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光达当了大官衣锦还乡,亲戚们却都责怪他:忘了本分,不近人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5:28: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许光达当了大官衣锦还乡,亲戚们却都责怪他:忘了本分,不近人情                                                        2023-01-18 14:25                                       
前言

图丨许光达上将
师出黄埔军校的的许光达,是我国十大开国大将之一。放牛娃出身的他,17岁就离开了故乡,从此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后凭借其强大的军事才干,在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20年后,当许光达重返故乡,他的一席话却让亲戚大怒,在这场家庭大会议上,他直接表示不会给亲戚们安排任何工作,听了这话,在场的亲戚当即便炸开了锅,纷纷抱怨他太过绝情,可是随后他的做法却让当地百姓,无一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称赞。
放牛娃出身,遇贵人改变命运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原名叫许德华,小时候起,母亲就因为染上了恶疾,而离他远去,失去了母亲的许光达童年很不幸福,因此他只能够和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许子贵是当地的贫农,虽然他目不识丁,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总是勤勤恳恳的种地,善良待人,在当地民众那里收获了很好的口碑。乖巧懂事的许光达,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主动替家里分担重任。
见父亲没日没夜地操劳,很是心疼,于是年仅七岁的许光达,就开始给别人放牛赚钱,补贴家用了。那个时候许光达个子很矮,还没有牛鞭子高,放牛对他来说完全是巨大的挑战,不过凭借着许光达的坚韧意志,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图丨放牛娃
那段放牛的时光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在放牛路上找到了别的乐趣。当地有一所小学堂,每次当许光达放牛途经这里的时候,总是能够听到班里学生的诵读声,出于好奇他便走过去,向学堂教室内张望。
久而久之,许光达做起了这所学堂的“旁听生”,他羡慕教室里的孩子,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此时,学堂里讲课的先生邹西鲁注意到了他的身影。
有一年下大雪,许光达像往日一样来到学堂门口旁听,由于天气太过寒冷,加上许光达一天没吃什么东西,就这样晕倒在了教室门口,邹西鲁见状赶忙将其抱起,把他带进了温暖的教室里,还给他准备了一些水和食物。
过了好一会儿,许光达苏醒了过来,邹西鲁见其眼神清澈纯洁,又是如 此渴望读书,内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他直接决定破格收下这名学生,不仅如此,他还不收学费。许光达听后激动不已,谢过先生后马上跑回家,将这一喜讯告诉了父亲。

图丨许光达照片
就这样,许光达开启了他的学堂生涯,他深知读书的不易,为了不辜负先生的一番栽培,他决心发愤图强,有朝一日报答先生的恩情。
1921年秋天,许光达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到了长沙师范学院,当时许子贵为了给儿子筹集学费还跑遍了全村,找了不少人家借钱,但当时乡里乡亲生活都不富裕,最后还是许光达的大伯慷慨解囊,供其读书的费用。
19岁的许光达,做了“娃儿排长”
1926年,许光达进入到黄埔军校学习,成为了第五期炮科学员兵,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很多军事知识,也为其后来革命战斗奠定了基础。
毕业之后的许光达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担任见习排长,许光达是一个目标性极强的人,他常常和身边人说:“我的父辈供我读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将来可以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图丨许光达毕业证
1927年8月,许光达接到地下党的消息,要其火速前往南昌参加革命起义,接到指示后,许光达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与数名党员一同出发了。由于战事紧张,他们连夜就开始赶路,耗费了几天时间,他们跋山涉水,终于在8月6日赶到了南昌。
当时,起义部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已经被对方所击垮,很多士兵还脱离了组织,全军气势低迷,人人都陷入悲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许光达在赶来的路上看到了被打逃散的士兵,他连忙询问情况,才得知,部队已经宣告失败。
但即便是这样,许光达仍然毫不气馁,继续南下尾追起义部队,这时,有人拦住他问:“起义军已经失败了,你知道吗?”许光达回到:“知道”。
对方疑惑地又问:“你既然都知道失败了,为何还要追败军之师呢?”许光达自信的说道:“虽败犹荣”,正当他准备走时,对方又接着问了一句:“你这一去,岂不是送死吗?”许光达双眉紧蹙,眼里还带着一丝杀气说道:“虽死犹生”。
说罢,许光达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追部队的路。过了几天的时间,许光达又赶赴宁都,年仅19岁的他被组织任命为起义部队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排的营长,带领部队再次发动起义。

图丨南昌起义国军部队
在许光达的带领之下,英勇奋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此时的许光达见情势扭转,于是乘胜追击,愈战愈勇,很快,就率领全排士兵攻克了敌方的一处高地,给全军作战提供了有利的战略条件。
许光达在战斗中发挥出色,大受团里嘉奖,年仅19岁的他因此还被提拔为了代理连长,大家伙都亲切的称他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为“娃儿排长”。
在军队中,乐天派的许光达总是积极帮助他人,是个实打实的热心肠,因此收获了很多好人缘,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干,1930年2月。他被任命为工农红军第六军的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重要职务。
许光达胸部中弹,被时髦女郎救下
自许光达参与组建工农红军之后,便开启了一系列围剿战斗,他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率领手下士兵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斗。
1932年春天,许光达率领大部队,与国民党军在鄂西地区的一处瓦庙内激战,随着对抗越来越激烈,许光达不幸被一枚子弹击中了胸膛,顿时鲜血直流,战士们看到负伤的许光达摔倒在血泊中,于是立即将其掩护脱离了战场。

图丨国共内战
随后,许光达被立刻送往了最近的一处红军医院,医生将其衣服解开,发现子弹击中的部位已经血肉模糊,经医生的诊断,这枚子弹径直击中许光达的腹腔,但好在距离心脏有十公分的距离,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随后医生赶忙为其进行了手术,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却因为子弹嵌入的部位太深,怎么也取不出来,只好简单替其包扎伤口,等缓几天伤口部位好些,再动刀手术。
许光达在重病期间曾乐观地表示,幸亏这子弹没有要了他的命,否则好不容易当上师长,还没带领兄弟们拿下最终的胜利,怎么能够安心呢?
之后,许光达在红军医院又做了两次手术,但结果都令人大失所望,三次开刀,也没能够将这枚子弹顺利取出,子弹在身体内存留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影响到许光达的身体健康状况,紧急之下,组织将其火速送往上海医院进行治疗。

图丨许光达照
到了上海医院后,许光达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接受手术,护士则站在一旁给手术工具消毒,就在此时,一名打扮的时髦的年轻女子一把把门推开,径直走到护士面前说道:“您好,家中有急事,我弟弟的手术不做了”。
护士一脸疑惑,准备问个清楚,但是那位时髦女郎却沉默不语,表情严肃,同时急忙帮许光达穿好了衣服,护士将其拦住询问原因,但是这名女子却执意要将其带离医院,无奈下护士只好看着他们二人离开,那么这名女子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要阻拦许光达动手术呢?
原来,这名时髦女子是地下党的一名交通员,当她推门而入的时候,许光达就已经看懂了一切。她此次前来的目的,是因为得知叛徒出卖了组织,向敌党暴露了许光达的行踪轨迹,因此她必须要在危险发生前,将许光达带到安全的地方。
这名女子扶着行动不便的许光达上了一辆轿车后,便疾驰而走,十分钟之后,一群国民党特务包围了这家医院,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许光达此时早已脱身。

图丨许光达(左二)
虽然许光达逃离了敌人的包围暂时安全,但是他依旧身负重伤,急需动手术,因此我党地下组织安排将其送往苏联治疗。
这一路上,许光达咬牙强忍着伤痛,强装镇定,终于辗转来到了苏联,最终在苏联一所军事医院治疗后,伤口逐渐愈合。
借着在苏联的这一机会,他先后进入国际列宁学院的中国班学习,最后又报名参加了莫斯科东方大学所举办的汽车训练班,学习并且掌握了驾驶汽车、坦克、大炮等的技术。
许光达与廖昂的恩怨情仇
提起许光达将军的光辉事迹,就不得不提到他与廖昂的那一场殊死决斗。廖昂出生于1901年,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位出色将领。
许光达和廖昂都是黄埔学校的学生,原本两人还是同窗读书的好朋友,那会儿两人年纪都不到二十,入校后不久,许光达便申请加入“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一进步组织,而好友廖昂却加入了反动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图丨廖昂照
由于政治意见的对立,使得许光达和廖昂的关系陷入僵局,甚至还经常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便指使国民党的支持者,传达给时任海军局代理局长的李之龙一个命令,那就是要将海军中山舰为黄埔军校候用。
当时李之龙爽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并且当即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可就在这时,蒋介石却改变了口径,竟然造谣李之龙此行目的是为了擅闯黄埔,随后还以此为借口称其触犯军队的戒严,将他逮捕。
不仅如此,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凡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都面临着被驱逐的威胁。许光达得知这一消息,内心愤怒不已,他激动地说道:“国共两党合作,为什么要逮捕一大批共产党人!”

图丨许光达照
而此时,廖昂作为蒋介石的崇拜者,对其反驳道:“李之龙擅自下令调舰,不是搞阴谋暴动是什么?劫持蒋校长就是破坏革命!不逮捕他逮捕谁?”
许光达立刻回道:“如果说李之龙有阴谋,搞暴动,他总该有计划,起码也该在舰上亲自指挥。可他却在家高枕无忧,这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吗?”
可是廖昂却不依不饶,强词夺理的说道:“不管怎么说,共产党就是对革命不忠实!”,他坚持己见,惹得许光达气愤不已,没想到昔日好友竟然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他思索了片刻,然后对着众人说道:“此言差矣!对革命忠诚与否看的是行动,共产党哪一次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吗,冲在最前面吗?就拿两次东征来说吧,那些勇敢冲锋、不怕牺牲的不都是共产党员吗?蒋先云,我们的学长,共产党员,第一次东征就两次负伤,还有在东征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欧阳钟,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主任。铁甲车队,几乎都是由共产党员组成的。他们为革命流血牺牲,能说是对革命不忠吗?”

图丨许光达(右)
这番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廖昂见大家伙都站在许光达那边,便气愤地离开了。两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彻底闹掰,关系急转直下。
从此之后,许光达等进步军人为了不与“孙文主义”这一派再有瓜葛,同流合污,而选择走上分道扬镳的道路,这一分别,就是二十年。
一封劝降书,打败老同学
1947年3月,蒋介石对延安发起重点进攻,延安保卫战就此打响。许光达率部下来到清涧城下,此地位于延安与绥德的交界地带,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
可是此地早已被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六师所驻守,而且师长正是许光达昔日的同学—廖昂。
10月6日,外围作战打响,由许光达所率领的第三纵队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不过敌方士兵也在廖昂的指挥下奋力坚守,不仅拼命顽抗,而且还不断进行反击,双方僵持了很久也没能收获结果。
由于敌军早已占据了当地最有利的地形,所以给许光达的兵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麻烦,双方激烈交锋了整整三天三夜,直到10月9日,外围作战的任务才基本上告一段落。

图丨两军交锋
扫清了一大波外围的敌军势力,下一步则显得非常关键,许光达暗自思索起来,如果强硬地要向城里的敌军发起攻击,那么势必会造成我军的重大伤亡,还不一定能够打得赢,即便是取胜,我军也会损失惨重。
想到这,许光达决定不能够擅自强攻,于是乎,他掏出了一支笔和一张纸,给对方师长廖昂写了一封劝降书。
他在信中提到二人曾经相识一场是一场莫大的缘分,如今清涧城已经是朝不保夕的形势,破城之日指日可待,他不想看到昔日好友深陷窘境,并且表示,如果对方能够及时迷途知返、弃暗投明,可以考虑从轻处理。
信中许光达还表示,共产党的政策从来都是既往不咎、立功有赏的,只要廖昂老兄能够率领部队主动投降,就能够避免一场不必要的灾难,希望对方可以三思而后行。
廖昂拿到这封信看过之后,内心充满担忧,他深知自己军中实力锐减,很有可能真的会被许光达所一举攻下,他神色愈发慌张,一时间竟然拿不准主意,部下见其如此慌神,也紧张起来,一时间军心涣散,都陷入了恐慌的氛围。

图丨许光达与战友
矛盾的廖昂想过要按照许光达的指示,主动投降求一条活路,但他此时得知,援军马上就会赶来支援,因此他的态度再次强硬了起来,当场向手底下的一种士兵喊话道:“我们坚决不投降!”
许光达见廖昂毫无投降的意思,于是果断发起了猛烈进攻,战斗中,虽然廖昂态度变得更加坚决,但是奈何手下的将士们早已军心涣散,没有足够的精力应战,最后经过了一晚上的对战,国民党军队被打败了。
许光达成功率领全军攻下了清涧城,共计攻歼了8000多国民党士兵,廖昂就这样败给了昔日的同窗好友。
胜利之后,许光达进入清涧城,战士们压着一队俘虏走了过来,廖昂就在其中,虽然一直低着头,但是许光达还是一眼认出来了他,随后许光达走到他面前,笑着说了一句:“老廖,你抬起头来。”
廖昂满脸通红,羞愧地抬起了头... ...

图丨士兵攻破清涧城
这场战役之后,许光达名声远扬,由于其立下了功不可没的功劳,组织对其更是爱戴有加,许光达在后来也凭借着其出色的作战能力和坚毅的意志力,取得了很多胜利,丰功无数。
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度,毛主席亲自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
离家二十载, 回乡竟被亲戚骂绝情
许光达戎马一生,成为了威风的大将,乡里人得知他这些年所发生的故事,都想找他走后门,替自己安排工作。
1950年,许光达在军委的强烈催促之下回到家乡,当他回到了这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土,心里充满喜悦,也十分激动,很多人都纷纷前来恭贺,可是也有人提出了让他不可思议的要求。

图丨许光达讲话
有的人觉得许光达如今已是达官贵人,功成名就,便希望其可以替自己落实工作,最好可以去北京工作,当个官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此话一出让许光达震惊不已,因为提出这些要求的不是别人,而是许家的一众亲戚们。
许光达认为就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和封建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这些亲戚们的思想应该转变转变了,否则是很危险的,于是他当即在家乡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
在这场会议当中,许光达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面对亲戚们的极端要求,他一脸严肃的说道:“你们谁也去不了北京,我是共产党的官,人民的官,办事儿也只是为国家和人民,不会利用权力办私事儿的。”
此话一出,亲戚们的反应情绪激动,议论纷纷,都责怪许光达忘本,不近人情,面对亲戚们的指责,许光达也无可奈何,随后他也表示:“工作的事儿我绝不能够帮你们,但是作为亲人,我可以保障你们家的每一个孩子上学,直到毕业出来工作,当然,如果自己不读,那我也没有办法了。”

图丨许光达(右)
虽然许光达态度亲和,但是亲戚们依旧怨声载道,不过许光达态度也很坚决,在这件事情上没得商量。
此事也立刻传遍了当地,当地人对此,无一不对许光达的做法竖起大拇指,都称他为大公无私的大将军。在随后的日子当中,许光达也践行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共计资助了九户家庭的孩子顺利读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9:07 , Processed in 0.00766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