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维映:两嫁领袖人物,身死异国他乡,儿子长大后专程寻其过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9:4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金维映:两嫁领袖人物,身死异国他乡,儿子长大后专程寻其过往                                                         2023-08-22 11:17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邓榕如此写道:
“父亲与阿金是1931年在上海认识的,他们一同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结为夫妻。”
“阿金”,就是金维映,她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她短暂的一生留下许多不凡的传奇,关于革命,关于婚姻。

图|金维映
毅然踏上革命路
1904年,金维映在浙江舟山群岛岱山高亭镇出生,她的父亲是贫民,一家人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过活,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她8岁时,父亲金荣贵被邀请到舟山定海公民招待所,担任账房先生,负责管理日常工作,家中日子才好过了一些。
虽然家庭条件困难,但父母还是选择支持她读书,金维映被送到定海县立女子小学读书,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是著名爱国人士沈毅。
年纪不大的金维映很尊敬沈毅校长,她立志要向沈毅校长那样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在校期间,金维映品学兼优,深得沈毅校长的其中。
在定海县立女子小学毕业后,金维映进入宁波竺洲女子师范学习,在校时因为成绩优秀,金维映还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金维映长大后,正是山河破碎、社会混乱的时期,无数年轻人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走上革命路,金维映也在这时候通过同学的关系,结识了瞿秋白、杨之华等共产党人。

图|瞿秋白与杨之华
她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革命思想,意识到“教育救国”的思想是不能彻底改变妇女的命运了,要想改变命运,必须革命。
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洪流中,积极发动活动,带领学生联合工人、市民实行罢课、罢工、罢市。也由于卓越的表现,1926年10月,金维映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她依旧保持着积极高昂的态度,率领大家开展运动,1927年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抓不到她,便抓了她的父母、弟弟,好在从她的亲人口中,敌人得不到什么消息,她的亲人才被安全放了出来。
父亲金荣贵想得很明白,“只有共产党才是穷人的救星”。所以他选择支持女儿参加革命,金维映要离开家乡去上海,金荣贵心中不舍,还是选择送女儿离开。
金维映在上海做了很长时间的地下工作,才收到组织要她离开的消息。

两段婚姻
金维映与邓小平
1931年7月,经负责上海党中央与苏区之间交通工作的熊志华安排,金维映结束在上海的地下工作,与邓小平一同前往江西瑞金。
离开上海前夕,金维映的弟弟亲自来上海找她,告诉她自己不久后就要结婚,希望姐姐能回家乡一趟,参加他的婚礼。金维映详细询问家中的情况,尤其对弟弟婚礼的准备情况特别辛苦。
她也想参加弟弟婚礼,但此时的金维映已经在做前往江西的准备,她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参加,只好哽咽着告诉弟弟:“阿弟,我要到一个新地方去工作,你的婚礼阿姐不能参加了。我准备了20元钱给你办婚事,以后我会常常来信,也会给家里寄钱用的。只是,你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担子了......”说着说着,她眼泪模糊,再也说不下去。
金维映没有回家乡,与邓小平一同踏上南下之路。他们的路线是一条由党中央特科开辟的地下交通线,这条路线由周恩来亲自筹划建立。

图|邓小平
趁着夜色,邓小平与金维映秘密出发,邓小平是作为中央巡视员前去江西工作,他一身商人打扮,身穿长袍,头戴礼帽。金维映把自己打扮成商人太太的模样,头发挽成一个优雅的发髻。
白天常常有国民党反动派巡视,二人时常在夜色中赶路,而且走的都是乌黑小路,凡是有狗吠的、有光亮的地方都要避过,林子里特别黑,常常是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为掩护身份也不能用火把和手电筒,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走,总是摔跤受伤,邓小平总是照应着金维映,金维映倒也坚强,从不喊苦。
他们辗转多地,走了很长的时间才走到瑞金。从踏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那一刻起,金维映的心情就十分明媚,她可以大声说话,大声高歌,她唱起民歌来显示自己兴奋、雀跃的那颗心。
听着金维映灿烂优美的歌声,邓小平心里不禁暖洋洋的。金维映与他志同道合,而且秀外慧中,又富有意志力,他很欣赏这个女子。
他们在瑞金碰到苏区中央局的巡视员霍步清,邓小平热情地向霍步青介绍:“这位同志是金维映,别人都称她阿金,也是中央派到苏区来工作的,和我结伴而行。”从霍步青的口中,邓小平金维映对如今中央苏区的情况也有了大概了解。

图|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蔡树藩
共同的理想抱负,相互欣赏的目光,让这朝夕相处的两个人最终碰撞出爱的火花,他们结婚了。邓小平之前有妻子张锡媛,可张锡媛因难产英年早逝,这件事让邓小平十分悲痛,如今金维映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二人在江西携手前行。
来到瑞金后不久,邓小平被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肩负重任。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将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把苏维埃共和国的国都定在瑞金。
作为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的工作十分繁重,他日夜操劳,十分忙碌,金维映理解丈夫的辛苦,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要在瑞金召开,会议前有许多事要忙,金维映就与丈夫邓小平一起忙碌,常常一工作就是一晚上。
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这是为麻痹敌人,开会的时间定在清晨,也是为了避免敌人轰炸。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登上检阅台,看着一支支列队走过的队伍,参会的金维映热泪盈眶。
会议圆满结束,这背后有邓小平金维映的努力付出,金维映在瑞金工作了近两个月,她和邓小平搬了好几次家。之后之后又调任会昌县委书记,而金维映则先后任中共于都、胜利县委书记。不同的职责让这对小夫妻常常是分隔两地。

图|邓小平(右一)
二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到1933年,邓小平金维映的心情都很不好,在困难岁月里,金维映憔悴了不少,邓小平对她说:“我们还是离婚吧。”
他们离婚了,这对夫妻前前后后共同生活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看着邓小平在离婚书上签下名字,金维映的心情十分沉重,她强忍着眼泪,步伐沉重地走出门去。此后邓小平被调到胜利县的赖村区参加劳动,而金维映被调到瑞金后,在中组部担任组织科长。
当时的组织部部长是李维汉。

图|李维汉与邓小平
金维映与李维汉
在共同工作中,金维映慢慢被这位战友李维汉所吸引,二人产生感情,并结为革命伴侣。他们在中组部的工作很忙碌,就算同住一个家,也总是见不到面。
1934年七八月的一个傍晚,李维汉进家门后,将帽子往墙上一挂,回头向忙完工作一身疲惫的金维映说道:“阿金,今天博古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他告诉我说,中央红军要转移了。”
“什么,中央红军要转移?”金维映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儿,她很惊讶。
金维映再次得到李维汉肯定的回答,李维汉点点头:“要转移了。”
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金维映要离开生活、战斗了几年的江西,她充满了不舍。
得知即将长征的这一晚,金维映辗转难眠,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到江西后的一件件事,以及她遇到的每一张面庞,她充满舍不得。但没办法,她必须再次踏上征程,金维映领到一匹马,还有一个放在马背上的箱子,踏上了长征之路。
临行前,金维映放开喉咙对着身后无比熟悉的土地大喊:“红军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一定!”

图|李维汉
他们历经艰难危险,打退敌人的围追堵截,翻大山,越大河,走荒草地,最终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在陕北革命根据地,金维映生下与李维汉的孩子,这也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唯一一个孩子。
那是在1936年9月,金维映生孩子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是贺子珍、刘英、李坚贞帮忙接生的。
金维映久久地看着她的孩子,轻声哼唱着:“平安归来呀,我的宝贝,你爸爸一定会平安归来呀,我的宝贝。”那时的李维汉还出门在外,为了革命奋战。
这个孩子叫“罗小金”,分别取了李维汉、金维映名字中的一个字,李维汉原姓为“罗”。这个名字代表着孩子是金维映与李维汉的爱情结晶。
金维映和李维汉起初住在保安,罗小金也是在保安出生,没过多长时间,金维映和李维汉随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在杨家岭山坡上的窑洞里安了家。

图|杨家岭革命圣地
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在杨家岭居住和办公,这里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从自家住处望下去,风景很美,金维映总是对李维汉说:“看我们的家多美啊。”
“是啊,犹如塞纳河畔的宫殿,阿金,我们住上皇宫了。”李维汉挨着她的肩头很有情致地说。
金维映告诉丈夫,等将来革命胜利了,他们夫妻俩要去舟山看看,去长沙看看,舟山是金维映的老家,长沙是李维汉的老家。金维映总是这样温柔地畅想着,她这么说,李维汉也温柔地看着她。
罗小金出生后,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金维映和李维汉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的孩子,罗小金被老乡照料得很不错,胖乎乎的脸蛋,金维映看望孩子时,很放心。
她在抗日红军大学做第四大队女生区大队长,这个队主要是培养干部的,大队政委是董必武先生,队里的人大多都是知识分子,毛主席常常也来教室里为大家讲课。
学生们都喜欢唤金维映为“阿金”,她参加革命这么多年,大家都很尊敬她。而金维映也甚至培养这些学生们对于抗日斗争的重要意义,所以即使条件艰苦,她也尽量给大家创造好点的学习条件。
为培养更多抗日军政干部,中央还创办了陕北公学,由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邵式平任教务长,李维汉担任分校校长,金维映也被调到陕北公学担任生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不过她在陕北公学待了没多长时间。

图|李维汉与毛主席
遗憾身死异国他乡
1938年春天,党组织安排一部分身体不好的同志到苏联莫斯科治病,一边治疗身体,一边在共产国际党校学习。这其中就包括金维映、蔡畅等人。
金维映走过长征、生过孩子,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征途中,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可以好好治疗。金维映收拾行囊,告别丈夫李维汉,希望将来治病好再回来。
临行前,儿子罗小金被大家抱来给妈妈送行。金维映搂着孩子亲了又亲,满是不舍,孩子轻声叫她:“妈妈,妈妈去哪里?”金维映把把贴在孩子的胸前,眼含热泪:“小金金乖,妈妈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等妈妈身体好了,从苏联学习回来,妈妈就每天抱你,教你唱歌,做你喜欢吃的东西给吃。”
放下儿子后,金维映直接往出走,背后传来儿子止不下来的哭声,她强忍泪水不再回头,盼着有朝一日能把病治好,再回来抱抱儿子。

图|金维映故居
金维映、蔡畅、蹇先任、刘群先、林伯渠的女儿林林等人从延安启程,辗转兰州等地,前往苏联。等一行人抵达莫斯科,已经是1938年的夏天了。
早在金维映他们到莫斯科之前,毛主席夫人贺子珍、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就已经到了莫斯科,如今她们再次在莫斯科相聚,分外高兴。
为保密起见,大家都改了名字,金维映叫“妮达”,她一开始住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后来又搬到距莫斯科不远处的一个单独院子,这是组织专门准备好的一个住处,环境清幽,很适合养病与学习。
大家都在共产国际党校学习,金维映的成绩很好,她在校担任学委会委员,主要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往往班上的同学遇到难题,她总是很耐心的解答。
学习之余,金维映很思念祖国,思念丈夫和儿子,此时此刻,有无数的战士们正在前线杀敌,抗击日寇,她心中满是担忧。
或许是忧思过度,金维映到了莫斯科一年后,身体越发不好,病得越来越严重,一开始还能边治病边学习,到后来病情愈发严重了,甚至都不能学习了。她坚持到1940年底,在任弼时等人的关注下,金维映住进医院。
1941年,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炮火,正在医院治病的金维映不幸在这场炮火中牺牲,身死异国他乡。这一年,她才37岁。

图|金维映的儿子李铁映
李维汉很忙,无暇照料孩子,之后将他与金维映的孩子送到洛杉矶托儿所,这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创立的一座托儿所,里面都是许多烈士的前线战士的子女。由于许多洛杉矶爱国华侨捐助了幼儿生活用品、玩具、食物、药品等物资,为铭记这些大洋彼岸的亲人们的关怀,这所托儿所就被命名为“洛杉矶托儿所”。
李维汉与金维映的孩子在托儿所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也迎来革命胜利,这个孩子如今成为我国的卓越领导人——李铁映,也就是罗小金。
李铁映长大后常常思念母亲,他几次奔赴金维映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寻找母亲的过往。1987年,李铁映到浙江出差,他吩咐随行的秘书到宁波各处查查,看看母亲家中还有什么人。

图|李铁映夫妇在金维映塑像前
当年炮火阻隔了信息,金维映到中央苏区后,经常给家中父母写信,还给家里寄钱寄衣服,但自从开始长征后,她的家中往来的信件中断。在延安安定后,她又恢复给父母写信,到苏联后联络再次中断。
所以在与金维映失联后,父母一直牵挂着她,可怎样都无法知道她的消息,1938年父亲金荣贵逝世前,还叮嘱金维映弟弟:“一定要找到姐姐。”
家乡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百姓欢迎下进城,金维映的弟弟就在人群中,紧紧盯着解放军的队伍,希望能看到姐姐的身影,可始终没有发现。
直到1987年,李铁映来家乡打听母亲家人的消息,得知母亲的父母已经离世,还有个弟弟尚在人间,李铁映才与舅舅相见重逢,一家人在几十年后也终于团圆。
遗憾的是,金维映却再也无法与亲人相见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5:30 , Processed in 0.0081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