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不久,亲侄子就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是为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12:22: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不久,亲侄子就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是为何?                                                         2023-04-11 00:03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10月6日晚上,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接到通知,他已经被隔离审查了。这个消息让毛远新十分震惊,在此之前,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随后,毛远新便失去了自由。
1986年,毛远新被判处了17年有期徒刑,刑期从1976年开始计算。

这意味着,毛远新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从此之后,人们鲜少听到他的消息。
出狱之后,毛远新也过着低调而平静的生活。
然而,他的一生却始终引人好奇,几十年的岁月里,他大起大落,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曾经备受毛主席信任的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政治生涯终结在牢狱之中。
年幼丧父 毛远新的父亲,就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毛泽民是一个极有才干的人,备受毛主席的信任,他参加革命之后,曾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
1938年,在党组织的委托下,毛泽民前往新疆,领导革命工作。
却不料,几年之后,军阀盛世才背信弃义,在新疆地区大肆搜捕党员,包括毛泽民在内的一众共产党员都不幸入狱,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1943年,毛泽民被盛世才杀害,他至死没有背叛自己共产主义的信仰。
而毛远新正是父亲在新疆工作期间出生的。只是,他出生没多久,盛世才便对革命者亮起了屠刀,所以,他整个童年都是在动荡不安之中度过的。
父亲被捕之后,毛远新也和母亲一起被捕,他最初的童年记忆,便是深不见底的监牢。
父亲死去的时候,毛远新不过是个两岁的孩童,绝望的牢狱生涯一直持续到1946年。
这一年,在中共中央的斡旋之下,依旧被关押在新疆的同志终于被解救出来,毛远新和母亲一起被送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毛主席自幼和毛泽民兄弟情深,当初毛泽民的死讯传来,毛主席久久不能接受。如今,看到这个弟弟留下来的孩子,毛主席心里更是酸涩无比。
对毛远新来说,毛主席就像是他的另一个父亲,他对自己的伯父非常崇拜,把伯父当做自己的榜样。
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长久的陪伴儿子。所以,1951年之后,毛远新便长期的住在伯父家里。
他虽然自幼丧父,吃了很多苦,但为人聪明敏捷。所以,毛主席愈发的喜欢他,对他视如己出。
在毛远新的记忆中,伯父对孩子们其实是很严格的,但毛远新并不会因此而害怕伯父,因为,他深深的折服于伯父的智慧。

在闲暇的时候,毛主席就会给他们讲一些经史子集,推荐他们去读一些有用的书,这些来自毛主席的教导,让毛远新受益匪浅。
就这样,毛远新一天天的长大,他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
出类拔萃 在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可是,在读了一段时间之后,毛远新却感觉不满意,他决心前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继续求学,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这个想法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于是毛远新离开北京,来到了陌生的哈尔滨。
在同学之中,他备受欢迎,因为他很有想法,做事积极。
最初,同学们得知他和毛主席的关系,都以为毛远新一定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不过,见到毛远新之后,大家才发现他的性格朴实而平和,没有一丁点的骄傲自满。

除了学业上的进步,毛远新也渐渐显露出自己在政治上的敏感度。
1964年,即将完成学业的毛远新,回到北京和毛主席见面。
毛主席当时和毛远新谈了一个问题,是针对当时的大学生教育的。
虽然听起来只是寻常谈话,但毛远新很快意识到,毛主席的话很有深意。于是,他特意将这次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
高等教育部看到谈话内容之后,果然觉得十分有用。于是,他们把毛远新的记录略作修改,印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
这一下子引起了全国教育部门的轰动,毛远新也通过这件小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1965年,大学毕业的毛远新参军入伍。
他过去辉煌的经历,让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新兵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部队越来越吃得开,成为了年轻人之中领袖一般的人物。
1968年5月14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在政坛大放异彩。
此时的毛远新欢欣鼓舞,以为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康庄大道,但是,成功和危险往往是并存的。
这年9月,毛远新带着辽宁的工人代表团来到北京。没想到,这件事反而让他遭到了毛主席的批评。

因为,当时中央安排这些工人代表们,住进了中南海。
工人们一进中南海都非常的激动,围着毛远新一遍遍的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又说这中南海是皇帝才能住的地方,一时间让毛远新飘飘然起来。

回去见到毛主席之后,毛远新便十分高兴的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又讲了一遍。
谁知毛主席一听,却皱起了眉头,他很严肃的对毛远新说:“请工人代表住进中南海,是我提议的。这也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群众说些过头话,可以谅解。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你就不能这么说!难道你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毛主席这番话让毛远新愣住了,他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毛主席瞪他一眼,又说:“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在那些老工人老劳模面前,你,也包括我,统统是为他们服务的仆人。仆人请主人到家里来,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
毛主席这番话,对毛远新影响很深刻。从那之后,他成熟了很多,也渐渐开始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大起大落 1975年,毛远新立下了一桩大功。当时,毛远新已经担任了省委副书记,2月4日的凌晨,有人找到毛远新汇报说:营口一带很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毛远新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毛远新决定让群众们提前撤离,尽量不在室内过夜。
这个决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一来,冬天温度很冷,群众们不大能接受这个意见;二来,大家不太信任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万一几天之后地震迟迟不发生,那这个决定会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但是,毛远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人命关天,如果是虚惊一场,那最值得庆幸,如果是真的,这个决定可以挽救上万条人命。
于是,在毛远新的坚持之下,最终,当地政府还是向民众发去了警报。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做的非常正确。
因为,就在2月4日晚上七点半左右,营口果然发生了7.3级大地震。
如果没有毛远新那个提前撤离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灾情发生之后,毛远新迅速带着救援部队到位,尽最大可能挽回了群众的损失。
毛远新对毛主席汇报此事的时候,毛主席对他赞许不已。
从这次事件,毛主席真正认可了这个侄子的能力。
1975年9月,病重的毛主席决定把毛远新调到中央来。
这个时候,毛主席卧病在床,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都力不从心了。所以,让毛远新来,主要担任一个联络员的角色,负责毛主席和中央之间的沟通对话。

在这期间,毛远新和江青走的很近。这也不奇怪,因为毛远新从小就是在毛主席家里长大的,但之后毛远新会明白,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从1975年,一直到毛主席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毛远新成长进步的很快,他的政治威信也日益提高。
当时,有不少人猜测,毛远新每天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难道他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吗?
当然,这种说法是毫无依据的。
总之,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毛远新很快成为了被调查的对象。
而对他的隔离审查,其实更像是一种保护。因为,此时此刻他的身份太过敏感了,只是,这一隔离,就过去了17年的岁月。

在失去自由的那些年里,毛远新想过很多很多的事情。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他,可能怎么也没料到,有一天会沦落至此。
直到1989年,身体每况愈下的毛远新,终于获得了保外就医的资格。
出狱那天,他被送到了江西省公安厅招待所。
他年迈的母亲在招待所里等他,一见到他,母亲的眼泪便流下来了。
毛远新这十几年来多思多虑,看起来竟比母亲还要苍老。他手扶着拐杖,几乎站不稳,但还是尽量扯出笑容,对母亲说:“妈妈,您来了。”
十几年来,沧海桑田,毛远新的许多亲人都已经不在了。

出狱之后的第二天,又有人告诉他,他的姐姐毛远志病重了,此时只想见他最后一面。
于是,毛远新又匆匆的赶了过去。这些年来,他并不清楚姐姐的病情如何,直到进入病房,他才发现,姐姐身上插满了管子,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见到弟弟之后,一直昏迷的毛远志慢慢清醒了过来,她攥着弟弟的手,激动不已。
第二天,心愿达成的毛远志便在医院去世了。不管怎么样,姐弟俩总算是见到了最后一面,了却了一桩遗憾。
随后,毛远新去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前往北京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这是他17年来最大的心愿。

归于平淡 每每回想起过往,他便觉得自己有负于毛主席的栽培。
他常常想,如果毛主席知道自己在他死后进了监狱,该有多么的失望。
因为害怕被群众认出,引起骚乱,所以去的那天,毛远新穿的很朴素,还特意戴上了墨镜,他站在长长的队伍后面,一点一点地往里挪。
眼前的景象,他熟悉又陌生。多年前,还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他无数次经过这里,但如今,对北京来说,他已经是个陌生人了。
不知等了多久,毛远新终于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看到毛主席遗容的那一刻,毛远新的眼泪夺眶而出。他张了张口,却因为太过激动,已经说不出来一句话了。

出狱之后,毛远新变得很忙。
1990年,毛远新又和亲人们一起,带着姐姐毛远志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老家。
一到老家,便有乡亲们出来招呼他,说道:“远新,我是毛岸平。父亲母亲听说你们要回韶山,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困觉,烧了红烧肉等着你们了。”
老乡们始终记得他是湖南人民的儿子,他们都对远道而来的毛远新,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这让毛远新心中感慨万千,吃着老乡端来的红烧肉,毛远新的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十几年之后,他终于重新被人们接纳了。

办完了姐姐的后事,毛远新和家人们又返回了南昌定居。
他为自己置办了一个简朴的书斋,一天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读书写字,很少有人来打扰他,他也极少出门去拜访别人。
他如果出门,去的最多的地方一定是湖南韶山。那是毛主席的故乡,也是毛远新心里最牵挂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他对父辈深刻的记忆。
在余下的时光里,毛远新再也没能如同年轻时那样轰轰烈烈,他成为了街头巷尾一个普通的、气质儒雅的老人。当然,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资料:
俞荣新《老一辈革命家的“约法三章”》
厚而实《毛主席为何要选毛远新当联络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0:22 , Processed in 0.0082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