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近百岁老人,时隔67年后才知道,自己是中央特科情报人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0:45: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江苏近百岁老人,时隔67年后才知道,自己是中央特科情报人员                                                         

2022-05-25 10:13                                       

                     国家机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换而言之,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特殊的机密的情报组织,他们为国家做着隐秘而神圣的事情。
通常,因为这种组织往往是神秘的,很少人知悉,以至于组织外的人毫不知晓,组织内的人都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从事的是怎样性质的组织。
而江苏就有这样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时隔67年才知道,自己竟是中央特科情报人员。
他就是有着“新中国最后一位红色特工”之称的最后一位登记在中央特科册子上的姚子健。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姚子健
心怀无限抱负
姚子健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都是一大问题,多数人颠沛流离,外面处处是兵荒马乱,更别说是接受教育了。
而姚子健很幸运,他出生在一个较为宽裕的家庭,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至少也是衣食无忧,不必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琐事而烦恼。
并且,他的家人还将他送入学堂学习,照他家人的说法就是:“不求他学富五车出人头地,但求他心有明珠,能够明辨是非。”

无可厚非,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识渊博的人或许混得还不如那些“五大粗”的狡猾的商人,至少他们获得的金钱多。
但是知识带给一个人的财富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它的价值是随着时光的磨砺而不断累积的,知识更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品格。
事实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学习知识已经是屈指可数了,或许学习一些知识并不能自保或者救命,但在当时,养家糊口自是不在话下。
姚子健家中也是做小本生意的,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茶馆”,在这里,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形形色色的人比比皆是。
也正是这个机会,姚子健经常听到一些“八卦”,大到某某人今天又升官了,小到谁家夫妻又吵架了等等,也常常了解到一些时事政治,尤其是关于各种战事的消息。

而在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姚子健从小就满怀正义感,一心想着为国家做些什么贡献,矢志报国的他经常为某些地方的暴行而愤怒不已。
因此,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参加各种各样的游行活动或组织,为社会伸张正义,胸怀着满腔热血,少年之心充满着理想与抱负。
现实也并未辜负他,在1929年,年仅14岁的姚子健考上了上海劳动大学中学部,这无疑是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在上海劳动大学的那段时间,大概是他最血气方刚的一个时期了吧。
在这里就读的期间,这里充满着公平和正义,学习的是先进的知识和前沿的技术,同窗们的爱国之心也十分令他动容,也更加坚定了他对自己理想抱负的决心。
年少的他经常跟着中学部参加大学部发起的学潮或者情愿活动中,哪怕这些活动总会被政府镇压,但他们身怀正义,愈挫愈勇,常常是一遍失败就开始下一次。

即使是这样,姚子健也并未灰心,他在教书之余也常常打听关于学校的各种消息,一旦有轻微的动静,他都常常激动不已,甚至寝食不安。
或许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小学代课老师是一份多么光彩且神圣的职业,不仅能够养家糊口,更是处处受人尊敬,但对姚子健而言,却是一大负担。

他无数次地想象着学校能够很快重建,他能够再次回到学校里,和千百同窗们共谋爱国大计,无数次等待着学校的好消息传来,可迎接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即使是这样,姚子健也并未灰心,他在教书之余也常常打听关于学校的各种消息,一旦有轻微的动静,他都常常激动不已,甚至寝食不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慢慢地,姚子健意识到学校的重新开学是无望了,而在这多日的冷静思考之下,他也渐渐看到了游行活动的不足,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甚至于事无补。
他应投身于更有组织纪律,更科学更有力的军队之中,应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战争之中。
之后,他又凭着自己的才能考入了南京中央测量学校,这是一所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化学校,他也因此加入了国民党。

在加入国民党的这段期间,他主要负责的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陆地的测量绘制地图的任务,他也曾一度认为自己这回终于是找对了组织。
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他确实是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着国民政府的地图绘制而耗尽心血,希望通过地图这一小小的事情来为国家略尽绵薄之力。

辗转中终寻对组织
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直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要经历过数次挫折之后才能成功,“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姚子健在加入国民党的后面一段时间,他慢慢发现了这个组织的诸多不足。
首先,国民党内部并不团结,成员之间冷漠自私,丝毫没有他之前在学校和同窗们那样相处融洽且有着共同的志向,甚至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次,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是为了谋一份工作,捞一份油水,因此成员之间是腐败无比,官员之间更是相互包庇,狼狈为奸。
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大小小官员大都无情地对百姓进行“强取豪夺”,搜刮百姓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财......种种迹象,都多次令姚子健失望不已。
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不想着抗日救国,甚至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国家安危置于不顾,只想着对共产党赶尽杀绝,这让姚子健愤怒不已。

但人微言轻,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拯救不了什么,只能无奈叹息,十分无力。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与老乡舒日信偶然重逢,此时的他自然难掩愤慨,将自己在国民党的种种待遇和想法都向舒日信娓娓道来。
而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舒日信早已是一名共产党地下党员。
“我真的再也不想在国民党待下去了!”姚子健说完最后一句话终是大大叹了一口气。
在听完这些抱怨之后的舒日信十分欣赏他,说:“老兄,相信我,你这么有抱负,一定会找对组织的!”

于是舒日信便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并解释了共产党的种种贡献,姚子健惊讶之余也十分开心,因为在这多年的抗争历程中他早已知晓共产党。
他早就了解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组织,也是真正在抗击日军的军队,要是能加入共产党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最后在舒日信的引荐之下他也成功地加入了共产党,但上级让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做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为共产党传递一些机密的作战地图。

矢志报国,一心为党
在那个作战的年代,地图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掌握了一份有效地图,无疑是相当于扼住了敌人的咽喉。
也正是因为地图的重要性,姚子健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本人也深深为能够为共产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十分的荣幸。
起初,姚子健能够接触的只是基本的地图,无非是一些简单的地形地貌图,根本就无济于事,那些机密的重要的地图他还接触不到。
为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地图工作,他开始同那些国民党内部官员打交道,处处拉近关系,甚至用钱财来贿赂那些官员。
终于,最后他假装自己患有眼疾请求调动工作,在多层关系的打点之下,他成功地被分配到了保管军用地图的部门,负责收发、保管十分机密甚至绝密级别的地图文件。

而他也不负众望,多次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共产党多次提供机密地图,在共产党地下党员这个身份之下做出了很多贡献。
利用这个身份,他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到国民党军队的各种动向,哪支队伍拿出什么地图,他也同样从中偷偷拿出一套相同的地图交给共产党。
所幸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组织纪律并没有那么严格,军队之间也疏于防范清点,姚子健多次的“小动作”从未被发现过。
而他留给国民党那边的印象是“好酒色”之人,经常出入酒色场所,因此他常常利用周末之便前往上海,毕竟上海多得是酒色场所。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姚子健每次前往上海并不是去所谓的酒色场所,而是去和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秘密交接,提供地图,所幸也正是因此从未被发现过。

就这样姚子健默默为共产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全民解放,多年的战争年代终于结束了,姚子健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一晃67年过去,姚子健也已经年近百岁了,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也渐渐淡忘了,记得最清楚的便是他曾经为共产党递过很多地图。
每每提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总会用十分自豪的语气说:“为共产党工作是我最骄傲的一件事情了!”

对于他的贡献,鲁自诚说他在敌人营垒里收集各种军用地图,为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可以为他提供证明。
而对于自己加入了什么组织,究竟做了些什么,姚子健本人也不是很清楚。
直到之后在一次偶然拜访中,沈安娜告诉他,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曾经是中央特科的情报人员,甚至是最后一名“红色特工”。

震惊之余他也感到十分地荣幸,原来自己竟为国家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自己所在的组织也是这么地神圣且伟大。
姚子健的家人们得知这位百岁老人曾经的光辉履历,也感到十分地自豪,也十分地高兴,他的这份功绩将为历史所铭记。
姚子健的一生是十分伟大的,他始终心怀着为国家贡献的抱负,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甚至连自己的荣誉都不甚知晓。

他的中央特科的荣誉虽然迟到了67年,但这份功绩将永远被世人所歌颂,他的贡献也将被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让我们铭记这位默默无闻的老前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6 , Processed in 0.0080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