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位列“清四家”,为何最后不写“馆阁体”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8:18: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位列“清四家”,为何最后不写“馆阁体”了?    2023-06-01 13:41                                       

   书坛有“清四大家”之组合,分别为成亲王永瑆、铁保、翁方纲、刘墉。在这四人中,铁保的名声其实最不彰显。尤其现在的书法圈,成亲王是热门人物,刘墉也是常谈不厌。独独铁保,鲜有人论及他的武功书学之事。但其实,铁保其人其书其事,都别有建树。
我们认为,铁保的书学思想,在当时来讲,是一种觉醒,也具有革命的性质:他革了自己的命、革了八股文的命、革了馆阁体的命、也革了碑派的命。虽然,其功未有大成,但通过分析铁保的书法作品总结其书法艺术及书学思想,剖析他的书法艺术及其书学思想形成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一、铁保其人

铁保,满州正黄旗人,清代中期的一位书法大家。先世姓爱新觉罗氏,后改楝鄂氏。号梅庵,铁卿,怀清斋。
1752 年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将的军人家庭,但他却走了一条和父辈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爱弯弓骑马,而是酷爱读书,且甚爱书法,他对于书法的深爱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

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墨猪,

他时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

不难看出 他是个典型的浑身浸透着儒家思想的文人。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铁保21岁时,考取进士,授六品吏部主事。当时八旗子弟都是武夫,只会骑马射箭,能出这么一个文采出众、满腹经纶 、靠功名进入仕途的青年官员,极为罕见,当时许多汉族文官对他也是另眼相看。铁保为人耿直,有不同意见敢于争辩,《清史稿·铁保传》中称:
  铁保居官为人慷慨论事,高宗(指乾隆皇帝)谓其有大臣风;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现,倨傲,意为爱憎。
因此屡受大学士阿桂推荐,仕途一帆风顺。到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38岁就任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到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48岁任盛京兵部侍郎兼奉天府尹,接着出任漕运总督。到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任广东巡抚,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铁保54岁提升为两江总督,成为管理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品封疆大吏。就在他人生最得意、功名最显赫时,一起发生在江苏山阳县的命案,差点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最终以三品衔退居。

二、铁保的书法艺术

他习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一样是循“帖学”、“馆阁体”的老路。清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称:
  铁公《神道碑》楷书模平原,草书法右军,旁及怀素、孙过庭,临池功夫,天下莫及。
由于他天赋较高,且临池勤奋刻苦,终自成一家,为世所重。其书法以晋唐人为宗,由“二王”下及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无不心摹手 追,悉心精研,于汉碑分隶、宋、元、明诸大家也多所涉猎。
铁保楷书取法颜真卿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最终成就了自己;行书由宋元诸家直追晋唐名家,从中吸收有益的书法营养;草书除了师法怀素、孙过庭等人, 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铁保一生始终不辍临写前人书迹,他60岁以后,虽已书名大著,但仍坚持临摹以为常课,从其传世的临帖之作观之,于“二王”法书及 唐人《争座位帖》、《书谱》等用功尤深。

《录世说句轴》楷书稍带行书笔意,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书,是年铁保 42岁。其用笔浑厚粗重,每一笔画起笔处都藏锋后出,略呈圆笔,笔端更是回锋重收成圆;结构紧密,字形开张有力;“弥”、“目”等字点画落笔劲道十足,短运而顿收,丰满挺拔; 转折处圆劲有力。颜体书法的雄厚开张,骨壮筋强,在 铁保的此幅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铁保在嘉 庆四年到七年任漕运总督期间,曾应约给扬州的儒商鲍肯园写碑文和小传(传文为纪昀所撰),他在书后的一封信中说:碑文“以《郭公庙》笔意,稍系以徐季 海,似觉厚重。”又说,小传文字则以“永兴(虞世南) 法为之”。可惜未流传下来。徐季海是颜体丰厚一路,而《郭公庙》未知是何人书,疑为颜真卿《郭家庙》碑之误,如此则和徐季海一样,笔意均为颜体丰厚一路。由此可见铁保的真书确为转益多师,且以厚重雄劲自 律,其源流还是颜字的美学。
铁保的书法到了后期,上追“二王”法帖,深得“二王”笔意,遒劲流丽,血肉丰美,书风更加成熟。

如《行草立轴》(图 2),纵 110 厘米,横 41 厘米,纸 本。书前有“铁”字圆形卷首章,书后落款为“铁保”, 下钤“铁保私印”白文印、“节制三江”朱文印。“节 制三江”是铁保任两江总督时的印章,时铁保在 54~ 5 8 岁间,正是其艺术巅峰时期。上书作者论书语句:
  “晋宋人书,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故至唐人始言法。”
从语句上来看,此语是从《董其昌论 书》中来,只不过在字句中稍有删节。此书亦行亦草, 行草兼用,行书自由,草书奔放,运笔娴熟,线条流 畅,不激不励,气息平和,颇有晋人遗风。此行草立轴就是铁保效法晋人书法的作品,是深得“二王”书 法的精髓之作。但也吸取了唐人书法特点,充分反映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功力。作品中行书和草书杂交变化,其章法和谐自然,结构安稳紧密。运笔或徐或疾,用 墨或浓或淡,结字或大或小,取势或正或欹,笔划的轻重起落构成了一部有节奏的交响,点划峻厚,笔法跳跃,结字绮丽,运笔遒劲。因此,此书轴具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力作。
由此不难看出铁保书法既丰润又深厚,既妍丽又遒劲,既有气势又兼含蓄的自然之作。铁保凭借其自身较高的天赋,以及自身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勤奋刻苦的临池,在汲取诸家营养,融会贯通注入自己新的理念之后,最终形成了雄厚浑穆、骨壮筋强、遒劲流丽、自然天成的独特书法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不 仅融入了铁保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也是对铁保长 期书法实践的集成总结,在帖学开始衰弱碑学逐渐兴 起的清中期,铁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像世人们诠释着 一种观点,帖学的取法也未必不可能缺乏圆润浑厚的 气势,对后代书法走碑帖融合的道路有其一定的影响。

铁保《书自序诗稿册》局部

三、铁保书学思想

铁保作为一 位著名的书家,在 他的书法实践过 程中,不仅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也形成了自己的书学思想。书学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历史、社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本身的性格、文学修养及见识对他书学思想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清代乾嘉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为这一时期的艺术、学术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生存条件。同时满清统治者也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乾嘉两朝,迭兴文字狱,钳制思想达到极端,致使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的文人学者逃避政治和现实,转向整理、考证古代典籍文物的纯学术事业,遂使朴学大兴,金石、文字、音韵等学科人才辈出。文字、金石及音韵等专门学科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推动整个学术风气改变的同时,对书法界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金石文字学的带动下,对古代碑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平不断加深,范围逐渐扩大,到阮元作《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已经明确提出贬斥刻帖、尊崇北碑的观点,标志着碑学理论的确立。至嘉庆年间,形成了清代碑派书法的一个高潮,也使帖学和碑学各自影响力的转换成为这一时期书法发展的最突出的特征。

铁保楷书《人帖跋》局部

其次,乾隆皇帝本人擅长书法,喜欢并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他能写一手赵体,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乾隆的影响下,“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 赵书又大为世贵”。乾隆身边的近臣如梁诗正、董邦达、董诰父子、于敏中、汪由敦等人的书法也都以赵体的圆润流畅见长,在当时名扬天下。在功名的驱使下,读书人必然投其所好。在其影响下,乾隆、嘉庆时期,清代的帖学书法发展到高峰,涌现出张照、刘墉、王文治等代表人物。此后,帖学书法便有极盛转向了衰弱。
再次,一个艺人思想的形成除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艺人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对其艺术思想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清史稿·铁保传》中称:
  铁保居官为人慷慨论事,高宗谓其有大臣风;及 居外任,自欲有所表见,倨傲,意为爱憎。
从中可窥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性格耿直,本性质朴,对事有所自见,敢爱敢恨,慷慨大方俨然有一副大人物的风范。风格即人,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铁保在艺术上以自然天真、雄厚庄重、遒劲流丽为主的审美主张。自然天真、雄厚庄重正是其书学思想的反应,也是其主体精神的张扬。铁保书学思想的形成 深受前人的影响,以及自身对书法艺术理解的影响。
铁保书法取法循“帖学、馆阁体”一路,后取唐楷颜体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成就自己,他积极吸收 晋唐书家中有益的书法营养,草书除师法怀素、孙过庭等人,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
铁保在临习张旭的古诗四首的狂草书法上又题跋 说:“世以颠素并称,长史雄厚浑穆,直入山阴之室,素师不能及。”这段话是铁保评论唐代书家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作品的,铁保指出张长史的特点是“雄厚浑穆,直入山阴(王羲之)之室”这样的书法也表明了铁保十分的欣赏张旭草书的雄厚壮美,这样的作品更加的和谐统一,更加的接近王羲之的书法,这也表明了这样的书法也是铁保所追求的;再观其整幅作品,用笔、结字也深得张旭和王羲之书法的真谛。
铁保门人笪立枢在嘉庆十三年刻印的《怀清斋字帖》中也记载了铁保论书法的一段话:
  名书如名士,如美人,必容貌、气骨、精神、脉络色色完备,始争上流。近日丰者无骨,瘦者不腴,气魄胜者剑拔弩张,风韵胜者柔姿媚态,皆非书家正格。吾知之,愧未能也。
铁保主张既丰润又深厚,既妍丽又遒劲,既有气势又兼含蓄,既讲功力学养又要率意天真,自然之作,反对造作修饰,他没有墨守成规,沉溺在时代的书风中不能自拔,而是主张积极避开时代的弊病,上追古法。

铁保《行草临王帖》册局部

铁保还有一幅临摹王献之《服油》、《鸭头丸》二帖的作品,观整幅作品,虽然两幅作品书写在一起,但整篇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书写精纯自如,一点一划,均取自王书,无一字一画游离王书之外。
由此可见,铁保的书法艺术是在吸取颜书古朴厚重的基础上,又师法多家,通过广泛临写晋唐宋等时代古人的碑帖,加之自己“因天地自然之运”的领悟和创新变化,终于在书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个高峰
铁保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不断追求古法的同时也强调着一种创新的意识,追求一种自然之美,反对矫揉造作之态。
铁保曾说:“作书如作人,以自然流行,不假修饰为妙。”(《题敬斋方伯所书明人户口册诗卷》),自然天真是铁保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续刻梅庵诗钞》 的自序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故于千百大家林立之 后,欲求一二语翻陈出新,则唯有因天地自然之运,随时随地,语语纪实,以造化之奇变,滋文章之波澜。”铁保强调的“随时随地,语语纪实”,是文学上自然天真之美;“不假修饰,自然流行”是书法上的自然天真之美。他把文学自然与书法的自然天成想统一,追求天真自然的情趣。
在吉林省博物馆藏有铁保的一幅作品,从书风上看应是他晚年的作品,书写的内容为临习王羲之书法的心得与见解,云:“兰亭序最重行间章法,余临书乃与原本有异取,不必规规相袭也。”从此幅论书作品书写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铁保一生临书不辍,但他却不拘泥于古人,一直追求古为今用,古中有己, 求同存异。
铁保临仿古帖,不拘泥于形似,而更注重神似,且形与神的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他认为后人的临作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原作的再次阐释,这种阐释过程 往往会这样体现出来:即书写者原先的经验积累再加上将原作某一方面的特征加以放大,这就成了两个人不同时期的交流,这样临作的适当发挥要比忠实临写要更具有意义。

四、结语

铁保通过广泛临写晋唐宋等时代古人碑帖,直追晋唐人书法的厚重古朴,在厚重之中具有凝重之气,重而不肿不软,书法气势雄厚有力,避开时代风格的丰润甜俗,摒弃一味的技法精熟。加上自己“因天地自然之运”的领悟和创新变化,终于在书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个高峰。
乾嘉时代,书法大家辈出,各逞其风貌。同被后人称为帖学大家的个人风格也各有不同。像刘墉的敦实圆转、味厚神藏;翁方纲的温婉淳厚、不激不厉;相对于他们,铁保则是雄厚浑穆、遒丽自然更为突出。
由他的书法也可以看出,并非只有碑学派书法才讲究书法的厚重古朴,对那种帖学派书法绵软无力的说法是一有力的反驳,那种把帖学与馆阁体等量齐观的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这一时期,大量碑版等书法的发现和金石学的兴起,以其为取法的新的风格也逐渐出现,但这种发展变化与当时帖学书法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这样的融合并不妨碍帖学书法家们在书法实践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风格。碑学和帖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往往是自觉的发展,是潜在的。这种互相吸收融合对于书法的发展更有重大意义,铁保书法中的厚重古朴、自然率真就是一个碑帖融合的典型范例。
在今天,我们研究帖学和碑学的书法更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过去那段帖学和碑学的争执,兼收并蓄,书法的基础才会更加丰富广博,书法艺术之美也才会更加完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3 05:01 , Processed in 0.0094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