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语:“老人长寿克子孙”是什么意思?是真的克子孙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05:2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俗语:“老人长寿克子孙”是什么意思?是真的克子孙吗?为什么?                                                         2023-06-06 08:45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长寿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也是人们所一直追求的,因为只有长寿了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有时间去行走在这个广袤的世界,才能见识和经历更多自己没见识过的没经历过的事情。长寿了看着自己的儿孙长大一家几世同堂是何等的幸事。所以我们正常人都希望长寿。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报道,说是在广西的一个神秘村子,这个村子里有很多长寿老人,他们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作息规律,加上周围环境是绿水青山促使了这个村有很多人活到百岁以上。也被评选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

因此吸引了很多想长寿人的来探个究竟,和他们来交流如何长寿的秘诀。所以很多人都想长寿,但是在民间流传的很多俗语中却有一句“老人长寿克子孙”来警示着后人。要知道俗语就是古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教训。通俗易懂还能朗朗上口,然后慢慢流传至今。所以这些俗语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
其实在古代那些拥有最高权力的帝王是最希望自己长寿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是没有这种药的。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有限,既然没有长生不老的药,那就希望自己长寿,当时的皇帝到处寻找能使自己长寿的灵丹妙药,但是纵观整个历史,我们也知道只有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是最长的。
在过去除了帝王追求长寿,寻常百姓也是一样,他们也是希望自己长寿的,虽然那个年代的物质匮乏,平均寿命很短,但是民间依然有“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依然有八十大寿的存在。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祝寿的文化,我们在有些古装影视剧里也能看到,那个祝寿的盛大场面。
所以就出现了“诞辰”、“寿酒”、“寿桃”、“长寿面”等词汇。过生日来上一碗长寿面,隐喻着长寿。除了这些词汇之外,还有对这些老人长寿的尊称,比如“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来稀”“期颐之年”。再有就是祝寿词了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至于现在,更是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法,可见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长寿都是一件很难得事情,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一句“老人长寿克子孙”这样的俗语呢?我认为是这样的。
1.我们不否认老人长寿是件幸事,但是长寿的同时同样也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这些实际的情况也是要考虑的,他们也会给我们后辈的年轻人带来很多的为难和无奈。
在过去寻常的百姓人家,大都是男耕女织,老人根本没有时间照看,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除了养孩子还得养老人,同时那个年代还要接受当时地主的剥削,所以人们就不自觉的产生负面情绪,家庭不和睦是常有的事,别说古人了就是现在的人也是这样的情况,现在的青年人可能需要到外地打工,根本就不能在家帮助或者照顾老人,时间长了自然就产生一定的隔阂了,家庭矛盾了就有了长辈、晚辈吵起来,从这一层面来看“克子孙”的说法是不是有点道理了?
2.我们的传统思想一直就是教育我们要对老人尽孝,在我们熟知的《易经》中就有很多对老人尽孝的故事。所以希望老人们能长命百岁的心是不会变的。但是假如说老人生病了 或者残疾已经不能自理了呢?富裕的家庭可能还能撑着,但是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有称为了负担。因为治疗是需要钱的。如果长期消耗在有钱的家庭也会被拖累,直至拖垮,所以我认为从这一层面上讲“克子孙”也还是能说得过去的。

所以“老人长寿克子孙”说得是老人长寿后的实际情况给子孙带来的一些问题而已。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讲究的是孝道文化,都是希望越长寿越好的。幸福的家庭老人健在,家庭和睦,儿孙围绕。这句话的出现就是在提醒后人们,假如和老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把所有的不顺利都归结到老人身上。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有点道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6 18:48 , Processed in 0.0074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