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纳兰容若:最懂爱情的男人还最惜友情,一生对蓝颜的深情不输红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02:36: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纳兰容若:最懂爱情的男人还最惜友情,一生对蓝颜的深情不输红颜                                                         2023-01-17 00:22                                       

我是@宋朝渔人,每天陪你读最美的诗词,品最燃的光影。欢迎关注加转发

说起纳兰容若,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的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人两处销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等不计其数的情诗。
他被公认为是最会写情诗的男人之一,比肩晚唐的李商隐。但他的爱情经历更为纯粹更为透明,少了颠沛流离也少了江湖曲折的背景,只能是在在富家大院的环境里斑驳疏离。尽管如此,却依然被他字字是血、笔笔深情的情诗写成了人人艳羡的经典。
感情从来都是相通的,最懂爱情的纳兰容若也拥有最令人羡慕的友情。他曾经在词中和友人相约在来世再相逢——“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当友情足够浓烈的时候,爱情或许都会为之逊色。
纳兰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他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他的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也就成为当时文人心向往之的地方。
纳兰容若写下的友情诗词很多也很深情,透过这些诗词就能看出他对于这些蓝颜知己是特别的珍惜。绝大多数的时候,因为家族和身份的缘故,纳兰在友情中都是无私付出的那一方,他对朋友的帮助从来都是倾力而为、不计回报的。
今天就分享4首纳兰的友情词,去了解这背后4段不同寻常的友情故事。

与张见阳的同窗之谊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1671年17岁的纳兰“贡入太学”,与同在国子监学习的汉军旗人张见阳相遇相识。就像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这个年纪结下的友情总是最为明亮也最为珍贵。
他们曾经一起挑灯夜读,陪伴过各自的努力和拼搏。他们曾经一起戏耍郊游,见证过各自的悲欢和放肆。一起读过的书一起走过的路,都成为今后最珍贵的回忆。
两个人一个擅写词一个擅作画,他们有许多次默契的合作。纳兰每当新写了一首词,总会第一时间差人送一份给张见阳,而张见阳也总是喜欢在新完成的画卷上题一首纳兰的诗词。

纳兰写诗填词没有灵感,会给见阳写信“恨无好句酬之。奈何,奈何”。得知见阳生病,纳兰写信问候:“道兄体中大好,或于一二日内过荒斋一谈,何如?”。
他们相交最令人畅快,最大的原因是张见阳从不曾将纳兰视作皇亲国戚而拘束。他们相伴着度过了8年的青葱岁月,1679年张见阳离京赴任湖南江华县,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这首词正是当时的送别之作。
整首词,纳兰另辟蹊径没有写依依惜别的当下,而是在开笔之初想象了朋友南下途中的种种萧瑟,特别是“鹧鸪声里”4个字一语双关,既指沿途之景,又用鹧鸪特殊的鸣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来表达挽留和思念。下阙回到送别的当下,在笛声中送别挚友,只能拜托“征鸿几个”随友人南下。
同窗之谊,因为年岁相仿,往往成为不堪时最能敞开心扉的对象。就像纳兰与张见阳,时刻牵挂着“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与龚鼎孳的师生之谊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顾横波
1673年,19岁的纳兰容若参加会试,而龚鼎孳正是主考官,从而结下了这段师生之谊。
龚鼎孳是崇祯七年的进士,娶了南京名妓顾横波,满清入关后,他选择了投降做官,从而被很多文人所唾弃,被人讥笑“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
其实他是一个有才学之人,对时局的判断也有自己的见解,只不过是历史的车轮谁都挡不住,他只是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罢了。他也曾为民请命而享盛名,而且惜才爱士,对困厄贫寒名士常倾力相助。有“穷交则倾囊橐以恤之,知己则出气力以授之”的名声。

拜其为师之后,纳兰时时以学生之礼待之,丝毫没有轻蔑的地方。老师也是倾囊相授,不只是在学问和诗词上,也包括行政和治理上。
他们是如此合拍的师生,一起探讨过诗词人生,一起盘算过钱税粮亩。可惜的是仅仅不到1年,龚鼎孳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词正是纳兰看见园中海棠繁盛,想起老师时的感伤之作。以花零落,引出对老师的思念,想当初两人携手同游,如今却成空梦。因为心中挂牵,才会将相处的点滴都记得这样清晰。
师生之谊,因为有关传承,往往成为瓶颈时最能答疑解惑的对象。就像纳兰和龚鼎孳,虽然交往时间较短能够深感“谁道飘零不可怜”。

与严绳孙的忘年之谊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
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
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
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还是1673年,19岁的纳兰容若与50岁的严绳孙结识,成了忘年之交。
严绳孙早年中举,之后却主动放弃举人身份,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明朝覆亡时他“二十余,即弃诸生,优游环堵,终年笑傲”(《秋水集》叶序)。
康熙十八年他被推荐参加博学鸿儒科试,“三布衣”共赴京城应试,授翰林院检讨职。参加了“纂修明史,评定之逆方略”。

两人相识之后,虽然年龄相距31岁之多,分属两代人又是不同的民族,但他们却无所不谈,所谈无所顾忌:“既而论文之余,闲与天下事,无所隐讳。比岁以来,究物情之变态,辄卓然有所见于其中”。
因为几乎日日不能缺少了严绳孙,纳兰直接邀请他来到自己的家中借住达两年之久,二人作诗词互相酬唱。他们之间的相互激励曾使年轻的纳兰热血沸腾,那成为了纳兰最为热情的一段岁月。
1685年四月,严绳孙告假南归,纳兰性德对好友的离开伤心不已,前后共写下五首词相赠,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这首《水龙吟》便是其中之一。离别之情装满了酒杯,词人却只能一声叹息,目送友人离去。
忘年之谊,因为经历大异,往往成为抉择时最能分析利弊的对象。就像纳兰和严绳孙,邀其客居家中2载仍感叹“浮生如此,别多会少”。

与顾贞观的知己之谊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1676年,22岁的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相识,因为两个人性情相投,相见恨晚引以为知己,从此荣辱与共,结下了深厚友谊。
纳兰与顾贞观对词有共同的见解和追求,俩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心中无限畅快。在顾贞观眼里,纳兰出身好,才气高,官途顺,仿佛自己才是最失败的人。
在纳兰的帮助下,顾贞观个人境况不断改善,却始终惦念着流放宁古塔的友人吴兆骞。顾贞观为此写下两首《金缕曲》,句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表达了对吴兆骞的一腔牵挂,对自己的谴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纳兰看见了这两首《金缕曲》,既为这一段友情有感动,也更加欣赏顾贞观的人品。他不仅专门写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更决定去帮助他完成救友人的心愿,与其定下了5年之约。
1681年,在纳兰父子及江南旧友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吴兆骞终于得以脱离苦寒之地,平安归来。历经磨难之后,纳兰与顾贞观的友情更加醇厚。惜才的纳兰担心吴兆骞回京后的生活问题,还聘请其为馆师,让他在府里教七岁的弟弟读书。

也是在这一年顾贞观的母亲病逝,他必须返回故乡奔丧,这首词即是纳兰的送别之作。“一片伤心欲画难”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妙手丹青为朋友画画像,只是怎么看都不像,原来是怎么样都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
1685年纳兰英年早逝,第二年顾贞观返回故乡,避世隐居,将纳兰所写的文稿整理成《侧帽集》一书,这本著作流传至今。你的心愿我来守护,你的作品我来整理,这正是纳兰和顾贞观这对蓝颜知己之间友情的最好见证。
知己之谊,因为相知太深,往往成为伤心时最能懂得心事的对象。就像纳兰与顾贞观,他们心意相通有聊不完的话题“不信道、遂成知己”。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纳兰就是这样一个深情的男子,不仅是对生命中每一个红颜都深情以赴,对命运里遇见的每一个蓝颜知己也都倍加珍惜。

面对同窗之谊,他的珍惜是乐于分享,在平等中一起拓展生命的宽度;
面对师生之谊,他的珍惜是拒绝流言,在信任中一起发掘生命的深度;
面对往年之谊,他的珍惜是帮助庇佑,在扶持中一起璀璨生命的亮度;
面对知己之谊,他的珍惜是坦诚相待,在成全中一起延展生命的广度。
正所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用情至深的纳兰终只能止步于31岁的年纪,但是相信他的诗词(不论是关于爱情的还是友情的)都会是千年不熄的烟火。
我最喜欢的一句关于友情的诗词,是纳兰容若写给另一个朋友梁佩兰的那一句“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最好的友情,从来就是不论年岁、地方和境遇如何变换,都愿意陪伴在你的身旁,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2:58 , Processed in 0.0086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