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杏尚书”宋祁发迹于竟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03:26: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杏尚书”宋祁发迹于竟陵         

2022-08-01 09:11                                                                              

文|尔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一脍炙人口的词句,是出自宋朝著名诗人宋祁《玉楼春》词里的佳句,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令人拍手叫绝,仕林文人几乎无不知晓,由此获得了一个雅号—“红杏尚书”,其大名如日中天。

宋祁(998一1061),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幼年与兄随父在外地读书,日子艰辛。稍长,离父还乡。与兄宋庠于天圣二年(1024)参加科考。宋祁本是殿试时的状元,宋庠为探花,但章献太后刘娥不同意,谓弟不可以先兄,将庠定为状元,置祁屈居第十名。世人称“双状元”,以“大宋”“小宋”呼之。

宋祁虽是安陆人,其实,他的文名最初发迹于复州竟陵,一篇《复州广教禅院御书阁碑》一时轰动朝野,成为了晋升的第一步阶梯,这关键的一步却少有人知。现在说说这篇碑文的由来。

新科进士一般不委以大官,宋祁当了个复州军事推官。推官是正七品或从六品的审判官,军事推官就是军事法庭的审判官,官卑职微。当时复州的治所在竟陵(今天门市),宋祁在这里整整待了四年。此间正逢竟陵广教禅院(宋朝时西塔寺改名为广教禅院)建供奉宋太祖赵匡胤亲赐的“百轴御书”的“御书阁”,需要立碑以纪念这一盛事。由谁来撰写碑文呢?人们自然想到了本应登上状元榜文笔一流的宋祁。宋祁也不客套,捋袖挥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复州广教禅院御书阁碑》文,由当地名人书丹,技艺精湛的工匠勒石,一方光洁如砥,文采洋溢的巨碑耸立于御书阁前。

精彩的文笔吸引了众多的大官小宦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欣赏把玩,无不为那珠贝生辉气势如虹的文字所倾倒。大家摇头晃脑,赞誉有加。这篇碑文确实写得很美,生动活泼,有赋的韵致文采,无碑板文章的刻意峻冷。如“复州者,古为竟陵郡。栖地敞夷,殖物繁夥。”说这个地方地势平坦,物产丰茂。“滨带江汉,尝被文王之声诗;蔽亏宿莽,流为骚人之凄怆。”历史悠久,汉江之滨的竟陵曾经是文王盛德善行的远播之地;这里树木掩映野草丛生,屈原曾经流放于汉北乃至沅湘流域,昔日的流放之地依然弥漫着“天问之骚”的凄怆,因而成为人们景仰的流芳之地。

宋太祖为什么亲赐御书呢?原来广教禅院的前身西塔寺,曾经出了个以茶闻名天下的陆羽。“直城西出一里,有院曰广教,乃唐禅师积公之经始,大士陆生之攸践(留下过足迹),邑井不改,寒泉漱玉而仰流;岸谷相为,洪碑生金而未泐”。陆羽汲水煮茶的水井,依然汩汩泉涌,其声响如涮珠漱玉;世事变迁,岸与谷相互转化,但碑文所载之精英,永远不会磨灭。多美的文字啊!

文中还记了竟陵知县慷慨解囊兴修广教禅院御书阁的公德。“乾兴元年,竟陵县史谭颙内发信誓,谋就公德,捐缗钱数十万,建为重阁,迁赐书而藏之。”“木摩而匪雕,栋隆而弗挠。鸣翬斯以异状,阳马如舞而四乘。”梁柱只是打磨而不雕刻,屋梁高大厚实而不易弯曲。御书阁的屋檐如飞翔的野鸭,呈现出优美的形状;檩条的形态如同柔婉的舞姿,承载着四角的屋檐。新修的御书阁在宋祁的笔下堂皇富丽,流光溢彩,粲然生辉。高大的禅院因御书阁而平添雄壮之气。

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字字珠玑。恕我水平所限,不能一一解读。我见过的碑文虽不多,也读过一些,特别是李维桢、钟惺的碑板文章读的较多。我认为宋尚书的这篇碑文是我见过的碑文中最好的一篇,既没有钟、李多如牛毛的难以辨识的异体字,也没有那些程式化的啰啰嗦嗦的格套,轻松活泼,娓娓道来,就像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般的舒畅。“前人之述备矣”,尽管我的赞誉仍有拾古人牙慧之嫌,但确实是触动内腑的由衷之言。

这篇碑文推出后,如凌空的鸽哨,在朝野呜呜叫响,一时赞誉鹊起,好评如潮。争相来竟陵的看碑者、拓碑者如过江之鲫,洒下了一路芬芳。人们议论纷纷:出自状元之手的文章果然不同凡响。轰动一时的沸沸扬扬,也自然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才有了在以后对进士的例行“召试”时,由于仁宗皇帝的特别青睐,宋祁被授予“直氏馆”一职,而成为京官。尔后一路顺风,官运亨通,历官龙图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特别是这个“知制诰”,可是为朝廷起草圣旨的皇帝最为相信的近臣啊。不久宋祁又与欧阳修同修《唐书》,成为了一代史笔(《新唐书》大部为宋祁所撰)。书成后,宋祁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一路风光不断。

宋祁的文章笔墨淋漓,有意蕴深度和激越的情感,诗词也极具特色。尽管多是写的一些小事,没有苏东坡、辛弃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的恢弘气势,却如光亮鲜活搔首弄姿的小家碧玉,给人极为美好的印象。如《侨居》写道:“世路风波恶,天涯日月遒。”在《送范希文》中他写道:“危言犹在耳,飞语已磨牙。”寓意极深,耐人寻味。

宋祁更长于词,亦多写个人生活小事,却构思巧妙,语言工丽,往往因用“活”一字而“境界全出”。请看他在工部尚书任上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愉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把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一出,经宫女传唱,民间教坊竞相渲染,立即轰动京都。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似一石激起满池涟漪,如调料鲜活鼎镬羹汤,整首词因一字而活了起来。人们拍手叫绝,因而宋祁有了“红杏尚书”的美名。

宋祁因一“闹”字而名满天下,比“状元”哥哥风光多了,更因一首宣泄艳遇之遗憾的美妙小词而获得皇帝亲赐的姻缘。

一天,宋祁宴罢回府,路过繁台街,正巧遇上皇家车队,宋祁忙让道一边。这时,只听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待宋祁抬头看时,只看见车帘轻放,一妙龄宫女对他粲然一笑。车队过去了,而美人的一笑却令他心旌荡漾,遐思翩翩,久久不能平息。回去后,宋祁文思泉涌,洒珠抛玉,写下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凋鞍狭路逢,一声断肠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龙,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词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活化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却与意境浑然一体。更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里信手拈来,就像量身定制,严丝合缝。借用东汉刘晨与阮肇进山采药,偶遇仙女,得而复失,久寻不得的故事,慨叹自己与那个妙龄宫女“更隔蓬山一万重”的遗憾。

没想到,新词一出,立即传唱开去,后来传到宋仁宗的耳朵里,便追问第几辆车上谁叫的“小宋”,最后有个宫女站了出来,羞涩地说:“当时我们去赴宴,见到了站在路边的翰林学士,左右大臣说,这就是‘小宋’。我在车里也是偶然看见,就叫了一声。”皇帝一听,哈哈大笑,不久,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宋祁诚惶诚恐,羞愧难当。仁宗打趣地说:“蓬山并不远呀!”说完,就将那个宫女赏赐给了宋祁。仁宗皇帝多开明啊,宋祁不仅官运亨通,还因一曲佳词而获得一段美好的姻缘,对方成了他陪伴终生的妻子,令多少人艳羡不已。

宋祁文采富丽,笔墨酣畅,堪为一代风流,但他为人低调,曾在自为墓志铭及《治戒》中自称“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多么谦虚啊!

宋祁性格开朗,一生顺遂,且家教严谨。63岁时因病去世,临终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可铺张奢靡,也叮嘱孩子们好好做人,做官。

宋祁留下了大量著作,如《宜都风物录》《笔记》《宋景文集》《大乐园》等皆早佚。尚存的有与欧阳修合撰的《新唐书·艺文志》,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成《宋景文集》62卷,近人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1578首,唐圭璋据以收入《全宋词》。

谁曾想到,这个曾经誉满天下风流倜傥的可爱的“红杏尚书”,与家乡竟陵有着不解之缘啊!

2022.6.24

[参考资料]

  宋祁:《复州广教禅院御书阁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20:08 , Processed in 0.0094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