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孔乙己-那些被北上广淹没的县城学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1 06:08: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现代孔乙己-那些被北上广淹没的县城学霸                       2023-08-10 10:00                                       
孔乙己是民国时代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笔下著名的人物。
他一生贫困潦倒,但是又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穿长衫的读书人,不屑与市井小民,贩夫走卒为伍,但是由于思维僵化,见识短浅,在八股文科举考试中屡屡败北,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自己又没有其他的谋生能力,混到几乎要去大街上要饭的地步,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嘲笑。
孔乙己的形象
关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想必很多人都记得这个桥段:
在酒馆里,他当着不识字的伙计们故弄玄虚,说茴字有四种写法,非要把自己抬到高深莫测的位置上去。
当别人戳穿他因为偷书而被毒打,他竟然厚着脸皮强词夺理地狡辩: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种人活在世上是一种悲剧,丝毫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浪费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孔乙己只是封建社会广大底层读书人的一个缩影,但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却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可悲。
中国的应试教育
尽管我们国家的教育部早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国家领土太大,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为了彰显公平,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采取统一的教材,安排统一的卷面进行笔试,择优录取。
这一套仿佛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又回来了,但是在现阶段中,这又是无奈之举。

应试教育的弊端
然而有那句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是需要从社会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
曾经有一个发生在人才招聘市场的真实的故事。
在广东一个盛大的人才招聘会上,许多学生都把简历投给了欧美的跨国公司。
但是很快负责面试的人力资源小姐姐就把绝大多数大学生给刷掉了。
有一个学习优异的学生对此感到不服,他说出了一句听起来非常可笑的话:“你去拿一套英语考试题,看看我能考过不?”

人力资源小姐姐被气乐了,她说了一句令人感到非常脸红的话:“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和书写的人,而不是只会填写ABCD的大学生!”
大学生一直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如今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真是落地凤凰不如鸡。
但是仔细想一想,哪家企业会去雇佣一个只会填写“ABCD”的人呢?
这些人跟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又有什么分别呢?
被北上广淹没的县城学霸
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获得了较多的资源,商业发达,收入较高,吸引了各式各样的精英人才。
由于我们中国的名牌大学大多数都位于这些大城市之中,所以毕业于这些高校的学子们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会把握住即将毕业的时机在这里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年轻人,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在高考中都曾经是当地的佼佼者,甚至是他们县城的学霸。
但是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未必所有人都能够继续展现自己在高考中的高光时刻了。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一些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在兴趣爱好上也跟社会紧密结合,所以这些人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还有一些来自不发达地区县城和农村里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条件去接触外部的世界,他们唯有通过高考才能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中,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疯狂的刷题,在高考中名列前茅,成为当地的状元。

当他们披红挂绿,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和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在他们念完大学走向社会的那天,他们会被社会无情的打脸,他们曾经所学的一切在社会上竟然毫无用处。而那些不能适应社会的人,就是被北上广淹没的县城学霸。
县城学霸的缺陷
难道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也没有用处么?
情况恰恰相反,这些曾经的学霸们自幼饱受周围人的期待和羡慕,大多数都多多少少有点自负。
当他们来到大城市继续求学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从自己以往的辉煌中走出来,他们继续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虽然这一切能够应付在大学的考试,但是却不能满足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们没有利用在学校里低廉的生活成本在社会上勇于实践,修正自己的认知,也没有利用跟全国其他地方,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学生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交流去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结果白白错过了利用大学进行提升和改造的机会。
县城学霸的结局
在他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孔乙己”之类的“书呆子”。
虽然他们不会像孔乙己那样非要把“茴”字写出四种风格来,但是他们空有满腹理论,面对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只能牢骚满腹。
运气好的人能够找到一家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单位,拿着低薪从基层做起,在工作中重塑自我,借助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迅速成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运气不好的人只能另谋他路。
时间久了,他们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就全部还给学校了,跟其他走向人生巅峰的同学也拉开距离,当大家都处于不同的社会层次的时候,他们的人脉也就断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张名校毕业的文凭。

改变县城学霸的途径
现代人都清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能够教授的知识是比较有限的,父母家人的陪伴才是最长久的,父母的见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条件的家庭会定期安排自己的孩子到社会中进行实践,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见解。
他们把这些见解积攒在一起,当达到一定水平,形成一套价值体系的时候,就能够提高自己在社会上谋生的能力,从而对下一代的培养也能更上一层楼。

结语:
明代著名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曾经提出过知行合一的理论。一个人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放在一起互相配合,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学霸。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22:21 , Processed in 0.0088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