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要建人民大会堂?为何叫人民大会堂?谁为人民大会堂起的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05:3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要建人民大会堂?为何叫人民大会堂?谁为人民大会堂起的名?                                                         2023-03-24 09:20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字,比如英国的白金汉宫,美国的白宫,法国的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等。
这些总统府邸或者办公场所,每一处建筑物都以“宫”作为后缀,而我国的人民大会堂之前差一点就被叫成“人民宫”,那么这座恢弘的国家会议场所,为什么叫人民大会堂?因何而建造,名字又是从何而来?

人民大会堂的建立
提起人民大会堂,出现在脑海中的会是威严耸立的高大建筑物,和新闻联播中经常出现的会议场所,作为国家最高会议中心的象征,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都会在人民大会堂内如期举行。
这座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大会堂,以坐西朝东的布局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它,东西宽206米,南北长336米,整体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的庞大格局,伫立在北京的市中心。
大会堂自竣工以来,一直是举行人大会议和人民团体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接待外宾的重要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华大地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民生工程的恢复,百废俱兴的时代,最让毛主席牵挂的是当年在延安时期的愿望——建造一座可以让上万人共同参与的大礼堂,做到广大群众共商国是的会议场所。
然而迫于当时经济上的困境,毛主席不得不将建造大会堂的想法暂时放下,运用有限的国民经济,去支援其他更为紧要的社会工程项目。
抗日战争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根据地设立在延安,由于时常召开会议的需要,虽然经济上捉襟见肘,但还是建造起一座中央大礼堂,以供党员群众日常召开会议。
因资源有限、经费不足,建造而成的大礼堂只能容纳300人进行会议,以至于很多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们只能站着旁听,即便如此,大礼堂的外围,还是会人头攒动的围上满满一群人。

毛主席看着大礼堂周围的人群,怀着复杂的心情环顾四周,内心升起一个愿望,他要在革命胜利、全中国解放之际,建立起一座能够容纳万人举行会议的大会堂,这样党员干部们,就不用站着开会,群众们也不用站在会议外围张望,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理念。
新中国成立这一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向台下的解放军官兵和天安门四周的群众以及全国各地的人民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喜讯,这一消息通过电报,发送到全世界,自那时起,一个东方的巨人,庄严的站了起来。

这时,延安时期的愿望再一次浮现在毛主席的脑海中,可随之而来的现状,将他的既定计划打乱。刚经历战乱的中国,什么都缺,各地因战争毁坏的建筑物,以及社会基础工程都需要修复,社会的民生工程也需要普及,什么都要用钱,什么也都缺钱。
望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现状,毛主席经过与周总理商议,一致认为当前社会现状不能优先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大会堂,当务之急是发展民生工程,摆脱一穷二白的社会性质,所以建造万人大会堂的工程,需要推迟,让步于民生经济的发展。
1953年,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五年计划,对中国未来的经济与民生等各方面发展作出全面系统化的部署。

计划提出后,中华大地到处弥漫着蒸蒸日上的气氛,1956年时,新中国在毛主席、周总理为领导的指挥下,仅用三年时间便成功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是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41亿元的惊人数字,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正轨的铁证,说明社会、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建造一座容纳万人的会议厅再一次被毛主席提上日程。
在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毛主席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要在北京建造万人会堂的计划。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
以毛主席为领导的党中央,决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为由,依靠经济生产总值翻倍的东风,修建万人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等,共计10个项目的巨大建筑工程项目。
党中央向全国建筑行业的有志之士们发出招贤令,寻找能够担任起这项浩大工程的建筑设计师。招贤令一出,便有上百名设计师响应号召,纷纷提交自己的设计方案。
经过第一轮筛选,梁思成、毛梓尧、张镈、赵冬日等著名建筑设计师通过第一轮的选拔,由著名建筑家杨廷宝担任大会堂设计小组的组长。

毛主席对大会堂的设计要求很简单,却也十分复杂。他要求大会堂的设计“少而精,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美观,不仅要保证质量,还需要体现艺术,56个民族的特色也要融入进去,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展示,不要建得太大,搞资本主义那一套”。
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万人参加会议的大会堂并不难,难的是在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基础上,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这个要素显得难以体现,在整个世界的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尽管任务如此艰巨,得知方案要求的设计小组还是快速进入到紧锣密鼓的设计工作中去,并于五天内拿出第一稿,一个礼拜内拿出第三稿的设计方案。

面对设计师们如此迅速的进度,和高涨的热情,毛主席在感动之余,仔细审阅了提交的方案,大会堂的设计上做到万人礼堂的规模,但在设计风格上,还是达不到民族特色融合的艺术要求,他要求大家开阔思路,解放思想、不拘一格的进行创作。
提交的方案中,设计师们发挥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设计师说要将大会堂设计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盒子,用防弹玻璃铸成,也有人说要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拆除,在此建筑的位置上建造大会堂,也有人说大会堂的建造可以仿照北京故宫等。
随着设计进度的展开,方案已经提交到第七稿,交由毛主席和周总理审阅。经过领导人的确认,大会堂的选址,设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的地理位置,后又确定大会堂的高度、长度、宽度以及是否需要大屋顶等各项体现中华建筑特色的要素。

1958年10月9日,周总理在众多小组提交的方案中选出8个最优秀,最难以抉择的方案,将方案中所体现的效果印制成图片后,发往全国征求各地方人民的意见。
随之又将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分局,以及清华大学的建筑设计师们聚集在一起,要求大家在8套方案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地做出一个综合方案。
10月14日,周总理连夜召开总体规划会议,经讨论,选定北京规划局提交的方案作为执行方案。
方案的整体构想是:“大会堂的礼堂在中部,寓意是全国民族大团结。会堂的正门对着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象征大会堂的落成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在推翻封建专制后建成;

内部的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格局和北京四合院类似,坐落于大会堂的南部,并以正门朝南的布局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庄严与严肃性;
贯穿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中轴线作为大会堂的中心,使其更显宏伟壮观;周围耸立的134根高25米,直径2米的大圆柱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肃穆与气派”。
周总理对这套方案非常满意,如果按照这套方案进行建造,那么竣工后的大会堂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7万平方米,这一情况远远超出毛主席当时定下的5.5万平方米建筑格局。
带着喜悦和忐忑的心情,周总理找到毛主席,商议大会堂的建造计划,没想到毛主席并没有拘泥于起初制定的计划,而是欣喜地接受这一决定,表示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同志学习领会到党的会议精神,是一件好事。

得到毛主席肯定的周总理,正式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大会堂建造工程。1958年10月26日,大会堂的建造正式动工,彼时距离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还有十一个月的时间。
在实际建造前,执行方案受到建筑师梁思成的质疑,原因是无比巨大的前门和门窗等基础设施,会让入会者产生一种很渺小的错觉,这体现不出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战略方针;建筑师戴念慈则认为这一方案的设计空间过大,实际投入使用会产生浪费空置的现象。
对于诸多专家提出的质疑,周总理特意召开一次关于大会堂方案敲定的专家座谈会。会议中,周总理回答了对于礼堂过大导致浪费的疑问,对于大会堂为什么建造得如此巨大,他解释为这样可以使大会堂的使用年限达到350年以上,且建筑本身应当具有独立的风格与特征。

听完周总理的解释,人们放下疑惑,进入到紧张的施工工作中去。施工过程中,周总理亲自挂帅,担任大会堂建造工程的监理,与参与建造的指挥部成员制定出一套“边设计、边供料、边施工”的三边建设方案,开始与时间赛跑的施工进度。
1959年8月,历时十个月的建造,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建成后的人民大会堂,拥有着34个地方会议厅,以及用特别行政区命名的会议厅,拥有万人大礼堂、中央大厅、迎宾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等众多举行内政与外交的会议展厅。
大会堂名字的由来
为了庆祝大会堂顺利竣工,周总理邀请了国内各界人士参观刚建成的宏伟建筑,在参观的过程中,随行人员向他提议,为大会堂起一个名字。

周总理笑呵呵地说:“大会堂是群众们建造起来的,还是大家一起起名字比较好,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智慧”。
众人拿到纸笔,立马将心中的大会堂名字写在纸上。中国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也在参观的人群中,他在纸上写出“人民大会堂”五个大字。
当“人民大会堂”这五个字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周总理一连说出三个“好,好,好”,表示对这个名义的满意,自此,大会堂的名字便有了人民大会堂的称号。
但也有另一个说法是,大会堂的名字是毛主席起的。周总理带着毛主席、朱德、陈毅等国家一众领导人,在大会堂项目负责人齐燕铭、万里等人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刚刚竣工后的现场。

参观过程中,毛主席夸奖了周总理的认真与负责,并称赞万里说:“看来你这个名字起得很对吗,万里万里,果真是日行万里,仅仅十个月就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实现了”。
万里谦虚地回答道:“这是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功劳,要不是他们的日夜赶工与国家的大力支持,这项工程不会这么快完成”。
对于这个回复毛主席很是高兴,认为这个由几万人民一起建造的会堂,应该叫“人民大会堂”才对得上它的创造意义。
在场的万里表示应该叫人民宫,这样才更能显示出这个建筑的气派。

毛主席否决了万里的提议,他认为“人民宫”这个名字带有封建传统色彩,不能体现新中国的成立,无法与过去的糟粕文化划清界限。就此,大会堂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人民大会堂。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提出,中华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机关也要加上“人民”二字,比如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因为所有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这样才能体现我国是一个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国家。
人民大会堂的建立,来自于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愿望,为了将中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同规划国家大事。

在多年的抗战与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初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无数人民的努力,这座属于人民的大会堂建立而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也成为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骄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3 00:11 , Processed in 0.0081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