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严批林彪电报,放大了他不想打锦州错误?主席为何收回成命? 2023-10-26 10:00
发布于:河南省
在研究辽沈战役时,林彪不愿打锦州而想回师打长春,往往被军史界称之为其战略战术上的短视,林彪最终挨主席严批乃咎由自取。事实上,根据公开的档案史料,从林彪发出不愿打锦州改打长春这封电报,到主席两封电报严批林彪,再到林彪主动改变主意自我否定,最后到主席收回成命,这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特别是因两封电报的时间差问题,客观上放大了林彪不想打锦州之错误。对此,帅克作一简要分析。 我们知道,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精于妙算、持重谨慎。东野大军南下打锦州战役时,本来林彪便有不少顾虑:一是担心部队缺粮缺油缺弹,因为汽车只带了从后方南下单程的汽油;二是担心后方运输线太长,后勤保障不确定性太大;三是担心华北傅作义的部队由关内支援东北,以形成对东野夹击之势。 给林彪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是,他非常担心傅作义部队支援,结果恰恰是傅作义部最能打的独立第95师也即“赵子龙师”等部队,共4个师先后增援塔山。敌情突然加重,用林彪的话说就是准备了一桌饭,却一下子来了两桌“客人”。 于是,本来就持重谨慎和有些犹豫的林彪,决定给军委发一封考虑回师打长春的特急电报。林彪在这封电报中,既分析了打锦州面临的新情况,也分析了打长春的利弊。总体上认为“攻长春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延迟半月至20天时间”。最后林彪在电报中表示:“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我们说,虽然林彪电报中关于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两个方案并未做出最终的取舍,但此时提出回师打长春问题,显然他的内心还是有所倾向的。 按说,打锦州是中央军委既定的作战方针,部队外围准备早就打响,内城作战准备也已进入到直前阶段。在这一极为关键时刻,林彪给中央军委上了这样一封犹疑的电报,确实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到底该如何定性呢? 林彪不打锦州改打长春的电报是于1948年10月2日22时发出的。过了11个小时,即10月3日9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觉得中央军委打锦州的作战方针非常明确,且东野大军都准备到了这个份上,此时给军委上这样一封电报极为不妥,于是在电报已然发出无法追回的情况下,决定再次发电给军委:明确表示“仍攻锦州”作战决心不变。 林彪给军委发出的前后两个电报间隔不过仅只11个小时的时间,便完全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打锦州不变。然而,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收到这两封电报时,却因电报往返翻译问题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时间差。 在没有收到林彪攻打锦州不变的第二封电报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便于10月3日17时给林彪回了一个严批的电报,认为林彪的犹疑“是很不妥当的”。 或许是由于这封严批林彪的电报说得还不够,又过了2个小时,即10月3日19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又给林彪回了一个严批的电报,进一步指出:“本日17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 主席两封严批林彪的电报发出后,才收到了林彪10月3日那封攻打锦州不变的电报。于是,主席又在10月4日给林彪发电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3日9 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决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主席的这封电报,等于是收回成命的电报,因为林彪在主席严批他之前,即改变了主意自我否定。 通过上述四封电报时间节点和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点: 一是林彪在中央军委打锦州作战方针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东野大军打锦州已是箭在弦上的情况下,发出回师打长春的电报,显然是非常不妥的,哪怕是有些犹疑也都是不应该的。仅从这点上说,主席对林彪的严批并不冤。 二是后人们把主席严批林彪的两封电报当做一个重要的凭证,放大林彪不打锦州改打长春的错误,似也值得商榷。因为,林彪仅只过了11个小时便改变了主意。假使没有电报翻译的时间差,主席如果及时收到林彪改变主意的电报后,断不至于再发出那样两封严批林彪的电报。 三是东北野战军《阵中日记》明确记载:“攻锦州部队和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列车并未回师北返,而是直开锦州前线,回师打长春的想法对于攻打锦州的作战,并未发生影响”。而主席在最后回复给林彪的电报中,也明确地表示“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产生影响”。 总的看,对于林彪不打锦州改打长春的想法,一方面我们必须指出这种做法的极大不妥。另一方面,我们对电报时间差问题引出对林彪的严批也应客观正视。特别是林彪的这种犹疑并未对部队行动造成任何实际影响。如果我们还紧盯着林彪的这个犹疑,并把一个未对部队行动造成任何影响的犹疑无限放大,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野战军战史》《辽沈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