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经典照片《开国大典》中,为何没有朱德?背后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04:24: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经典照片《开国大典》中,为何没有朱德?背后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2023-11-22 16:32                                       

     发布于:云南省
   
        1949年,来自东方的红色巨人在废墟之上重生。大红灯笼与各色标语把天安门广场装点一新,人民群众欢聚一堂,开国大典在晴空映照下正式开始。
在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庄重时刻,新华社记者陈正青按下了快门。然而当人们回顾这张照片时却发现上头少了一个人,开国元勋、与毛主席一起登楼的朱德竟然不在画面上。

开国大典上的照片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这一天,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一个民族的新生,一个国家的盛世,在如此时刻自然少不了拍照纪念。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关系还十分亲密,苏联摄影师被授权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四处走动摄影。
为了拍到最好的效果,苏联摄影师甚至还能要求中央领导们跟随他的指令做出动作。

开国大典的记录有外国记者的身影,自然也少不了中国记者的参与。当时党中央十分重视相关宣传工作,在开国大典前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设立了一个新闻摄影科。它的科长由当时的著名新闻界人士吴群担任,科员包括陈正青、侯波、林杨等六人。
这个新闻摄影科可谓是一经成立就担当重任,第一个任务是报道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二个任务就是报道开国大典。

吴群科长思来想去决定让陈正青来担任最重要的任务,拍摄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场景。开国大典当天,陈正青为了拍到最完美的画面,选择在靠近毛主席的斜前方拍摄。
朱德一把抱住了摄影师 然而要拍到最好的画面总要付出点代价。天安门城楼上的空间虽大,但耐不住开国大典那日重量级人物实在太多。600多人挨挨挤挤,摄影师得离他们尽可能远,才可能将人尽可能多地圈进画面。

可城楼方寸之地,陈正青能站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就是贴着栏杆站了。为了再多腾出点儿距离,陈正青只好靠着栏杆,尽可能把身体后仰。
当毛主席站到麦克风前,带着乡音的话顺着风传向全世界时,陈正青也做好准备。他尽可能往后仰,找到了最满意的角度,咔嚓一声。然而因为太过忘我了,身后的栏杆也没能拦住陈正青,他大半个身子都到了外头,眼看着就要摔下去了。

这天安门城楼说高不高,但离地也有几十米,这人要是摔下去了可不是开玩笑的。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冲上来抱住了他的腿——正是朱德。
原来朱老总一早就关注着陈正青了,看着这人一个劲儿往后仰就觉得十分担心。于是朱老总在发现陈正青控制不住往后倒时,也不管拍照不拍照了,直接冲了上去一把抱住了陈正青的腿。
朱老总在许多老友眼里那都是一个“朴素浑如田家翁”的人,他为人节俭朴素,不在乎名利,只一心一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而这次,也正是因为朱老总不在乎,没想着要在开国大典上“搏镜头”,所以才能及时阻止悲剧的发生。

为了救人,这个开国功勋的身影被留在了“开国大典”的纪念照片之外。好在,这一遗憾还能由艺术来弥补。著名画家董希文在之后为开国大典作了一幅油画,而在这幅画上,朱老总的身影就在毛主席身后。
参考文献: [1]钱国宏.开国大典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J].党史文苑,2023(10):4-5.
《定格有温度的历史记忆》人民政协报
《开国大典照片中为何没有朱德》人民政协网
《镜头记录下的开国大典》文摘报 ( 2017年10月28日 05 版)
《开国大典珍贵影像都是谁拍摄的?》中共党史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4:25 , Processed in 0.0087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