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路军之败,陈昌浩负多大责任?1962年见旧部,眼含热泪致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4:1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路军之败,陈昌浩负多大责任?1962年见旧部,眼含热泪致歉                                                         2022-07-10 10:53                                       
#军武风云录#
从最早的回忆录看西路军(五)
作者:舒迟
前文说过,程世才《悲壮的历程》这本回忆录出版于1959年,当时对西路军问题的认识与现在差距很大,军史研究上也基本上是禁区,所以,他的回忆只能是客观回忆这段历史过程,对相关历史问题基本未做历史分析,议论内容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有必要沿着他叙述的内容分析一些历史疑问。

第一,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为什么没有过河救援?
对这个疑问,直接的回答是:1937年3月14日,援西军到甘东镇原后接到延安电报要求“援西军全部在镇原、青石嘴线停止、待命,加紧训练”。这个好理解,因为石窝会议最后分兵突围的时间是3月13日,当晚给延安发报誓言“流尽最后一滴血”,明示彻底失败,并通知分散的部队分头行动,自行找与援西军会合。但不好理解的是,这个援西军为什么出来这么晚?
史料有明确记载:1937年2月27日,命令组建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张浩。以红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为援西军部队。3月5日,援西军正式出动,3月14日,接到命令停止行动。
从时间上看,这太晚了,也太慢了呀!笔者也一直有这个疑惑,没看到权威史料的解答,仅从当时的形势和决策过程做个简要分析和理解。
前文说过,西路军从出征到最终失败的整个过程,一直与国际国内瞬息万变的形势相关。
西路军最早向延安汇报了目前困难,并提出了援助要求的时间是1937年1月4日,当时西路军正在西进。然后又在两天后和四天后分别致电,希望四军、三十一军向凉州进发,以便彻底夹击此敌,但最终没能得到同意。
未同意的原因,个人以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形势上看,当时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延安考虑可以在政治上协助解决,且西路军在甘肃有利于扩大停战后我方的势力范围;二是对马家军的实力和其顽固性估计不足;三是对西路军的实力和前景谨慎乐观。

直到2月21日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二次突围时,延安才认识到西路军已经到了不得不救的时刻,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准备组建援西军。于是,彭德怀、任弼时、周公接到主席团指示,大意是:为克服和平统一而奋斗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困难,准备派队增援。具体要求包括,募集三个月粮食,极秘密地准备派出三分之一力量向西增援,并准备能在一星期内行动。
第二天,主席又致电前线指挥员,告之,增援西路军尚未做最后决定,但已局势严重,考虑时机,因西路军已至极危险时候,如该军失败则影响甚大。然后提出了增援军的组建方案和行动路线。2月24日,西路军报告了倪家营艰难战况,延安于27日正式发出了组建增援军的命令。
从这里可以看出,延安的犹豫的原因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三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有两个:一是兵力,可派出的部队虽有四个军的编制,但总兵力肯定不到2万人,且已达到当时红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二是强调和平统一和极秘密,原因是,此时,双方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谈判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稍有不慎,就会给蒋氏以借口,趁机挑起战争,危及全国人民。所以,延安对援助西路军左右为难。这才是援西军迟迟出兵最重要的原因。
3月10日,援西军各部先后到达镇原。可此时西路军已弹尽粮绝,而镇原到当时西路军进入祁连山的位置还有2000里(1000公里),失败已成定局。援西军的支援行动实为“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再向西给蒋军留下口实,还不如就地接应。

第二,陈昌浩对西路军失败要负多少责任?
关于张主席的责任,笔者此前做过分析,到陕北之前,他个人的在指挥上的错误应由他本人负责,到陕北之后则是集体决策了,全记在他头上不是很合适。
陈昌浩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是第一决策人,他的错误不可忽略。尽管他主要执行的是张主席和延安的命令,但有几个决策是致命的。
一是第一次延安建议东返时,他对西进的估计过于乐观,对困难的估计严重不足,这也是造成延安误判后同意他们意见的主要原因。二是最后一次东返机会的放弃,使西路军剩余半数左右的力量走向不归路。多数回忆对他这个决策的理解,都是因为红30军打了一个胜仗,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然后决定调头继续西进。这个理由确实有些牵强。

仔细阅读往复电报,我们还会发现有一封电报与陈的决策有关,这个电报恰好在打胜仗当天。延安复电陈徐,同意抚邻地区寻机破(敌)的意见,不同意西路军出青海大通,并指出:“你们(对)过去所犯的错误,究竟有何种程度的认识?何种程度的自我批评与何等程度的转变呢?我们认为,你们今后的胜利是与(对)过去错误的正确认识与彻底转变是有关系的,你们认为是否如此呢?”
这个电文把当时的行动方针与历史上的路线绑在一起,给陈昌浩的压力可想可知。他预示到失败的责任他是脱不了干系的,与其回去接受处理,不如放手一搏,如果真能在河西打出一片天地,他自然可以将功补过。所以,那个不太大的胜利和敌我力量只是一个借口,于是在他的顽固坚持下,已经突围的西路军重返倪家营,致使部队丧失了最后一次向东突围的机会。
这样理解与陈昌浩后来的经历,也就顺理成章了。石窝分兵,脱离部队后,他原本一直和徐向前在一起,后来因病高烧不退,留在沿途的一个湖北老乡家里,徐向前只身回延安,途中遇到了耿飚的营救部队。陈昌浩却辗转先回武汉老家,几个月后才去了延安。此后,陈昌浩人生的轨迹与自己的老搭档徐向前迥然相异,这恐怕是两人分手时他就有预感。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况看,即便是他与徐向前一起到达延安,延安也得找一个西路军兵败的主要责任人,这个人肯定是他。

后来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当年8月,他回到陕甘宁之后,基本被闲置,仅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教书。1939年8月,他请求去苏联“养病”,获批准,直到1952年才回国,任马列学院副教育长,第二年任编译局副局长。1962年5月,他曾经返回湖北故乡,在那里见到了数百名当年的红四方面军部下,大多已是高级将领,他在大会上眼含热泪向旧部致歉。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无情追击。特殊年代,他被无休止地揪斗,绝望之际,他吞服安眠药离开了人世,时年61岁。
第三,西路军最终被救回多少人?
援西军在镇原停止,就地救援逃散返回的西路军官兵。为了营救被俘虏的士兵,延安一直没有放弃营救西路军战士。主席下达了“不惜花钱救人,愿意同马步芳讲和”的指令。周副主席动用所有的人脉,几经辗转,与马步芳讲和均遭到马步芳的回绝。
马步芳疯狂屠杀西路军战俘,在青海一次就屠杀了2000多人。

【马家军】
周副主席为了给西路军战俘争取一些喘息机会,继续积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成功揭露了马步芳和马步青二人对西路军战俘的残酷暴行,利用舆论逼迫马步芳和马步青收敛疯狂残害战俘的恶劣行为。随后,又派人前往兰州和西宁地区寻找西路军战士下落,终于打听到有1300多名西路军被俘之后,正被徒步押送去往西安。在路上成功帮助被俘的战士们全部逃脱。
1937年5月,关押在青海的2000名西路军战俘被转运到武汉服役,运输途中被残害致死、被凌虐致死、还有一些部分人伺机逃跑成功,原本2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1300人左右。周副主席得知消息之后,历经周折,终于成功解救了这批西路军战俘。

同年10月上旬,1000名西路军战俘被押送到西安,要被强行编入蒋军。我西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与蒋军西安行营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交涉,终于成功解救了这批战俘,并安全将其送往延安。
1938年5月中旬,2000余名西路军战俘被马步芳运往西安,被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成功截住,强硬交涉之后,蒋军第八战区,被迫将这批战俘移交给八路军。
除了上述被成批营救的人员以外,还有部分的西路军战俘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成功营救。根据统计,前后共有近6000名西路军将士被成功解救,占被俘人员的一半左右。

这些被成功解救的战俘之中,重返我军队伍,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下了丰功伟绩,还有很多人成为了新中国的名将,比如开国中将方强、徐立清等,最有名的是后来担任了国防部长的秦基伟。

【秦基伟将军】
让我们向西路军的所有官兵致敬!
在西路军征程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0:37 , Processed in 0.0086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