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鉴赏|草虫捉迷藏:《秋葵图》中的胡蜂、蜻蜓、蚱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03:1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鉴赏|草虫捉迷藏:《秋葵图》中的胡蜂、蜻蜓、蚱蜢……                                                         2022-07-16 07:49                                       

     想要飞回蜂巢的逗趣的胡蜂、“站”在空中聊天的一对蜻蜓、秋葵花瓣落在奇石上的白蛾、在地面与蚱蜢对峙的黑色小瓢虫、分解搬运蜜蜂尸体的蚁群……
在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草虫捉迷藏”特展中,明代商祚的《秋葵图》让观众在探寻与发现中,得到一种捉迷藏般的乐趣。《秋葵图》描绘的是美丽园苑中的一隅,与十五世纪其他宫廷画家绘制花鸟立轴的布局风格一致,画中奇石、植物与坡面交织出的空间,都是草虫们可以登场的舞台。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特整理并介绍这幅难得一见的立轴式草虫佳作中不同的草虫生物,以及正展演着的各种事关生死繁衍的戏剧,以飨读者。

明 商祚 秋葵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葵图》是难得一见的明代立轴式草虫画佳作。画面左侧竹石之间的空隙,有“商祚写”的签款。商祚是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商喜(十五世纪)的孙子。这幅画描绘美丽园苑一隅,将小坡上的野草花、奇石、秋葵、竹丛层层配置在画面左侧,与十五世纪其他宫廷画家绘制花鸟立轴的布局风格一致。而奇石、植物与坡面交织出的空间,都是草虫们可以登场的舞台。
大家知道里面藏了多少种不同的小生物吗?像是想要飞回蜂巢的逗趣的胡蜂、“站”在空中聊天的一对蜻蜓、秋葵花瓣落在奇石上的白蛾、在地面与蚱蜢对峙的黑色小瓢虫、分解搬运蜜蜂尸体的蚁群……画家商祚一方面顾及立轴整体的气势,不让琐碎细节使得画面失去重心,一方面安排这些草虫邀请观众探寻与发现,得到一种捉迷藏般的乐趣。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长脚蜂属筑巢
从画中可以看到有一个莲蓬头状的蜂巢,此为膜翅目胡蜂科长脚蜂属 (Polistes) 长脚蜂的蜂巢,上方柄附着在植物枝条,内部排列有多个垂直的长型巢室,开口于下方。该蜂为真社会性昆虫,一般由单只蜂后独立建巢,有些物种则有多只蜂后合作建巢的纪录,画中可以辨识出4只蜂的存在,通常其中一只为蜂后,由于蜂后及工蜂间并无明显形态差异,因此无法区别。另外推测此巢应已成功孕育出第一代工蜂,工蜂羽化后就会立即接管蜂巢大部分的工作,如建巢、育幼、采集,而蜂后则不再外出,转为专心产卵进而繁殖更多的后代。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推测为雌性玉带凤蝶(白斑减退之个体),玉带凤蝶为鳞翅目凤蝶科,雌蝶具多型性 (polymorphism) ,有许多不同斑纹的形态,如:只有白斑明显的个体、具有红斑的个体、白斑减退只有红斑的个体等。卵圆形,单产;幼虫具臭角,孵化后以芸香科多种植物为食,一至四龄幼虫呈褐白色鸟粪状,五龄则会转为绿色;蛹为带蛹,依环境呈褐色或绿色;成虫好访花、吸水,会在都市的芸香科植物上产卵,是校园常见蝴蝶之一。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凤蝶
此图和黄凤蝶花纹差别很大,但确实有可能是以之为原型加工想像出来的。黄凤蝶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日本、北非、北美西部等地,许多地区皆有不同亚种的形态变化,分布于中国台湾的台湾亚种 (Papilio machaon sylvina) 现今是十分稀少的种类,九二一地震后的纪录资料缺乏,不过马祖地区仍有大陆亚种 (P. machaon ssp. schantungensis) 的分布。幼虫以繖形科的植物为食,如胡萝卜、茴香等,但台湾亚种记录中主要以台湾前胡为食。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斑脉蛱蝶
此图和红斑脉蛱蝶花纹差别很大,但确实有可能是以之为原型加工想像出来的。蛱蝶科的红斑脉蛱蝶,平常使用四足进行盘踞的领域活动,卵圆形有棱线,单产于寄主植物朴树的叶表;幼虫五龄,头壳具一对头角并充满许多小突起,平时于叶表上构筑丝垫并取食寄主,冬季时取食速度则会减缓并以三龄幼虫越冬,此时幼虫体色会转为与栖息环境类似的褐色;蛹为垂蛹,绿色叶状并附有蜡质;成虫主要以有机发酵物,如:树液、腐果等为食。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尼泊尔埋葬虫
此虫推测为土栖短翅型昆虫,如埋葬虫或隐翅虫类。因为没有清楚呈现中胸小盾片之重要特征,判断并非椿象。唯其出现于本图位置与相对大小,难以进一步判断其实际草虫,唯仍不失其趣味性。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蝗虫,直翅目蝗科。根据翅上的花纹及前胸的外型,可以判断图中的蝗虫应该是亚洲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为重大农业害虫之一,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飞蝗的分布相当广泛,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分布,也是蝗灾主要的“幕后黑手”。目前在中国尚有部分地区有着小规模的蝗灾,但已鲜少传出重大灾情。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襟粉蝶雌蝶
此蝶原型可能是幼虫以十字花科为食的红襟粉蝶之雌蝶。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剑角蝗
根据水滴状的头部与修长的翅膀,可以判断图中的原型是剑角蝗 (Acrida sp.),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的蝗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在夏秋之际会大量发生,但鲜少造成重大农业损失。剑角蝗在中国台湾多分布于浅山、平地及滨海地区的草丛,成虫多于夏至秋季出现。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姑且不论画作中的两只蜻蜓是什么种类,以一个爱好昆虫而跑去修习昆虫学系的毕业生角度,我更想了解这两只蜻蜓在做什么?
首先,它们绝对不是在上演相亲相爱的求偶戏码。其次,如果是两只外型迥异、体态差距甚大的蜻蜓,那绝对可以判定是大只的种类在捕食小只的蜻蜓。然而画作中的两只蜻蜓体型与外貌均很相似,因此可以判定是两只同种的雄性蜻蜓,为了竞争领域而在空中大打出手。通常雄性蜻蜓在驱逐另一只侵入领空的雄性个体时,会飞向前在空中用肢体碰撞驱赶对方(飞行中的架拐子以示警告),若对方仍不离开,双方的竞争至白热化时,才会出现画中面对面用身体扑倒对方的画面,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曾观察过为扳倒对方而同时坠地的两只雄蜻蜓。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竹子枝叶上的天牛近似种为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属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 的一种,分布于中国、越南、东南亚等地。成虫体长约3.5公分,头黑色,头顶部两眼间有深凹,触角蓝紫色。前胸背面为棕红色,两侧各有刺突一个,背面有四个瘤突。鞘翅黑色表面光滑发亮。幼虫蛀入树木木质部蛀食,主要危害桃、杏、梅等,造成枝干中空,树势衰弱,严重造成植株枯死。近年来此物种入侵日本,危害日本的樱花树,造成严重的损失。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奇石上的白蛾近似种为黄痣苔蛾 (Stigmatophora flava),属鳞翅目裳蛾科 (Erebidae) 苔蛾亚科 (Lithosiinae) 的一种,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黄痣苔蛾的头、胸部、前后翅皆为黄色,与画中的白色不同。前翅顶角、翅基各有一黑点,前中线与后中线位置各有一排黑点;后翅无斑纹。蛾的幼虫(毛毛虫)一般是吃植物叶子的,但苔蛾幼虫大多以苔藓为食。在野外,长满苔藓的路牌上、栏杆上看起来一条条的痕迹,可能就是苔蛾幼虫的食痕。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十三星瓢虫
瓢虫是鞘翅目昆虫,遇到威胁时会假死或分泌生物碱作为防御机制,翅鞘上常常有黑、红色所组成的斑纹,这样鲜艳的黑红对比色彩常被视为警戒色,用来警告掠食者它可不是好吃的猎物。在农业上,一些种类的瓢虫是防治害虫的重要天敌,幼虫或成虫可以捕食半翅目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帮手。

明 商祚 秋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右下角土坡上有一群蚂蚁正在努力的工作,对于天上掉下来的蛋白质(昆虫尸体),蚂蚁们可是从来没在客气,尤其在繁殖季节蛋白质对蚁巢来说是很重要的营养呢!当发现可利用的尸体,蚂蚁会留下费洛蒙吸引更多同伴一起过来处理尸体,用大颚逐步将其肢解成可以搬运的状态分送回巢。
图中被分解的虫尸从头部外观及翅脉推测可能是只蝉,它的腹部左下角有一明显缺口,或许是飞行途中遭遇天敌攻击受伤而坠落下来变成蚂蚁的食物吧。
(本文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及相关昆虫资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1:11 , Processed in 0.0080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