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清瓷器上的人物纹饰——图文并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02:1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2-6-20 02:16 编辑

明清瓷器上的人物纹饰——图文并茂       2022-06-19 17:24                                       

青花象纹笔筒
明崇祯年间 1634-1643年,高 19.5厘米 口径 19厘米 足径 18厘米,巴特勒家族藏。
笔筒的绘画具有典型的转变高峰期风格:
以一簇簇V型符号表示草地,多层次的山石,也有常见芭蕉和松树。
具备这些特征并带有纪年的器物,制作于1634-1643年间。
笔筒器身所绘为大象洗浴的仪式称为“扫象”,
流行于明代晚期,象征净化心灵之意。

苏武李陵故事
明崇祯年间 1635-1640年,高 30厘米 足径12.5厘米,巴特勒家族藏。
器腹绘汉李陵和苏武会面的场景。
李陵是汉代一名年轻有为的将军,在征讨匈奴的战役中因寡不敌众被俘。
武帝将其全家抄斩。
李陵因而不愿返汉。
后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却为单于所拘。单于以李陵作说客劝降苏武,十八年后方获释。
画面所表现正是苏武和李陵第二次会面的场景,
李陵对苏武的忠贞不渝表示敬意,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亏于心。
明末遭受满人的侵袭,盖罐的故事反映了对明廷忠心不二的政治意愿。

布袋和尚故事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 20.8厘米 口径 17.3厘米 足径 11.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器外青花画面应为布袋和尚,周围有六童子。
或拉念珠,或爬上他肩头挠耳,或拉他衣服。
另外一只鞋被穿走了,禅杖也被抗走了。
面对这帮淘气的小顽童,和尚不气不恼,依然乐呵呵。
这是布袋和尚的本色和可爱之处。
据文献记载,布袋和尚为五代梁时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名契此,号长汀子。
传说常以仗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端坐岳林寺磐石,
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文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遂入灭。后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
长期以来,有关布袋的绘画作品时有发现,明末和以后清代景德镇瓷器上,这样的题材屡见。

竹林七贤故事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21.1厘米 口径 18厘米 足径 1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伯夷叔齐故事
青花伯夷叔齐故事图笔筒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21.9厘米 口径 18.4厘米 底径16.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直身,平底 青花山水人物展现了山水掩映下的城墙外,
两名平民打扮的人物,正向由武士和侍女簇拥的帝王装束的骑马者拱手致意。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拱手者为伯夷和叔齐,帝王装束者为周武王。

青花丙吉问牛故事缸
明崇祯 168-1644年,高16.6厘米 口径:21.1厘米 足径:1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外壁绘青花山水人物图。
在湖光山色的景致映衬下,一名农夫手牵一头水牛,
面对一位朝廷官员,官员身后有执旗幡和扇,牵马,
捧物的三名侍从,此图为丙吉问牛的故事。

文王求贤故事
五彩文王求贤故事图盖罐
明崇祯年间 1640-1643年,高:19厘米 口径:17厘米,巴特勒家族收藏。
器身绘画采用红、绿、黄、紫、松石绿以及黑色多种彩料,表现周文王访求姜太公的故事。
罐盖绘八婴游戏图。
其中一个在放风筝。盖与器身多处以淡松石绿色敷彩,使此罐更显珍贵。

二仙故事图碟
明崇祯年间:1640-1643年,高:5厘米 口径:21厘米 足径:8.5厘米,巴特勒家族收藏。
碟胎体厚重,弧壁。
口沿涂有一周酱釉。圈足无釉粘砂,底施釉。
碟内以红彩,两种不同色调的绿彩,以及黑彩描绘了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彩和。
背景为山水图,二仙衣服飘扬,一小鬼从李铁拐的葫芦里冒出来。
二仙所走的地面淡施红彩,使画面显得非常写实。
此外,画中可见多层次的岩石和V字形草地。具有明显转变高峰期的特征。

五彩海水龙纹盘
明崇祯七年(甲戊)1634年,高:5.6厘米 口径:26.3厘米 足径:16.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敞口,深圈足。
足外端内敛。
器内画五彩文饰两组内心为云龙纹,内壁一圈饰海水,有对称礁石松树四处。
外壁绘赶珠龙两条。
五彩用彩浓重,手感十分明显。
底心釉下有青花双圈款,内书“甲戊春孟赵府造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后,曾分封了许多子孙为王。
此盘应为末代赵王朱慈瀚定烧作品。
在明代许多王府用祭器都是由朝廷提供。
如宣德时期,皇家曾为赵王府定造磁州窑瓷器。
在崇祯7年五彩海水龙纹盘上,再次出现与赵王府有关的瓷器内容,这在瓷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事情。
因为许多王府用瓷都没有年款。
严格地说,此盘具有明代官窑风格。
五彩彩料与明代晚期万历时期的官窑五彩器十分相似,绘画风格也十分接近。
只是制作水平稍显粗糙。
龙纹也显得苍老,似乎预示着明朝的衰弱。

青花钱塘梦故事盘
明崇祯 1628-1644年,高:6.5厘米 口径:33.3厘米 底径:19.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盘所描绘的是苏小小和司马才仲的离奇爱情故事。
司马仲才为北宋时期文人,曾在苏东坡的举荐下,于秦观幕为官。
年轻时在洛阳曾经梦见一美人擎帏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
苏小小是南齐时期钱塘的名妓,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
后红颜薄命早卒,被葬于西泠之畔。
但以后人们却常见苏小小出现在西湖边。
若干年后,司马仲才前往杭州西湖苏小小墓前拜谒。
当天夜晚,梦见苏小小,并与之相爱。
三年之后,司马仲才死于杭州并葬于苏小小墓侧。
这是一个超越了时空,地域的爱情故事,两者时间上相隔百年,
在人鬼之间产生了凄美委婉的爱情,惊天地而泣鬼神。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寓意登科及第,此两对拍品画面构图相似,
蟾宫之中,嫦娥及侍女正将手中桂枝给予青云直上的三名书生。
相传月中有蟾,故名“蟾宫”。
《淮南子》中记载“羿妻姮娥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折桂”最早用来形容出众的人才,
《晋书·郤诜传》中记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
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至唐代由于科举盛行,又因相传蟾宫中有桂树,逐渐将“蟾宫折桂”一词用来比喻登科及第。

清康熙 青花蟾宫折桂图罐一对

清顺治 青花五彩蟾宫折桂图将军罐一对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主婚姻和谐的神仙,
常以蓬头笑面形象出现,手持荷花和圆盒,寓意和合美满,因寓意美好,深受喜爱。
本品以通景绘和合二仙立于巨大摇钱树之下,具有和谐美满、财源广进的双重寓意。
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有不同版本:
一说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由此扬名;
一说唐代僧人“万回”,一日往返万里带回远方兄长的家书,亦称“和合”。

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摇钱树图观音瓶
桃花源记
本品画面中,一男子居于左侧,身旁有船桨。
与之对立四人,其中一高士呈迎接姿态,老妪侧坐,身后女子正在与小童玩耍,一派安宁和乐景象。
四人身后洞石旁更有一株桃花,为确定故事主题提供重要线索,即为《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为东晋陶渊明代表作,
为《桃花源诗》序言,借武陵渔人(本品画面中男子即为武陵渔人,
身侧船桨为身份标识)行踪,引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将现实与理想联系起来。
画面中高士或为作者陶渊明,身后老小共享天伦,
体现出桃花源中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表达出《桃花源记》中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盘口琵琶尊
麻姑献寿
本品以洒蓝地描金技法绘制麻姑献寿图,金彩保存较好,颇为难得。
麻姑献寿是非常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寓意美好,故而备受喜爱。
葛洪《神仙传·麻姑传》中有关于麻姑的记载,
麻姑应东汉时仙人方平之召唤,降于蔡经家,自称见过东海三次桑田变化,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寿。
另外,还有西王母寿辰时其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有麻姑献寿之谓。

清光绪 洒蓝釉描金麻姑献寿图观音瓶
羲之爱鹅
本品以淡描之法绘高士端坐,相向一童子捧鹅前行,
画面简洁明快,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幅羲之爱鹅图。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尤爱鹅,
据说其精研书法体势,得益于鹅之体势。
而其爱鹅之事广为流传,是因为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黄庭经》后“笼鹅而归”。
而“羲之爱鹅”属于“四爱”之一,
关于“四爱”之说有多种不同说法,主流者有两种,
其一为“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
其二为“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爱鹅图高足杯
伯夷叔齐
本品画面中心二人着长袍,跪地拱手致意,应为伯夷与叔齐,
相对一年轻者骑于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是为周武王,
旁一老者亦骑于马上,伸手点指,似与武王交谈,是为姜子牙。

明崇祯 青花伯夷叔齐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
后人多颂扬伯夷、叔齐为忠烈之士。
伯夷叔齐的故事也是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这与《封神演义》在此时之流传甚广也不无关系。
同时伯夷叔齐这种具有“殉节”精神的故事,在明末清初这个改朝换代的时期流行,也颇为值得玩味。
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中便有一幅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版画,可引而对读。

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伯夷叔齐图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好仙的八位文豪,
即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杜甫为八人作《饮中八仙歌》,广为流传。
瓷器中常以饮中八仙为题材,将不同人物特点跃然器上,别有风趣。

明崇祯 青花饮中八仙图围棋罐
本品所描绘场景为二人对饮,一人举杯进饮,而对坐之人早已不胜酒力,昏睡过去。
画面所呈现的是酒仙的豪放姿态,
对照《饮中八仙歌》中,或为描述李适之一段“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木兰秋狝[xiǎn]
通过本品画面中的大帐、旌旗、侍卫和马上男子手上的猎鹰,可以判断此图为围猎场景。
画面中人物均着清装,由此可进一步判断应为木兰秋狝的场景。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权贵秋季围猎的盛事,木兰为满语,意为猎鹿。
古时四季围猎均有不同称谓,春日称搜、夏日称苗、秋日称狝、冬日称狩。
而猎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称“秋狝”。
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清雍正 粉彩木兰秋狝图大盘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这七人因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宗师。
竹林七贤也是康熙时期较为常见的瓷器装饰纹饰。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图盘一对
耕织图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
采用绘图的形式详细记录耕作与蚕织过程的系列图谱,
最早由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此后受到历代皇帝的推崇。
清康熙帝南巡时见到《耕织图》后,感慨于耕织劳作之苦,
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氏基础上,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
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皇帝亲颁《耕织图》的先河。
康熙《御制耕织全图》共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
本品所绘择茧图为织图第十一图,焦秉贞所绘之图与器上所绘十分相似,可资比较。

清康熙 青花耕织图之择茧图大碗

《御制耕织全图》·织图·择茧图
西厢记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一部受众很广的戏曲,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人王实甫撰,
也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而且每一折均深入人心,
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清晰明了。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故事图长颈瓶
“墙角听吟”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盘

《绣像西厢时艺》墙角听吟图
“长亭送别”
这一折讲述张生为了使得老夫人同意其与莺莺成婚,进京赶考前,莺莺于长亭为其送别的场景。
二人依依惜别,又有对吟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所吟诗句与二人月下传情之诗句颇有前后呼应之意,情浓意重。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折沿大盘

《绣像西厢时艺》长亭送别图
玉簪记
本品描绘画面为一男一女,二人月下佳期,画面简洁,
背题诗曰:“松舍青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
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
强将津唾凡心,无奈凡心转盛。”

清顺治 青花玉簪记人物诗文笔筒
《玉簪记》为明代戏曲作家、藏书家高濂所作,被誉为传统十大喜剧之一,脱胎于关汉卿《萱草堂玉簪记》。
故事描述了开封府丞之女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于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为尼,法名妙常。
书生潘必正落第后不愿还乡,因其姑母为女贞观主,故寄寓观中。
二人在相处中冲破礼教和佛法,终结连理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为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作品。
作者罗贯中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百余年为时间背景,
以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势力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同时也反映了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筒瓶
“二乔并读”
本品画面中描绘两名妙龄少女,共坐同榻,共读一书,是为颇为常见的瓷器装饰题材——二乔并读。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大小二乔常以并读形象出现,历代也有不少诗篇赞颂江东二乔,
如明人高启有《过二乔宅》中提到“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
便是描述二乔并读的场景。

清雍正 粉彩二乔并读人物故事图盘口瓶
“三英战吕布”
本品所描绘画面中吕布在前,策马飞奔,手持方天画戟,且走且战,
身后刘关张三人各持兵器,驱马追赶,
是为广为流传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人物故事图花觚

清乾隆:青花人物故事图花瓶

图右:王允巧使连环计,

图左:貂蝉窃窃私语嫖得董卓恍恍惚惚神魂颠倒。

董卓和貂蝉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将义女貂蝉先许吕布,后献董卓,卓遂收貂蝉入府为姬。吕布得知后心怀不满,前往卓府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貂蝉见布,假意哭诉被霸占激之,恰此时董卓回府撞见。吕布和董卓的矛盾由此激化反目成仇。最终王允联合吕布除掉了国贼董卓,为汉朝除掉了一大祸害。

清嘉庆:粉彩“海屋 添 筹”人物故事花瓶

海屋添筹的典故,出自《东坡志林》里的故事:三个老人在那里论年龄,一个说我不记得自己多大了,只记得小时候认识盘古;一个说我也不记得了,只知道我住在海边,看到沧海变桑田,我就往屋子里扔一个竹筹,现在已经堆满十个屋子了;最后一个说,我更不记得自己几岁了,只知道每次去吃蟠桃会的蟠桃,把核扔昆仑山下,现在堆的和昆仑山一样高了,仨人以此说明他年龄之长。

明天启:青花“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图笔筒

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明崇祯 青花“西厢记”图人物故事筒瓶

17世纪的瓷器上,喜画人物故事,取历史题材或元曲样本,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此件筒瓶绘画题材概括之主题。其取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的故事,穷书生张君瑞和宰相千金崔莺莺相爱,遭莺莺母反对,后莺莺母要求张生只有在得取功名做官以后才能娶莺莺,张生只能情别莺莺赴京赶考。瓷器画面上描写的正是这一离别的场面,左下方头戴唐巾的书生正是张生,其拱手与莺莺告别。画面中央莺莺手执折枝,正寄语张生,所寄话语书于张生头顶左上方,乃是“寄语吴刚休折尽,一枝晋待状元来”,影射吴刚嫦娥之恋,内容正是鼓励张生不要心灰气馁,莺莺会等着他这个状元回来的那一天。如此情愫,催人泪下。

清光绪:墨地素三彩“刀马人物”图花瓶

刀马人物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俗称刀马人,典型的故事有《三国》、《水浒》。瓷器上画这种战争题材,从侧面反映出满族拿下江山不是轻而易举的,也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康熙前期的瓷器上看不到歌舞升平的场面,比如百子龙灯、狮子绣球,画的都是战争场面,这跟我们建国初期一样。早年拍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都是战争题材的片子。等拍《甜蜜的事业》的时候是1979年,建国三十年了。岁数大一点的人,都知道《甜蜜的事业》这部电影,主题歌叫《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么,等康熙那时候的生活充满阳光了,才在瓷器上画百子闹龙灯纹,狮子绣球之类的喜庆纹饰,一开始绝对不画,这是政治对艺术的直接影响。

明崇祯:青花“鹿乳奉亲”大笔筒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遛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 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 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明崇祯:青花“东山报捷”图筒瓶

东山报捷图讲述的是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决意荡平偏安于江南的东晋,危急的形势震动了东晋朝廷。晋孝武帝任命谢安为大将军,与侄子谢玄一起率兵拒敌,当时,晋军只有8万人马,双方实力悬殊,谢安受命之后从容调度,沉着应战,最终出奇兵,把苻坚的百万大军彻底打垮。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确实让人折服。

清康熙:青花“尧访许由”图笔筒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传说许由夏天就住在树上,冬天则住进山洞里,饿了吃山上的野果,渴了就用手捧着河水喝,以清高而有志节闻名于世。

尧帝的年纪渐渐老了,自己的儿子丹朱又不成器,心想找一位大贤人,把天下让给他。当初他听说阳城有个许由最贤,就亲自去拜访,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

许由听后眼也不抬,慢声道: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还去代替您,难道我是为了图个名声吗?那名声不过是过眼烟云。我何必要为它而努力呢?

您请回去吧,我不需什么治理天下!

许由不肯接受尧的君位,就逃到颍水的南面,隐居箕山,躬耕田亩,后卒葬箕山。

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将军罐

隋朝末年,18路农民起义队伍一拥而起。各路好汉,混战一场。最后,中原地区只剩下定阳刘武周、洛阳王世充、太原李渊三路人马,鼎足而立,各自率领一批猛将,连年厮杀不休。其中,太原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力量最强。有一次,李世民带兵围困洛阳王世充,王世充派单雄信为先锋,与李世民对阵。一天,李世民带十几个人去察看敌营,被单雄信500兵包围。李世民势单力薄,兵器也没带,只能朝榆树林里逃去。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恭飞马赶到,只见他舞着单鞭,向单雄信直奔过去。几个回合,就把单雄信打败了。

清光绪:粉彩华容道“义释曹操”盘口瓶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清康熙:青花郭子仪祝寿图笔筒

“郭子仪祝寿图”是清代初期瓷器的传统纹饰,唐代四朝元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相传其有七子八婿,均在朝为官,其中一子还是当朝驸马。每逢寿辰,七子八婿均携子来贺,真可谓官高位显,子孙满堂。康熙时期景德镇工匠将此场景绘成画作,以祈盼富贵长寿、子嗣兴旺,亦称“大富贵亦寿考”。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图琵琶尊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收聘贤才,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这四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其中若位学士,或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或品茶弈棋,或赏花论诗,各学士的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界画风格。

清康熙:青花“翻羹不恚”图花觚

东汉名臣刘宽,字文饶,官至廷尉;由于此人修养好,在朝中素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名声和宽宏的度量;然而他的夫人不信,总想试上一试;一次刘宽穿好朝服正打算上朝,夫人指使侍女进前,把一碗肉羹泼撒在他的朝服上;谁想,刘宽非但没怒,却说出一句颇具人情味的话:“肉羹伤到你的手了吗?”可见其修养和内涵。

清康熙:青花《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图笔筒

《春夜宴桃李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文章的开头,李白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在一个春夜里,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天空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银辉轻轻泻下。轻柔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啊!他展开长兄的宽广胸怀,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吐纳借酒放歌的豪情。

清康熙:青花“商山四皓”图观音瓶

秦末有四位年高的隐士,名为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他们因不堪忍受秦朝暴虐的统治,隐居入地肺山(即商山,也称楚山),等待天下平定。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聘请他们出山,四人不应征召。后刘邦欲改换太子,吕后求张良用计,张良即为其定计,礼聘四人出山辅佐太子。在一次宴饮时,刘邦见到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衣冠伟岸。刘邦问他们。四人说:“您轻视士人,随便侮辱他们,我们义不受辱,因此隐居不出,而太子恭敬爱士,所以我们来辅佐他。”刘邦认为太子“羽翼已成”,因此打消了改换太子的主意。因四人皆年高发白,故人称四皓。

清乾隆:青花五彩“魁星点斗”图花瓶

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麻子,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的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魁星的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供奉起“魁星爷”来,以便图个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状元。大多数人愿意相信魁星点斗可使家人“试”途光明,仁泽易道在这方面可说是独占鳌头,倍享赞誉。

明成化: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图盖罐

竹溪六逸,是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称。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明崇祯:青花“桃花源记”人物故事图笔筒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清代:青花“三英战吕布”图观音尊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民国:粉彩“刘阮入天台”图马蹄尊

汉明帝时,剡县人刘晨、阮肇一起进天台山采药,在山中迷路,饿得要死。忽然远望山上有一桃树,攀登上去摘了几枚桃子充饥,身体马上健旺了。又去溪流中取水喝,见大溪边有两位女子,姿容美丽无比,见他二人便笑着邀二人至家,请二人吃胡麻饭、山羊脯,饮酒欢乐”夜间即分别在帐中歇宿。刘、阮一直在此住了半年,已经到了春天,两人十分怀念家乡亲人,请求回去。二女无奈,又聚会奏乐,送他们上路。刘、阮二人回到故乡,亲友早已去世,房屋也都变样,一个熟人也没了,最后询问到七代后的孙子,他们说听说上辈人有入山迷路不得归之事。后来,“刘阮入天台”这一典故,用来指凡人遇仙;有时也用来形容男子受到美女的青睐。

清康熙:青花“钟馗嫁妹”图笔筒

钟馗嫁妹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故事,讲的是钟馗有个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馈赠银两助钟馗赴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跟他一同应试的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遂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著名的“钟馗嫁妹”。“钟馗嫁妹”成为绘画、戏剧、电影等的一个重要题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清乾隆:精彩“西厢记张生跳粉墙”图盘子

崔莺莺写信给张生,让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意思的是,张生傍晚时分前去赴约时,并没有像常人一样径直通过已经敞开的大门,而是选择了翻墙跨越,这里的墙当然是很矮的墙,一般称为女墙或粉墙。

明崇祯:青花“青砲记”图笔筒

梁颢本是文曲星下凡。一日,雷神奉符袭击众仙,铁拐李、刘海、寒山、拾得“四蓬头”寻地躲避,纯阳吕洞宾化为粒粟,藏于梁颢指甲中,获免雷击。洞宾感激梁颢相庇,摄一美女给他以作报答。女名玉梅,是东平刺史薛琼的女儿。梁颢正在望仙楼读书,月夜将半,洞宾派柳树精祭起大风,把玉梅吹到楼上。梁颢见这女子未穿上衣,连忙用自己的青袍覆盖住,然后送到母亲房中。第二天,就托人报告刺史。薛与妻陈氏大喜,便把女儿嫁给梁颢。梁颢因战乱隐居不出,后来世事安定,儿子梁固也长大了,父子俩同登甲第,梁固是状元,梁颢是探花,他的学生韩琦是榜眼。梁颢不愿居于儿子和门人之后,故拒不接受。再过些年,梁颢与孙子梁栋一同考中,梁栋是探花,梁颢是榜眼,仍不接受。直到八十二岁时,梁颢与曾孙同考,才中了状元。梁颢的母亲因吃了吕洞宾的一粒仙丹,百岁无恙。四代子孙,并登高第,衣锦归里,各奉诰命,祝贺老祖宗寿诞,备极人间乐事。

清顺治:青花五彩“勒马玉楼”图筒瓶

“勒马玉楼”这句成语就是用来比喻人到了危险的边缘而及时回头。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说一位书生借宿在京城的云居寺。认识了同住的一个约十四五岁的童子,两个人非常要好。后来才知道这个童子是“杏花精”变的。虽然童子辩称“精”和“魅”不同,却无法不承认,他亲近书生是为了吸其精气,让自己化成人形。书生警觉到这和鬼魅没有不同,立即推开童子离去。所以纪昀称赞他说:“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慧矣。”意思就是说这位书生能警悟险境,及时回头,是具有很高的智慧啊!

明崇祯:青花“西王母祝寿”图笔筒

西王母年约三十,容貌绝世,曾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汉武帝。《神异经》为她编造了一个配偶东王公,并与其一年一相会的神话故事。《太平广记》说每当桃熟时,西王母就要大开寿宴,诸仙为她上寿;所以西王母又成为长寿的象征。

清顺治:青花五彩“蟾宫折贵”人物图将军罐

蟾宫折贵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清康熙:青花“赴京赶考”图花觚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清雍正:青花“刘海戏金蟾”图花瓶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给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明崇祯:青花“龙王拜观音”净水碗

龙王拜观音的神话传说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书中记载:唐凤仪年间,书生柳毅赴长安应试落第,在回乡途中路遇一年轻美貌的牧羊女在河边翘首南望,哀哀哭泣。柳公子便上前询问事由,原来该女子系洞庭龙王之女三娘,她在其父的主张下下嫁给了泾河龙王的次子为妻,三娘在泾河皇宫备受欺凌,受尽折磨,后又被赶皇宫去牧羊,风餐露宿好不凄惨。柳公子听后决意要帮三娘脱离苦海,便转道赶往岳阳为龙女传递家书。洞庭龙王闻讯后后悔莫及,其弟钱塘龙王更是怒火中烧,便化为赤龙赶赴泾河杀死了泾河龙王及其家人。三娘被接回洞庭后,意欲嫁给柳毅,柳毅却以君又喻义不喻利婉言谢绝,在几经周折后三娘与柳毅终于喜结良缘。

清康熙:五彩“孟德献刀”人物故事图盘子

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清康熙:青花“虎溪三笑”图笔海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图观音瓶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主婚姻和谐的神仙,常以蓬头笑面形象出现,手持荷花和圆盒,寓意和合美满,因寓意美好,深受喜爱。本品以通景绘和合二仙立于巨大摇钱树之下,具有和谐美满、财源广进的双重寓意。

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有不同版本:一说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由此扬名;一说唐代僧人“万回”,一日往返万里带回远方兄长的家书,亦称“和合”。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周文王访贤”图莲子罐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访贤,途经一所村庄,觉得肚子饥饿,口中发渴,实在难忍,就坐在大树下休息。正巧,一位农妇,手提一瓦罐稀面糊糊,从这里路过。文王连忙问农妇道:“大嫂手提稀饭,去哪里呀?”农妇告诉文王:“丈夫在田间劳动,时已过午,去给他送饭充饥解渴。”文王又饥又渴,见了瓦罐里的稀面糊糊,肚子“咕咕”叫得更厉害了,嘴里不觉流了馋涎。他请求农妇,让些给他充饥解渴。农妇把手里的瓦罐递给他。文王饥不择食,大口大口地吃了下去,顿时精神爽快,口中余味无穷,觉得比皇宫里的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可口。他谢了农妇,问道:“大嫂,这稀面糊糊是什么粮食做的?这么好吃。”农妇告诉他:“春荒三月,青黄不接,只有芒麦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文王点点头称赞芒麦的功劳最大,说它在所有的麦子中,应该占首位,以后就改名大麦。正在田间劳动的丈夫,见日头偏西,妻子还不送饭来,就丢下手中的农活,回家吃饭。走到半路上,老远看见妻子与一个过路客人说话,随后妻子又从客人手中接过瓦罐,转身回去了。丈夫便以为妻子行为不端正,气得火冒三丈,追赶上去,痛骂了一頓。文王看在眼里,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想上前去辩白几句,又不知从向说起。丈夫发完脾气,到田间去了,农妇回家重新为丈夫做饭。这时,文王尾随上农妇,抱歉地说:“是我不该吃了你丈夫的饭食,害你遭了骂。”这农妇很会说话,她说:“客人莫见怪,我丈夫不是小气人,他怪我有失礼貌,没有把客人请到家里去招待,才骂了我的。”听了农妇的话,文王思忖道:“我专程四下里访问贤德人,眼前的农妇和她丈夫不就很贤德吗?”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带,递给农妇说:“大嫂今后若遇急难,就拿上这根带子到京城去找大王,他会帮你解危的。”说完扬长去了。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麦面糊,很香甜。就吩咐御厨师做给他吃。他吃了几口,觉得味道又苦又涩,淡而无味,远远不及路途上那农妇做的好吃。一连三年过去了。那位农妇的家乡遭了天灾,实在无法谋生度日,才想起吃大麦面糊的客人留下的一根玉带来。夫妻便带上它,沿途讨米要饭,去京城找大王。到了京城,文王召见了他们夫妇,安置在皇宫住下,并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封夫妻俩为“贤德人”。一日,文王又想起那顿大麦稀面糊糊来,传旨农妇为他做。农妇做了大麦稀面糊,端给文王。文王尝了几口,很不好吃。问农妇是什么原因?农妇告诉文王说:“饥时糠也甜,饱时肉也嫌。”文王听后拍案称好,说:“贤德人使我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饱时不忘饥时苦,富贵常记贫贱寒”。

清乾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图笔筒

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清乾隆:粉彩“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将军罐

巾帼英雄,舍生忘死破敌阵;杨家豪杰,一门忠烈保家国。宋、辽俩国,一直战争连年。至仁宗年间,忠君爱国的杨家陆子杨陆郎率兵迎战,却遭辽国大将耶律皓南设阵受困,陆郎之独子宗保舍身救父,因而遇上南之朱婚妻穆柯寨女少主穆桂英,俩人更私定终身。萧后欲侵中华,以燕云拾陆州为奖赏,急召南回朝掌帅印。南手握百万雄兵,摆下无坚不摧的紫微玖煞天门阵,直迫宋境。桂英已怀宗保骨肉,但仍凭无比勇气,不惜阵前产子,最终带领宋军成功大破天门阵,凯旋回朝。

明崇祯: 青花“大禹治水”图笔筒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大禹治水塑像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清雍正:粉彩“三娘教子”图抱月瓶

明代有一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一子,乳名倚哥。又有老仆薛保。薛广在镇江,恰好遇到一位乡人,托付他给自己家中的妻儿带去白金五百两。不料其人吞没白金,购一空棺,停厝荒郊,以为薛广灵柩,回乡报知张氏等,举室嚎啕,命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后来薛家日渐衰落,张、刘不能耐贫,先后改嫁。三娘王氏十分鄙视她们,发誓要与薛保茹苦含辛,抚养倚哥,送他去学堂,自己则靠着织布以维持家中生计。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遂不认三娘为母,语语挺撞,三娘怒不可遏,将刀立断机布,以示决绝。幸好薛保竭诚劝导,母子始和好如初。薛广在镇江生意衰败,后从军,官至兵部尚书。十几年后薛倚金榜题名,高中新科状元。父子相认团圆一家,荣归故里。而此时薛倚的大妈、亲妈又丢弃自己的家都来认丈夫和状元儿子,三娘劝张氏回家照顾老伴,劝刘氏也回家照顾老伴和几岁的孩子。并告诉她们: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

清康熙:青花“张骞乘槎”图莲子罐

相传天上银河的尽头,跟大江大海是相通的。汉朝的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到西域寻找黄河源头,从大夏国继续乘槎,溯流而上,漂浮了几个月还未到尽头。之后才知道张骞的筏子已经驶入天河里去,还遇到了牛女双星。后来人们用“张骞乘槎”的典故作为使者出使的赞美说法。

清康熙 :青花“四妃十六子”图大罐

有关“四妃十六子”中“四妃”的典故起源,据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纪原·帝王后妃·四妃》云:“三代有夫人而无妃号,汉有贵人,魏始置妃,此夫号妃之始也。唐初皇后而降,有贵,淑,德,贤,是四妃也。”除此之外,亦有称四妃为黄帝四妃四: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或说帝喾四妃:安源氏、简狄氏、陈丰氏、女取訾氏。“十六子”则是十六相或十六族的引申,指古代传说中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此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贤臣,因各有大功,皆赐姓氏,故称十六族,也称十六相。不言而喻,此题材纹饰的运用无疑是表达一种国运昌盛,政通人和,家庭幸福,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同时也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执着追求。

清康熙:五彩“空城计”图人物故事花觚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清康熙:青花“三国人物孙郎”图花瓶

孙策《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招揽了大批人才,为日后东吴开国奠定了根基。确实是难得的人物。但他有时过于轻率武断,以致英年早逝。

清乾隆:青花“指日高升”图人物故事花瓶

指日高升,成语,作谓语,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解释 指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

清康熙: 青花“老子出关海屋添筹”图盘子

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清康熙:洒蓝秞开光五彩“张飞大闹长板桥”图将军罐

在《三国演义》里,张飞在长坂坡为了阻挡住曹操的追兵,他命手下二十几个军兵看下树枝栓在马尾上,在桥东的树林里往来驰骋,扬起尘土,让敌人起疑心,不敢靠近,自己横枪立马在桥头,以挡曹兵,这时赵云在长坂坡与曹军经过一番血战,终于杀出重围,来到长板桥边张飞放过赵云后,曹军也追到了,看见张飞立马桥头,观桥对面尘土飞扬,怀疑有埋伏,都不敢近前,急忙报告给曹操,曹操亲自来看,张飞大喝一声,“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得曹操急忙撤去青罗伞盖,张飞又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得曹操阵脚缓缓移动,张飞又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这时何故”,吓得曹操身边一员大将吐血身死,掉下马来,吓得曹操拔马就跑,手下人不了解情况,纷纷往回跑,一时间,人如潮涌,马似山崩,死伤不计其数,

明崇祯:青花“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图人物故事花觚

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明崇祯:青花“弃官寻母”阁笔筒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一事,历代广为流传。天长秦栏旧有朱孝子墓,明弘治年间,曾立碑于墓侧,嘉靖年间,建孝子祠。

明正统:青花“携琴访友”图瓷罐

春秋时楚国有个乐师——俞伯牙,琴弹的很好,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巧妙地融进琴声之中,但一般人却听不懂。有一天,俞伯牙在长江边忘情演奏,樵夫钟子期听到他的琴声,由衷的发出赞叹:“多么巍峨的泰山,多么浩瀚的江河啊”。俞伯牙没有想到一个樵夫竟然能听懂他的琴声。知音难遇,俞伯牙和钟子期都很激动,两人从此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探讨琴艺。然后不久钟子期就病逝,俞伯牙心痛之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了,他便将手中的琴摔在地上,发誓从此不再弹奏。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典故创作出了携琴寻芳、携琴访友等绘画题材。

清雍正:粉彩“桃花源记”图人物故事盘口琵琶尊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一个渔夫,偶然的机会,穿过桃林的尽头的一座山的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里面无论男女老幼,都怡然自乐,没有世间的纷扰与战乱,他们自称祖先是躲避秦朝的战乱而来此地,就再也没出去过了。渔夫在桃源住了几天就离开了,并沿途做了记号,告知当地太守。但无论是太守派的人,还是后来像南阳刘子骥那样的名士,想再次寻求这个世外桃源,却再也找不到了,再后来,就再也没人去寻找这个世外桃源了。

清康熙 :青花“十八学士”图笔筒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复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 即为《十八学士写真图》,褚亮题赞。当时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登瀛洲”,后人有所谓“十八学士登瀛洲”。说明了统治者重视人才。

清康熙:洒蓝秞开光五彩“加官升爵”图将军罐

古代大部分历史的官都是皇帝赐封,或更高一阶的地方长官赐封或买卖得到。“爵”在商朝以前是一种宫廷饮酒的器皿,因为酒在兵荒马乱战火频年的中国古代,民间根本没有任何能力酿造更别说用青铜制造的“爵”来饮酒。所以爵就自然成了荣耀和地位的象征。到了周朝以后宫廷进行了“公、侯、伯、子、男”五阶爵位来管理和册封宫廷的王侯将相,最高阶的“公爵”,最低阶是“男爵”,爵位在古代基本是世袭罔替,只有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时天子或皇上可以给你“加爵”(比如男爵加到子爵),所以“封官加爵”意思就是得到赏赐和职位升迁

清康熙:青花“商山四皓”图笔筒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清康熙:五彩“水淹七军”图棒槌瓶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围困曹仁坚守的樊城,曹操先派遣于禁、庞德救援,关于采取围点打援方针。于禁所部屯兵之处地势低洼,当时正处秋雨时节,暴雨来袭,汉水泛滥,于禁所督七军尽没,关羽乘机率水军进攻,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

清乾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图青花笔筒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清康熙:青花“红拂记”图人物故事盘子

《红拂记》前半段描绘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结拜,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风尘三侠” 。虬髯客一直有帝王之志,听说太原李世民有“帝王之气”,特地赶来看个究竟。一见面,虬髯客就被李世民的英气折服,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盘中描绘的是故事的下一幕:数日后,虬髯客在家中宴请李靖夫妇,饭后让仆人抬出了二十几口大箱子,将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赠给李靖,让他有能力辅佐李世民夺天下。

清雍正:粉彩“舌战群儒”图笔筒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明崇祯 :青花“丙吉问牛喘”图人物故事莲子罐

汉宣帝时的丞相丙吉有一次外出视察民情,正遇上因为皇帝外出要清除道路,驱赶行人而导致伤亡,丙吉从旁经过却视若无睹。随从的官员信中诧异,却不敢多问。过不多久,一个农夫赶着牛从道路上经过,这头牛喘着粗气,舌头伸在外面。丙吉见此情景,突然停下脚步,派侍卫上前拦住农夫,询问原由。随行官员对于宰相的行为很是不解,堂堂一个宰相,对于人命观天的大事置之不理,却去关心一头牛的气喘,岂不是本末倒置吗?丙吉解释说:“人员伤亡事件本属地方官管辖,我身为丞相,不能越俎代庖。可是现在明明春天,牛却好像酷暑一样热得喘不过气来,这恐怕是时令失调的征兆。气候反常恐有大灾。我作为朝廷百官之首,确保国家风调雨顺,使老百姓免受天灾之苦是我职责所在,又岂可不问?”一番话让众人心悦诚服。

清同治:粉彩三国故事“七擒孟获”狮耳大瓶

蜀汉建兴三年,蜀国南中一带大姓雍闿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出征,凭计谋,兵不血刃,平定了南中之乱。接着,诸葛亮继续南征,讨伐孟获。孟获是南中一带的部落酋长,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诸葛亮又听从参军马谡的忠告,攻心为上,决定尽力把孟获争取过来。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兵士押孟获进营帐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参观结束时,诸葛亮问孟获:“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我一定能战胜你们。”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以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就这样,孟获被捉住七次,第七次,诸葛亮还要放走他,他跪地哭道:“我真心诚意地归附你们,不再反抗了。后来,孟获以后忠于蜀汉,南中一带彻底安定了。

清晚期 :青花“三国演义之辕门射戟”图人物故事瓶

袁术勾结吕布,后来吕布又和刘备联合,为了检验一下吕布是不是真的忘恩负义,便命令大将纪灵率军来到徐州,主要是想试探一下吕布的态度。

吕布没有选择了,从内部来说,他需要留住刘备笼络人心,从外部来说,袁术是他立足中原的外援,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三方都不愿意打架的情况,而吕布又作为调解人,就这样登场了。

吕布,邀请刘备、纪灵等人到齐之后,在距离营帐150步地方插了一支戟,说:“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罢兵延河,如射不中,那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决战。”

结果吕布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从纪灵的反应来看,的确是高难度操作。第二天,吕布和刘备以及纪灵喝酒言欢,然后各自回兵。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凤仪亭”图人物故事盘子

王允为除掉董卓,利用美人计,使貂蝉离间吕布和董卓。吕布受到挑拨,欲杀董卓,但是因为势单力薄,并没有下手。貂蝉为报养父王允之恩,继续利用

美色向吕布诉苦,不料正被董卓撞见,董卓痛下杀手,两人矛盾更深。貂蝉一方面向吕布诉苦,另一方面又向董卓倾诉吕布种种不是。王允设计修筑“受禅台”,利

用董卓登基之时,杀掉了董卓。

清康熙:青花“三国人物沐英”图花瓶

沐英幼年时便死去父母,他生得眉清英俊讨人喜爱,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八岁时,授为帐前都尉,驻守镇江。后升为指挥使,驻守广信。不久,跟随大军征讨福建,攻克分水关,夺取崇安,另外又攻克闵溪十八寨,捕获冯谷保。太祖这时命他恢复己姓。沐英移军镇守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洪武三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掌管天下兵马。深得朱元璋器重。

沭英死后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明崇祯:青花“三酸”图人物故事笔筒

该画作创作于金山寺住持佛印,邀请苏东坡、黄庭坚品尝桃花醋,品尝之后则皱眉喊酸,时人称其为三酸。画面均为一和尚、二文士之人围着大缸品尝桃花醋,画面诙谐有趣。黄庭坚还专门为三酸之事做了一首诗,即《题石恪画尝醋翁》:“石媪忍酸喙三尺,石皤尝味面百摺。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由此看来,古今以来文人雅士于正统之外,还往往洋溢着率真、痴绝、玩闹等脾性,不虚伪、不造作。这三个名人雅集,竟然是围着一坛桃花醋,酸得嗤牙咧嘴。这种情形,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正如何训田的《春歌》里所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生好时节。 ”

明崇祯:青花“三国演义之凤仪亭”图人物故事筒瓶

此瓶主体绘三国演义之凤仪亭故事,画面正中为貂蝉,亭亭侧立,吕布站立左侧,头戴小冠,身穿铠甲,手持方天画戟,显得威风凛凛,最右侧为董卓,其开脸不同于转变期一般的人物开脸,颇具特色,面部显得皱纹堆累,连鬓络腮胡,头戴双耳官帽,着朝袍,一手扶须,动作夸张,将震怒的神色表现的淋漓尽致。人物身后云日、庭栏、山石、蕉叶、草叶等均刻画细致。

清康熙:青花“赵云长坂坡救阿斗”图人物故事笔筒

赵云,《三国演义》中人物。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每战必胜,且有远见。长坂坡战斗中突入重围,救出太子阿斗,杀曹营五十员大将。画面绘糜夫人怀抱阿斗坐于土墙下枯井旁,赵云持枪跪在夫人面前请罪。

清康熙:青花“潇湘八景”图诗文撇口笔筒

潇湘八景的画题始创于北宋山水画家宋迪,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就记载五代黄筌有《潇湘八景》传世,但以潇湘八景名世的不是黄筌,而是宋迪。潇湘八景之名在历史上也曾有所变化,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宋迪所表现的八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

清康熙: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铜雀台比武是曹操在刚建成的铜雀台前由武将比试武艺的一段故事。当年曹操以锦袍为礼,胜者可获赠。于是武将们分列两队,比赛由各队出一人以射箭的比武方式来争锦袍。当最后一组出场的徐晃射中靶心去取锦袍时,另一组的许褚也射中了靶心,为此他二人为锦袍互相撕扯,各不相让,结果因用力过大锦袍被撕碎。在徐、许二人争执不休时,曹操见状说:'孤特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徐、许二人听罢此言就此止住。这时曹操命参赛的将领前往铜雀台,赠给每位将军蜀锦一匹。

画面中的曹操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层,手捋胡须,观看众将比武。众将骑马观看比箭,杨树上挂一战袍,象征为此角逐。

清康熙:青花“红拂记”人物故事图笔筒

隋末天下大乱,李靖欲报国立功,故去拜谒西京留守杨素,但杨素自感年老而使李靖倍觉失望。时红拂女为杨素家妓,中意李靖英才,遂与其私奔。二人离开长安后途中偶遇虬髯客张仲坚,张倾家资助李靖投靠到李世民门下,辅佐其成就功业。笔筒所绘故事正是李靖去拜会杨素时,与红拂女初次见面的情景。画面中李靖坐于椅上与前来行礼的红拂相互作揖,从表情中可以看出二人互生爱慕,一见钟情。本品以青花代墨,运用细腻的笔法,将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体现出绘者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

民国:新粉彩“太白醉酒”图花瓶

黄山北海到翡翠池的路边,有一景名曰《太白醉酒》只见对面起伏的山岗上仰卧一位老人,右手撑着面额,左手伸摊腿部,满脸的胡须,高高的唐帽,帽子上一棵黄山松酷似绣球。相传那就是唐代诗圣李太白,因醉酒在这里趟睡了上千年。

清康熙:青花“秋声赋”图笔筒

《秋声赋》是欧阳修于嘉祐四年(1059)任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时所作。当时他53岁,经过近三十年的宦途起伏黜陟的生涯,其间的人生感受很多。秋夜触景伤怀,遂赋以成篇。文章是借赋秋声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明崇祯:青花“刘阮入天台”图香炉

刘阮入天台典出《幽明录》。讲述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的故事。后来,“刘阮入天台”这一典故,用来指凡人遇仙,有时也用来形容男子受到美女的青睐。

清雍正:粉彩“木兰秋狝”图盘子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权贵秋季围猎的盛事,木兰为满语,意为猎鹿。古时四季围猎均有不同称谓,春日称搜、夏日称苗、秋日称狝、冬日称狩。而猎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称“秋狝”。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苏东坡夜游赤壁”图笔筒

苏轼夜游赤壁图是赋中的一环节,《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光绪:粉彩"封神榜"人物故事灯笼瓶

封神榜是一部中国明代古典神魔小说。

讲述商纣王的残暴无道,又荒淫无度,拜祭女娲娘娘庙时因为仰慕女蜗,向女娲娘娘表达爱意,引起女娲大怒,为了报复,于是冥冥中安排了妖狐前来颠覆商朝江山。

明崇祯:青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图花觚

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马谡是诸葛亮非常欣赏的一个将才,马谡的军事见解确实也不一般,但可能有点“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蜀国本来将才已经不多了,诸葛亮很不想杀马谡,但是,诸葛亮又在树立“依法”的典范,而且蜀国内部不同派别斗争纷繁,诸葛亮无奈,只好挥泪斩马谡。

清康熙:青花“叱石成羊”图杯

黄初平是东晋丹溪人,15岁在外牧羊,被一位道人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修炼,一晃40余年,从未回家。哥哥黄初起到处打听其下落,后来在金华遇上一道土。道士告诉他,金华赤松山中有一牧羊儿。于是哥哥跟道士来到山中,果然见到容颜不改的弟弟黄初平,兄弟相见,悲喜交集。随后,哥哥问起羊群,初平指指山上说:“羊在那里。”哥哥向前望去,只有白石累累,问:“哪里有羊?”只见初平叱咤一声:“羊起。”猛然问,满山白石皆蠢然而动,变成羊群。原来,初平已成为仙人,为了安心读书,免羊群遭虎狼袭击,均把羊变成石头。哥哥知情后,也跟着学道,久而久之,也成了神仙。后来兄弟两人一驾鹤、一骑鹿双双飞升了。黄初平从此也被称为黄大仙。

清道光 :粉彩“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图人物故事花口盘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人马乱纷纷。”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讲的是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这只花口盘,画面是城门大开,诸葛亮在城头镇定自若地抚琴,城下司马懿策马迟疑不前,惟恐中了诸葛亮的埋伏。

清康熙:青花“香山九老”图笔筒

“香山九老”指的是白居易、胡臬、吉皎、卢贞、张浑、刘贞、李元爽、郑据、释如满,这九位老人对唐朝末年的朝廷非常不满,因看不惯世俗,又因志趣相投,退身隐居,远离世俗,故在洛阳香山结为“九老会”,常饮酒赋诗,歌舞弹唱。当时白居易为了纪念九老的集会,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此举彰显诗人尊老敬老之情,对后世影响极大。

清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图将军罐

此罐表现的即是各式各样的伴童玩耍场景。画面一般为四位母亲与十六个孩童在庭院中游戏玩耍,儿童非常活泼可爱,有骑木马的、舞狮子的、放风筝的……周围衬以桂树、花草、洞石、芭蕉、栏杆等,充满了福寿绵长、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吉祥寓意。

清康熙:青花“春夜宴”图人物故事笔筒

笔筒一面画洞石树木;另一面中画四个高士坐在长案前饮酒作诗,画面上方写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句摘自唐代诗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后半段。画面描述了李白和友人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显得旷达乐观,潇洒不羁。

清雍正:粉彩“二乔并读”图人物故事盘口瓶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大小二乔常以并读形象出现,历代也有不少诗篇赞颂江东二乔,如明人高启有《过二乔宅》中提到“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便是描述二乔并读的场景。

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

魏晋时期天下动乱,民不聊生,官场黑暗腐败,奢侈之风盛行。痛苦的现实世界是一些有识之人看透了官场,他们不愿做官,宁愿隐居山林,与青山绿水为伴。超脱尘世的羁绊。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这七个人。他们经常在山阴的一片竹林里喝酒,弹唱,下棋,聊天,超然物外,风雅之气很浓。因此被称作“竹林七贤”。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孟德献刀”图人物故事盘子

三国中的诗词名句、人物话语也会出现在瓷器上,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这些诗词表达了对道义、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认识,引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明崇祯:青花“苏武李陵”阁笔筒:

器腹绘汉李陵和苏武会面的场景。李陵是汉代一名年轻有为的将军,在征讨匈奴的战役中因寡不敌众被俘。武帝将其全家抄斩。李陵因而不愿返汉。后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却为单于所拘。单于以李陵作说客劝降苏武,十八年后方获释。画面所表现正是苏武和李陵第二次会面的场景,李陵对苏武的忠贞不渝表示敬意,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亏于心。

明末遭受满人的侵袭,盖罐的故事反映了对明廷忠心不二的政治意愿。

明崇祯:青花“伯夷叔齐”图人物故事笔筒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哥俩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清康熙:青花“红拂记”图人物故事盘 子

故事取材于明代传奇《红拂记》中的场景。《红拂记》前半段描绘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结拜,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风尘三侠” 。虬髯客一直有帝王之志,听说太原李世民有“帝王之气”,特地赶来看个究竟。一见面,虬髯客就被李世民的英气折服,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志向。盘中描绘的是故事的下一幕:数日后,虬髯客在家中宴请李靖夫妇,饭后让仆人抬出了二十几口大箱子,将自己的万贯家财全部赠给李靖,让他有能力辅佐李世民夺天下。

明崇祯:五彩“二仙”图人物故事盘子

盘内以红彩,两种不同色调的绿彩,以及黑彩描绘了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彩和。背景为山水图,二仙衣服飘扬,一小鬼从李铁拐的葫芦里冒出来。二仙所走的地面淡施红彩,使画面显得非常写实。此外,画中可见多层次的岩石和V字形草地。具有明显转变高峰期的特征。

清康熙:青花“郭子仪拜寿”阁人物故事笔海

郭子仪拜寿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七子八婿个个为官,前来为爹娘庆寿。惟六媳李君蕊自恃乃当今公主,不来拜寿。六子郭暖回宫斥妻,怒打公主一巴掌。公主大恼而告唐皇。唐皇贤明,为教训女儿,与皇后默契,假意要斩驸马,令公主惊恐万状,后悔莫及。郭子仪闻报惶恐之急,绑子上殿请罪。唐皇为抚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暖,反为其加冠三级,把郭子仪感动得涕泪双垂。由于此举父教有方,使小夫妻重归于好,并携手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郭家合府欢腾。

明崇祯;青花“钱塘梦”门皇故事盘子

盘内所描绘的是苏小小和司马才仲的离奇爱情故事。 司马仲才为北宋时期文人,曾在苏东坡的举荐下,于秦观幕为官。年轻时在洛阳曾经梦见一美人擎帏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苏小小是南齐时期钱塘的名妓,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后红颜薄命早卒,被葬于西泠之畔。但以后人们却常见苏小小出现在西湖边。若干年后,司马仲才前往杭州西湖苏小小墓前拜谒。当天夜晚,梦见苏小小,并与之相爱。三年之后,司马仲才死于杭州并葬于苏小小墓侧。这是一个超越了时空,地域的爱情故事,两者时间上相隔百年,在人鬼之间产生了凄美委婉的爱情,惊天地而泣鬼神。

明崇祯:青花“丙吉问牛”图人物故事缸

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而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牛影响农事,直接影响到了国计民生。

康熙:青花"胡笳十八拍"图笔筒

《胡笳十八拍》为古乐府琴曲歌辞。相传为汉末蔡邕女蔡琰(文姬)所作。一章为一拍。汉末蔡琰没于南匈奴,曹操遣使者赎归,重嫁董祀,祀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乐府诗集》录琰原辞,后附刘商拟作一首。但是不是蔡琰所作,学术界历来有争议。清康熙青花胡笳十八拍图笔筒,画一女子身穿斗篷坐于山石旁,膝上放一横置的琵琶。其对面树石旁一胡人领一儿童散步。右侧一人吹胡笳,一人坐听;另有二人手执胡幡站立于吹胡笳人的身后。,画面左上角题胡笳十八拍中的诗句。画面和生动有趣,情感表达真是精彩!

明崇祯:五彩“文王求贤”图人物故事盖罐

器身绘画采用红、绿、黄、紫、松石绿以及黑色多种彩料,表现周文王访求姜太公的故事。罐盖绘八婴游戏图。其中一个在放风筝。盖与器身多处以淡松石绿色敷彩,使此罐更显珍贵。

清康熙:青花“”空城计”图人物故事盘子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晚清:粉彩“刘海戏金蟾”图花瓶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给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清康熙:五彩“连生贵子”图盘子

这些画面以母亲与孩童为核心,其中童子戏莲、赏莲图寄予了人们对多子多福、连生贵子的期待。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清代康熙五彩盘上的仕女婴戏图:一位手持羽扇、端坐玲珑石上的母亲,正扭头注视着一手持荷花奔跑而来的孩童。孩童胸佩金锁片,衣饰华丽,表情活泼。母亲装束高贵,面带微笑,慈爱静雅。孩童手举莲花,寓意“连生贵子”。

民国:新粉彩“桃园结义”人物故事图花瓶

东汉末年,朝政衰败,豪杰纷争,民不聊生。但张飞私人庄后的桃园却蜂蝶纷飞,桃花灼灼,一派喜气景象。与外面环境相比,正可谓冰火两重天。此时此处的“桃园”或许为了追求梦想中“陶园”,正在孕育着对今后极具影响的重大革命。

桃园里,踌躇满志的刘备与关羽张飞伫立在摆放乌牛白马禁品的台前,三人指天跪地明誓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然后一仰脖子,把那碗红彤彤的鸡血酒一次而尽,从此义结金兰,定为生死兄弟。

清乾隆:青花“过五关斩六将”人物故事花瓶

“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诛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

清康熙:五彩“仕女婴戏”图盘子

求学入仕也是清代人们心中的普遍愿望。许多家庭中的母亲,都将儿子能够读书中举、踏入仕途、发扬门楣、光宗耀祖作为最大愿望,并为此承担起督子课读的重担。且由于当时妇学的兴盛,使得清代闺阁多才女,名媛辈出,无论蕉园七子、荔乡九女、吴中十子,还是随园女弟子等,既通晓经史、辞赋与文章,又能挥书作画,女作家人数也为历朝之冠。

清康熙:青花“十八学士”图棒槌瓶

“十八学士图”是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唐代李世民当秦王时,在宫城西开办文学馆,网罗文士贤才,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班,每天六人值班,讨论文献,商略古今,称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青睐。

清光绪:粉彩"梅妻鹤子"纹瓶

北宋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却特别喜爱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

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逋“梅妻鹤子”。

文章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已经尽可能申请作者授权,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人的要求,修改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5 06:31 , Processed in 0.01760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