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卫反击战25年后印度调大军欲雪耻,为何发现自己竟成孤家寡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06:01: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自卫反击战25年后印度调大军欲雪耻,为何发现自己竟成孤家寡人?                                                         2024-01-19 11:04                                       

    发布于:天津市
    导读
在1962年战争中遭遇惨败之后,印度为何毫无反思还大打悲情牌?
布局藏南,结盟苏联,印度方面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血洒桑多洛河谷,解放军如何与占据优势的印军斗智斗勇?
打算和中国再次一决雌雄,为何印度却发现自己在国际上空前孤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且让本文带您回顾20多年前新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展开的一场激烈却隐秘的政治与外交斗争!
序章:印度的悲情与野望
1947年8月15日,印度于巴基斯坦独立的次日宣布独立,南亚次大陆上一下多出了两个全新的国家。

尼赫鲁与圣雄甘地印度独立后的首任领导人,在剑桥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野心勃勃,一直试图建立一个囊括整个南亚、部分中亚地区的庞大“印度联邦”。
尼赫鲁是一个既有魄力,又有手段的枭雄,他就任以后大刀阔斧地在国内展开土地改革,铲除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大力推行英式民主,取得了一些成效。
对外,尼赫鲁通过1947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成功夺取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此后在印巴斗争中印度长期处于上风。
1961年,印度再次出动军队,武力收复了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控制的果阿、达曼、第乌岛等地区,名义上全部清理了西方殖民者在自己土地上的残留。
在周边大动干戈的同时,尼赫鲁却将自己装扮成一个热爱和平的领导人,他积极与新中国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成功推进“不结盟运动”,并借此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尼赫鲁与周总理在万隆会晤久而久之,尼赫鲁开始以“亚非拉独立国家领袖”自居,并在世界政坛攫取了巨大的声望。
当然,尼赫鲁的野望不仅仅包括南亚次大陆,也包括相隔着喜马拉雅山的中国。
从1951年强占西藏的达旺地区以来,印度狮子大开口,仅仅在四年多时间里就侵吞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且还在不断地向北推进。
尽管中国方面一再忍让并提出警告,但尼赫鲁仍然置若罔闻,在他的授意和支持下,印度军队采取各种明抢暗夺的手段,从中印两国接壤的东西两段地区逐步蚕食中国的土地。
19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之后,嗅觉灵敏的尼赫鲁迅速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靠拢,试图借助苏联的力量压制中国。

苏印关系越走越近得到苏联的大笔经济和军事援助使尼赫鲁的腰杆子更硬了,很快,印度自封“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并自以为新中国慑于苏联和印度的国际地位,同时为了避免在发展中国家内部造成负面影响会选择继续妥协。
尼赫鲁这样一个可以称为不世出的强人本来在亚洲是找不出对手的,但他遇到了毛主席。
1962年10月,新中国利用美苏两国在加勒比海因古巴导弹危机紧张对峙的间不容发的时间窗口,以少量兵力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印度军队一败涂地,伤亡被俘8700多人,损失大量先进的武器弹药,而解放军方面的损失与之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战争的结果令西方媒体大跌眼镜,将其称为“一场快刀切黄油的战争”。
1962年战争使印度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颜面,所谓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纸糊王冠成为笑话,尼赫鲁所追求的“大印度联邦”亦成为泡影。

自卫反击战中东线总指挥丁盛在瓦弄前线大受打击的尼赫鲁自此一蹶不振,于1964年5月郁郁而终。
当然,这次战争对印度来说也不是全无收获的,至少他们认识到了与新中国之间的差距,以及自己在情报工作、战争准备、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与此同时,在这次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印度执政的国大党始终将战争的失败塑造为“国家耻辱”,大打悲情牌,纵容和支持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此为自己的选举拉票。
久而久之,印度产生了一种非常病态的心理:一方面完全无视自己在战争中的侵略过错和责任,对战争的失败一带而过,一方面大肆宣传战争的“收获”,并始终厉兵秣马,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
1966年1月24日,在尼赫鲁去世引起的短暂混乱之后,尼赫鲁之女英迪拉·甘地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成为新的印度总理。

印度的“铁娘子”英迪拉甘地英·甘地是印度历史上又一位具有较大魄力和强硬手腕的领导人,她曾誓言“即使我死了,我相信自己的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
在英·甘地的领导下,印度于1971年4月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成功推动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1974年5月18日,印度实施代号为“佛祖的微笑”的行动,在博克拉成功爆炸了一枚原子弹,这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我们将把战线推进到雅鲁藏布江”
英·甘地两次担任总理,治理印度长达15年,她大权独揽,励精图治,使得印度的国力进一步提升,但她虽竭尽全力,却始终未能解决独立以来一直困扰印度的民族问题。
1984年10月31日,英·甘地在总理府被自己的锡克族警卫枪杀身亡,由此在印度全国引起了大规模的仇杀和骚乱。
仅仅在英·甘地遇刺几个小时之后,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就被印度国大党推举为代总理,并靠着悲情牌在2个月后的大选中获胜,正式成为国家总理。

拉吉夫甘地雄心勃勃当时只有40岁的拉·甘地年轻气盛,迫切地想重拾外公尼赫鲁时期印度的辉煌,在他的领导下,印度很快在中印边境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
早在英·甘地执政末期,大批主张在边境采取强硬政策的将军就已经进入印度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掌权。
他们一手推动了在中印边界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和增派兵力的计划,“再次与中国一决雌雄”的呼声在军中越来越高,毕竟25年后的印度认为,自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
此时的印度凭借着经济发展的红利和老东家英国的便利在国际上到处撒钱,大量采购进口先进军事装备:1970年代后期,印度从苏联采购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T-72坦克,122mm榴弹炮,反坦克导弹,还有米格-25超音速战斗/侦察机。

米格-25战机可以说,当时西藏军区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够阻止米格-25对我国境内的侦察行动。
不甘落后的美国人则向印度出口了P-8I反潜巡逻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C-130和C-17军用运输机。
印度在欧洲挨家进货,法国、意大利、瑞典,但凡是叫得上号的国际军火生产厂家,统统拿到了印度发来的订单。
靠着氪金搞来的一身极品装备,印度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升级为霸服王者了,至少放眼亚洲无人能敌。
这感觉,跟1962年战争爆发前夕一模一样。
1986年2月份,鹰派将领桑塔吉将军成为印度新任陆军参谋长,他不仅继承了前任的理念,甚至有着更大的野心,刚刚上任的他便发动了一场名为“棋盘行动”的军事演习。

解放军:听说你们在搞“棋盘行动”?这个所谓“棋盘行动”,可谓是真正的下象棋,它所构想的主题,是在可能的中印冲突爆发时如何将后方的印度大军火速调到最前线。
而印度军队所赖以运输军队的是当时刚刚从苏联采购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是真正的巨无霸,它的有效载荷超过40吨,可以搭载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然而这种直升机产量有限,苏联的出口量更是少得可怜,而且印度军队对该直升机的性能还全然不熟悉,驾驶这么大的直升机能否安全飞越高山之前可谓毫无经验,所谓使用米-26运兵的方案简直就是纸上谈兵。
但踌躇满志的桑塔吉可不管这些,他不仅要使用米-26运输一个重装旅,还要指挥这个旅直取克节朗河谷北面的哈东山口。
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已经调动了近10万大军陆续抵达被他们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区和达旺以南的旺敦地区,在他们看来,如果发生冲突,准备就绪的印度军队将如同摧枯拉朽般击溃解放军的防线。

米-26惊人的载重能力让印军信心百倍的是,相比于1962年的肩挑背扛,如今的印度军队背后有大型直升机和运输机,可以把他们需要的援军和给养源源不断地运到高原上。
此外,据印方所知,他们现在所拥有的的火炮和坦克性能远远超过解放军部署在边境地区的装备,所以桑塔吉将军自信地宣称印度军队“现在可以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
这样的盲目乐观明显影响了新德里的印度政客们,资深议员拉姆·马努哈尔响应军方的言论,叫嚣说:“应当把我们的边界扩展到西藏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的名称)”。
纵观世界历史,很少会有一个真正的大国会如此轻佻地动不动就叫嚣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如果有的话,那也已经灭亡很久了。
1985年夏天,印度军队就开始进至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桑多洛河谷地带修建哨所,侦察中国边防军的部署情况,直至冬季来临。
很明显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对中国领土的进一步侵犯,但到1986年夏天印度军人返回桑多洛河谷时,却发现解放军已经抢先一步,在位于桑多洛河谷以南的塔格拉山脊修建了三个新的哨所。

当时情况大致示意图这让印度军队恼羞成怒,因为塔格拉山脊实际上是这一带的制高点,站在山脊上能看到对方实际控制区域内数十公里的部署。
之前他们试图抢占桑多洛河谷,就是为了防止解放军控制塔格拉山脊,暴露自己在阿萨姆邦境内的大规模军事调动。
而且在1985年夏天时,解放军只有位于桑多洛河谷以北的无名湖和太中两个哨所,在印度军队因为畏惧冬季严寒而悄悄撤退之后,解放军就毫不迟疑地把桑多洛河谷控制在自己一边。
二、从大张旗鼓到偃旗息鼓,印度经历了什么?
解放军的逻辑很简单:你若老老实实,我们各让一步,相安无事,但你要想挑事,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就像一个进了人家屋子里偷东西的贼被主人发现,印度不仅毫无收敛,反而开始气急败坏地宣称“中国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实施侵略”。
当然,从毛主席到邓小平同志,没有一个中国领导人承认过这条侵略者私自划定的“麦克马洪线”,自“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987年中印边境地区的解放军部队但印度军队却认为找到了一个开战的所谓借口,在1986年的冬天过去之后,印方就开始急不可耐地向中印边境东段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大举增兵。
印军厚着脸皮在塔格拉山口中国哨所背后的桑多洛河谷偷偷地设置了7个哨所,这一下,双方的哨所分布呈犬牙交错之形,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987年4月,印军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已经部署了3个步兵师,在二线部署了另外9个师,大约3个营的兵力挤进了桑多洛河谷以南的局促地带。
这时印度军队的扩张前锋已经接近1962年6月边界自卫反击战爆发前的状态,如果坐视事态发展,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彻底占领桑多洛河谷。
此时的印军之所以有恃无恐不是没有道理的:人民解放军自1985年中开始百万大裁军以来,到1987年初已经基本完成了裁军计划,西藏军区并入成都军区,边防力量有所削弱,而且部署在西藏的解放军空军实力不强,无力抗衡印度的米格-23战机。

解放军增援中印边境的部队同时中国仍然在老山地区与越南进行轮战,如果中印边境有事,一部分精锐部队将无法抽调支援。
但如1962年时一样,印度明显打错了算盘。
面对印度方面的一再挑衅,中央军委决心针锋相对,1986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对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说:“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如果不停止这种行动,中国将不得不“教训”一下印度。”
温伯格心领神会,对印度和苏联越走越近早就深怀不满的美国人这一次果断选择了站在中国一边。很快,美国秘密地向中国方面提供了阿萨姆方向印军部署情况的卫星照片。
美国方面非常希望解放军能够挫一挫印度军队的锐气,其背后的原因不仅有198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更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意图。

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苏联派出大军入侵阿富汗,美国方面对此反应强烈,因为苏联的行动无疑威胁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美国不仅在外交层面对苏联施压,更从军事和经济上大力资助阿富汗的反抗组织,使得侵阿苏军屡屡遭到美制武器的血洗。
但是,印度却与苏联密切合作,还在新德里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令美国总统里根十分恼火。
1987年4月,由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廖锡龙将军主持,西藏军区举行了代号为“874”的反蚕食设点行动。
虽然当时百万大裁军的背景下西藏军区比较困难,但仍然坚决贯彻落实了中央军委的意图。

像今天这样“一个盯一个”很快,在河谷两侧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就好像踢足球一般,解放军在距离印度军队哨所十几米远处建起了新的哨所,一个盯一个,严防印军突然发难。
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1987年5月,中印两军在桑多洛河谷果然爆发了流血冲突。
在前期的谈判交涉中,印军对我方代表要求立即离开中国领土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以下流的手势和语言对我军交涉人员进行侮辱。
随后解放军方面一位副营长遭到印军开枪偷袭,不幸牺牲。这也成为了突破解放军忍耐的直接导火索。
按道理说,印军是有备而来,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占据了桑多洛河谷的南侧高地,并在高地后方部署了重型火炮,没想到却被解放军一个加强连的巡逻队打得落花流水。

两军对峙之处地形大致如此印军第一仗就吃了亏,伤亡被俘21人,解放军一方也有4人牺牲。
第二天,印军组织一个加强营向解放军防守的南侧高地发起反击,虽以3倍于我的兵力优势反复冲锋,但除了死伤累累一无所获。
桑多洛河谷的枪炮声震动了西藏军区司令部,装备火箭炮和大口径火炮的第53山地步兵旅很快在4天后赶到,和印军继续对峙。
毕竟印军早有预谋,在枪声响起后2周内即迅速增兵至2个师、7个旅,还调动了T-72坦克,打算拉开架势大打一仗。
而早已下定决心以牙还牙的中央军委也随即调动3个集团军和最新型的歼-7战斗机入藏,打算一旦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至少消灭印军2个师,一次性解决双方存在争议的边境问题。

歼-7战机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印度方面的调门却突然低了下来,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四面树敌的被动局面。
印度以为自己的行动一定会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但他们失算了。苏联的新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极力想要把苦苦挣扎的苏军从阿富汗泥潭中解脱出来,对印度再次挑起地区军事紧张局势的行为根本不感兴趣。
而且,此刻的戈尔巴乔夫也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以使得苏联撤出在中苏边境长期陷于对峙的百万大军和数以万计的重型装备,从而节约已经差不多让苏联把血流干的巨额军费。
综上所述,苏联不可能为印度火中取栗。戈尔巴乔夫甚至告诫印度:如果中印发生战争,苏联将不会履行《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的义务。
同时美国方面传来的消息更是让拉·甘地血压飙升:从1980年开始美国中情局就一直通过巴基斯坦向阿富汗的抵抗组织输送武器和物资,后来又转变为向巴基斯坦提供直接3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大批美制武器。

里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交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中,居然有40架足以和米格-23匹敌的F-16战斗机!
很明显,美国此时就是想把巴基斯坦武装成抵抗苏联、压制印度的坚强堡垒,而且印度方面也听到了传闻:美国正与巴基斯坦就核武器研制技术开展合作!
如果说中国和印度只是在边境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话,那么巴基斯坦和印度就是实打实的不共戴天之仇。
印度不仅强占了大部分克什米尔地区,而且将东巴基斯坦分裂为孟加拉国,使得巴基斯坦一下子失去了1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亿人口,令巴基斯坦在通往亚洲大国的道路上备受打击。
有“铁蝴蝶”之称,此时已经开始掌权的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娜齐尔·布托(1988年就任巴基斯坦总理)身负国恨家仇,坚持对印度采取强硬态度。

巴基斯坦的“铁蝴蝶”贝布托从1960年代初开始,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逐步建立起了鲜血凝成的友谊,两国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与中国为敌就是与巴基斯坦为敌,反之亦然!
一旦中印在东线交火,那么枕戈待旦,一心想要报仇的巴基斯坦军队将十分乐意从西线发动进攻,打得印军首尾不能相顾。
这还不算,1987年初,印度因为支持斯里兰卡的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导致和斯里兰卡关系恶劣,闹到两国军队差点刀兵相见的程度,现在斯里兰卡也想给印度整点活干。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此时的国际环境下印度显得极为孤立,让印度不得不认真思考是否能够发动一场至少是两线作战的大规模战争。
三、尾声
1962年,尼赫鲁输了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拉·甘地当然知道,这一次的战争他同样输不起。
在前期的小规模交火中印军占据地形优势、人数优势、装备优势却还是被解放军打得一塌糊涂,这令非军人出身的拉·甘地对战争的前途心中无底。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当年的解放军英雄们也是这样发誓的5月下旬,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悄然访问北京,向中国领导人传达拉吉夫·甘地的口信: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
从1987年7月开始,中印边境的紧张局面明显冷却下来,随着印度军队陆续撤退,到8月份解放军的3个集团军也分批撤回内地。
1988年12月,拉·甘地访华,并受到邓小平同志接见。这是1962年战争来印度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中国。
会谈时小平同志风轻云淡地说:“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有谁知道,祖国和人民今天的和平安宁背后蕴藏了多少波谲云诡和激烈斗争,无论何时,总有一群勇敢智慧,不怕牺牲的人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邓小平同志会见拉吉夫甘地自1949年以来,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英勇战斗和不幸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们永垂不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3:04 , Processed in 0.00876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