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绝第一”《登鹳雀楼》,是哪出了问题?为何历代学者频频质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6 04:20: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五绝第一”《登鹳雀楼》,是哪出了问题?为何历代学者频频质疑                                                         2023-07-15 09:10                                       

         盛唐诗坛风起云涌,名家辈出,在这百家争鸣的时代,诗词大家各领风骚。如果说唐诗是我国格律诗的高峰,那盛唐的诗文便站在这高峰的至高点上。
盛唐诗文让我们知道“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奢靡,也让我们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恣意。

而就大师章太炎的话来说,在这风华绝代的诸多诗文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之无愧的身为五绝榜首。
后世虽多有争议,却不可否认的都承认这首诗的地位,可是我们不免疑惑,为何历代学者对这首妙之又妙的诗文频频发出质疑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世于盛唐的《登鹳雀楼》,至今经久流传,生生不息。

各朝代学者都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明代文学大家认为此诗妙在意境,妙在其言外之意,妙在其虚实变换之间,清代学术界普遍认为此诗更妙在其雄浑壮阔的气势,不管如何说,经过岁月的重重洗涤,放眼望去,诗坛对此诗尽是无尽的赞赏。
那么历代学者对此诗的频频质疑出在哪里呢?这就要从此诗的作者出处说起了。现如今,《登鹳雀楼》的作者为王之涣这一说法妇孺皆知,但是在此时始初盛行之时,关于作者的出处问题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用我们现今的话来说,既是人红是非多。后人对于王之涣具体作诗的年纪认知不详,但据史料考察,此诗是王之涣罢官在家时所作,受人诬陷,心中多有郁结,而这首大气磅礴的五绝诗正出在这一时期。
按照野史中所流传的说法,王之涣此诗一出,当即在文人雅士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首诗开始在民间口口相传,声名大噪。
很快,过于响亮的名声,使得此诗传到了女皇武则天的耳中,武则天当即要召见此诗的作者。

但是,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呢,大臣们面面相觑,找不到作者出处,只见一位大臣,以自己儿子的名字,冒充了这位才气昂扬的大诗人,后来此事引起轰动。
真正的作者朱斌得知消息,赶来朝堂对峙,才使得真相拨开云雾见日明,但不管如何说,这只是盛行于野史中的谈资,后来的文学大家经过实地调研,已对此辟谣,《登鹳雀楼》的真正作者可能具体不详,但绝不会姓朱,由此,野史中的笑料图给各位看官当一笑谈罢了。
鹳雀楼气势磅礴,大气凌然,有黄河第一楼之称。《河中鹳雀楼集序》中对鹳雀楼如此表述:“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由此确实可见鹳雀楼的恢弘之势。

当时,鹳雀楼的主要用途在于军事瞭望,但它极高的艺术特征并不妨碍人们对于鹳雀楼抱有极高的赞赏,多位诗人曾对鹳雀楼高唱赞曲,但是,就后世来看,它们的艺术成就都比不过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
上文提到,关于此诗的作者,在历朝历代都有极大的争议,这也在侧面证明了,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与文学价值处于极高的地位,所以人们才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此诗的作者是谁。
那么,《登鹳雀楼》又凭借怎样的艺术文学价值,荣登五绝榜首呢?有学者断言,《登鹳雀楼》是五绝诗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问世之后,我国唐宋著名的诗人,像杜甫、苏轼等大家都争相模仿此诗的句式和结构。

而诸位诗人们模仿王之涣,以登高为艺术母题所进行的文学创作,许多都在后世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民间口耳相传,可见王之涣对诸位诗人以及后世登高母题艺术创作的影响深远。
同时,使人震撼的是,《登鹳雀楼》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眼,但其所表达的宏伟辽阔的气势却远不止于此,读此诗时,我们可以充分发动我们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那种辽阔的诗韵早已超脱出诗外,甚至于,超脱出我们的无感之外。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的韵味不在于一味的抒情叙事,它的价值在于其兼容了宋代诗歌的理学风格,由此可见,《登鹳雀楼》荣登五绝榜首当之无愧。
王之涣高屋建瓴,将五绝诗的韵律提拔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而后世对于此诗的争议,不仅在于作者出处问题,还有一点在于此诗的首联问题。

何为白日依山尽?后世对此的理解,多认为这是夕阳西下,落日随着山林隐没。后世有学者继续对此解读,认为此诗前两联在浅显出看就是为描述鹳雀楼的实地景色,而如果我们结合作者处境,进行深一步的思考的话,便能明白方弘静所指出的:“而作者则有逝者如斯之感,始称佳句,盖意中语也”。
这样看来,此诗的前两联更注重表达作者的心灵,借景抒情,真正所表达的是作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受,即作者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色,联想到并向读者传达时间易逝的紧迫感。
再看这首诗,我们能体会到,作者说,太阳刚刚升起,但转眼间,落日已经到来,人世间的一天光景短暂,但是对于大自然来说,它仍生生不息,不舍昼夜。

隐藏在诗中最深刻的意蕴应该是,作者感慨于时间无情的变换,而衷心劝勉与世人,好生珍惜当下,珍惜生命,在学习生活中往高处攀登,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立意高深,意境邈远,毫无疑问地,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广受各位学者的推崇。
不管后人如何理解“白日”的意蕴,若只当做美景欣赏,我们也应震撼与祖国的大好河山,立志“更上一层楼”,而理解为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则更在此诗的励志层面之外,增加了时间的深度。在任何层面来说,我们都应在此诗高度的人文关怀中沉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8-1 04:02:30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4:57 , Processed in 0.0099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