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路军六个旅12旅长,每一个都有传奇故事,陈光最可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8:43: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八路军六个旅12旅长,每一个都有传奇故事,陈光最可惜                                                         

2023-09-18 10:46                                            

发布于:北京市

       红军时期先后出现过7,80个军,35个军番号,几十万的队伍。八路军只有6个旅,每个旅都来自不同的红军,不同的山头。12位旅长,也都是大名鼎鼎的英雄。

115师343旅
旅长:陈光
1905年2月24日生,湖南省宜章县人。1926年12月,参加农协闹革命。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在宜章县城举行年关暴动,他把“马日事变”后埋藏的12支步枪献出来,组成农民武装队。
陈光是一员虎将,一生共有10次负伤。1930年2月,参加水南、值夏战斗时,他曾救过第一纵队长林彪,自己却再次负伤。1932年,参加漳州、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任红二师师长。
1936年12月,他接替顶撞毛主席的林彪,担任代理军团长,直到抗战爆发。1938年3月,他又一次接替林彪,担任师长。在担任师长的几年时间里,他在山东根据地屡立战功,陆房战斗,击毙日军联防队1300余人。梁山战斗,击毙日本天皇的亲戚田敏江少佐,全歼日军第三十二师团的一个大队。还有白彦战斗、南大顶战斗、甲子山地区战斗、郑城战斗,他多次受到延安嘉奖,也被日军视为强劲对手。
解放战争以后,他却走了背运。1945年10月,因为一台大功率电台没有上交,他被林彪点名批评。由于性格刚烈,他不肯低头认错,此后又有多次事件冲突。在东北的几年,他默默无闻,再也没有成就。
副旅长:周建屏
1892年出生,原籍江西省金溪县,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08年投入云南军队当兵,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八期。他曾在朱德部下任连长,后在云南军中升任旅参谋长。
1924年,他到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率一个营参加南昌起义,在三河负伤。1929年,在闽浙赣苏区担任军事指挥,与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合作,建立了红10军,担任军长。
1937年年底,周建屏率部开创了晋察冀边区四分区,1938年因旧伤复发,在河北平山病逝。1939年,从平山、井陉、获鹿三县分别划出部分地区,成立建屏县,纪念这位革命先烈。

115师344旅
旅长:徐海东
1900年6月17日生,湖北省大悟县人。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
1927年,返回黄陂家乡,开展革命活动,领导农民自卫队打击地主反动武装。他与田道生、丁彩光、田耕三一起,组织领导攻打夏店雨坛寺“缉私营”的武装暴动。夺得武器后,整编农民自卫队,转移到陂孝交界之苎麻岭山区进行游击战争。1927年11月,奉黄陂县委命令,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支援黄麻起义。
1930年5月,任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1931年3月,任红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1933年2月,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1934年4月,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商城县豹子岩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1934年11月11日,带领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开始长征。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领导下,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使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余人。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永平镇,与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
1938年8月,他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后回延安休养。1940年1月,在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期间,又一次病倒,在安徽省津浦路西根据地休养。1946年8月,在山东诸城、莱阳等地休养。1946年9月,从山东到大连市休养。建国后,也基本上是休养,1962年10月,历经两年编成红二十五军战史后,又一次累得大吐血,病危九天。
他外号徐老虎,是一员猛将,他作战让对手丧胆,也一度成为国民党悬赏最高的红军将领。他长一生共有9次身负重伤,全身上下共有17个窟窿,其中8次子弹穿膛而过,他是元帅大将中负伤最多的一个。
1936年,与毛主席会合后,他从自己的每个连队中抽出最好的机枪、驳壳枪,还有大量弹药、医疗用品送给中央红军后勤部,还拿出自己部队全部经费7000大洋中的5000大洋。他把部队无条件交给毛主席指挥,骑兵团直接调拨给一军团。多年以后,毛主席还念念不忘,说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副旅长:黄克诚
1902年10月1日生,湖南省永兴县人。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抗战中,参加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从八路军南下到新四军,在抗战中屡次转战,创建了多支部队。
解放战争中,率部挺进东北,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建立起较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规章制度。
他是一个近视眼,几次因视力差而险些送命。他也是一个性格耿直,敢于提意见的人。红军时期,他多次对错误路线批评并拒绝认错,因此多次受到批判和降职处分。
八路军建立时,一度取消了政委建制,,部队中旧军队习气有所抬头。他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建议恢复被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很快被采纳。1945年9月14日,他以个人名义向延安发电,建议立即派部队赴东北,并应尽量多派,以创建一块大的战略根据地。陈毅曾经评价:你们师长(黄克诚)是近视眼,看问题却是千里眼。

120师358旅
旅长:卢冬生(未到职)
1908年4月16日生,湖南湘潭县人。
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受特务营长陈赓的影响参加革命。南昌起义中,是1营营长陈赓的副官,陈赓左脚受重伤,他冒着弹雨救护,历尽艰险,从汕头到香港,又辗转到上海进行治疗。
1928年初,他护送周逸群、贺龙等到湘西北组织革命武装,同年3月参加桑植起义。1930年,担任红3军第7师20团团长。1933年,任红3军教导团团长,不久任第7师师长。1934年10月,任红2军团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开辟黔东、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
抗日初期,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被派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到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
1945年9月回国,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945年12月14日,卢冬生因事乘马车外出,路遇一个苏军士兵持枪拦车抢劫。他立即以熟练的俄语质问这个苏军士兵是那个部队的,苏联兵顿时慌了并逃到一边。可是当卢冬生乘车又上路时,这个坏家伙怕被告发,在后面开了枪。

副旅长:张宗逊
1908年2月7日生,陕西省渭南县人。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第1师第1团2营6连连长。1928年,成为红四军连长,是“我军创始阶段的少数几个连长之一”。
1930年10月,任红1军团第12军第36师师长。1934年接任红3军团第4师师长。1935年8月上旬,奉命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任参谋长。
抗日战争中,参加雁门关伏击战,指挥滑石片伏击战、陈庄战斗。1943年,率部开赴延安地区,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任务,同时开展冬训练兵和大生产运动。
1947年2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是彭德怀的军事副手。协助彭德怀指挥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岔口战役、黄龙战役、延清战役等战役,参与指挥宜川战役、西府战役、陇东战役、荔北战役等战役。
张宗逊曾是毛主席的最早警卫员。1927年,三湾改编到进军井冈山,张宗逊与毛泽东形影相随,动则并肩行军打仗,歇则同宿一个屋内,经常是毛泽东睡在铺板上,张宗逊等打地铺睡在旁边,随时守护。

120师359旅
旅长:陈伯钧
1910年11月26日生,四川省达县人。
1927年,在高安加入第20军独立团,任团部副官、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时期,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
1930年7月,任红20军参谋长、红3军第7师师长、红15军军长等职,参加了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战役。1933年,任红5军团参谋长、第13师师长。1935年7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
1938年,调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1941年11月起,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
1946年,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路上,陈伯钧始终保持记日记的习惯,从1933年起至1950年,记下了4000多篇日记,以一个革命战争参与者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大跨度地记载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和人民军队的战斗足迹,涉及1933年的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与张国焘分裂路线面对面的斗争,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被学术界评价为在党史、军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军军事教育专家,编写了《步哨动作》、《侦察勤务》等教材,撰写《八路军简史》、《参谋长工作讲授提纲》等著作。发表了《论运动防御》、《游击战术中的袭击与埋伏》、《毛委员率领我们上井冈山》等文章。出版了《陈伯钧日记》(1987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旅长:王震
1908年4月11日生,湖南省浏阳县人。
1927年,从事工人运动、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1929年,他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任红八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省军区代理司令员。
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政委,与军团长萧克同志一道率部西征。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9年8月,奉命率部回师陕北。1944年10月,率八路军南下支队,长途跋涉,英勇转战,途经8个省份,跨越半个中国,跋涉两万余里,先后突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英勇战斗300余次,于1946年秋胜利返回延安。被毛主席誉为“第二次长征”。
1949年,主动请缨进军新疆。他率部进入西宁,解放青海,冒着风雨严寒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直插张掖,解放酒泉,直逼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解放大西北、巩固祖国统一、创建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率领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以勇敢而勤劳的精神,屯垦戍边,发展生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天山南北掀起生产热潮,兴修大批水利工程,开荒百万亩,在北疆首次成功种植棉花和甜菜并获高产,结束了“自古北疆不种棉”的历史。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创建的。

129师385旅
旅长:王宏坤
1909年1月生,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大将的堂弟。
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排长、连长,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第十师师长。1936年任红四军军长。
抗战时期,参加神头岭、林南等战斗、战役。
解放战争,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

副旅长:王维舟
1887年生,四川省宣汉县人。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积极投身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参加反袁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
大革命时期,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在家乡创建四川省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后至1932年在川东组织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参与发动了著名的“万源固军坝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1933年11月2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军长。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9年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兼385旅政治委员。率部冲破敌人对陇东和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实现部队“丰衣足食”。毛泽东于1943年亲笔书赠其“忠心耿耿,为党为国”题词。
解放战争时期,调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46年2月从南方局调回延安后,被任命为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8年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1949年4月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任西路军副司令员的王维舟同司令员贺龙一道指挥第18兵团入川,与第二野战军部队合力歼敌,解放四川省全境。

129师386旅
旅长:陈赓
1903年2月27日生,湖南湘乡人。
1916年投笔从军,编进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1922年进入毛泽东同志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1924年10月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1924年11月黄埔军官学校毕业,1926年3月任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7连连长,曾经两次战场营救蒋介石。
1927年,带领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到1932年,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担任红队队长,专门锄奸。1931年9月,被派往鄂豫皖,1932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33年3月24日,离队潜往上海治伤时被捕。1933年5月从南京逃出,此后在中央红军。长征中,任红军干部团团长。
抗日期间,指挥七亘村设伏、黄崖底设伏,长生口伏击、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追击战、香城固伏击战,被日军视为心腹大患。
解放战争中,所部直接受延安指挥,是我军的一个独立机动兵团。1946年9月22日至24日在临汾、浮山间歼蒋军胡宗南部精锐部队。25日,中央军委、延安《解放日报》、晋冀鲁豫军区通报嘉奖。刘伯承司令员赞扬:“同蒲打得很好,中央夸奖说是出乎意料之外。”
他的一生经历多,传奇也最多。治病被捕时,他当面顶撞蒋介石,黄埔的同窗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濂,胡琏他们联名上书蒋介石,营救他。他曾经领导过徐海东,训诫徐老虎,让他改掉打仗不要命的毛病。
他的朋友多,亲戚也多。谭政是他小时候的跟班,后来成为他妹夫;卢冬生是他家长工的孩子,跟着他走上革命道路;发动“马日事变”的许克祥,也是他家的佃户。他的传奇故事,在开国将帅中最多。

副旅长:陈再道
1909年1月24日生,湖北省麻城市,原本姓程。
1927年9月,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黄安县城失守,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坚持斗争,是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在双桥镇、苏家埠、七里坪等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1932年底,任红4军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1935年,任红4军副军长、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奉命率领一支只有5个连500人的小部队挺进敌后。他出生入死,搏击沙场,积极打击日伪顽军,整整5年“不知脱衣睡觉是何滋味”。进入冀南仅3个多月,即协助冀南区党委建立20多个县抗日政权,部队也由500人发展到1万余人。他领导开展地道战、破击战、麻雀战等,曾多次粉碎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和“铁壁合围”。
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巨野、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西、宛东、淮海等重大战役,他率领的2纵作为刘邓大军的精锐主力,驰骋中原,屡建殊勋,创造了许多模范战例,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陈毅元帅曾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扬他“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
他是一员猛将,做事也能粗中有细。红军时期,敌追击红军于木兰山,陈再道背500块银圆随部队撤退。将军负重而行,力渐不支。敌将近,陈再道忽佯装摔倒,丢钱袋于一水潭中,遂跃起急奔,脱险。当日夜,潜回摔倒处,入潭摸钱袋返,500银圆,一块不少。
他不拘小节,原本姓程。麻城方言中"程"、"陈"读音不分,参军时被人笔误为陈姓,由此沿用不改。红军时期,有老乡发现这个错误,劝他改过来。他根本就不想在宗族姓氏等小事上花心思,说:"姓什么,还不是要提着脑袋干革命?"

12位旅长,都是我军的优秀人才。周建屏和卢东升在建国前牺牲,王维舟转地方工作。
解放战争中,陈光逐渐沉寂。建国后,他担任华南军区副司令,缺少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经验,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同时,他从局部利益出发,从老家宜章将烈士子弟和知识青年招来广州,办起了训练班。
出了这些问题,他却一直不愿意认错,最终被撤销职务。1954年6月7日,陈光去世。这位抗战名将,结局实在可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2:10 , Processed in 0.0091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