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苏父子:一家文学巨匠,为何成为文坛常青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03:54: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苏父子:一家文学巨匠,为何成为文坛常青树?                                                         2023-03-15 07:51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字“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这里面的“苏老泉”是谁呢?他指的就是老苏苏洵,他的儿子苏轼有个“老泉山人”的别号,这两个别给弄混了。这个老苏的名气没有他两个儿子大,但也是个古文大家,从流传下来的这首《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来看,也是有佳作的。

老苏的两个儿子就是大大有名的苏轼和苏辙。苏洵在他的《名二子说》这篇文章里对这两个儿子大有赞赏,苏轼字子瞻,由“登轼而望”而取,老苏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意思是“轼”看似可有可无,但车缺了轼便不美观了。苏辙字同叔,取之“由之以辙”,“辙”由车而来,但又不会受车翻马毙连累之害,所以老苏对小儿子苏辙的期望,只是“善处乎祸福之间”。不得不说老苏对这两个儿子看的挺准,苏轼才华外露,锋芒毕现,性子直得罪人不善于自保;苏辙性子内敛不容易招嫉惹祸内向而深沉。
苏洵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汴京,第二年俩兄弟都以优异成绩考中了进士,当时轰动了京城。一时间“苏氏文章遂擅天下”,“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三苏”的称号便是此时开始喊起来的。

当时有一位被称为五代神仙的张远霄,说他在青城山学道时,曾有个老人向他借钱,作为报答,老人就给他三颗弹子,据说老苏曾梦见远霄,梦中见到了弹子,就说这是“诞子”之兆。醒了后就买了幅张远霄下的画像焚香祈祝,后来果然连生儿子。这个事应该是真的,苏洵有篇大作《题张仙画赞》说的就是这个事。“三苏”出名后,带着这个神仙也出名了,从此张神仙便成了民间的送子之神。

《宋史》中有这样几句话“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这几句话说的是苏氏两兄弟的友谊,小苏说大苏:“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东坡夸弟弟:“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兄弟俩互夸的都有文采。二苏是手足之亲,但气质却不相同,苏轼雄奇豪逸,无往不适;苏辙显得比较拘谨。
苏氏兄弟在当时可是文坛中的领袖和风云人物,可是古文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和周亮工《书影》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儒林外史》里中了举人的范进,听到四川学差说查了三年,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的话,便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看来当时的范进还是个大领导里。

“三苏”的影响力之大可用一句流言说明“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清代的主考官也喜欢用“宛然苏子口气”、“深得苏氏家法”的评语。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的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名举子在考试的时候引用了三段“苏子”或“苏氏”的语录,考官看后给了一个“留心于三苏”的优等考语。可是后人看到他的引用后给出了一句“分明指与平川路,一个佳人两丈夫。”原来他的三段引语,分别出自战国苏秦、东汉苏竟及前秦的才女苏若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27 , Processed in 0.01184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