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心有追求,是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精进境界的切入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3:14: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内心有追求,是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精进境界的切入点         2023-04-06 18:17                                       

             需要是第一驱动力,心中有想要的东西,心中有想做的事情,心中有追求就是一个人越来越好的内在顶级好风水。
主动让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激发内心能自动自发精进的顶级好风水,是人开始长本事变得更优秀的新起点。
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有的人读书读的很好,有的人读书读的较差,同一个班的学生,读书效果大不相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中,每个人对于读书改变生活的需要不一样。
社会生活中需要读书,是主动努力读书的第一动机。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用读书就能生活得很好,是不会主动去读书的;没有迫切需要的读书,往往会导致读书的低效果。
一个人,只有心中迫切需要时读书,才会在内心生发巨大的驱动力,发奋努力,不断精进,跨越阶层,改变命运。
一个人内心有追求,是进入高质量精进状态的切入点。
时代变迁,从乡下人和城里人差距的拉开,差距的逐渐拉平,更能真切的感受到,需要对于想不想读书,对读书好坏的巨大影响。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专门研究乡下人的社会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写出了有名的《乡土中国》,当时,中国农村乡下许多人是文盲。
是乡下人愚吗?学不会文字吗?
真不是。那个时代,乡下人没有学文化的动机和需要。

乡下
[中国赞]01
乡土社会,言传身教是特点,不用读书学习,就能生活自如。
费孝通说,中国社会的基层乡下,属于基于土地的熟人圈子,熟人社会。是种基本上定性的社会形态。
祖祖辈辈,以耕作农业为生。爷爷、父亲、到自己这一辈几乎耕种着同样的土地。
适合种什么?怎么种?这种种地的经验通过一辈对一辈的言传身教,已经是熟悉到骨子里的事。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乡风民俗,也是通过日常教化,从父母长辈,从周边熟悉的亲戚中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就习得了。
因此,根植乡土的乡下人,教育孩子简单粗暴,“父母说孩子听”就行了,因为父母的经验,足够孩子在乡土社会中生活自如,照做就是了。
乡土社会的共同生活经验,形成乡土文化,用语言口口相传。
比如,北方乡下正月闹秧歌,想学唱秧歌的年轻人,聚到唱得好的老歌手家,老歌手唱一句,年轻人们跟着唱一句,没有歌词,没有乐谱,口口相传就会了。
在乡下,熟悉的人,熟悉的圈子,用熟悉的语言来交流就没问题了。
这种乡土社会中的生活经验,不需要用文字来记载,也是不需要通过学习文字来增强这种本领的。
19 10年,毛泽东和自己的父亲毛顺生因为读书起了大的冲突。没出过乡土的毛顺生,在他看来读书就是不务正业。宁愿把自己的儿子毛泽东送去米店当学徒,也不愿意让他去东山学堂读书。
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乡土社会中,太多的定性,无法催生对读书学习的需要。
没有需要,就不会去想,不会去做。

[中国赞]02
读书和不读书拉开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差距。
过去,城里人和乡下人,面对的社会生活环境不一样,掌握在所处社会中生活技能的途径不一样,对读书的需要也不一样。
城里人,没有土地,因此生活资料的获得也不靠耕种土地。
城里人,接触的书多,父母也教育孩子要多读书,通过读书学习,获得了各行各业的经验。
城里人,掌握了不同行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当医生,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工人,有的就在各种机关里工作。
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自是比乡下从土里刨生活舒服的多,轻松的多。
生活环境限制了视野,视野决定需求,需求决定选择。
过去,形成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差距很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人们的认知中需要不需要读书的差异。
读书和不读书,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不一样,从事的行业也不一样。
读书和不读书拉开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差距。
有需要,才会去想,才会去做。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赞]03
上学读书,拉平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差距。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乡土经济被边缘化了。
只靠在乡下种几亩地,靠着传统的耕作法,风调雨顺时,或许还能生产下一家人吃的,却再也无法满足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老天爷赏饭吃的模式,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旱作农业,遇上天大旱,种时种不下,好容易下点雨种下了,长出苗苗了,眼看着玉米开始结棒子了,一个伏天不下雨,先是叶子卷了黄了,再是秸秆也失去了青色,生生地把禾苗晒成了干草。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农业现代化,产业变革浪潮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获取生活资料的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走出乡土的乡下人发现,基于父母辈的生活经验,已经无法解决孩子面临的新问题。
适用于熟人社会的乡土文化,已不能适应现代多样化社会生活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读书,学习新的文化知识。
需要是第一推动力。
于是越来越多的乡下人,来到大大小小的县城、省城,通过打工供养孩子上学读书。
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一起读书,因为家庭条件差,乡下孩子读书基础差,刚开始是有些差距的,乡下孩子也有些自卑。
但乡下孩子能吃苦,看到城里人生活舒服,自己父母很辛苦,为了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下决心努力读书,往往就出类拔萃了。
父母靠打工,供出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白领中,有了越来越多的乡下孩子。
朋友是一家单位的中层领导,朋友家的一位亲戚,靠给人开车,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经常以朋友为榜样,教育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去年亲戚的姑娘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到北京某中学教书,今年儿子本科毕业,已手握两家单位的offer。
上学读书,读到好大学,好专业,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选择,进入到了更好的平台。
上学读书,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中国赞]04
结语:养成心中的好风水状态,主动努力读书,不断精进,走进更好的生活。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书籍是承载人类智慧和经验的主要载体。
读书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主动努力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把高人的能力转变成自己的能力。
主动努力读书,不断精进,站在巨人的肩上,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机遇和财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有追求的状态,就是激发一个人不断读书精进的顶级好风水状态。
如何激发养成顶级好风水状态呢?
激发养成孩子心中的好风水,建议父母从这两点做起。
一是让孩子心中有想要的东西。学着不过分溺爱孩子,有意适当地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让孩子心中有想要的东西,有想做的事情。
二是给孩子多买些好书,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打开眼界,让孩子心中有努力想要的生活,树立起远大的生活目标。
激发养成孩子内心迫切想读书的好风水状态,孩子自会主动努力读书,不断精进,不断变得更优秀,拥有好命运。
成人好风水的养成只能靠自己。
主动让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逼自己养成内心的好风水,是自律读书长本事变能干,生活开始越来越好的迹象。
在疫情影响和世界动荡、产业升级转型、就业难度上升的情况下,养成内心的好风水,不断精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未来。
养成内心有追求的顶级好风水状态,会懂得主动努力读书,这是一个人越来越优秀的开始。
内心有追求,是一个人进入高质量精进境界的切入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15:31 , Processed in 0.0087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