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若是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将会如何?徐向前:早已准备新长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18:30: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3-9-9 18:31 编辑

若是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命运将会如何?徐向前:早已准备新长征                                                         2023-09-07 10:45                                       
                                       

1936年下半年,陕西一带热闹极了。先是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再是西安事变骤然爆发,这两件大事都足以影响全国局势。

而这两件事看似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不是红军长征到了陕北,那么达成国共合作的事变未必会发生在西安。

更重要的是,西安事变的结果表面上是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是按照徐向前后来透露的意思,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恐怕还要进行新的长征。

长征与西安事变究竟有何联系?是谁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以后,共产党和红军又做了哪些事呢?

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这时的红军队伍里虽然依然有昂扬的革命斗志,但是谁都知道红军那时面临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来红军从江西一路转移到陕北,就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队伍里早已称得上是人困马乏了。

再加上陕北入冬比南方早,红军的御寒物资却始终没能到位,后来就连粮草都快难以为继。

因此红军在欢庆长征暂时胜利的同时,还在想方设法地为度过那个眼看着就非常艰难的冬天做着准备。

然而就在红军面临重重困难时,蒋介石却顺利地从南方的“两广事变”中抽身了。之前蒋介石一直没派多少嫡系去陕北,就是被南方的事掣住了肘。

这一下蒋介石解决了南方的心腹大患,对红军的虎视眈眈自然再度凸显,所以他立刻让国军休整队伍,要去陕北再次发动对红军的“围剿”。

国民党本就有人员装备上的优势,蒋介石这回又要集中力量攻打红军在陕北的新根据地。如果真的让他的计划得以实施,那么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红军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到陕北以后立马开展了接下来的战略布局。

比如1936年会宁会师后,党中央即刻组建西路军,尝试在河西走廊开辟新的根据地。至于挂帅的人选,则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徐向前

红军总部之所以决定要往西扩,就是为了尝试通过西北地区打通与苏联的交通要道,进而在抗日救亡和抗击反动派等方面,寻求苏联的援助。

可惜西北地区有与蒋介石蛇鼠一窝的反动军阀,让西路军的西征屡屡受挫,只能在沙漠戈壁间平时抵抗。

再加上西路军的西征,让红军本就不多的人员和装备变得更加分散,一时间陕北的根据地竟有了内部防守空虚的苗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更决心要将在陕北根基未稳的红军一网打尽,大批国民党部队也陆续往陕西附近聚集。

他自己还亲自去过西安,就是为了盯着“剿共计划”的布置。可以说红军长征后如果不在陕北落脚,蒋介石肯定不会去西安,那也就没有西安事变了。

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看到西安事变中一个关键人物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西安事变同样未必能够爆发。

关键人物——张学良

众所周知,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核心人物。如果不是他在紧要关头决心“兵谏”蒋介石,恐怕抗日局势会更加艰难。

但其实张学良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继承人,最开始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态度就算比国民党反动派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1928年底,张学良带领东北军“改旗易帜”以后,直接成了蒋介石手下的地方军头领。

那几年里,张学良确实非常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他甚至还在蒋介石的指使下,执行了对日不抵抗政策,就宛如成了蒋介石的爪牙。

1934年初,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到了鄂豫皖一带,还冠上了“剿共副总司令”的名头。那时他刚从国外回来,似乎还不清楚国内的情况。

因而走马上任后,张学良曾宣称:若要救国,必须真诚拥护“蒋委员长”。也正因如此,他对蒋介石的“剿共”行动非常支持。

可以说红军最后踏上长征路,也离不开张学良为蒋介石出的那一份力。然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张学良恍然意识到自己之前错得有多离谱。

尤其日寇铁蹄有了南下的趋势以后,张学良终于明白与红军交战不可能挽救危机中的中华民族,反而是在扼杀真心抗日的力量。

幸而张学良的幡然醒悟时还不晚,红军不但没有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下成为历史,反而越战越勇,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此时张学良越可来越渴望真正地为民族而战,所以他开始放下指向红军的屠刀,只是他还没有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做。

等到华北事变以后,张学良忽然接到被调往西北的命令。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张学良应该带领东北军与已经转移到陕甘宁一带的红军继续战斗。

可这时张学良根本不愿意再搅入内战,只是碍于蒋介石的地位,他不好直接与蒋介石撕破脸皮,只能接着和红军对抗。

虽然张学良意识到不该内战,但他还是以为当时人困马乏的红军应该早已没有了战斗力,所以开战以前还怀揣着三个月内完成任务的幼稚想法。

可战斗一打响,红军就让张学良和东北军吃了大亏,东北军甚至只能四处逃窜。此时恰逢国民党五大召开,去南京参会时张学良还受了不少委屈。

开会期间,张学良不但受尽冷嘲热讽,就连基本的补给与抚恤也没能拿到。至此他终于明白绝不能再助纣为虐了,蒋介石绝非值得追随的对象。

于是在苦闷与抑郁中,张学良最终决定要寻求同共产党的合作,这才有了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必然

国民党五大开在南京,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整个南京城几乎都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因此张学良没办法在南京做什么。

他只能按耐住着急情绪,等会开完就跑去了上海,想办法见了不少与共产党有接触的民主进步人士,逐渐联系上了共产党的组织。

虽然他的东北军前不久刚在红军手上吃了大亏,但是想到蒋介石的大军之前在红军手上也没讨到便宜,张学良心里就宽慰了许多。

何况他在思考自己与东北军的未来时,已经把红军和共产党列为了合作伙伴。想到将要与这样强大的队伍联合,张学良的斗志也重新被激发出来。

另外一边,共产党与红军向来主张团结一切能团结的队伍。因此党中央听说张学良有意求合作以后,立刻给出了积极回应。

1936年初,毛主席、周总理等红军方

面的核心领导联合发表了《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与之合作抗日。

没过多久,张学良亲自去了延安,与周总理进行了一场历史性会谈,随后双方逐渐达成共同反蒋的协议。

可以说1936年红军主力会师以前,张学良已经有了与蒋介石对抗的计划,只是没有合适的契机而已。蒋介石自然不知道这一切,否则他根本不敢去西安。

蒋介石之前未一定知道张学良不想打内战,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张学良会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毕竟1936年底去西安时,他带上了自以为合适的方案。

原来除了督促西北国军“剿共”以外,蒋介石那次还打算借机让张学良带着东北军调防去南方,这样就能避免他与红军的直接冲突,也算照顾了张学良。

可谁能想到那天凌晨,蒋介石骤然接到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对他实施“兵谏”的消息时甚至还在睡梦中,由于着急逃跑连假牙都忘了带。

威风凛凛的“蒋委员长”,何时这样狼狈过,他心里也更不愿意让张学良等人得逞。为了表达抗议,他甚至绝食两天,直到见到宋美龄等人情绪才好一些。

此时,张学良已经把西安城里发生的事如实告诉了共产党,并且真挚地希望共产党能参与事变的后续处理,进而达成两党的和解与抗日合作。

蒋介石虽然根本不想与共产党合作,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侧,蒋介石只能与共产党讨价还价,最终同意了全民族抗战。

统一战线的建立,意味着国共两党必须化干戈为玉帛。正因如此,红军才能在陕北扎下根来,不必再进行战略转移。

当然也有人问过,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红军该何去何从。毕竟蒋介石的兵力不是开玩笑的,如果都围上来红军恐怕插翅难逃。

对此党中央其实早有考量,徐向前后来还亲口说出过答案,其实红军早就开始准备新的战略转移了。

毕竟江西苏区曾经的遭遇太过沉痛,让红军到陕北以后不得不早做打算,以免再陷入那种被动。

幸而在民族大义面前,张学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与蒋介石撕破脸皮也在所不惜。这才有了西安事变,也才有了事关国运的全民族抗战。

只是可惜了张学良,他的前半生明明能在人物辈出的民国时代翻云覆雨,往后余生却只能被蒋介石幽禁,直至熬死蒋家父子才重获自由。

不管怎么说,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让红军的不必再被国民党围追堵截,单凭这一点我们就该永远铭记张学良的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1:34 , Processed in 0.0082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