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1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手读完“清风半夜鸣蝉”后,认为辛弃疾是乱写一通,有道理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2:5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高手读完“清风半夜鸣蝉”后,认为辛弃疾是乱写一通,有道理吗?                                                         2022-05-24 16:42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但多年来却有不少人对一些经典诗词提出过质疑。
这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质疑唐代诗人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他认为大雪天没有大雁,诗的首句“月黑雁飞高”和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相矛盾的。

华罗庚虽然是数学家,但文学功底也是不差的,他都有这样的质疑,那普通诗词迷的质疑就更多了。比如质疑张继的名句“夜半钟声到客船”,认为不可能有寺庙半夜还敲钟。质疑王维的名句“人闲桂花落”,认为明明写的是春景,哪来的桂花。凡此种种质疑,笔者在早前的内容里一一答疑过。其实每一首诗,都并非诗人真的写错了,而是质疑者无法完全理解诗的意境。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个在网上传了挺多年的质疑。这一次针对的是辛弃疾的《西江月》,此词是两宋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入选课本多年,我们先来读一读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写于公元1181年,当时辛弃疾因谗言被排挤,离开朝堂。想他一生才华,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抒衷肠,却没有用武之地。此时他已经闲居上饶乡间多年,在这里他虽然长期心情郁结,但质朴的村民们也常能让他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这首词抒写的,就是面对一场大丰收,他内心的喜悦。

词写得有多妙,自然不用笔者多说。只寥寥几句,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乡村美景图,就这样徐徐呈现。这样的词作为何会被质疑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最早提出质疑的是一位姓柴的网友,他在自己的博文中指出了这首词的两个问题,针对的都是“清风半夜鸣蝉”这7个字。
首先,他认为“清风半夜鸣蝉”是不符合事实的,他认为知了只会在夏季的正午时分鸣叫,半夜哪来的鸣蝉声?其次,他认为就算是半夜偶尔有一只蝉叫,也不会与“稻花香”同时出现。为此他还特意去当时辛弃疾所在的上饶考究,发现当地的稻谷种植分两季,蝉叫的时候早就没有了稻花香,那时候稻子已经是收割的季节了。

综合以上两点,这位柴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辛弃疾是在乱写一通,不过就是赶热闹的一种文字游戏而已。说起来这位兄台也是个诗词高手,不然也不会对宋词研究得如此深,但是事实真的如他所言吗?
在笔者看来,未必!首先,关于蝉会不会半夜鸣叫的问题,笔者咨询了一下学生物的朋友。他们表示,知了之所以会一直鸣叫是为了吸引雌性,是繁衍后代所需。所以白天和晚上,都是有可能鸣叫的,只是它并非夜行动物,所以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这其实并不能解释,为何知了叫会和稻花香同时出现,毕竟一般来说稻花在知了鸣叫的季节确实早就凋谢了。

那为何辛弃疾还要这么写呢?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当时辛弃疾听到的鸣叫声并非知了叫,而是其它虫子。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夜里走到田野里,是能听到各种虫叫的声音的,我们根本很难分清楚是什么虫子。以当时夜黑的情况来看,辛弃疾也不太可能肉眼能看到蝉,所以他只是听到了一种声音而已。
既是如此,为何非得写成蝉?因为蝉在古诗词里,是一个很经典的意象,与其它动物相比,它有特殊意义。唐代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蝉》,以蝉来衬托自己的高洁。而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以蝉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哪怕不得志,也要如蝉一般立于高枝,高风亮节,决不低眉。至此,我们就能完全理解辛弃疾写“清风半夜鸣蝉”的深意了。而且,这样写与上一句“明月别枝惊鹊”,在对仗和意境上,也完美的融合。可以说,在这个地方填蝉,比写任何其它动物都更合适。

由此,我们就能明白,辛弃疾不但没有乱写一通,而且是用心良苦。我们在品读古典诗词时,会经常发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但事实上这都是作者的刻意安排。当年贾岛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来形容自己填词的过程,可见文人们在遣词上花了多少工夫。所以,笔者希望大家如果还有疑问时,能多多考究。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6-13 06:18:31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1:58 , Processed in 0.0126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