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张国焘与徐海东一对比,才更能知道徐海东大将的可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6 12:33: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将张国焘与徐海东一对比,才更能知道徐海东大将的可贵                                                         

2023-01-31 11:00                                       

胁枪自重,张国焘分裂中央
1935年6月2日,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对中央来电:已派李先念率红四方面军一部进占懋功,与中央联系。经过一路的艰难跋涉,中央红军似乎终于看到了希望。
为两军会合,毛泽东亲自为一军团定了三条标语:
一、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
二、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三、欢迎张主席!

毛泽东
1935年6月25 日,张国焘从茂县经汶川、理番到达两河口。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几十人赶到三里路外的欢迎会场远迎。
张国焘回忆说:“在离抚边约三里路的地方,毛泽东率领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和一些高级军政干部四五十人,立在路旁迎接我们。”
有回忆说那天还下着雨。那么毛泽东和政治局诸委员就都是立在雨中等候了。
毛泽东等人是真心实意地欢迎四方面军,想要和四方面军一道找到一个出路。但很可惜,中央政治局委员们集体在雨中等着的张主席却不这么想。
6月25日会师大会后,张国焘似乎并不特别经意地问周恩来一方面军有多少人。周恩来坦率地告诉他,遵义会议时有三万多,现在可能不到了。

周恩来
1972年6月周恩来回忆这一幕时,依然印象深刻。他说,张国焘一听,脸色就变了。张国焘太懂得数字里面的含义了。这就意味着两个方面军会合后总兵力十万人内,80%以上都是四方面军的人。
于是张国焘立马就变了,他试图用实力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张国焘派人送礼拉拢林彪和彭德怀,又在聂荣臻面前说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的问题。遵义会议是因为他想要否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理会议则是林彪和彭德怀在此会议上挨了批评,借此拉拢二人。结果这些图谋都落了空。
后来他又借着陈昌浩提出想当中革军委主席的图谋,中央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决定做出一些让步。最后思来想去,周恩来主动让出了红军总政委的位置由张国焘担任。

张国焘
之后中央提出了人事任命如下:
“军委设总司令,国焘同志担任总政治委员,军委的总负责者。军委下设小军委(军委常委),过去是4人,现增为5人,陈昌浩同志 参加进来,主要负责还是国焘同志。恩来同志遇到中央常,但国焘同志尚未熟悉前,恩来暂帮助之。这是军委的分工。”
而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张国焘更是死守与中央截然相反的南下主张。之后,他又公然宣称中央是机会主义路线,要求将四方面军的十几个干部分别批准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书记处书记;同时指责遵义会议是调和主义,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与政治局,周恩来退出军委工作,不达目的不进兵。
之后,到了9月9日,张国焘给陈昌浩发电,要他立刻率部南下,而当时中央正随陈昌浩的右路军行动,张国焘甚至提出了必要时可以武力解决。幸亏当时这份电报因为陈昌浩正在开会交给了叶剑英,他连忙跑到十几里以外交给了毛泽东。

叶剑英
毛泽东连忙到三军团找彭德怀商量,后来借着开会的名义才将中央其他人接到红三军团,和林彪的一军团北上才避免了一场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陈昌浩,作为四方面军的政委,他帮助张国焘干了分裂中央的事。但在一方面军脱离四方面军北上的时候,徐向前对请示要不要开枪的人说了一句话:“红军怎么可以打红军呢?”陈昌浩也认同这一点,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之后北上的部队改编为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而张国焘也另立中央,走上了完全分裂党的道路。

陈昌浩
拥护中央,徐海东挽救革命
北上的中央红军一直不知道该去哪里,直到后来在一场战斗中,缴获了阎锡山办的报纸,才知道在陕北有红军,还有不比中央苏区小的根据地。
于是决定北上陕甘。快到陕甘宁根据地才发现,有一支部队已经结束了长征到达了这里。红二十五军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于1934年11月脱离鄂豫皖苏区西征,一路风一路火地打到了陕北。到了陕北之后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
等到快到陕北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央却又担心了。红二十五军是所有参加长征的部队中唯一一个实力不减反增的,有七千多人,和中央红军人数相当,如果徐海东有什么坏心思?只怕是另一个张国焘。

徐海东
而且红二十五军是四方面军出身,张国焘另立中央,又宣布中央“非法”,将来红二十五军听谁的难说。再者,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将领之间除了少数几个以外都互不认识,也不知道徐海东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加之中央红军物资匮乏,手头只剩下一千多大洋。于是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毛泽东就试探性的写了个借条送到徐海东处,借大洋两千五百块。

徐海东的部队其实也不宽裕,手头只有七千块。但在看到借条以后,立马让人送去了五千块,这是他们十五军团全部财产的三分之二还多。徐海东专门叮嘱送钱的人:“记住,是送不是借。”
徐海东的做法让毛主席在“最黑暗的时光”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这5000银元看似不多,但放在沦落陕北,物资断绝,濒临崩溃的党中央的手里,那就是救命的天赐。
之后,两军一会师,徐海东立马把这七千多人交给了中央指挥,至于自己,他没有向中央提出任何要求。徐海东自始至终没有问过中央有多少人,也没管为什么中央红军叫做陕甘支队。他只知道,一个党员要服从中央就够了。

编入红一方面军的十五军团一部
毛主席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一直认为徐海东对革命,是有大功的;彭德怀认为,徐海东的五千大洋是雪中送炭。
徐海东在党最关键的时刻维护了党的纪律,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扫除了张国焘带来的恶劣影响,可以说是挽救了党和革命的命运。
后来,徐海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期养病,但在1955年的授衔中成了第二大将。或许有人觉得长期未立寸功的徐海东凭什么仅排在粟裕之后,然而事实是,如果不是粟裕功劳太大的话,大将中没有人有资格排在徐海东之前。

徐海东大将
他带部队到陕北,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陕北根据地,某种程度上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借着党性原则挽救了党和革命。
结语
在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中,高大者愈加高大,卑劣者愈加卑劣。在与张国焘的对比中,才更能看出徐海东的可贵。
参考文献:
金一南《苦难辉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0:05 , Processed in 0.0090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