以真正传承宋元花鸟画的精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3:19 , Processed in 0.0077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