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烈士”40年后复活!找到老部队领导提出:儿子想当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17:36: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烈士”40年后复活!找到老部队领导提出:儿子想当兵                                                         

2022-11-25 10:28                                       

           《菜根谭》:“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功名利禄,似乎是很多人这一生的向往与追求。但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并不值得一提。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写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大字,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与其追求名利,不如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最可爱的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名价更高”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李玉安的退伍老兵。他的人生轨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功成身退,一个无私为国的军人,时隔40年后,这才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或许曾在语文课本当中学习过一篇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文,在这篇报告文学当中,出现了一个名为李玉安的解放军战士。每当有人拿着这篇课文找到李玉安,问他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时候,李玉安总是会用同名同姓搪塞过去,但实际上,文中的李玉安就是他本人,作者在采访的时候因为失误,这才将李玉安当作烈士写了进去。

战功累累的李玉安
1990年,松骨峰“烈士”40年后复活!李玉安拿着一本残疾证、一篇语文课文、几个自己军队服役的证书,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向众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刹那间,李玉安还未死亡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各地都发起了向李玉安学习的活动。那么这位李玉安有着怎样特殊的故事呢?

李玉安出生于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民家庭,对于年幼的李玉安来说,吃饱饭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李玉安在16岁的时候,就来到了别人的家里当苦工,勉强维持自己的温饱。等到22岁的时候,他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因为自己的战绩非常突出,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李玉安被组织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12师335团3连的副班长,一路奔赴至朝鲜战场。在朝鲜战场上,李玉安所在的部队与在松骨峰与敌军血战了8个多小时,击毙600多名敌军,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敌我损失6:1,立下了特等功。

然而,因为多次深入战场前线,使得李玉安最终因身负重伤而昏倒在了战场上。在枪火密布的战场上,一个人昏倒在地,想要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众人才会认为李玉安已经身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身亡,而是被一名朝鲜士兵救助,并将其带到了朝鲜的一户民房里面,对他进行了细微的照料。
等到李玉安彻底恢复的时候,朝鲜战争都已经结束。李玉安一路辗转,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国之后,李玉安并没有想着恢复自己的身份,他看着国家已经回归安定,自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职责,也是时候回归普通人的生活。

老英雄重新出山
从这时起,李玉安成为了一名非常普通的工人,兢兢业业的在工厂劳作,直到自己退休。按照他的设想,自己或许就会按照这样的生活直到终老,然而因为一件事情的缘故,使得他最终决定重新出山,告诉世人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是因为,李玉安虽说已经年老,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自己所在的老部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儿子提交了入伍手续之后,迟迟没能办下来,这才让李玉安确立了重新出山的决心。

李玉安来到当地的部队以后,找到老部队领导提要求:儿子想当兵。当李玉安证实了自己的身份之后,这才让众人意识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原来就是那个松骨峰的“烈士”,在解放战争及朝鲜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老英雄李玉安。后来他的儿子也终于顺利进入了部队。

结语
李玉安的前半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参加了多次关乎中国历史的战争,并做出了卓越贡献。战争结束以后,它没有因为自己的功绩而骄傲自满,反倒是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着普通工人的生活。这样的心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学习。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也应当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记住他们做出的贡献,并在心中感谢他们的付出。
参考资料:《诫子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7 15:50 , Processed in 0.0075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