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李白一千多首诗,这个字出现了107次,才明白李白是个狠角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4:0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析李白一千多首诗,这个字出现了107次,才明白李白是个狠角色                                                         2022-07-09 12:08                                       

            提起李白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诗仙”、“酒仙”这些绰号,脑海中浮现的也是一个喜好喜酒作诗,潇洒不羁的文人形象。近些年关于李白的影视角色也都是按照大致的类型来刻画演绎的。

但其实真实的李白并不是这样的,从他千首诗中出现了107次的这个字中就能看出,他是个惹不起的狠角色。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点来抽丝剥茧,还原真实的李白。
酒仙诗仙太片面
如果将诗词繁荣发展的唐朝比作满天繁星,那么李白必然是繁星中最亮的一颗,因为他的诗词不管是知名度,传唱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都极富成就。自唐朝之后的很多诗人都是受了李白的诗词启发,才走上了文学之路。李白的诗豪迈清新,意境奇妙,诗意中不失浪漫,才气中不失本意,手法多变,从不会固定一种模式。这样自成一派的风格,也让李白成为了世人公认的“诗仙”。

但世人对李白的想象认知过于单一,因为李白素有“诗仙”之名,又曾入朝为官,郁郁不得志,所以人们就认为李白与其他诗人一样,写诗多是为了仕途不顺利的发泄。李白确实在仕途上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过于理想化,政坛又鱼龙混杂,因此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李白却绝不是那种借诗宣泄愤恨的酸书生,他写诗只是因为想写而已。

他写的诗中很少会有哀怨自艾的情感表达,多是直抒胸臆的豪迈,与充满想象的瑰丽。善于比喻和拟人的他,可以将世间万物,现实梦境抑或是神话传说等等作为诗词的载体,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且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除了作诗,李白还极爱饮酒,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将李白塑造成一个喜欢喝酒作诗的文人形象。确实,李白嗜酒如命,但那个时候的男人又有几个能够离得开酒呢?对于李白来说,酒不过是人生的调味剂,时常来上一些,可以转换心情,但也没有世人想象的,称为“酒仙”那么夸张,他也不可能把喝酒当饭吃。所以说,李白的“诗仙”“酒仙”之名其实都有些片面单一,真正的李白远比大家想象的还要丰富。

剑仙才是他本体
李白一生作诗千首有余,风格意境各有不同,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他的诸多诗词中,有一个字出现频率高达可怕的107次,这个字就是“剑”。诗人诗中有“剑”,这其实问题不大,但大多数文人并不会直接写“剑”这个锐利的兵器,大多都是通过描写景色,或是心情来描写战争国家相关的诗词。只有一些武将才会有一定概率在诗中写到“剑”这个兵器。

比如说南宋将领辛弃疾,他的诗里面就会经常写一些战场细致的兵器描写,比如“醉里挑灯看剑”,“弓如霹雳弦惊”等等。而李白一生都是文官,又怎么会在诗中如此频繁的提到“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白其实会武功,而且剑法水平不低。历史上关于李白的剑法详细记录不多,但从“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就能看出,李白从小就习武练剑,而且在这方面天赋不低,还能自学成才。

从前面提到的内容就能看出,李白不是个能被束缚命令的人,所以他不可能因为父辈的要求就练剑习武。正因如此,他习武练剑很大概率是源自内心的热爱。其实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诗中窥探一二,除了最高频率出现的“剑”字之外,历史上很多名剑的名字也在他的诗中频繁出现,比如说“干将”、“莫邪”、“龙泉”等等。而且李白的剑法不仅仅是懂得皮毛而已,是真的有所造诣,这一点唐朝“剑圣”裴旻,也就是李白后来在剑道上的师傅可以证明。

师徒切磋显水平
裴旻的剑术在唐朝历史上首屈一指,他若排第二,基本上没人敢自称第一。因为信任其剑术与人品,皇帝还钦点他做金吾大将军,让他统领皇宫卫队,负责保护皇上的安全。裴旻不仅剑术绝,他的剑舞也是首屈一指,最有名的就是他使剑舞配合大画家吴道子作画的那段经历,当时他将剑身抛到十丈高的空中,在场众人皆惊慌失措,他却不慌不忙地用手中剑鞘将其稳稳接住,这样的控制力与精准度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李白在不了解裴旻之前,只把他当成一个会点剑术就显摆得小人。因为在李白看来,剑客侠士都是轻易不出手的,又怎么能够轻易做剑舞取悦他人呢,所以裴旻的水平一定不咋地。但在某一次近距离观看裴旻的剑舞后,李白瞬间变了脸色,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变成了目瞪口呆,最后几乎已经是星星眼了。那次观礼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裴旻,想要和他切磋一番。

裴旻和李白最初的想法一样,不觉得李白一个文人有多么的厉害,认为也许只是会些花架子罢了。但他又不好意思拒绝同僚,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想着一会放点水打发了。可他没想到的是,李白的剑法远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简单,不仅招式飘逸,而且攻势凌厉,招招直逼要害,绝不是什么三脚猫功夫。为了试探出李白真正的实力,裴旻不再留手,而是使出了全力。

事实证明,还是裴旻的实力更强,李白最终败在了百招之后。虽然输了对战,李白却非常高兴,嚷嚷着要做裴旻的徒弟。裴旻见识过他的实力之后,也不再抗拒,而是问他师承何人。当得知李白是自学到这种程度之后,裴旻是真的震惊到不知道说什么了,立刻就收了李白,开始传授他自己的剑术。

大家可能会觉得李白和裴旻最初的互评实在有些片面了,这才在之后“啪啪打脸”。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俩,因为唐朝尚武,男人们不管身手如何,身上都会挂着一把剑以示能力,而且大部分只有空架子,这才有了两人的“误会“。不过,相信有了裴旻的指导,李白的剑术将会更上一层楼。

结语:
李白一生追求很多,遗憾也不少,尤其是未能实现年少时立下的“终与安社稷”的目标,在政坛上毫无建树,面对国家现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完成的梦想也不少。不管是寄情山水,直抒胸臆,还是纵情诗词,书写世间万物,抑或是精进剑法,酣畅对战,他都做到了坦坦荡荡,不留遗憾,这一生也算是值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5:36 , Processed in 0.0074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