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国宝级农民,武警24小时持枪保护,他们到底种了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02:18: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国宝级农民,武警24小时持枪保护,他们到底种了啥?                                                         

2022-08-19 11:00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春耕时分,成千上万的农民都会在地里辛勤劳作,播种粮食。
然而在我国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在工作时不仅有武警24小时持枪保护,而且他们所耕种的东西也让人谈之色变,生长出来的果实无论多少全部由国家收购。
他们究竟是谁?种植的又是什么东西?为何需要武警持枪保护呢?
在我国甘肃的偏远地带群山环绕之处有一大片农场,当地人叫它条山农场。
这片农场与一般的农场截然不同。它的四周荒无人烟,遍地黄土,可是农田中央却种满了花朵。
远远望去,像是一片花的海洋,原本应该种植小麦的田地里种满了一朵朵妖艳欲滴的鲜花。
这些花朵看上去美丽至极,随风摇曳,但是它们还有一个可怕的名字——罂粟花。
众所周知,罂粟是可以提炼出毒品的,而我国对于毒品更是严厉打击,毫不留情的,那么为何罂粟花可以堂而皇之地种植在这里呢?
其实条山农场种植罂粟的历史来源已久。清朝末年,列强正是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使得毒品流入中国。
只是这原本从外国流入的舶来品,不但从中国换走了源源不断的白银,也让当地的军阀看到了“商机”。
只需要种植一块小小的罂粟,就可以提炼出利润丰厚的鸦片。这样一本万利的生意,让很多心术不正的商贾和军阀甘愿铤而走险。
甚至为了培育出更加优良、醇厚的鸦片,他们将目光定在了条山农场。
位于甘肃的条山农场常年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雨水稀少且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虽然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却非常有利于罂粟等植物的生长。
况且条山农场处于甘肃偏远地区,周围鲜有人烟也利于种植这种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在晚清和民国时期,这里就成为了不法分子种植罂粟的地方。
熟读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鸦片不仅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也让原本繁荣富强的国家就此没落。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经了近百年的屈辱。可以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正是从鸦片传入中国开始的。
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严厉打击鸦片等毒品,为的就是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但是在接手处置条山农场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将这些罂粟尽数铲除,而是有了一个变废为宝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罂粟是提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但是罂粟同样也是现代医学所需要的药物原料。
罂粟里面可以提炼出用于镇定剂或者是麻醉剂的成分,这些在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晚清时就有罂粟用作中药的记载,比如《白鹿原》中,白嘉轩起初带领村民种植罂粟,为的就是提供给当地的药房用来治病。

将罂粟用作药物,在中国古代已有医书典籍记载,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明确写出了罂粟的种种药用。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医馆专门种植鸦片,用来给病人治病。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些奇怪,既然自古以来就有人种植罂粟,那为何在中国古代没有听说过有人吸食鸦片成瘾的事情呢?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因为罂粟在古代属于稀有植物,在唐朝时还作为贡品,由外国上供得来,民间罂粟的来源主要是外来商人带入中国。
所以即便有所种植,也仅是部分地区,而且规模较小,大部分只作为药用。
其次小部分则作为观赏。比如唐代时期的诗人雍陶在《西归斜谷》中写道:
万里愁容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
米囊花就是古代对罂粟花的一种称呼,可见当时的文人墨客大多用诗句来赞扬罂粟花的美丽妖艳。
其二就是直到近代以来,人们才发现鸦片原来是可以吸食的,而且这种方法还是西方人传过来的。
要知道虽然罂粟在中国种植的历史已久,但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通过吸食的方法尝试过鸦片。
毕竟鸦片的味道实在不好,闻起来臭不可当。寻常人就连闻都闻不了,更何况吃下去呢。
直到鸦片传入荷兰,喜爱烟草的荷兰人总爱在烟草里加入各种成分,让烟的味道产生变化。
后来荷兰人无意间在吸食的烟草中混入了鸦片,意外的发现燃烧过后的鸦片,不但不再有难闻的气味,而且还会让人精神百倍。
后来这种方法在台湾也传播开来,台湾被收复后,荷兰人虽然被赶走,但是这种吸食鸦片的方法却留存了下来。
于是从那时起,人们发现原来鸦片除了药用外竟然还可以吸食,这也由此导致了之后的悲剧,可见罂粟虽然种植历史较为久远,但起初并不是作为毒品使用的。
所以罂粟虽有害,但也可将它用作药材。况且我国本来就是药物消耗量巨大的国家,每年对于罂粟这样的药物原材料也是需求巨大。
如果单单依靠外来进口的话,不仅需求供应不上,也有可能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原料外泄的情况,进而产生危害。
况且条山农场本就适合罂粟等植物的生长,当国家正式接手条山农场后,就让一些农民专门负责在条山农场种植罂粟,对于这里产出的罂粟,国家统一采购绝不允许个人买卖。
于是这里的农民就成为了全中国最特殊的一群农民,为了让这里出产的原材料不产生外泄,造成社会巨大危害,国家对这里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
作为全世界仅有的6个合法种植罂粟的基地之一,国家对于条山农场从播种到收割,从运输到制药都有着严格的管理。那么针对农场的特殊性又专门制定了哪些规定呢?
首先这些专门负责种植罂粟的农民,他们的身份要严格保密,而且即便有关于种植生产上的问题,也要在农场内部解决,不允许出了农场还在讨论,对外也不能说自己在农场耕作的植物是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不法分子打听出他们的身份之后找到他们,让他们伺机从农场中夹带罂粟。
而且不让农民在农场外讨论种植的罂粟情况,也是为了防止有心人无意间打探到,这里种植罂粟而前来盗取。
所以在甘肃条山农场耕种的农民,他们种植的作物以及每天的工作内容,连他们的朋友和亲戚都不知道。
其次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知道农场的确切信息,想尽办法来盗取罂粟,对于农场的位置信息,国家也严格保密。有些地方就连耕种的农民也不清楚是在哪里。
虽然早在当初国家接受条山农场时,就曾三令五申,这里生产的罂粟全部用于药材,任何人不允许偷盗和私自买卖。
但是鸦片等毒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还是让许多不法分子甘愿铤而走险,农场设立之初时,警方破获了几起倒卖罂粟的案件,发现竟然都是当地村民所为。
为了管理好这些罂粟,国家在条山农场派驻武警官兵驻扎于此,并让他们持枪24小时不间断在农场附近巡逻,在周围也设置岗哨。
离罂粟种植地几公里处,安上高压电网,并设立警示标语,对于种植罂粟的农民管理也相当严格,会有专人每天严查是否有人夹带罂粟进出。
可是即便如此,有些种植罂粟的地方还是不能完全保密。这是因为当地种植的规模非常庞大,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布到底有多少亩的土地种植了罂粟。
但是仅从现有的资料进行推断,至少也种植了上千亩的面积。
况且罂粟花非常鲜艳,远远望去就能看见火红的颜色。甘肃当地都是黄土地,比较荒凉,这样成片鲜艳的花朵,很难不引人注目。
为了防止游客或当地居民不小心进入,除了在离种植罂粟几公里处的地方设置铁丝网以外,还在外面种植了密密麻麻的一排杨树。

用粗壮的杨树来阻挡人们的视线,除此之外,无人机也会不定时在天空巡逻侦查,发现有任何人企图靠近这里,都会被立即逮捕。
农场对里面耕种的农民管理也非常严格,在种植罂粟的季节,农场会按照农民提前填好的种植面积,按照需求给与罂粟种子。
这些种子的来源,就连负责种植的农民也不清楚,这也是保密工作的一环。
其次,为了防止农户在耕种时夹带种子,所有的播种工作全部由机器机械化完成。
而且在每天播种的任务结束以后,还会有专人检查农民身上是否有私自携带的种子,以及检查机器里是否有残留的罂粟种子。在如此严格的保密措施下,想要从这里夹带一颗种子出去,可谓比登天还难。

虽然管理严格,但耕种的农民都表示理解,毕竟他们从事的是特殊的工作。“这样的东西不比别的,有一粒流出去都能祸害一大片人,严格点是应该的。”
这是在农场耕种的一位农民所说的,他已经在这个农场工作了30年,在这30年里他一直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辛勤劳作。
谈起这份工作,这位农民还有些骄傲“都说大烟是害人的东西,但是也要看它的用处,像我们在这儿耕种,都是为国家种下的,是用来救命的东西。虽然平时苦了点,累了点,但是也值得。”
虽然在这里种植罂粟是一件治病救人的好事,但是农民们的生产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国家对于罂粟的严格管理,所以每年要提前统计当年需要的罂粟数量,再按照农民所承包的土地分配下去。

每个人都会领到相应的生产任务,如果有哪一环节没有完成的话,就会对制药以及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每到罂粟的收获季节,都是农场上下最为紧张的时刻。不仅仅是农民害怕生产任务没有完成,农场的管理人员以及当地的武警也非常紧张,害怕其中会有人进行夹带和私藏,所以在收获时。
每名工作人员都有武警进行看守。而且每天晚上都会有专人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汇报,任何不符合管理规定的都要及时上报并严肃处理。
在收割的季节,农民们就算想要上厕所,也要提前报备,并有专人看护。

“内部种植是药品,外部种植是毒品”这是条山农场最常见的口号。虽然种植罂粟能够获取巨大的利益,但是在条山农场里任何人都不敢将这些罂粟夹带或者用作他处。如果生产过程存在任何的不规范,农场都会全部停产进行整顿。
每次停产整顿,农场管理人员都会忧心忡忡,因为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细节上的漏洞,就会让农场的停产一直持续下去。一次停产,甚至有可能持续数年之久。
之前农场就曾经历过一次停产风波,因为一些管理上的不规范,整个农场被停业整顿了一年,原有种植的罂粟也被全部铲除,农民们只能在土地上种些农作物,直到一年以后进行重新评估,国家才恢复了他们种植罂粟的资格。

如今在甘肃群山深处的条山农场内,仍然有一批农民坚守在那里。他们也是我国唯一的合法种植罂粟的人群。
为了防止罂粟的外流,他们奉献了很多,常年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辛勤耕耘,堪称是中国国宝级的农民。
尽管罂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毒品原料,但只要使用的得当,它就会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去用它。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还有很多像条山农场的农民一样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也许就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辛勤耕种着属于自己的农田,希望自己的这份成果能够恩泽世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铭记我们个人的职责,耕种好心中的农田,约束好自己心中的“罂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16:31 , Processed in 0.0075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