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能想到,镇里一位老菜农,是当年孟良崮战役中拿下74师的大英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0:26: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谁能想到,镇里一位老菜农,是当年孟良崮战役中拿下74师的大英雄                                                         2022-11-15 13:01                                       

         《白色橄榄树》里写过这么一句话:“英雄被人铭记,刻在石碑上,幸存者被人遗忘,面目全非。”在那个战火连天,风雨飘摇的年代,有人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名字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的时间夹缝里;也有人为了山河无恙而战斗,最后落得满身伤痛归于平淡。
都说要铭记历史,为革命先烈们致敬。但除此之外谁能想到,隐于乡间平平无奇的“老菜农”王洪乾,他也曾是在孟良战役中拿下74师的大英雄。

铮铮铁骨,迎难而上,不畏生死,不惧牺牲
王洪乾是当地镇上一个朴实无华的老菜农,他一直安然于生活,甘愿于平淡。直到某一日,众人才发现,他拥有不凡的经历。
他曾在青年时期受过短暂教育,有文化,有学识。在那个全中国亟需解放的年代,他完全可以安于乡间生活,靠自己的文化力量就能挣得碎银几两,能够在养家糊口之时,等待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迎来天下太平的幸福生活。
可是王洪乾却偏偏选择踏上同万万同胞一起为全中国的解放做斗争的军旅之路,甘愿为国家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王洪乾十六岁时就参加了青年救国会,热血青年,意气风发。
后王洪乾因其学识应征入伍,加入中国解放军,被安排在机炮班学习侦查,殊不知入伍第二天就接到直接上战场的军令。

军令如山,王洪乾不假思索迎难而上,什么都不会那就服从组织指挥参加战斗,王洪乾铮铮铁骨里燃烧的是可以为了民族大义而凛然牺牲的熊熊烈火,他不畏生死,也不惧牺牲。在孟良崮战役里,车轮滚滚,担架穿梭,战况惨烈却无人退缩。
当得到指挥中心陈毅斩钉截铁地下达:“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的命令时,王洪乾等众战士集中力量,众志成城,毫不退缩,冲锋陷阵,以歼灭74师为终极战斗目标。一次又一次挡在人民前面,无怨无悔,持续战斗。
都说军民一心才是战斗胜利的根本,当军队在战场奋勇杀敌之时,沂蒙人民就在他们的背后默默支持,为他们提供物资,军民一心,在人民力量的支持下,军队的战斗才有了坚强的战斗后盾。
孟良崮战役大捷震动全国,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伟人对孟良崮战役中歼灭74师数万人的战斗胜利的评价是:“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这是对以王洪乾为代表的那些不顾个人生死的战士们共同奋力拼搏的肯定,伟人赞叹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对党的忠诚,是他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渴望全中国解放,是他们一起顽强拼搏的美好夙愿。
遇强则强,因对手强大,这些解放军战士们才更强大,在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舍弱打强,有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气概,最终才有了孟良崮战役的出奇制胜。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除了我党领导的伟大力量之外,更是因为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所以人民军队才能无往不胜。
王洪乾是拿下74师的英雄,这是属于王洪乾终身难忘的红色记忆,也是他军旅生涯里最能让他为之自豪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洪乾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决然参与战斗,虽然在凯旋中却负伤归来,但是哪怕伤痕累累,仍旧是他一生的荣誉勋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以民族大义为首要的人生追求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止,义无反顾不惧牺牲。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后,却默默退到他原来的生活当中去,回家为年迈的母亲尽孝。
王洪乾作为一名战士,他深知自己先是为国家而生,所以他才能毅然参军,在战斗一线为人民谋幸福;后他才是作为一名母亲的儿子,需要在退伍之后照顾年迈的母亲。
鲁迅先生所言:希望中国的青年们能够一直向上走,往前走,该做事的就做事,该发声的就发声。如果有一分热,那就努力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而中国的和平之光,是靠王洪乾他们顽强的意志与爱国的赤子之心所发出的星星光点,去点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不顾个人生死的拼搏,才换来了全中国的解放,与人民得以实现安康的生活。

要天下太平,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我一直记得《双城记》里开篇的那句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时代的安稳与幸福里,却在朝九晚五里抱怨生活。可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山河无恙,我们所享受的天下太平,全都是因为有人一直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王洪乾经历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作为“幸存者”走过了那个战争年代,他不应该被时代遗漏,被人民遗忘。
王洪乾最终能够甘于“老菜农”的平凡生活,是因为他深知当下的和平与安稳来之不易,才会在退伍后,归于平淡之时,乐于在那几尺方田里,闲来无事就拾掇拾掇自己的小菜园,享受乡村的寂静生活,也安于简朴的柴米油盐,这是王洪乾平淡如水的人生乐趣。

同时也是他经常念叨着的“不给国家添麻烦”发自内心的革命人品质,王洪乾能够作为一名“老菜农”就达到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便也就不愿意以自己曾是一名光荣的战斗英雄到国家那里谋得分毫利益,这是他优良的革命品质。
在退伍回乡的日子里,哪怕生活拮据,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帮扶村民,粗茶淡饭亦能乐在其中。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王洪乾同时也能够享受在“偷得浮生半日”时,坐在暖暖的阳光下,与自己的儿女们讲一讲自己的那些战斗岁月里,让他最难忘的事情,这些能够让王洪乾云淡风轻讲起来的红色故事,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他想要让后辈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洪乾作为革命人以身作则,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谆谆教导自己的儿女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要心怀感恩,也要遵纪守法。

所以谁能想到,这样一名乐于对付生活琐碎的“老菜农”,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拿下74师的英雄,也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熠熠生辉的名字的革命人。
泰戈尔有诗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这世间的绝唱。”王洪乾也在历经了那个“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才能有足够的底气与力量去训诫后辈当自强,懂得珍惜这些稀松平常的生活也实属不易。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感叹战争的残酷之时,也要铭记那些革命先驱者为我们带来的四海波静。当下的一切幸福与安乐,都是生命的热血换来的。
革命人们以荆棘铺路,以血肉筑墙,无怨无悔,他们的革命精神不老,功绩流传千秋。王洪乾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拿下74师的大英雄,同时他也是乐于在那一方绿地里辛勤劳作的“老菜农”。
那些不为人知的革命人,都会在他喜欢的领域里享受当下。而王洪乾也从不对外宣传自己的革命事迹,安于现状,以“老菜农”的身份,在国家繁荣昌盛的庇护下,享其天伦之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1 23:06 , Processed in 0.0070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