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尘封52年的杨开慧情书,4000字饱蘸血泪,爱人终生未收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06:2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被尘封52年的杨开慧情书,4000字饱蘸血泪,爱人终生未收到                                                         

2022-05-07 17:17                                       
             杨开慧既是毛泽东的初恋知己,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还是毛泽东的结发妻子,是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在最美好的青春,遇到的最合适的人。
二人同是湖南人,但是毛泽东比杨开慧大了整整八岁,按说是很难有缘相遇的。
但是他们两人之间仿佛有一根冥冥之中的红线,那就是教育家杨昌济。毛泽东是杨老的得意门生,杨开慧是杨老的掌上明珠。
1913年春,12岁的杨开慧随父亲从乡下迁居到长沙,毛泽东闻讯后前去拜访,稚气未脱的杨开慧仿佛得遇兄长,热情相待。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杨开慧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5年之后,毛泽东到北京去,那时的杨先生已经安居古城,此刻的杨开慧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出落个楚楚动人。两人的再次相遇迸发出爱情火花,无声交融。

杨开慧在日记里满含热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病逝,在这时他们二人的恋情已经公开,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在北京的毛泽东,遂以"学生加女婿"的身份为恩师杨昌济守灵,并且一路护送恩师灵柩回到湖南。也正是在此期间,毛泽东情意绵绵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词 《虞美人·枕上》, 寄给了杨开慧——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年轻真好,他一生第一次,为心爱的人儿,写下炽烈绵长的爱情诗。

影视剧中的毛、杨形象 到了1920年冬天,爱情之树终于开花,没有丰厚的嫁妆,没有唢呐和大花轿,20岁的杨开慧成为毛泽东的新娘,他们的新家在长沙清水塘。
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是两人恩爱异常,如胶似漆,是天地间最幸福的一对夫妻。
1922年10月,爱情的果实,他们的长子毛岸英诞生,杨开慧心花怒放,毛泽东也兴高采烈,每次回家都抱起孩子亲不够。
次年11月,这个幸福的家又迎来了一位小主人毛岸青,全家更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可是为了参加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得不与杨开慧和两个爱子挥手告别。
经过了一百多天的离别,1924年5月,杨开慧带着孩子和母亲来到上海,来到了丈夫身边。
团聚短暂,离别久长。毛泽东再依依不舍,但却不得不为了事业,再次与亲人挥别。
为了信仰,必须要付出代价,为了革命,就必须有所牺牲,对此杨开慧非常理解,也完全支持。

回到湖南,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满含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1925年春天,杨开慧第一次来到婆家——丈夫的出生地韶山冲。
在这里她在毛氏宗祠、毛鉴公祠等地开办农民夜校,亲自帮助农民扫盲。
1927年,长沙爆发“马日事变”,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毛泽东不得不再次跟妻儿告别,没想到这次跟妻子的分手,却成为永别。
毛泽东走后,杨开慧与党组织暂时失去了联系,她只好独自带着三个孩子,避居在自己的娘家——长沙县板仓乡。
三年后的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直至27年后,毛泽东依旧难以释怀,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了对妻子遇害无比沉痛的心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诗词的最后一句,是毛泽东诗词中罕见的情感爆发—— “泪飞顿作倾盆雨” ,他拒绝了自我掩饰,选择了真情流露。
杨开慧在遇害前给毛泽东写了很多封信,遗憾的是,毛泽东却没有在有生之年亲自读到,直到毛泽东逝世6年后,才被一帮装修工人在墙壁中发现,它们已经尘封了至少52年。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杨开慧却留在了长沙。 她不是不想跟心爱的人在一起,而是服从大局,继续留在长沙搜集情报,做地下工作。
秋收起义的枪声,让国民党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到处发布通告,悬赏捉拿朱德、毛泽东。"获朱、毛二逆者,赏洋5000元"。
杨开慧在长沙,消息灵通,自然也看到了敌人的布告,这让她不由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
天各一方,跟毛泽东联系中断,丈夫生死未卜,报纸上曾经三番五次刊登出“击毙”朱毛的假消息,杨开慧更加郁郁寡欢,不知所措。

说起来,自从1920年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到1927年两人已经结婚七年。现代人有“七年之痒”一说,意思是说夫妻结婚到了七年,当初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淡漠。 但是杨开慧与丈夫的关系却是始终融洽愉悦,两人之间的默契也令人羡慕,尘世间最美好最登对的爱情也莫过于此。
杨开慧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毛泽东的秘书,从生活到工作,两人合力构造了一个完美的感情世界,彼此相助,彼此依扶,彼此守望。
虽然彼时的毛泽东杳无音信,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和堂妹毛泽建也没有下落,但是杨开慧心中的信念却始终坚定,毫不动摇,还在发展革命组织,从事革命工作。
在经过一年的漫长煎熬之后,喜从天降,保姆孙嫂来家时,捎来一封信,是地下党的一个交通员转交的。
杨开慧的心咚咚跳着拆开信封,看到那熟悉的笔迹,顿时热泪盈眶——那是毛泽东写来的。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里面全部用的是暗语:我在这里做买卖,现在生意有好转,信中还提到自己的脚伤一直没痊愈。
过了好一会,杨开慧擦去眼泪才看到上面的落款日期,信已经发出半年了。
但是这依旧让杨开慧欣喜若狂,她看着丈夫的信,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之后便挥毫写了一首诗,题为《偶感》,诗里面,满满的都是对爱人的思念:
天阴走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不过杨开慧没有想到,这封信竟然是丈夫给自己的最后一封信。杨开慧很久没有收到爱人的来信,心急如焚,多次向组织提出申请,要到丈夫身边去,但是组织上考虑到杨开慧带着孩子,路上不安全,对她的要求没有予以批准。 被组织拒绝当天,杨开慧在日记中写到: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这样一来,杨开慧更是度日如年,只能写日记表达自己的孤独无助,寄托对毛泽东的思念。
因为工作环境非常危险,杨开慧唯恐哪一天遇到不测,自己的日记会落到敌人手中,对革命工作带来不利。于是她每次写完日记,都要把日记本藏到自己卧室墙壁的夹层里。

她心想,即使自己遭遇麻烦,丈夫早晚有一天,也一定会看到这些日记吧。可是没有想到,这一藏,就是半个多世纪,杨开慧三年间写的日记与和书信,竟然在墙缝里默默无闻地沉寂了至少五十二年。 1982年3月10日,一群装修工人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发现了卧室后墙的夹层,看到了一大摞手稿。
经过专家鉴定,和已经保存的手稿作比对,确认就是杨开慧本人所写。
历经岁月,12页的手稿居然没有被氧化,依旧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真是天降的福音。日记中都标明有日期,是她在1927年到1930年间被捕前书写下的。
书信和日记的内容跟普通人的家书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款款的深情和无边的思念。日记中说,她一直记得爱人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她都要做长寿面,为丈夫祝寿,默默祈祷他平安健康。

当着亲人的面,杨开慧掩饰着自己的情绪,可是一到晚上,长夜漫漫,她就会以泪洗面。有一天她实在忍受不了,就对她自己的弟弟说: "带我去找他吧,谁带我去,我就报答不完他的恩情。"
书信和日记,总共有4000多字之多,字里行间充满牵挂、担忧、无助和迷茫,不管是怎样的情绪,全都是她的真情流露,与其他恩爱的小情侣并无任何区别。
比如那些恋爱时浸满甜蜜的回忆:
“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骄傲脾气,那时我惟恐他看见我的心(爱他的心)。”
“他以为我是不爱他。但他的骄傲脾气使他瞒着我一点都没有表现……”

比如在毛泽东35岁生日(1928年9月9日)那天,杨开慧难以掩饰对丈夫的思念,在情书中写道: "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啊——我要吻你的眼睛,吻你的眼,我要吻你一百遍"。
当然,日记中也有她对未来命运的隐忧和担心:
“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像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杨开慧没有等来同丈夫的团聚,却等来了敌人冰冷的手铐。1930年10月,杨开慧和三个孩子不幸被捕入狱。国军将领何健对杨开慧再三劝降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你跟你的孩子就可以重获自由。 可她是毛泽东的妻子啊,她怎肯获取这样的“自由”?
杨开慧摇摇头,平静地拒绝了。于是她年轻的生命就被定格在了1930年11月14日。
那年她29岁,爱了他、也被他爱了整整十年,她肺腑中有太多的遗憾不甘,但更多的应该还是缱绻眷恋,为她等不来的幼子们的明天,更为她再也触不到的爱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5-20 17:21:3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7:08 , Processed in 0.0077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