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6-9
- 最后登录
- 2024-11-2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7696
- 精华
- 0
- 帖子
- 18059
|
红军长征怎么过沼泽地的?一位女兵想出奇妙办法,轻而易举通过 2023-01-10 00:38
提到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男性,男性发起并主导。
对于男性,会想到威武雄壮、英姿焕发等词语,反而提及女性,运用的多是柔软弱小、需要照顾等词。
古代有妇好为商征战、秦良玉抗击清军,近代有秋瑾从容就义、赵一曼牢狱绝笔……
家国同构之下的女性往往是道德的化身,她们的存在让家,真正成为了家,有了现实的意义。
而革命硝烟与战火洗礼迫使她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进入革命熔炉般的部队大家庭。
自此,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战斗场景,成为了她们人生的主旋律。
她们穿梭于医院、后勤,奔跑在战场、阵地。
红军长征路上也有她们的身影,汗水、泪水、血水早已分不清。
病患因她们而得到了及时救治,就连张着血盆大口的沼泽地也为她们所折服。
她们是长征路上的有功之臣,实至名归。
那么,红军长征到底遇到了什么,才会牺牲比例高达90%?
女兵,是怎么让最令人惊惧的沼泽,收起“獠牙”的呢?
她们还有什么其他成就呢?
艰难长征路,埋葬英雄冢
被迫长征,两万五千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尽管红军指战员在前线顽强奋战,英雄杀敌,但由于当时的领导者在战略指导上犯了重大错误,红军最终还是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不得不撤出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也就是被国民党称之为流窜,却是红军发展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
这一征便是二万五千里,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黑龙江漠河以北,南海南沙群岛,这是中国的南北极端,大约5500公里;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帕米尔高原,这是中国的东西极端,大约5000公里。
而长征足足有12500公里,丝毫不夸张地说,红军以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
路上行军大约是368天,翻越赤水、大渡河、雪山、草地等极端地带,遭遇无数次激烈战斗——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平均每天行军70里,可谓奇迹。
英雄末路,十去其九
各路红军主力长征前,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局势已经发生严重逆转,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为了确立一家独大的绝对领导地位,在新军阀混战中胜出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谋算消灭在土地革命中,悄然壮大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先后纠集军队数逾百万,对共产党艰辛创建的十几个根据地反复“围剿”。
经过深思熟虑,红军主力决定暂避锋芒,从根据地转移至后方。
即便这样,国民党集团依旧贼心不死,又组织数十倍兵力对红军进行“追剿”,欲将红色革命力量的星星之火彻底熄灭。
对于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处境,毛主席有过生动描绘:“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长征中,对敌军事斗争异常艰苦残酷,红军数十次面临生死考验。
从战斗历程看,国民党调集军队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战士的装备水平也比红军高出多个等级。
除国民党中央军薛岳率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约十万兵力对中央红军穷追不舍外,蒋介石先后督令粤军、湘军、桂军、黔军、川军、滇军、川康军等地方军阀数十万兵力,沿途设下条条封锁线,精心布置重重包围圈,企图凭借道道关隘天险,将红军将士赶尽杀绝。
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追兵阻敌,在身后紧追不舍,红军将士们唯有浴血苦战、拼死一搏,方能求得一丝生机。
军事战斗之频繁程度与惨烈结果,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无出其右,却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牺牲巨大,三十万人,十去其九,最后胜利会师之时仅仅只有两万五千余人。
明枪不易躲,沼泽也难防
无情吞噬,束手无策
战场上的明枪是收割生命的利器,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带来雪上加霜,沼泽更是其中的翘楚,无数鲜活的生命因它而被抹去痕迹。
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人迹罕至,鸟兽难觅。
这片原野说是草原,不如称之为高原湿地,一蓬蓬杂草掩盖着黑水泥沼,因此几百公里的草地上水汽弥漫、茫茫难辨。
大雾或许是秘密行动的绝佳掩护,却一定不是部队跋涉的希望天气。
行军过程中,一不小心人马陷入泥沼,就会慢慢被吞没其中,尸骨难寻。
芥川龙之介曾经写有小说名为《沼泽地》,其中有一段关于以“沼泽地”为题的画作的描写:“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浑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越看越让人觉得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而且,草地上还气候无常,“中午还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徐向前元帅后来回忆如是说。
特别艰难的是,长征部队还必须在这茫茫草地跋涉6天,也就是5个夜晚要露营,露水、湿气侵身,其困苦更是可想而知。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片草地罢了。
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回忆道:一过草地时,很多红军往往踟蹰不前,他们并不是产生了退缩心理,而是在面对未知的风险时,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心理准备,如果成功则庆幸自己又逃过一劫,若是不幸陷落,那生命也就终结于此。
泪水与泥水交织,红军们就这样走过一个又一个草地,也留下了一位又一位同伴的生命,似乎在向沼泽缴纳过路费,极为昂贵,却也是一次性消耗品。
奇思妙想,降低伤亡
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枪林弹雨之中,不断有人倒下,但那是一瞬间的事情,其他的士兵无暇看见,更无暇哭泣,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死亡的是不是自己。
只有硝烟散去,清点人数之时默默抹泪,除了哀悼,别无他法。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军人的最高荣耀,可若是败于自然,尸骨无存呢?
近距离看着昨天尚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同袍,慢慢在泥沼中沉没,沼泽在生死簿上又用殷红血液增添一笔,自己却无法上前一步,那样的无能为力感,多么令人痛苦的记忆。
真的没有规避之法吗?
当然有!
从远古时代的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我们总是不服输的。
人定胜天,就算不能对抗自然,躲开自然的侵袭我们一向擅长。
一位女兵在仔细观察沼泽的形成环境,评估士兵现有工具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那就是一旦发现自己有下陷的趋势,立即倒地,尽量将身体平摊于地面,快速翻滚,或许有可能实现自救。
最开始提出之时,大家虽然知道,却不甚在意,因为听起来好像还有点荒谬。
全身躺下,那难道不会陷进去更多吗?
还无法使用拐棍借力,战友都无法及时施以援手。
直到有一次,一个士兵陷进沼泽,情急之下,他想起了之前女兵教过的方法,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他直接躺倒,在草地打滚。
令人吃惊的是,由于躺倒,他的双腿缓住了沉没,还渐渐拔出来一些,士兵再快速往旁边翻滚,最后成功滚出沼泽范围。
虽然一身污泥,虽然满脸泪水,大难不死的士兵眼睛里却熠熠生辉,那个看似无比荒谬的方法居然从沼泽里救了自己一命。
其实用现在的物理知识,十分好解释这一原理。
我们惯常知道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体积小的动物行动不会受到沼泽限制。
战士们背着军需包,加上自身体重,施加在沼泽上的压力并不小,显然不能与小动物画等号,所以他们一旦进入沼泽,松软泥水下陷,人失去支撑之力,也会跟着沉没。
但是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作用效果越小。
正常行走的士兵只有双腿与沼泽接触,在挣扎之时,往往试图拔出一只腿,这一动作更是将身体的全部重量压到另一条腿上,受力面积进一步减小,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挣扎,下陷得越快。
而全身躺倒,则是将士兵与沼泽的接触面积扩展到最大,士兵体重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被均匀地分散到身体各处,双腿得以轻松,自然也更有力气挣脱泥水的束缚。
而且滚动远比行走来得迅速,尽管狼狈,却更方便士兵脱身……
此时说来确实简单,但在当时物理知识空白的情况下,能想出这样的一个办法,显然是日常极其注意观察,并且多方面思考得到的成果。
后来的长征路上,士兵们凭借这个方法,大大降低了在沼泽地伤亡的人数,为后来的突围保留了有生力量。
时至今日,这位提出方法的女兵名字早已无从而知,但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一壮举。
书写巾帼色,不逊须眉毫
除了长征路上的奇思妙想,女性们在国家救亡图存的路上不断发挥光热,大抵是自己淋过大雨,便想着要为别人撑起一片天空吧。
后方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力量对比悬殊,这一场战争会持续多久,或者说能够持续多久,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其目的就是要给全国人民打气,告诉人民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和供应准备,要搞好后方建设积极生产给予前线更多物资,确保获得最终胜利。
在抗日根据地中,就有大量女性投入到生产当中,种植粮食为前线提供给养。
丝毫不夸张地说,抗日战争第一比拼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第二比拼的就是后方生产能力,显然这点上日本毫无竞争之力。
除了投入生产,女性还成立了特别的抗日队伍,在慰劳军队、传送情报、盐湖抗日干部、动员亲人参军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女性无疑扛起了第二战场的旗帜,并大获全胜,免除了前线的后顾之忧,给予战士们极大的安全感。
抗日宣传
七七事变,举国震惊,中国共产党面对全国发出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因为事实证明只有让国人全部觉醒拧成一股绳才能将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去。
抗日宣传,无疑是统一认识的最常见方式。
在抗日宣传队伍中,国民党具有代表性的有宋氏三姐妹、何香凝等,共产党具有代表性的有邓颖超、肖红、赵一曼等。
正是在她们的不断呼吁之下,城市农村纷纷捐钱捐物,为抗日战争提供给养。
当时的山西女兵连,一起唱着抗日歌曲在大街上宣传抗日,以山西太行山上飘荡着的《我们在太行山上》为例,其唤醒了无数女性保家卫国的抗日思想。
前线士兵的身份可能是儿子、丈夫、兄弟,背后支撑的就是他们的母亲、妻子,姐妹。
另外,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从业者,越来越多的女记者、女编辑出现在战场上,她们用笔、用相机将日寇的劣行记录下来,保留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也激励了更多人加入抗日队列当中。
《新华日报》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珏,自从抗战之后,就与丈夫从事军中宣传工作,后来在1942年日寇大扫荡中被包围,最后她抱着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跳崖身亡。
战地医院
战争的核心要素是人,而人是血肉之躯,导致了战争必然会有死伤,这就要求在一线阵地必须要有战地医院,至少也要有临时治疗系统。
在当时不管是重大战场还是小型战场,都可以看到身穿白色大褂的女性忙碌穿梭,她们是医生,是护士,将伤药送到伤员手中,及时为重伤士兵包扎。
她们的白大褂可能不再纯白,更有甚者被鲜血浸染,但不会有人质疑他们的身份,这一刻她们就是天使。
我们经常会在战争题材电视剧看到一些片段,当有些士兵重伤,疼痛不已,又没有麻醉剂和镇痛剂,护士往往会给他们唱支歌,袅袅歌声中,士兵的伤痛似乎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其中,贵州的女医生、女护士的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当时在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地区出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向好,导致相应的医疗专业也有了长足进步。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她们纷纷奔赴战场,工作在规模不一的战地医院,或者是临时医疗系统,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当时进行的深入敌人后方的战略中,同样存在不小的伤亡,医生护士相对匮乏,但也正因为如此,女医生女护士具有的抗日精神更加凸显出来。
另外,民间从事医疗的妇女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得抗日根据地医疗力量获得了源源不断地补充。
学术成就
在抗日时期,日本人的侵略不仅体现在军事上,在文化上同样如此,奴化教育便是明证。
当时日本人对外界鼓吹只有日本才有真正的唐式木构建筑,而中国作为发源地已经不存在这样的建筑,日本才是正宗,如此云云。
这也就促生了林徽因用自己的行动反击了日本建筑界的狂妄之语,她和丈夫梁思成经过辗转寻找,终于找到了佛光寺,证实了中国唐式建筑并没有真正地消失。
这是一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捍卫之举,是对日本文化侵略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击。
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国民党阵营,还是共产党阵营,都针对当时女性进行了一场积极的女权教育。
其中有关于此方面的大量的学术成就,使得当时女性获得了精神解放,从传统牢笼中得以脱身,加入到了反帝反封建运动中,甚至于穿上了戎装加入战斗,例如赵一曼、成本华等等。
中国古代文化向来讲究阴阳之说,而战场便是兵刃、气血的主场,被认为是大阳之所,故此一般都将女性排斥在战场之外,仿佛战场和女性并无太大关系。
而实际上从古至今女性对于战争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困局的战役中,成千上万进步女性的不怕牺牲精神,成为当代女性的典范,对于当前女性的家国思想,独立自信,勇于担当、奉献等精神具有极大的启示、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欣然 谢雨玳.红军长征路上的统战工作[N].湖南日报,2022-12-15.002.
2、朱娅娅.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C].贵州大学,2022.
3、刘春秀.以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看女性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8,(22):131-132.
4、邓珊珊.战争中的女性与女性的战争——评张翎小说《劳燕》[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524-527+538.
5、叶子;李菡.战争中的女性——以《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为例[J].今古文创,2022,(10):2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