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季羡林一生多病痛,却长寿活到98岁,全靠“三不”养生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4:12: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季羡林一生多病痛,却长寿活到98岁,全靠“三不”养生术                                                       

2022-07-14 07:05                                       
                                       

2009年,国学大师季羡林走完了自己经典又无可复制的一生,他的离世,也让所有热爱和尊敬他的人感到悲伤。
国学大师季羡林,精通多国语言,年少贫困 纵观季羡林的一生,他博学多才,生性儒雅,曾被誉为“清华园三老”之一,而他一生中,做下了无数高深学问,也因此,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他本人也是众多民国文学大师中的佼佼者。

年轻时候,季羡林曾留学国外,而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聪慧异常,天赋异禀,在语言上的天赋几乎无人比拟。季羡林不仅精通大家熟知的英文德文还精通十分小众的梵文以及巴利文。
除此之外,他还懂得土火罗文,这本来就是一种古代新疆地方的文字,早已经失传千年,可是却被季羡林掌握其语言精髓,足以证明季羡林的优秀。如此高超的语言天赋,精通12种语言,纵观整个民国史和当代史也就只有季羡林一个,为此他还曾被称为是国学泰斗。

除了在语言文化方面有突出的建树之外,季羡林还精通历史和宗教,他曾创作的《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客观讲述了原始佛典的发源和变迁,他的强大和学问之高深,没有三天三夜是讲不完的。
不过,人人都以为,像季羡林这样博学多才的文学大师,他的出生肯定十分不凡。不然,在混乱不安的民国,要是没有充裕的物质基础,也没有出生在书香世家的话,根本不会供养出这么一位优秀的大师出来。

但可能很多人都想错了,因为季羡林的出生十分清贫,他生于山东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的时候他经历过许多挫折,曾自称过自己家里是最穷村子里的最穷人家。可以想象,季羡林的原生家庭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反而充满着拮据和窘迫。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守旧,季羡林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所以在他六岁的那年,便被叔叔接到身旁供他读书。从那一刻起,季羡林的人生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1929年在季羡林十八岁的时候,还娶了同村女孩彭德华为妻。彭德华是小学文凭,这在当时算是一名知识分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跟季羡林有一些语言上的交集和触碰。
两人结婚多年,始终夫唱妇随。1994年,这位贤惠的妻子彭德华去世以后,季羡林悲痛欲绝,他还曾表示要是现代社会有《列女传》的话,自己肯定会让妻子归到《妇女列传》中,只因自己的妻子贤良淑德,是个很典型的东方女性。

妻子去世时季羡林已经八十多岁,此后,他又在世上生活了15年,直到98岁那年才病逝。虽然,季羡林病逝的时候还没有超过百岁,但是他的这个寿命也超过了90%的人。而且到九十多岁的时候,季羡林仍然精神抖擞。
曾有人问过他的养生之法,季羡林却笑着说:“哪有什么养生之道?不过是三不而已。”季羡林口中所说的“三不”,就是不挑食,不剧烈运动,不犯嘀咕。

季羡林独家养生法宝:三不原则 第一就是不挑食,其实,季羡林的体格比较瘦小单薄,他从小体弱多病加上小时候营养不良,导致季羡林的少年时代始终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然而他却能出色地活到98岁,这得益于他的不挑食。
根据季羡林所说,自己没有什么不爱吃的菜,只要是健康的食物他都会去尝试,从来不会挑食。在季羡林的食谱中没有好吃和不好吃的概念,送上来的饭菜全部按照“既来之则食之”的原则。

也就是这个良好的习惯,让他得到了全面均衡的营养保障,并让他的身体得以稳定运行多年。
第二,就是不剧烈运动,季羡林的生活始终稳中带慢,他本人不喜欢急匆匆的生活方式,也不崇尚现代年轻人那种追求猛烈的运动。

在他看来,剧烈运动久了以后会伤及脾胃和脏腑,而且有可能还会伤到膝盖,这样的话反而得不偿失。与其过度追求猛烈运动,不如长期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慢性生活作息。
多年来,季羡林始终没有所谓的健身习惯,他作为文人,有着文人特有的养生方法。为数不多的健身习惯,可能就是饭后偶尔散散步,不过这种稳定长久的慢性生活作息,也让他得以如愿活到将近百岁。

第三,就是不犯嘀咕,季羡林心胸比较坦然豁达,季羡林是学者,他一生中会与很多人打交道,而与这些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季羡林总会表现出很淡然的样子,从来不会刻意争论什么。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的身上,与其纠结于这些琐碎的问题,不如尽量豁达一些,看开一些。
季羡林曾经在德国留学时,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挨饿状态,他最饿的时候,曾一口气吃了五六斤土豆,竟然没有感到一丝的饱腹感。
但是对于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季羡林始终微笑地面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丝生活的不公。这样一位心胸豁达,从来不犯嘀咕的学者,也难怪他的生活始终平稳有序。而同样,有序的生活又能够帮助他更用更清醒和理智的头脑进行工作。

虽然人无完人,季羡林的一生中也充满了风雨,但是他始终靠着这三个养生法宝走到了最后。他的这种慢生活节奏,在当下浮躁的快节奏时代中,早已经成为了难得的生活方式。
在他逝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自己急躁的生活方式,转而重新学习季羡林的这种慢节奏生活。不知道,看到这里,你是否会选择与他一样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6:35 , Processed in 0.0080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