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趣味《西游记》读懂人的一生,解惑我们心中的疑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06:3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趣味《西游记》读懂人的一生,解惑我们心中的疑问(原创美文)                                                         2023-03-06 16:02                                       
                                       

今天又去了刘老师的视频课堂,今天观看的视频解读的是四大名著之一里的《西游记》。

课堂上,有学生问刘老师,《西游记》中,菩提祖师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让孙悟空提起他的名字?
想必许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吧。
刘老师就此问题展开了精彩的回答。老师的语言可谓是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在这里我只能用自己的思维和文字用通俗的语言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孙悟空拜别师傅菩提老祖回到了花果山,他要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别人不同的是,悟空在拜师之前就有自己的地盘和手下,他外出是为了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想长生不老。

后来悟空杀了混世魔王夺了金箍棒,到地府改了生死簿,因为这些事被玉帝糊弄当了弼马温,管过蟠桃园,后得了齐天大圣的虚名。但最后两人还是闹翻,撕破脸皮不欢而散。玉帝派十万天兵也只和悟空打了个平手,不得不佩服猴哥这身功夫,可想菩提老祖该有多厉害,简直不能用思维想象。结果是来了个外援如来佛祖,把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悟空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要与唐僧一起西天取经。
这个团队注定是不好相处的。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是妖界,八戒和沙僧来自天庭,是天界,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佛界。所谓三界合一心难齐,更何况还有一匹来自龙宫的马。

唐僧出来练,说白了就是出来挂职锻炼的,无论成功与否,他都有自己最终的归宿。取经的路上,最胆小怕事的就是他,遇到问题就会让徒弟们看仔细点。

八戒以前是天蓬元帅,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套路简单有效,只要直挺唐僧,听师傅的话,立功不能少,得罪人的事不能干,正妖不能打,小妖不停打,如果打到了灵山的坐骑或是弥勒佛的童子那就糟糕了。所以在他认为,只要完成了这次任务,重回天庭是没有问题的。

沙僧是典型出工不出力的家伙,因为在天庭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了凡,不管是下凡历练还是因为别的,就从前面金禅子九次转世取经都被流沙河里的老沙吃掉,就可见他的来头有多厉害。所以他拍不拍唐僧的马屁都不重要,只要跟着唐僧安全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就算功德圆满,回了天庭肯定高升,所以他才不会多管闲事和瞎操心。

小白龙,实际上是观音给龙宫的一次机会。当时龙族地位低下,动不动就吃龙筋龙髓的,龙王也很是苦脑,假如这次小白龙能修得正果进了天庭,龙族的地位就会大大提升。

说来说去,师徒四人也只有孙悟空没有依靠,能想的只有师傅菩提老祖了,但师傅有言在先,否则就要把他贬到九幽之下,那时就彻底断绝了师徒关系。所以说孙悟空是决然一身了无牵挂。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悟空和师傅唐僧讨论《心经》中的心无挂碍,别人的心里都有挂碍,就他没有,让他唯一烦恼和解不开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公,却总是遭到老和尚念起紧箍咒?后来,悟空明白了《心经》的精髓后,终于也明白了师傅菩提祖师的良苦用心。师傅那么做的原因就是要让自己彻底的了无牵挂,决然一身,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所以到了最后,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野猴子,也和唐僧一样一起成了佛。

所以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爱子,为悟空考虑的甚是长远,菩提祖师对悟空的爱已经超出了师徒之爱,可谓是用心至深。
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当你心无挂碍,努力向前,朝着自己的目标行去,终会抵达人生的巅峰。

说到《西游记》,没有谁会觉得陌生,但对这本名著的解读,不同的大师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就如几个月前看到樊登老师的讲解也觉得非常具有深意。
樊登老师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刚好也是十万八千里,为什么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到达?

后来老师解读说,其实去西天取经的只有唐僧一人。孙悟空代表着他的心,八戒代表着他的欲望,沙僧代表着他的理性和逻辑,小白龙代表着他的意志,牛魔王和孙悟空是唐僧心的正反两面。他一半的心是想像孙悟空那样修炼成斗战神佛,另一半是想像牛魔王一样在外面撒野。
在樊登老师的讲解里,《西游记》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孙悟空修炼成斗战神佛后去找如来佛祖想要解掉紧箍咒时,如来佛祖让他摸摸自己的头,紧箍咒早就不在了。这里的寓意就是说,一个人真正绑住自己的其实就是自己,能束缚住自己的还是自己。

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游记》,总会看的废寝忘食,从不厌烦。小时候只觉得孙悟空太厉害了,妖精们长的太美了,长大了再看西游,发现里面满满的人生道理。

比如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就藏在舌根底下,可以用来扇风点火,再和牛魔王凑在一起真是天生一对。

再来八卦一下红孩儿,这是在一个相声里得到的疑惑,说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都没有三味真火,红孩儿一出生就有,那这孩子到底是谁的,这样一整就把太上老君给扯出来了,可谓作者吴承恩对《西游记》费了太多心思,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西游记》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其实它像极了我们人的一生。生活的历练中,我们只有让自己学会了七十二变的本领才能抵挡住生活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反过来再想一想,假如人生的道路一路平坦无灾无难,那该是多么的枯燥无味,人生便没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了人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旅行一说。

我们的一生就和《西游记》一样,充满了各种思想和争斗,充满了艰辛也觉得丰富有趣。其实,人生是一个值得细细思量和读味的过程,就如这部《西游记》一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精华,想着想着就活出了人生的一份明白。
#我要上头条#
#美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21:55 , Processed in 0.0095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