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夜思》中的“床“为何物?郭沫若质疑:不可能在床上观赏月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9 03:44: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静夜思》中的“床“为何物?郭沫若质疑:不可能在床上观赏月光                                                         2022-09-25 09:49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在大地诗意地栖居。人自认为是高级动物,其中重要的标志在于人可以识文断字和语言沟通,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不断地向金字塔尖攀爬。
金字塔尖包括政客商人,也包括文人墨客,诗人便是文人墨客中最浪漫的一个队伍,自古中国诗人闻名世界。
唐诗、宋词、元曲是海内外人士争相学习研究的学问,中国古诗自有独特的韵律。
而这些古诗的制成多亏了那么多诗人,比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白和他的代表作《静夜思》的故事。

诗中神仙话李白
众所周知,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语文课上很多人都背过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又称"谪仙人"。
李白特别喜欢饮酒,动不动就以酒会友、以诗会友,从他诗作的字里行间就可以发现他的不拘小节,后人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公元701年,李白呱呱坠地,但一般人认为他的家乡和身世不可详考,有人认为他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亲属关系,其父为官。
十多岁一直到二十多岁,李白都在读书和远游中度过,他游览了四川附近的大部分地区,随后又在江南体验自然和文化风韵,这些山水融入到他内心的广阔天地。
李白在做文人的同时,也有一腔政治抱负,他在穷困潦倒之后不断地求人,希望引荐自己到皇家当差。

李白最初实现了他的愿望,由玉真公主和诗人贺知章的称赞和引荐,唐玄宗特招李白供职翰林院,主要的任务就是给皇上写诗作赋,一时间成为唐玄宗身边的红人.
同时也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嫉妒和怨恨,最后李白因为"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被人谗言诽谤,唐玄宗从此疏远了大大咧咧不够谨慎的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62岁时撒手人寰,他一生留下了不少诗作,以乐府、歌行和绝句见长。
比如《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静夜思》是几乎所有小朋友童年的必背诗词。

李白的《静夜思》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都会背诵这首诗词,但是当我们长大之后,有人问起我们这首诗的名字,很多人都会一时懵住,直接想不出这首诗词的题目,这首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诗词。
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李白作诗的时间和目的——在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在思考中流露心事,而他的心事又是什么呢?
再看内容,大概的意思是月光从窗户洒下来,像是在地上泛起了一层白白的秋霜,抬头看一看那皎洁高悬的月亮,不由得低首沉思远方的故乡。
不得不说李白作诗的力道,只用了短短几句,而且是几个很简单、很常见的词,就烘托出游子在外思乡的惆怅,而这些细腻的心思通常是在晚上浮现于心的。
这首诗其实创作于李白26岁那年,当时李白到处周游行至扬州。
在扬州因为疾病逗留一阵,那一刻李白一定想起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这才是李白的《静夜思》千古传诵的原因。

我们一直这样背诵,从来没有怀疑过这首诗有什么不妥之处,不过根据专家的考证,李白的《静夜思》其实经过后人的多次篡改,最后才成为今天我们教科书的样子。
而后人为什么要篡改?最初它又是什么样子呢?
被篡改的《静夜思》原作
通常来讲,诗词一般短小精悍,而短小精悍就忌讳重复用词,读者细心读两遍《静夜思》就会发现,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明月",这是作诗的禁忌,也是李白遭到诟病的原因。这不应该是诗仙的笔锋,其实这也的确不是李白撰写的原版。至今已经发现静夜思的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是宋朝期间留下来的印记——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人们认为唐宋两个朝代紧挨着,宋朝这个版本应该和李白的原文相差不多,主要是第一句和第三句与现代版本有差异。

到康熙年间,《全唐诗》将明月重新改回山月,不过乾隆年间又改为明月,至此全诗定型。其实日本也流传着李白的原版诗歌,唐朝的一些文化风俗反而在日本传承。
日本版的《静夜思》也和宋朝版本几乎一致,人们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原诗要在意境上胜出,因为原诗没有直接写出明月二字,却流露出明月的意境。
暗藏的明月让人更具视觉上的开阔感,没有重复更能展现诗人的功力,而后辈人的修改纯属画蛇添足。
诗中"床"为何物
除了明月这方面的争议,该诗还有一处没有定论的争议——床到底为何物?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床就是我们睡觉栖身的硬榻,而古代汉语中的床可不是单单这一个意思。
郭沫若就对这首诗提出过质疑,他认为不可能是在床上观赏月光,而且特意尝试躺在床上看月光,根本就无法举头和低头,因而郭沫若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床其实在古代的意思有多种,比如坐具,比如井口部分,比如物品的底座。古代有一种坐具叫做胡床,而井床是古人打水时常见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可能是李白当时所指代的床。

还有人提出"床"是"窗"的通假,并不是站在床前而是窗前,但内行人陈述唐代的窗户是固定封死并用纸糊的。
像现代人一样打开窗的情景是不可见的,因而排除了与窗相关的说法。读诗几世人,作诗一瞬间。
现在很难考证清楚李白诗作中的一些东西,多数都是现代人根据暂存史料的猜测和判断,而不论怎么样的解释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理解诗人当时的意境和心情,我们还用弄清楚什么呢?
文/文史旺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37 , Processed in 0.0079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