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短短14个字,却道尽一生,点醒无数糊涂世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9:18: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短短14个字,却道尽一生,点醒无数糊涂世人                                                         2022-06-07 20:59                                       

             中国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存在至今已有千年,即使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宗教文化也依然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古中国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的灵隐寺。这座传奇的寺庙,有着很多动人的传说,也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佛理真言。尤其是寺庙内部挂着的一副对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却写满了至理名言。
灵隐寺的历史发展
灵隐寺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相传是印度僧人游历来到此地,见到这里“仙气缭绕”,认为是仙灵隐居之地,便依山建寺,并取名为“灵隐寺”。

初建之时因为地处偏僻,灵隐寺的香火并不旺盛,规模也不如现在这样盛大。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下令将佛教奉为国教,在各地修建佛塔,见灵隐寺地处山林,钟秀幽静十分喜欢,大兴土木帮助扩建了一番,这才让灵隐寺初具规模。可惜在北周武帝时期,佛教再次被灭,许多僧侣被逼迫还俗,法器典籍也多被烧毁,虽然灵隐寺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与伤害,但朝廷的灭佛决定仍然使其再次回归到冷清状态。

隋文帝时期虽然对佛教复苏有短暂的扶持,但很快又在唐朝的大规模迫害下陷入死寂。这样的情况,直到五代十国之后才有所改变。后汉天福时期,吴越王对佛教文化十分感兴趣,不仅帮忙再度扩建了灵隐寺,还利用皇家的影响力传播了灵隐寺的名声,让许多僧侣慕名而来,甚至还有来自异邦的高僧。

自此之后,不管是北宋南宋,还是元明清三朝,对于佛教文化,以及灵隐寺这座寺庙都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而且还有不止一个皇帝来到这里亲自参拜,康熙帝还曾亲自给灵隐寺题匾,可见佛教文化已经在华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封建王朝灭亡之后,这座隐于身上中的寺庙曾好长一段时间处于炮火战乱之中。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对寺庙的破坏与抢夺,更是让灵隐寺受到了重创。新中国成立之后,灵隐寺曾因为白蚁侵蚀大殿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民政厅便借着这次修葺的机会将这个灵隐寺翻修了一遍,如今我们看到的灵隐寺就是翻修之后的模样。

灵隐寺的故事传说
作为传承千年的古寺,关于灵隐寺的故事传说流传甚广,其中以济公和尚的故事最为传奇,同样是得道高僧,济公的形象与其他端庄雅正的“正派”不同。济公每天穿着破衣烂衫,拿着一把全是窟窿的破蒲扇,不在大殿中敲木鱼诵经,而是四处闲逛,到处多管闲事,与出家人六根清净,不理俗事的准则完全不符。不仅如此,他还不守寺庙中的清规戒律,吃肉喝酒是一样不落。

如果单从外表上看,必然会觉得他只是个疯疯癫癫的流浪汉,根本不可能是什么佛门弟子,但其实他在佛教方面的造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学识渊博,时常积德行善的他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乃是真正入世普度众生的“活佛”。他在灵隐寺修行期间,曾有过这样一个传说的故事,与灵隐寺附近著名的石窟艺术飞来峰有关。

据说有一天,济公正坐在大殿外的石砖上喝酒享受,突然感应到远处即将有一座巨大的山峰飞来。那时灵隐寺的旁边就有一座山庄,正好是济公感应到的山峰要落下的位置,济公担心村民们无辜受害,赶忙前往村子里通知撤离。

可惜,他平日里面疯疯癫癫的形象实在太过深入人心,村民们以为这不过是他酒后的胡言乱语,就全都没有理会,继续各干各的。眼看着山峰落下的时间就要到了,济公急得不行,正巧当时村子里面有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礼,万般无奈之下,他直接冲过去背起了新娘,向着村外拔腿就跑。

婚礼上的人看他抢走了新娘,纷纷来追,村子里面其他热心的村民也都跟着一起追,就这样,所有人都追着济公跑了出来。而就在最后一个人踏出村子的那一刻,一座山峰突然而至,正好将整个村子覆盖,村民们这才意识到自己逃出生天,对济公更是感恩戴德。除了这个,灵隐寺当地还有很多关于济公的传说故事,甚至还有很多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足以见证济公是何等传奇,也从侧面证明了灵隐寺却是蕴藏深厚,否则也吸引不来这样得道高僧。

蕴含深意的对联
作为江南名寺之一,灵隐寺在文化圈里面也是十分有名的,许多文人都曾来到这里打卡游览,甚至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诗词,比如说宋朝苏轼就曾写下“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词句,可见对灵隐寺的喜爱。

而在灵隐寺的内部,挂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对联的创作者不详,但内容却是颇具深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大智若愚。“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仅有28个字,却展现了人生的大智慧,表明了人活在世最需要通透的一点,那就是“半”。人活一世,需经历多重坎坷才能成长蜕变,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顺风顺水,也不可能永远倒霉透顶,大多时候都是福祸相依,生死一线,而这个“半称心”恰好就是保持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处,反而让人生可以过得更加舒坦。

“半”这个字是中庸,也是中和,凡事最好最坏都取中间值,反而会让生活变得幸福的多。正所谓欲承皇冠必成其重,太好的能力以及太好的物质条件一旦出事反而会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还不如一开始就是中庸,反而失去与获得都是可以承受的,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结语:
从这一副简单的对联中,就能看到灵隐寺对于万事万物大彻大悟的态度,“半”字中和,欲望与无求就会取中间值,这也与佛家强调“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着相同的本质。灵隐寺悬挂出这副对联,也是想要时时刻刻提醒世人,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也不要过于隐忍,要处于一个不会失控,可以接受的中间位置,这样才能活得舒心自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7:07 , Processed in 0.00784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