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过八十岁,最痛苦的,不是没房没钱,而是失去了这三座靠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09:05: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过八十岁,最痛苦的,不是没房没钱,而是失去了这三座靠山                                                         

2023-10-13 16:20                                            发布于:湖南省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烦恼,虽然想尽办法舍去,但总有一些烦恼,是舍不掉的,还会越来越清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八十岁,本想家里有房子,手里有存款,月月有退休金,就很不错了。
现实却给我们很多未知的因素,让我们抱着财富,却过着苦日子。
想来,最痛苦的,就是失去了以下几座靠山,余生走得很孤单。

01
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子女,晚年没有人托举。
  《百年孤独》里有句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
这句话让很多人流泪,因为父母勤勤恳恳付出,哺育了子女,也走在前面,甚至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
琢磨一番,我们会发现,生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而父母先走,是符合规律的。
反过来,子女比父母走在前面,痛苦就翻倍了。一方面是父母得不到更好的供养,一方面是子女先走,违背了自然规律。
王羲之的妻子郗璿,活了九十多岁,在东晋时期,应该是寿星了。
郗璿活着的时候,七个儿子都已经过世了,丈夫也走了。她余生的日子,成为了大问题。
皇上念及其儿子王凝之,是因为叛军而故,还赐予了郗璿鞠养的好处。
一些堂侄儿、儿媳、孙子等,也会来探望,但是隔代的关爱,到底是不够亲密的。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家庭,孙子和爷爷、外孙和姥姥一起过日子,表面上其乐融融,但是爷爷、姥姥会担忧孙辈如何长大的问题。
另外,八十多岁的人,自己病倒了,还拖累孙辈,这是于心不忍的。
下一代人,托举上一代人,这是合乎常理的,老人也很容易接受。但是看到五六十岁的子孙过世,就是另外的情愫了,打击很大。
特别是一些农村,认为子女先走,是老人“克子孙”,老人把子孙的寿命带走了,就更难受了。

02
久病床前少人问:失去健康,什么都不是你的。
  《增广贤文》里说:“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时间是留不住的,花钱也买不到。
八十岁之后,人还健康吗?知道答案,很重要。
只要身体好,活一百岁都不嫌多。身体不好,每天都苟延残喘,要人喂饭、翻身、洗澡,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什么都控制不住,身体都像一个物件,被人搬来搬去。生活的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可能拖累家人。
  我们常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等自己很老了,能够有老伴,互相做保姆。这是理想主义。
因为你八十岁的时候,老伴还不一定健在。老伴走了,你的最好的保姆,就弄丢了。
你依靠手里的钱,请护工、保姆,或者把房子变卖了,去住养老院。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不是最佳养老方案。
身体垮了,到哪里都会被嫌弃。护工和保姆,日积月累地照顾你,也会烦躁。并且,他们照顾你,是工作,是交易,而不是付出真情。
至于自己的子女。当你八十岁的时候,他们也五六十岁了。你九十岁,他们就六十多岁了。都是老人,谁照顾谁呢?
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没有办法好好孝顺。人家五六十岁,在追求诗和远方,但是你的子女却在年迈的生病的父母面前,做饭送水,对比一下,落差就有了。
身体病了,还要看各种冷眼,听各种嫌弃的话,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改变,难免是煎熬。

03
手足断,难得连:失去兄妹,大家庭就真正散了。
在“浙江窗口”网络平台上,有条扎心的消息。
发布消息的人说,107 岁的外婆突然执意回娘家看看,根本目的,就为了见见101岁的弟媳。
外婆回到娘家,每一句话,都是“道别”。
还好,外婆还有娘家人,她打心眼里高兴。
一个女人外嫁了,那么她的娘家,就是她的靠山。万一婚姻抗不过,那就离婚,还能回娘家住。
就算父母过世了,还有兄弟姐妹,能够宽慰几句。女人受到欺负了,娘家的兄弟,也能撑腰。
一个男人结婚了,能和兄弟聚一聚,也是携手做大家业。
八十岁了,你的兄弟姐妹还好吗?外嫁的女人,还有娘家吗?若是没有了,那就真正失去了大家庭,内心是很遗憾的。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少一个,就是家庭缺了一个角。
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只要骨肉还在,那么你还能得到关爱、牵挂,还能听到有人喊你的乳名。

04
很多人在追求长寿,但是没有看到“长寿多辱”的情况。
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走不动了,被子女照顾;活了七八十年,每天都很幸福;有钱花不完,给子孙;房子不能带走,都交给子孙处理......人生就算顺了。
因而,当我们老了,想要家庭幸福,就别总是盯着钱财看,而是多积德积福。
  正如古人说的:“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厚德之人,子孙多关照,内心也纯洁,每天都活得和颜悦色。
人老了,最要精神富起来,不求万年,享受当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11-9 01:12:06 |只看该作者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4:05 , Processed in 0.0086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