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眉山,追寻东坡足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03:31: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眉山,追寻东坡足迹                   2023-03-28 17:42                                       

                                       
寻东坡足迹

刘友洪

蜿蜒叠嶂的龙泉山脉与嵯峨逶迤的总岗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进入眉山境内,就把狂野的岷江给收拾得服服帖帖,让它在这片土地上九转十八回,滋养出千里沃野岷峨奥区,还给它换了个名字——玻璃江。苏东坡就以此为模样,给他在成都的朋友介绍家乡眉山: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三苏祠

寻迹东坡,三苏祠是起点。
三苏祠坐落在眉山城内西南一隅纱縠行,原为苏家私宅,明洪武年间改宅为祠。历代几多荒废,又几经兴建,得以保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过历时两年多的大规模维修,三苏祠面貌焕然一新。游于其间,步移景异,风光如画。
三苏祠也是川派园林的代表,红墙环绕,绿树成荫,草木葳蕤。清人李德仪在《己未四月下浣眉州试竣敬谒三苏祠翼日得五古一首》中写道:
老泉屹中坐,灏气生须眉。
坡颍左右侍,凛凛天人姿。
为想获石砚,嬉戏殊常见。
寒镫耿相对,夜雨听何时。
中庭蔚嘉树,古柏森鳞而。
白榆亦手泽,枯干留霜皮。
亭亭两银杏,后起如孙枝。
补设木假山,好事之所为。
三峰俨乔梓,鼎立靡诡随。
石梁间台榭,绿水回沦漪。
虽无田田叶,犹号瑞莲池。
如今,三苏祠早已从“五亩园”变为占地106亩的4A级旅游景区。园内除无古柏森森,而增荷叶田田之外,其余景象与李德仪所载无大异。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他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三苏祠不仅是名人拜谒、家风家教的胜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百来亩的三苏祠谈不上大,但它承载的精神价值却浩瀚无边,不能用面积来丈量。

蟆颐山

从三苏祠出来,往东跨过岷江,就能看到一座状如眉毛的平缓山丘,那就是蟆颐山。山上浓荫蔽日,古木参天,两人都不能合抱的桢楠树威风凛凛地沿山坡阳面铺开,充满厚重之气。蟆颐山上有个重瞳观,相传是“四目仙翁”修炼之所。现存重瞳观为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所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前有石碑,上刻《重瞳观新修殿宇碑记》,记载了苏洵在此求子的故事。这就把蟆颐山与“三苏”连在了一起。
当然,蟆颐山与“三苏”的关系不止于此。重瞳观大殿前正中有一洞,一道陡峭的台阶向下直通洞中,洞口石壁上横镌“仙翁胜境”四字。逐级而下,见一清泉,涝不溢,旱不枯,甘甜凉爽,沁人肺腑。清康熙年间,眉州知州赵惠芽手书“老人泉”三字,刻于石上。眉山人相信,蟆颐山老人泉与三苏祠古井的水是相通的。
古时,蟆颐山在眉山举足轻重。古眉州有八景,蟆颐山就占了二席:“蟆颐晚照”和“江乡月夜”。但这还不足以支撑它的分量,更重要的是,苏轼和苏辙小时候常到蟆颐山玩耍,还曾在位于山脚下岷江边的望江楼读书。如今,望江楼遗址尚存。

连鳌山

出了蟆颐山,沿351国道往西,驱车半小时,转入丹蒲路,从丹棱县地界折入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就到了“三苏”当年游学的地方。这里现存有国内最大的苏东坡手书遗迹。
顺着不急不缓的石阶拾级而上,抬头便见飞檐翘角的连鳌阁。入得阁来,登上观景台,刻于石壁的“连鳌山”三个大字尽收眼底。据记载:“‘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深约0.1米。”笔力遒劲,龙蛇飞动,彰显出苏东坡雄健浑厚的气概。
此处距三苏祠直线距离约30公里。当年,苏东坡为什么要在此手书“连鳌山”几个大字呢?这还要从“三苏”游学说起。
眉山地处平原,西部多丘陵。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当年,“三苏”父子常游历于眉州之西的连鳌山、石佛山、三峰山之间,感受山川灵气。据《眉山县志》记载,当时的连鳌山上有座栖云寺,寺庙周围山清水秀,灵气十足。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十二《眉州》载:
连鳌山,在西南九十里,山形如鳌。旁有栖云寺。东坡少时读书寺中,尝于石崖上作“连鳌山”三字,大如屋宇,雄劲飞动。
诚如文中所述,近千年后,三字所蕴含的宏伟气势仍不减当年。

中岩寺

沿遂洪高速,转岷东大道向南,全程约一小时,大道尽头就是中岩寺。
中岩寺位于眉山市青神县,青峰夹峙,岩壑幽深。当年,中岩寺有座中岩书院,苏东坡曾求学于此。书院的“教授”是乡贡进士王方,天资聪颖的苏东坡深得老师喜爱。当地至今流传着王方“以文招婿”的传说。
相传中岩寺有一山涧,终年溪流潺潺。溪水在快到山脚的地方汇成一眼深潭,但它却没有名字。于是,王方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就是落俗。最后,苏东坡缓缓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令王方和众人叫绝。正当众人高兴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差丫鬟从家中送来题名,竟也是“唤鱼池”三字。众人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这就是苏东坡与王弗唤鱼联姻的故事。如今,在中岩寺的绝壁上,在“鱼”头攒动的溪潭倒影中,“唤鱼池”三个大字仍熠熠生辉。
中岩寺还有一个与苏东坡《寒食帖》有关的故事。
当年,四川蜀州江原人、时为河南永安县令的张浩获得了苏东坡的《寒食帖》,听说好友黄庭坚正在岷江边的青神县寄情山水,顿时萌生了一个念头:苏东坡远谪海南,倘不能相见,何不另觅高人为之题跋,亦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于是,他星夜兼程,直奔青神。当张浩迎着岷江的清风徐徐展开《寒食帖》时,黄庭坚喜不自胜,挥笔题跋。遗憾的是,东坡至死也没能看一眼得意门生黄庭坚为他所写的题跋。

短松冈

最后一站是“短松冈”,俗称“苏坟山”。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名字是“苏洵家族墓地”,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永光村。
短松冈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南北各有一岭向西伸展,拥山脚一湖入怀。湖心凿井一口,上建有亭,高悬一匾,书“老翁亭”三个大字。
墓园里有苏洵程夫人合葬墓、王弗墓,还有后人希望苏轼、苏辙落叶归根而为他们建的衣冠冢。
如今,越来越多的“苏迷”寻迹东坡来到这里。他们在墓前献上鲜花,拜祭先贤,体悟当年东坡的心境。
那是怎样的心境呀!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正当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榜考中进士,兴高采烈之时,噩耗传来,其母程夫人去世,父子三人火速赶回眉山。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苏轼发妻王弗在京城去世。次年,苏洵在京城离世。苏轼、苏辙扶柩回到眉山,将王弗安葬于程夫人墓西北八步处,并按苏洵生前遗愿,将父亲与母亲合葬。
苏东坡在这里,先为母亲守孝三年,尔后又为父亲守孝三年,事实上也在王弗的坟旁陪伴了三年。这上千个日日夜夜,从枝头明月、岷江晚风,到松涛阵阵、坟茔孑立,都留下了苏东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以至后来,苏东坡在密州想起亡妻,都止不住泪流满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哀婉绝伦、世间无二的内心独白。行走在短松冈,常看到不少人站在王弗墓前,念诵着这首千古绝唱……
征稿启事>>
1336个村落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你去过哪个?
摄影丨邱江涛
编辑丨栖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7 01:31 , Processed in 0.0079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