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4年毛主席在城墙上问韩炳文:你长时间在故宫里,有什么感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04:57: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4年毛主席在城墙上问韩炳文:你长时间在故宫里,有什么感觉?                                                         2023-09-04 09:49                                       
                                         

韩炳文陪毛主席在神武门城楼小坐

前言 对于故宫,毛主席可以说是既喜欢,又厌恶的!说喜欢,是因为故宫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以及不少书画孤本,这些都是人民的宝贵财富;说厌恶,是因为毛主席对压迫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是非常痛恨的,立志推翻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
在毛主席的心里,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一点,毛主席一生都没有实质性地进入过故宫。在一次登临故宫城墙的时候,毛主席突然笑着问韩炳文:“你长时间在故宫里,有什么感觉?”
毛主席:决不踏进故宫一步 1948年12月17日,毛主席在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特意提到:
  “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故宫

按照中央的指示,一天后,张奚若带解放军干部秘密进入北平,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在被迫攻城的时候,用于的文物保护。
1949年1月16日,毛主席再次起草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点名提到了故宫:
  “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在几次谈判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毛主席依然希望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使北平城中的文物建筑免遭战乱的破坏,也让北平城中百姓免受战火的摧残。于是,毛主席亲自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主席说:
  “北平城中有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有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古迹,希望你方能够放弃据城抵抗,接受和平缴械或者出城改编。”

毛主席和傅作义

最终,在党中央的多方努力下,傅作义最终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北平城没有被战火焚毁,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些文化瑰宝。
1月31日,解放军入城后受到了北平百姓的夹道欢迎,大家纷纷称赞毛主席的决策英明,使他们免受战火侵扰。
3月底,毛主席和党中央一起进驻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后来,由于新中国的筹备需要,中央领导们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双清别墅和北平城中,很不方便。
尤其是周恩来,为了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一天一趟往中南海跑,晚上还要回到香山的双清别墅休息。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在中南海找个地方住下,不回双清别墅。周恩来临时住的地方,正是菊香书屋。
看到毛主席经常要在香山双清别墅和城里来回跑,很多时间都会浪费在路上,北平市长叶剑英建议,党中央干脆搬到中南海来办公。周恩来认真考虑后,认为叶剑英的建议很好。

毛主席

有了周恩来的支持,叶剑英立即组织了人手,将中南海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让中南海看起来焕然一新。中南海收拾完后,叶剑英向中央打了一个正式报告,请党中央迁址中南海。
等了几天,叶剑英发现没有任何动静,便来到香山的双清别墅,询问搬迁情况。
在叶剑英的面前,毛主席没有表态。然而,在叶剑英走后,毛主席却对周恩来说:“剑英这个人可真是固执!我不搬,中南海是皇帝住的地方,我不当皇帝!”听了毛主席的话,原本就支持叶剑英搬迁的周恩来,笑着说:“主席啊,您就应该听这个‘父母官’的。”
毛主席有些生气地说:“我就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听他的!”周恩来说:“主席,剑英坚持让您入住中南海,也是有原则的。您看看,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个围墙都没有,安全上不好保证嘛……”
还没等周恩来说完,毛主席就插话说:“不要再说了,不谈这个问题了!”周恩来心里知道,毛主席一向不喜欢皇帝,对皇帝住过的地方,也是十分忌讳的,便说:“不谈,就不谈吧。”

毛主席和周恩来在一起

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周恩来看着坐在旁边的朱德说:“毛主席住进有高墙的中南海里,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啊!”对此,朱德表示赞同:“主席,你这样每天从香山出发,到城里开会,晚上还要再回来,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终于,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毛主席同意了搬进中南海办公的建议。见毛主席同意了,周恩来便将自己临时居住过的菊香书屋让出来,给毛主席办公和居住,自己则辗转搬到后来的办公地点——西花厅。
搬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后,毛主席对这里的自然景观很是喜欢。看着满院的小草,让他感觉更加亲近。
有一次,周子健找来工作人员打扫菊香书屋。正在园中拔除杂草的时候,被毛主席叫住。毛主席说:“莫拔莫拔,切莫伤了无数的生命。”
后来,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又在院子里的十字路口,摆上了一对常青的棕树,还留了一些无花的果木,并在走廊上放置了两盆娇翠欲滴的绿草。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毛主席非常喜欢,点着头说:“嗯,不错,不错!”

毛主席

据说,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认为故宫的条件更好,提议选择故宫为中共中央的驻地。他们说:“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带领我们走向了胜利,如今已经取得了胜利,我们应该让毛主席搬进紫禁城居住,把机关部门安置在故宫之中。
对于这样的说法,毛主席却摇了摇头,说:“紫禁城可不是一个适合党政机关办公的地方,换个别的地方吧。”
后来,经过一番争论,毛主席和党中央最终选择了和故宫隔墙的中南海。
在毛主席看来,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封建主义和皇权的代表。当时,皇帝为了彰显他们的天子地位,将自己的居所定为“紫禁城”,与传说中天帝的“紫微宫”对应。作为人民领袖的毛主席,认为如果自己再进入故宫这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是非常不合适的。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

虽然,毛主席答应住在中南海。但是,他始终给自己规定了一条底线:决不踏进故宫一步。
韩炳文:故宫城墙高,外面的什么也听不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9月27日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在毛主席的心中,新中国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紫禁城的主人。毛主席认为刚刚回到人手中的故宫,在目前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此,毛主席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这些可都是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流传的珍贵宝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东西。”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许多旧友将自己的收藏,赠送给毛主席。而毛主席没有把这些珍贵文物私自留下,而是交给故宫收藏,让更多的游客在游览故宫的时候观赏。
比如友人蒋泽霖所赠清初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船山学社”友人姚虞琴所赠王船山手迹《双鹤瑞舞赋》。这个姚虞琴,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画家。
祖籍在浙江余杭的姚虞琴先生,曾经在长沙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毛主席早年在长沙的时候,曾在“船山学社”研求学问。说起来,二人算是故交社友。同时,姚虞琴也是一个爱国的画家。
在日寇横行的时候,姚虞琴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兰花没有土,以此来寓意国土沦陷。在毛主席带着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那一刻,姚虞琴非常高兴,将自己珍藏的这件寄托爱国思想的墨宝,交由他的好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叔通先生,转赠给毛主席。

姚虞琴先生

在接到《双鹤瑞舞赋》的时候,毛主席非常高兴。欣赏之余,毛主席让人将这件书法,交给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并致信一封。在信中,毛主席写道:
  “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
几天后,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特意给毛主席写信,把这件书法的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主席:你写给郑振铎局长的信及王船山墨蹟一卷,均早收到,……墨蹟已请专家鉴定,确係真迹。现已将此卷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以备陈列。”
在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即使毛主席是一国领袖,但是在收到捐赠的书法后,依然会通过正规的鉴定渠道,来鉴定真伪。由此可见,当时的领袖与部下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接到信后,毛主席在信上批示:“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在毛主席看来,是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书法是自己赠送的。

右二为张伯驹老人

另外,还有一些收藏品是那些著名收藏家,以呈送毛主席的名义,捐献国家的。如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主席。虽然,毛主席对李白诗词十分推崇,对这件可能是唯一的李白传世墨迹爱不释手,但还是按照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些书画作品的加入,极大地充实了故宫的馆藏内容,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什么要说充实呢?
那是因为,在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时候,为了获得活动资金,在国内搜刮了非常多的黄金和文物珍宝,让博物院的馆藏失去了许多。
1954年1月至4月,国内连续发生了几场特大火灾。此时,刚好有苏联消防代表团访华。在访华过程中,苏联消防代表团提出了一些改善消防工作的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就包含了加强紫禁城消防工作和保护文物的建议。
后来,罗瑞卿把这些建议,汇报到毛主席那里。想到前一段时间的火灾,毛主席决定亲自到紫禁城,沿着消防警卫队员的巡逻路线绕一圈,了解一下故宫文物保护的工作情况。

毛主席和罗瑞卿在一起

5月17日,下午4点,故宫博物院保卫科接到来自中央保卫局的通知:“毛主席要来故宫参观,请予接应。”考虑到故宫这一天正常对外开放展览,毛主席特别强调,不要干扰故宫的游览秩序。
过了一会儿,两辆小轿车驶进了故宫神武门,毛主席身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脚穿布鞋,手拿一根小竹竿,从小轿车里走了出来,在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的陪同下,登上神武门城楼东马道。
这一天,毛主席非常高兴,围绕着神武门城楼走着,望着紫禁城外的青山绿水和紫禁城内的红墙黄瓦,面露微笑。随后,毛主席向东城垣东北角楼走去,踩着苜蓿草,微笑着说:“这是苜蓿草吧,是好东西。
在东北角楼处,毛主席停住脚步,凝望着这座有三层屋檐、27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脊参差错落的角楼。许久之后,毛主席才转身,沿城垣向南走去。
来到东华门后,毛主席坐在小马扎上,和大家一起休息。期间,毛主席请韩炳文等人一起吃橘子。毛主席看着韩炳文,微笑着说:“你长时间在故宫里,有什么感觉?”听到毛主席的问话后,韩炳文就故宫的建筑,回答说:“主席,故宫宏大,城墙高,外面说什么,里面也听不着。有一次,一个同志跑进来对我说外面放炮呢,我却什么也没听见……”

故宫城墙

韩炳文说完后,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若有所思。接着,毛主席饶有兴趣地向韩炳文询问了故宫博物院的机构设置、各部门分工情况和职工的文化素质等问题。当韩炳文汇报到群工部的职责之一,是接待各界群众及外宾参观时,主席打趣道:“我也是群众,你们群工部也应该来接待我嘛。
在得知韩炳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时候,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你还要好好学文化,多了解文物方面的知识呀!
随后,毛主席来到了紫禁城午门,看到城楼上有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便驻足参观了很久。直到天色已晚,毛主席才意犹未尽地向人们挥手告别,结束了2小时55分钟的参观。
5月19日下午,毛主席又一次来到紫禁城。这次,毛主席乘车进神武门,下车后沿西马道上城墙参观。
当毛主席朝南走到西华门城楼处时,被城墙外的几个女中学生认了出来。她们非常惊喜,都大喊:“毛主席万岁!”她们的声音,吸引了更多的群众,人们从各处跑过来,高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观看文物

人越聚越多,毛主席一边在城墙上向南走,一边向人群亲切地挥手致意。随着毛主席的移动,人们也在城外向南涌动,直到午门。
在午门,毛主席再一次观看了在这里举办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看着出土的北京猿人遗址中出土的牙齿、石器等化石等文物,毛主席对身边陪同的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历史,你们应当学点历史,要懂得历史。
不一会儿,在外面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着这些群众,毛主席原本打算出午门和群众见面,但是工作人员考虑到群众太多,没有准备,便临时决定改走西华门,乘车悄悄地离开了故宫。
这一次,毛主席大约在城墙上游览了1小时30分钟。
5月20日下午5点,毛主席最后一次来到紫禁城。这一次,毛主席由神武门城楼西马道登上紫禁城,然后漫步至西北角楼,再折向南,经西华门和西南角楼,到达了午门。

陈叔通和毛主席

期间,毛主席和陈叔通老人随意坐下休息。陈叔通还饶有兴趣地拿过毛主席的拐杖,看了看。突然,陈叔通对毛主席感慨地说,
  “我是三朝元老,参拜过清朝皇帝,见过袁世凯,还和蒋介石打过交道,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气,只有毛主席你不一样,和我们没有一点距离!”
这珍贵的一幕,被摄影师捕捉到,刊登在《人民画报》上。
随后,毛主席在西边城墙上看到近处防空部队的高炮阵地,看完他们的演习,说:“高射炮设在这里不好,敌机飞到这里再打,就晚了。
从午门城楼马道上走下来的时候,毛主席显得非常兴奋,毫无疲倦之感,想继续参观宫殿和文物展室,无奈宫殿内没有安装照明设备,不适合参观,只好在晚上7点多时,乘车离开了紫禁城。
这一次,毛主席在故宫游览了约2个小时。

吴仲超

此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特意准备了照明和安全设备,并多次向毛主席办公室打电话,欢迎毛主席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来故宫参观。但毛主席终因政务繁忙,再也没来过紫禁城。
虽然,毛主席再也没有来过故宫,但是仍然和故宫有联系:向故宫赠送她的藏品,也向故宫借阅书画。据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回忆:
  “除了买字帖供毛泽东观赏,我们有时还到故宫,借一些名书法家的真迹给他看。一九五九年十月,田家英和陈秉忱向故宫借了二十件字画,其中八件是明代大书法家的草书,包括解缙、张弼、傅山、文征明、董其昌等。”
故宫工作人员说,毛主席每次借阅,都有清单,并及时送还。在故宫中,保存着两份毛泽东借阅古书画的目录:
  “一次是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三日,由中央办公厅陈秉忱经手,借阅书画二十件;另一次是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由田家英接洽办理,借阅书画二十六件。”
从这两份目录上看,毛主席这两次所借的作品,都是明清两代名人的大作。经过鉴赏,毛主席把这些古代先贤们的神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毛主席在欣赏书画作品

在毛主席的眼里,故宫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故宫是封建王朝的残留,所以毛主席才不愿意到故宫里面去;另一方面,故宫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要重点保护的。所以,才有了毛主席连续三次来到故宫的城墙上,沿着城墙绕行,而不进故宫的结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6:00 , Processed in 0.009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