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提出很大胆的计划,三位元帅都很惊讶,主席犹豫很久后才同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02:3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粟裕提出很大胆的计划,三位元帅都很惊讶,主席犹豫很久后才同意                                                         2023-09-06 12:39                                       
                                       

战争总会出奇人,粟裕就是在解放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战略黑马,他在1948年所发动的一场战役,让毛主席和各大元帅在往后的日子里对他称赞不已,就连刘伯承元帅都觉得粟裕比他强。

粟裕

刘伯承是公认的军神,那么被一位军神承认的军神,自然是众望所归。

而这场奠定了粟裕打“神仙仗”名声的战役,正是著名的“豫东战役”,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毛主席将这场战役的前后阶段称之为:

“爬山坡和下山坡”。

若说在“豫东战役”前的解放军是爬山坡,打得每一场仗都很艰难吃力,那么在豫东战役后,便是开始走向轻松,而三大战役便是建立在下山坡的过程中。

但也是粟裕的这场战役,他在发动之前,曾遭到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反对,甚至连陈毅和刘伯承这几位元帅都感到震惊不已。

也是粟裕后来坚持不懈的决心和精妙绝伦的分析,最终让毛主席点头,答应让粟裕打响这场战争。

1947年的初秋,经过了“南麻战役”以及“临朐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总体局势已经非常不好了,而国民党仍然在东北,山东,华北地区增兵,试图逼迫解放军主力在华北决战。

与此同时,国民党方面也加强了国民党在西北的力量布置,在陕西的胡宗南,在西北的马家军,还有在陕西的阎锡山都对我党的“陕北根据地”虎视眈眈,陕北一直是我党的政治中心,一旦有失,那么解放战争将会受到何等重创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毛主席从太岳军区调来陈庚,让陈庚插入豫西地区,与谢富治一同组成“陈谢兵团”。

而后又让粟裕的前往鲁西南组成“华东野战军西兵团”。

然后以这两个兵团与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兵团”组成“品字型”战略防守,稳住解放军在中原的局面。

但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这种布置也仅仅是稳住溃败的局面,毛主席知道要想彻底扭转局面,必须要有一个大的改变,在无数个寝食难安的思考后,毛主席说出了这番话:

“既然国民党左一拳打到西北,右一拳打到山东,那么我们就去打他的胸膛”。

所谓胸膛,正是中原以及江南地区。

当时的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重创的非常严重,十二万人的军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减员高达五万,所以毛主席便准备安排粟裕带领军队前往“豫皖苏地区”,这里的国民党防守力量非常薄弱,假如粟裕拿下了南京,那么国民党的威势就会溃败。

即便最终拿不下,那也能重创国民党在“豫皖苏区”的基本经济盘。

按理来说,当时没有比毛主席所提出的这一个战略更稳妥的办法了,但粟裕知道,他带着兵团南下“豫皖苏地区”,代价就是刘邓大军接下来将面临更大的围剿压力。

1948年的2月,粟裕在经过了数十天的深思熟虑后,给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发电报,请求推迟渡江作战,而是集合在山东地区还有大别山的两个野战军力量打一场在中原的歼灭战。

粟裕的这个想法在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就让毛主席等中央军委领导人否定了,根本原因就是太冒险了,在整场战争中,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国民党救援的行军速度,一旦出现差错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但粟裕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在与陈毅还有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领导人进行多次的讨论后,再次郑重向毛主席发电,并且立下“军令状”:

“在未来6个月内歼灭中原地区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第5军为核心的6—12个整编旅”。

要知道国民党的一个整编旅就是一万人左右的编制,相当于改革前的一个师,而粟裕想要吃掉的更不仅仅是一个“整编第五军”,严格来讲,粟裕想吃掉的乃是盘踞于“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交点的“邱清泉兵团”。

与此同时,在这场战役中可以被粟裕调动的力量乃是“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还有第十一”这六个纵队,我军方面的一个纵队大概人数也在两三万左右,看似总体人数要比邱清泉兵团多上一些,但实际上,想要拿下邱清泉兵团,还要考虑周围的国民党援军。

比如在武汉的“胡琏兵团”,胡琏乃是在“南麻战役”中牢牢缠住粟裕的麻烦对手,再比如位于郑州和开封一带的“孙元良兵团”,一旦邱清泉被包围,这些国民党军队就会迅速反包围,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觉得凶险的原因。

除了粟裕,没人敢在这团火中“取栗”。

但出于对粟裕的信任,毛主席还是下令这场战争由粟裕全权指挥,陈毅不参加这次战役。

1948年五月下旬,粟裕请求中原野战军适当牵制“南阳”和“武汉”随时北上的敌军,而粟裕则带着六个纵队南渡黄河,这六个纵队中还有人数仅有几千的“两广纵队”,所以粟裕的人数并不多。

为了让这场战役有一个突破口,粟裕下令让“陈唐兵团”率领第三和第八纵队去攻打开封,陈唐兵团的战略意义在于“吸引”邱清泉部队支援开封,而陈唐兵团在雷厉风行的行军速度下用一天的时间拿下许昌,歼灭了守在这里的一个国民党“二十一旅”。

许昌告急的电报发来,邱清泉果然立即出动。

但蒋介石看出了粟裕的想法,于是在给各兵团的意见中表现出了一种脱离实际的乐观,蒋介石认为,以解放军的攻城能力,想拿下河南开封这种堪称“重型的防御城市”,没有十天是不可能的。

蒋介石之所以要传达这种意思,就是为了逼迫解放军自乱阵脚,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蒋介石想要的就是耗掉解放军这股锐气。

但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一个致命的变故发生了。

在我党的地下党员的努力下,开封城的城防图完完全全被暴露出来,陈唐兵团知道了守城的重心在于北门,于是便集中三纵和八纵的力量攻打“西门,南门还有东门”,开封里的国民党守军被打得晕头转向,竟然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被攻破城池,开封就此失守。

国民党军在开封的大量武器被缴获,守军三万人被全歼。

当开封失守后,蒋介石才开始害怕,下令让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区寿年兵团还有胡琏兵团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火速援驰开封,最好是把解放军的三纵和八纵歼灭在开封城。

面对国民党的援驰,粟裕再出妙招,那就是让陈唐兵团撤出开封,准备开始“围点打援”。

仅在开封城里休整了四天的陈唐兵团立即带着战利品撤出开封,而邱清泉兵团执意追着陈唐兵团不放,在这样的局势下,粟裕发现了一个突破点,那就是位于“雎县和杞县”的区寿年兵团,粟裕发现了区寿年的“畏手畏脚”,于是让陈唐兵团原地阻击邱清泉,然后他便带着华东野战军主力阻击区寿年兵团。

区寿年兵团有着整编七十二师以及整编七十五师两支部队,人数高达六万,但在粟裕的忽然袭击的情况下,区寿年兵团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发生溃败。

为了援救区寿年兵团,整编二十五师的黄百韬放弃了许世友针对的兖州,立即来援助区寿年,区寿年眼看粟裕要被反过来包围了,当即“意气风发”要冲锋突围,谁知道却被粟裕提前歼灭,区寿年还被俘虏了。

在区寿年兵团被歼灭后,粟裕还想一口气吃掉黄百韬兵团,谁知道黄百韬竟然自己带头冲锋,以身受重伤的代价击退了粟裕,但黄百韬兵团也损失非常惨重,与黄百韬兵团一样的还有邱清泉兵团。

豫东战役打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在战后的统计上,看似解放军的伤亡人数和国民党军队差不多,但两者在中原的优劣势还有武器配备,显然是我军获得了很根本性的胜利。

也是在豫东战役后,国民党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区寿年兵团的歼灭,黄百韬和邱清泉的重创,都为后来他们在淮海战役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这也是毛主席终其一生都欣赏粟裕甚至是佩服粟裕的根本原因所在,要说能把一盘棋“转危为安”的人,在解放战争后期,除了毛主席以外,便是这位打神仙仗的粟裕大将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8:01 , Processed in 0.00808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